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ly, madly, deeply in love… with Myself
自恋这一现象已经让研究者着迷并困扰了数十年。尽管遇到他们的人可能认为这是一种障碍,但自恋者自己却对他们巨大的自我评价感到相当满意。
- 作者:Sharon Begley
- 2018年2月14日
- 共情
插图由 Edmon de Haro 绘制
Joshua Miller 刚开始在一家戒毒中心担任临床心理学家时,一位新病人走进了他的办公室。成瘾者通常伴有其他障碍,因此 Miller 已经为任何情况做好了准备。“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把脚放在我的桌子上,”现在是乔治亚大学教授的 Miller 说。“这是对挑衅、主导和特权感的明确展示——这些是自恋的关键成分。”“就像一条狗在你的桌子上撒尿一样,”这是一种领土主导的展示,传达出:“我是这里的老大。别惹我,你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
虽然有很多个性特征引用了希腊神话,例如 Narcissus 这个美丽的年轻猎人,他轻视人际关系,反而爱上了自己在水池中的倒影。虽然已经有超过 2,000 年的时间可以弄清楚自恋者的极端自爱来自哪里,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感受和信念,但自恋的研究仍然充满了争议和未知。
但最近,Miller 说,人们对这种现象有了新的理解。心理学家认识到,作为一种人格特质,适度的自恋是有益的。他们正在确定哪些经历会助长它,并质疑是否自我价值运动(每个孩子都应该不断受到表扬和奖励,只要他们出现)可能会产生一代自恋者。
多项研究发现,在北美,青少年和年轻人中的自恋水平一直在稳步上升。在2014年的一篇综述中,Miller 和同事们报告说,与65岁及以上的美国人相比,20多岁的年轻人出现自恋人格障碍症状的可能性几乎是前者的三倍。
自恋几乎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因为它核心是“渴望与众不同,从其他七亿人中脱颖而出,感觉特别”,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YM 心理治疗和咨询中心的心理学家 Craig Malkin 在其2015年的著作《重新思考自恋》中写道。Malkin 认为,这可以是一种有用的特质,在我们可能放弃目标时提供自信。具有适度自恋的青少年往往比处于高或低端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少的焦虑和抑郁,以及更好的人际关系。
自恋者相信,办公室行为、友谊、婚姻和社会互动的规则并不适用于他们。
得分较低通常表明地下室级别的自信和自我评价。这种倾向可能是毁灭性的:“我?我永远做不到这一点。我最好还是放弃吧”。相反,极端自恋的特点是需要被当作独一无二、优越且有价值的人来对待。它滋生了优越感——“既然我这么优秀,我应该得到我所拥有的一切甚至更多”——以及一种愿意剥削的态度:“劣等的存在还有什么用,除了服务优越者?”极端自恋者几乎没有共情能力:感受别人的痛苦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
当自恋者受到挑战——尤其是被羞辱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往往会激烈反击,以(通常是潜意识的)努力保持优越感。他的传记作者说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个极端自恋者,因经常对员工大喊大叫并称他们为粪便而臭名昭著,每当他认为他们的表现(这将反映在他身上)不佳时。
他或其他超级成就者是否有精神障碍?自恋人格障碍几乎被排除在最新(2013年)版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诊断手册(《DSM-5》)之外,部分原因是具有这种特质组合的人不一定对其感到痛苦或受损。(根据《DSM》,条件必须引起痛苦或损害才能被视为精神障碍。)这场辩论突显了极端自恋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这种特质的人并不认为其核心特质——包括极高的自我评价甚至他们对他人典型的敌意——是不受欢迎的。这项研究由贝勒医学院的心理学家 Joanna Lamkin 在2017年年度心理科学协会会议上提出,发现自恋者不喜欢改变自己的特质:“他们不想改变。”
这场辩论突显了极端自恋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这种特质的人并不认为其核心特质——包括极高的自我评价甚至他们对他人典型的敌意——是不受欢迎的。
怀疑自恋者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只是普通人是错误的。心理学家曾经认为他们可能有这种自我怀疑,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激烈反击。有些人仍然认为外在的虚张声势和吹嘘掩盖了深刻的自我怀疑。但新兴的观点是实际上存在两种形式的自恋。两者都有极高的自我评价的核心特征。一方面,“夸大自恋”以Miller 所谓的“夸张的谦虚”和极端的优越感为标志,使夸大自恋者变得难以相处、好斗、直言不讳、强势、炫耀和外向。相比之下,“脆弱自恋者”并不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好;Miller 说,他们的高自我评价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于他人的。当夸大自恋者反击时,他们不是在捍卫秘密怀疑的优越性。相反,他们认为办公室行为、友谊、婚姻和社会互动的规则并不适用于他们。被质疑和反对是对他们优越性的不可容忍的攻击,他们因为“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过度自信”而做出冒险决定。Bernie Madoff 认为他的聪明才智能让他不仅愚弄客户,还能愚弄政府监管机构。这一错觉使他被判入狱150年。
极端自恋的根源在于心理学家所谓的“父母高估”。在2015年发表于《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中,欧洲的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孩子们似乎通过内化父母对他们的过高评价而获得自恋,例如‘我比别人优越’和‘我有权享有[特殊]特权’。”但缺乏父母的温暖,孩子们可能会通过提升自我评价来弥补,已经被证明是无辜的,总体的自尊运动也是如此,除非父母真的做得太过分。
父母可能无法凭空创造出一个极端自恋者,Miller 说。相反,夸大的赞美会加剧可能的遗传种子。Utrecht 大学的心理学家 Sander Thomaes 在2017年心理科学协会年度会议上表示:“在所有人格障碍中,自恋的遗传成分最强。”Thomaes 说,这种倾向会被告诉孩子他们所做的“很棒、完美或极其出色”的话所加剧。自恋往往在孩子的个性中大约在7岁或8岁时形成,他说。
据 Miller 称,对于极端自恋,目前还没有经过实证验证的疗法,不太传统的治疗方法可能也不会有帮助。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科学家们想知道自恋者是否可以从正念中受益。正如2017年在《自我与身份》杂志上报道的那样,他们让志愿者(他们在自恋量表上的得分非常高)进行五分钟的呼吸练习,专注于呼吸的物理感觉,同时观察任何想法而不加评判。
这场辩论突显了极端自恋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这种特质的人并不认为其核心特质是特别不受欢迎的。
显然,由于自恋者的思绪倾向于他们的伟大和独特,这种不加评判的思考方式让这些想法不受限制和质疑——以至于他们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实际上变差了。研究人员写道,正念似乎给了自恋者“更多的许可去专注于他们的自夸思想”,结果是他们几乎无法感知他人的心理状态。当涉及到自恋者时,也许最好不去检查他们思维的内容。
Narcissus 的神话
Narcissus 因骄傲而闻名,他把自己置于所有人之上,包括那些爱他的人。Nemesis——负责惩罚傲慢(对神的傲慢)的女神——可以看到 Narcissus 是如何行事的。所以她让他被一个池塘吸引,在那里他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他立即爱上了它,无法理解那只是一个影像。Narcissus 紧紧抓住那个美丽的倒影,直到他不再关心其他任何事情。他盯着自己的倒影直到死去。
这篇文章出现在2018年2月的 Mindful 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