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i Bernhard 为什么我们难以活在当下?——《如何觉醒》访谈

===============================================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高低起伏,有时候这些起伏更为极端。今天我很高兴为大家带来与Toni Berhard的访谈,她是我在正念方面非常尊敬的一位长期实践者和领导者。她是最新的书籍《如何觉醒》的作者,帮助我们在这些起伏中更轻松地导航,以及过去的获奖书籍《如何面对疾病》,讲述了如何以更大的平静面对慢性疾病。Toni曾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院的学生事务院长,书中所写的内容和练习都源于她超过20年的个人实践。

今天,Toni将与我们讨论为什么很难全然地活在当下,对她来说最有影响力的练习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必须学会应对快乐,以及一些给我们的个人建议。

Elisha:你说获得内心平静和幸福的关键是活在当下的生活状态中。为什么这如此困难?

Toni:这很困难,因为当下这一刻并不一定是令人愉快的时刻!生活中充满了愉快和不愉快的经历。我们会经历成功但也可能遭遇失望,会有喜悦但也会有悲伤。人们往往倾向于对任何不喜欢的事情产生厌恶并回避它,而不是愿意停留在当下并承认自己的感受。这种对不喜欢的经验的回避只会让已经不愉快的情况变得更糟,因为它增加了痛苦的情绪,如怨恨或沮丧。

我们对经验的控制力远不如我们所希望的那么强,这意味着生活并不总是按照我们的愿望发展。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这是无常法则的两个相关特性——始终伴随在我们身边。只有当我们能够接受这一人类状况的现实时,我们才能正念地活在每一个当下,即使它是不愉快的,也不会因不喜欢而逃避。这是关于接受生活的真实面貌——包括不愉快的部分——然后尽可能地活在当下。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对任何正在经历的痛苦都会自然生起慈悲之心。

Elisha:书中有许多练习和方法。你最依赖哪一种?对你来说,哪种最具挑战性?

Toni:我最依赖的是书中众多的自我同情练习,特别是学习转化内在批评。大多数人从小就被训练成对自己设定极高的标准。因此,我们习惯于对自己哪怕是最轻微的不完美进行负面评价。

好消息是,我们可以逆转这种条件反射。心灵可以改变。神经科学家们今天也在证实这一点——大脑在不断重新连接和重新塑造自己。书中有一些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将内在批评转化为盟友。其他练习则集中在学习像对待需要帮助的亲人一样善待自己。

对我来说最具挑战性的练习是培养真正的内心平静——平等心。一个拥有平等心的心灵明白生活是由快乐和悲伤交织而成的,并能以平和的心态和平静的心回应这两种情况。在那些我能放下对世界符合我期望的欲望的时刻,我可以感受到平等心带来的平静和幸福。

平等心之所以具有挑战性,是因为它要求我们接受生活不会总如我们所愿。每当我在这个练习中感到困顿时,我会首先尝试记住要对自己友善和富有同情心。为什么我不应该善待自己呢?用平等心应对生活的起伏并不容易!对自己温柔的理解会让我放松下来,深呼吸,然后再试一次。

Elisha:你的书副标题是关于如何应对快乐和悲伤。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会应对快乐?

Toni:乍一看,似乎没有必要应对快乐。我们都更喜欢快乐而不是悲伤,为什么不抓住快乐呢?原因是,像所有事物一样,快乐也受无常法则的影响,所以它不能持久。在我理解这一点之前,每当处于快乐体验中时,我总是有一种不安甚至焦虑的感觉。

我意识到这是因为我在抓取和执着于它,希望它永远持续下去,尽管我知道在心底这是不可能的。因此,通过应对快乐,我指的是充分享受它,甚至是充满激情地享受它,但也有智慧不去执着于它,因为这种执着带有不安的潜流,可能是恐惧。

我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描述了我在莫洛凯岛观看壮观日落的经历,当时我感到在美丽面前有一种不安。这种不安破坏了我单纯欣赏色彩变化的能力。然后,我开始添加干扰性的心理对话,进一步加剧了我的痛苦:“这还能持续多久?十分钟?五分钟?两分钟?”接着我又对未来的故事感到压力:“也许明天晚上,等我们离开岛屿后,它会更加壮观,而我们将会错过。”

我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种干扰性的心理对话,它妨碍了我们享受当前的愉悦体验——比如我描述的日落美景或者一场精彩的音乐会。这种对话反映了我们想要控制体验的愿望。

我们可以一直执着于这个愿望,但这并不会影响日落的短暂性或音乐会将持续多长时间。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生活中的情况。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后,我们可以向无常法则低头,充分享受愉快的体验,而不让不满的渴望渗入污染我们的快乐。这就是熟练地应对快乐。

Elisha:如果你坐在一张桌子对面,面对一位情绪上挣扎的人,你会希望他们带着什么样的智慧离开?

Toni:当然,如果这是一种持续了几个月的情绪困扰,我会鼓励这个人寻求心理咨询。话虽如此,我们有时都会情绪上挣扎。我们无法控制脑海中浮现的思绪和情绪,但我们可以通过正念调查来了解触发这些情绪的原因(也许是疲劳、感到被某人失望或对即将来临的任务感到压力)。调查是我在书中提出的处理情绪问题的四个步骤之一。了解我们所能了解的所有关于情绪的信息可以开始松开它的束缚。

然后我会鼓励这个人让它存在。试图强迫情绪从脑海中消失可能会让人感到失败,如果我们未能成功。相反,温和地、带着对自己因情绪而产生的痛苦的同情,只是让它存在,直到它遵循无常法则消散。

Elisha:非常感谢你,Toni,分享你的智慧。一如既往,如果您有任何想法、故事或问题,请在下方评论。您的互动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宝贵的智慧。

Adapted from 正念与心理治疗

有关Toni Bernhard的更多文章,包括正念练习,[请点击这里](https://www.mindful.org/search/node/toni bernhard)。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