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我们的大脑在做,当我们假设外貌美丽的人内心也一定美丽?莎伦·贝格利进行了调查。
插图由Malin Rosenqvist绘制
在“生活是不公平的”众多例子中,最令人愤慨的一个或许是“美丽即善良”的刻板印象。这是我们最强的认知偏见之一,使我们为外貌美丽的人赋予一系列积极特质。根据过去40年的研究,我们假定有吸引力的成年人比不那么有吸引力的人更胜任、适应更好、更有权力、心理健康、聪明和社交技能更强。
这种“美丽即善良”的刻板印象在许多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并且绝不是单一研究的结果:它已在大量研究中得到证实。综合来看,这些研究表明这是人类思维中最稳固的认知偏见之一。它可能也是最古老的认知偏见之一。古希腊诗人萨福被认为是第一个在2600年前断言“美丽即善良”的人,而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在1882年写道:“外貌美丽是内在美丽,即精神和道德美丽的标志。”
为了研究外貌吸引力偏见,研究人员并没有试图解决特定文化为何认为某些面孔“有吸引力”而其他面孔则不吸引人这一复杂的问题。他们的假设是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和地点,有些面孔被认为是有吸引力的,有些则被认为是平庸或明显不吸引人的。
为了探究人们是否将身体吸引力与积极特质联系起来,他们确定了哪些面孔在特定研究中——例如21世纪初受过教育的城市居民,或20世纪末居住在农村的日本人——会被认为是有吸引力的。为此,他们让来自同一人口统计学背景的一组成年人对这些面孔进行评分——这是科学版本的“谁性感谁不性感”。
一旦人们决定某个人有吸引力,心理的大门就会打开,迎接各种信念和假设。在一项具有开创性的1972年研究中,人们猜测有吸引力的陌生人具备一系列理想的个性特质,如真诚、诚实、无私、激动人心、真实、热情、友好、善于交际、善良等。参与者还期望有吸引力陌生人的生活会比不那么有吸引力的陌生人更幸福、更成功。
研究发现,人们更愿意帮助有吸引力的人,甚至给他们更多的行人道空间。有吸引力的被告被定罪的可能性较低,即使被定罪,也会获得较轻的刑罚。
在一些参与者不知道自己参与研究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帮助有吸引力的人而不是相貌平平的人邮寄大学申请,并为遇到紧急情况的有吸引力的人捐赠更多。后续研究表明,我们甚至会给有吸引力的人更多的行人道空间,不太可能要求他们购买酒精时出示身份证明,在模拟强奸审判中,也不太可能判定他们有罪。在实际生活中,有吸引力的被告会得到更轻的判决,根据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显示。
这里不仅仅是文化学习在起作用,因为即使是婴儿也会表现出一种形式的“美丽即善良”刻板印象。在一个经典的研究中,以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心理学家朱迪思·兰格洛伊斯为首的研究人员向一岁大的孩子展示了一个卡通片,其中一个小球试图爬上山坡,受到一个正方形的帮助或阻碍。卡通片框外有两个照片,一张美丽,一张不美丽。当正方形帮助小球时,孩子们的目光转向了漂亮的脸;当正方形挡住小球时,他们看向了丑陋的脸,显然将积极事件与有吸引力的人联系在一起,将消极事件与无吸引力的人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这样运作?一个线索是,两个月大的婴儿就更喜欢看有吸引力的面孔,这表明兰格洛伊斯的研究结果。在这个年龄,孩子们还没有很多机会吸收他们文化的审美理想;可以说,他们还没有接触过《全美超模大赛》。相反,这种偏好可能反映了大脑信息处理机制的某些方面:大脑更喜欢那些视觉区域处理起来需要最少努力的对象。
有吸引力的面孔对大脑来说很容易处理。无论是学前儿童还是成人都能更快地识别出有吸引力的面孔——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更快地分辨出它确实是一张脸,而不是一盘水果——而正确分类丑陋面孔则需要多几分之一秒。当兰格洛伊斯展示了经过计算机处理变得不美丽的面孔时,成人和四个月大的婴儿在识别丑陋面孔作为面孔时都多花了几个百分之一秒。
这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处理相貌平平的面孔比处理漂亮的面孔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但兰格洛伊斯及其同事随后获得了更有力的证据:当他们测量成人和四个月大婴儿在观看面孔时大脑的电活动时,他们发现在观察不美丽面孔时大脑活动更高。在神经科学中,任务期间大脑活动较高通常标志着更多的努力正在付出。
如果美丽的面孔需要较少的认知资源来处理,正如这项研究所暗示的那样,那这可能为“美丽即善良”效应奠定了基础。“当某物在一个标准上是好的,”以色列开放大学的心理学家利希·塞加尔-卡斯皮说,“我们会将其归因于其他好的特质。”
奇怪的是,关于“美丽即善良”刻板印象的研究一直没有探讨其准确性。也许美丽的人确实更友善、更善于交际、更有责任心等等?可以想象,在一个重视美丽社会中拥有美丽的外表可能会给你自信去更友善和乐于接受新体验,以及积极的生活经历使你更加有责任心。
为了探究我们赋予美丽人的积极特质是否与现实相符,以色列的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招募了118名女大学生作为“目标”,另有118名学生(男女均有)作为“评判者”。每个目标进入一个房间,绕着桌子走一圈,并读一段天气预报。每个评判者观看这段过程的录像,然后评估目标的吸引力并猜测她的个性特质。
被评为有吸引力的女性“被认为具有更多社会所期望的个性特质,如友善、外向、开放经验、尽责”,塞加尔-卡斯皮说,她领导了这项研究。又为“美丽即善良”的刻板印象加分。
但是评判者是对的吗?不。当研究人员将目标自报的实际特质与评判者的猜测进行比较时,两者并不匹配,研究人员去年在《心理科学》杂志上报告说。有吸引力的女性并没有更有可能具备理想的个性特质,尽管评判者相信她们确实如此。“有吸引力和不那么有吸引力的女性在个性特质上没有差异”,塞加尔-卡皮说。
我们可能无法阻止自己的大脑做出不合逻辑的“美丽=善良”的跳跃,但意识到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可能是遏制它的第一步。这不仅关乎公平;也是为了避免被骗——比如被有吸引力的二手车销售员引导去买一辆次品车,或被美丽的销售人员说服花数千元买一副太阳镜。了解大脑的认知偏见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克服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