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思维

在心理治疗中,Sharon Begley 警告,认知偏差可能会危及患者的康复。

插图由 Sébastien Thibault 制作

一群心理学家全神贯注地聆听。演讲者宣称,心理治疗不需要系统性的研究——类似于确定药物疗效的临床试验——因为心理学家可以看到来访是否有所改善。雷鸣般的掌声。当演讲者继续他的主题,询问有多少人看到他们的来访在接受治疗后有所改善时,就像他问谁想要免费去巴黎一样:一排排的手举了起来。

这些自信的心理学家可能是对的。但 Scott Lilienfeld 有疑问。

Emory 大学的研究心理学家 Lilienfeld 已经撰写了关于临床心理学家——治疗抑郁、社交恐惧、婚姻问题、人格障碍等人类心理痛苦的专家——对基于证据的实践的抵制,这种实践中治疗选择是由严格的大规模研究指导的。每当 Lilienfeld 倡导这一点时,立即会遭到反驳:我们知道什么有效;每次一个满意的来访离开治疗时,我们都能看到这一点。正如一位治疗师所写,“当治疗方法有效时,被治疗的状况就会消失,我们不需要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这一点。”

一位期刊编辑曾建议 Lilienfeld 和一些同事探讨为什么心理学家如此坚定地认为他们知道什么有效。他们得出的结论与鞋匠的赤脚孩子和汽车修理工的慢性故障车相当:心理学家——人类心灵的专家——也会屈服于认知偏差,包括最基本的一些推理缺陷,如 事后聪明偏差(“我一直知道你会出轨”)和 购买后的合理化(“我喜欢 Windows Vista;我花了 1200 美元买这台电脑!”)。

但在 Lilienfeld 和四位同事于 2014 年在《心理科学观点》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数十种认知偏差会导致心理学家犯两种错误:治疗师看到来访的改善,但实际上可能没有,或者将改善归因于他们的干预,而实际上其他因素才是原因。


心理学家倾向于将来访的康复归功于自己,但仅仅因为改善发生在治疗之后,并不意味着治疗导致了改善。


当然,专业治疗师不会在这么基本的事情上出错,比如判断来访是否有所改善。猜错了。在 2005 年的一项研究中,49 名大学咨询诊所的心理治疗师估计,他们治疗的 500 多名学生中有 91% 得到了改善。事实上,当这些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标准的客观症状评估时,只有 40% 有所改善。恶化的人数是治疗师估计的 15 倍之多。这些巨大的误差反映了 乐观偏差

当来访有所改善时,心理学家自然会自夸,即使是在已发表的研究中也是如此。例如,2007 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重度抑郁症患者。研究人员随机分配志愿者接受认知行为疗法或人际疗法。结论是两者都有效。但该研究缺少了一个关键的第三组,即未接受任何治疗的组。

大量的研究表明,高比例的抑郁会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自行缓解,因为人们的情况发生变化或生活事件使他们摆脱了心理深渊:因失业、疾病或离婚而经历困境的来访,当这些事件的影响消退或情况好转时可能会有所改善,但治疗师可能会错误地将改善归因于治疗。正如精神分析师 Karen Horney 在 1945 年所写的,“生活本身仍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师。”

考虑一下导致心理学家高估其效果的其他认知陷阱。

天真的现实主义——眼见为实。一名治疗师如果“亲眼看到变化”,就相信这是了解干预是否有效的充分条件。这也是 事后归因谬误 的例子:仅仅因为改善发生在治疗之后,并不意味着治疗导致了改善。治疗师根据他们看到的来访做出有效性的判断,但他们不会跟踪那些中途退出的来访。然而,研究表明,没有改善的来访尤其可能中途退出。

治疗师可能会得出结论,他们的治疗方法是有效的,仅仅因为他们剩下的来访是那些已经改善的。

也没有办法知道如果没有治疗会发生什么。不仅生活事件可以缓解心理疾病,正如 Horney 所指出的,甚至安慰剂效应也可以。人们期望会改善,而且确实如此。将接受实际治疗的人与仅得到治疗师的关注和治疗承诺但没有实际干预的人进行比较,发现安慰剂效应在心理治疗中的大小估计为有效治疗效果的一半。1986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仅仅是接受帮助的前景就能产生影响:大约 15% 的患者在第一次电话和第一次会话之间有所改善。

确认偏差——一种根深蒂固的倾向,寻求支持自己信念的证据并忽视或否认相反的证据。治疗师可能会注意到并记住似乎有所改善的来访,而忘记那些中途退出或从未取得进展的来访。例如,采用对抗疗法的治疗师,迫使来访面对自己的弱点,可能会“注意并回忆起来访表现更好的会话,而忽视并忘记”那些表现“更差”的会话,Lilienfeld 及其同事写道。“因此,治疗师可能会得出结论,他的对抗使用一直伴随着来访的改善,即使事实并非如此。”

控制幻觉——一种夸大我们对事件影响能力的人类倾向。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更喜欢自己选择彩票号码,它也使一些治疗师相信他们所做的对来访的结果产生了比实际更大的影响。在 2012 年的一项研究中,私人执业的治疗师平均将自己的有效性评为第 80 百分位,而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处于第 90 百分位;这可以称为心理学的 Lake Wobegon 效应。

来访也不太容易受到治疗效果的幻觉影响。考虑一下创伤受害者压力危机干预(CISD),这是一种为自然灾害、战争、恐怖主义和犯罪等创伤受害者提供的流行干预措施。对照研究——给予一些人 CISD,另一些人则不给予,并在治疗前后对他们进行评估——发现它无效且有时有害:治疗前得分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来访在接受 CISD 后有所改善,但高得分且未接受任何干预的来访改善得更多。当接受 CISD 的创伤受害者有所改善时,这并不是因为治疗;他们可能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改善得更多。

反对心理学中基于证据的实践的人认为临床经验胜过对照试验。他们认为试验中使用的来访可能具有不同的症状或情况,或者以与他们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只要认知陷阱导致心理学家错误地认为一种治疗方法有效,就减少了严格识别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动力。只要无数人遭受心理健康障碍,无知就不是幸福,治疗师的自我欺骗是最糟糕的。

这篇文章还出现在 2015 年 2 月的 [正念] 杂志中。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