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正念慈心冥想,是一种激进的爱的行为
乔恩·卡巴特-津恩带领我们进行一次心灵景观冥想,以深入疗愈自己和他人。
HURCA!/Adobe Stock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受各种似乎无法控制的力量驱动,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参与正念慈心冥想中来,这是一种激进的存在行为。我们转向这种冥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为了保持个人和集体的理智,恢复视角和意义感,或者仅仅是应对这个时代的巨大压力和不安全感。
通过停下来,有意识地觉察当下这一刻,刻意地、不屈服于自己的反应和判断,并以健康的自我共情智慧地处理这些反应,以及愿意暂时驻足于当下,尽管我们有许多计划和活动旨在去往别处、完成项目或追求目标,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行为既极其困难又非常简单、深刻,最终是可能的,并且在那一刻对身心、灵魂和精神具有恢复作用。仅仅坐下来安静一会儿,与自己独处,本身就是一种激进的爱的行为。
正式慈心冥想可以软化我们与压倒性负面情绪状态的关系,使我们不完全屈服于这些情绪的能量。它使这些情绪更容易接近,并使它们不那么顽固。
慈心、共情、同情的喜悦和平等心是严格的冥想练习,主要用于培养专注力,从这些品质中涌现出力量,从而转化心灵。明确命名这些心灵品质并在实践中明确其角色,可以帮助我们在正念练习中自发地识别它们。以及更频繁地倾向于心灵和思维朝向这些方向,尤其是在困难时期。
这些练习,尤其是慈心冥想,通常可以作为非常实用的技能,对抗如暴怒等强烈的情绪状态。当这些情绪出现时,如果练习不够发达,直接观察可能会太难。在这种时候,正式的慈心冥想可以软化我们与这些压倒性负面情绪状态的关系,使我们不完全屈服于这些情绪的能量。它使这些情绪更容易接近,并使它们不那么顽固。
但随着练习的发展,直接观察本身,自然而然地成为慈心和共情的体现,能够拥抱任何情绪状态,无论多么负面或有毒。在看到它、知道它——在开放、非反应、无评判的存在中——我们可以看透愤怒或悲伤的本质。在看到它、拥抱它、知道它的过程中,正如我们所见,它会减弱、变弱、消散,就像触摸肥皂泡或在水上写字一样。在这样的时刻,自然会出现慈心,无需邀请,因为它从未不在这里。
40分钟的慈心冥想
慈心冥想
- 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