应该总是寻找一线希望吗?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在某些情况下改变视角可能是有帮助的——但在其他情况下则不然。
- 作者 Kira M. Newman
- 2016年12月13日
- 平静
任何曾经与朋友分享过困难的人可能都收到过某种版本的建议:“换个角度看问题”:
- 我知道你在工作中压力很大,但想想你有多幸运能有一份工作。
- 他确实说了很伤人的话,但他最近压力也很大。
- 你并没有破坏饮食计划……节日聚会不算在内!
认知重评的作用
称为“认知重评”,这是一种我们经常在内心使用的调节情绪的策略。当某事让我们感到不好时,我们可能会尝试以一种不那么痛苦的方式重新讲述这个故事。
虽然研究人员长期以来认为这是应对的一种健康方式,但一项新研究表明,它可能只在某些情境下有帮助——而在其他情境下可能对我们的福祉有害。
认知重评调节我们对某个情境的情绪,而不是改变情境本身。但如果这个情境——压力大的工作、令人不满的关系、不健康的饮食——可以得到改善呢?在这种情况下,减轻负面情绪可能会减少我们进行这些改进的动力。事实上,先前的研究表明,擅长重评的人抑郁程度较低,但这仅在他们的压力源无法控制时成立。
认知重评调节我们对某个情境的情绪,而不是改变情境本身。但如果这个情境——压力大的工作、令人不满的关系、不健康的饮食——可以得到改善呢?在这种情况下,减轻负面情绪可能会减少我们进行这些改进的动力。事实上,先前的研究表明,擅长重评的人抑郁程度较低,但这仅在他们的压力源无法控制时成立。
对于这项研究,研究人员招募了74名年轻人,并要求他们完成问卷,测量他们的福祉水平,包括抑郁、焦虑、压力、神经质(倾向于体验负面情绪)、社交焦虑和自尊。然后,参与者下载了一个特殊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会不定期提醒他们回答调查,每天大约十次,持续一周。调查询问他们自上次提醒以来是否进行了任何认知重评——以及他们对自己所处情境的掌控程度如何。
重评与行动
根据结果,总体上使用认知重评更多的人并不一定更快乐。相反,情境很重要。高福祉水平的人——自尊较高且抑郁、焦虑、压力、神经质和社会焦虑较少——往往在不可控的情境中比在可控的情境中使用重评更多。例如,他们可能会用它来应对恶劣天气,但不会用于考试成绩不佳。随着福祉评分的下降,这种模式发生了逆转。
“当一个情境可以直接改变时,重评可能削弱情绪在激励行动方面的适应功能,”研究人员写道。如果管理我们的情绪成为采取行动改善生活的替代品——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这对我们就没有任何好处。负面情绪不应该总是被理性化解;它们可以提供指示和动力,促使我们做出改变。
“当一个情境可以直接改变时,重评可能削弱情绪在激励行动方面的适应功能,”研究人员写道。
因为研究人员只测量了一次福祉水平,这项研究不能证明健康地使用视角转换导致我们更快乐。(可能是反过来,快乐的人更擅长使用情绪调节策略。)共同作者Peter Koval,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的研究员,表示他和他的同事正在开展一项实验研究,以阐明这种关系。
最终,一刀切的建议——“如果你想快乐,改变你的视角”——可能是错误的。培养快乐可能需要灵活性和敏捷性,有能力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运用一系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