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冥想?把你的期望留在门外
=====================================================
你的目标和期望可能实际上在阻碍你,埃德·哈利威尔说。正念带来的变化是学习这些实践本身的副产品。
Photocreo Bednarek/Dollar Photo Club
“练习无为,一切将各得其所。”
—老子
参加正念训练时,很容易希望获得很多处理特定情况的技术。与父母或孩子相处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如何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或者如何管理抑郁?当然,有各种巧妙的方法来应对这些问题,但在正念训练中,我们首先专注于熟悉内部运作的过程,以精确、开放的眼光观察部分和模式。通过这个安静的观察过程,我们可以注意到什么带来了幸福感,什么没有。
当我们练习时,看似我们并没有做很多事情,但静止中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我们正在进行一种内在的炼金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念训练可以为我们打开视角的彻底转变,进而导致一种新的处世方式。如果我们训练自己了解身心的最佳运作方式,就可以将这种学习应用到每个情境中,而无需每次都有新的指令集。
科学研究表明,正念可以帮助应对各种情况,例如减少易患抑郁症的人群复发风险,帮助专业人士在面对繁重的工作量时保持注意力和表现,并保护护理人员免于倦怠和共情枯竭。涉及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肠易激综合征、失眠、哮喘、纤维肌痛、耳鸣和孤独等状况的研究也取得了积极结果。
正念训练不是试图实现一组预定的结果,而是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下的人类体验。
但在每种情况下,变化似乎都是人们学习基础实践和态度并将其应用于生活的副产品。这似乎是接近训练的最佳方式,因为一旦我们尝试让正念解决特定问题或适应某些情况,我们就已经离开了当下时刻,转而关注未来的结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有时是适得其反的,因为它会创建和突出当前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压力不匹配。与其尝试实现一组预定的结果,正念训练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下的人类体验。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不是更有可能更好地管理事情吗?
这并不意味着不会采取行动。有了呼吸的空间,我们可能会发现熟练的活动自然而然地出现,而无需费力。无需制定宏伟计划或推动重大变革,通往幸福和智慧的道路就可以走。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念练习确实倾向于引导一种基于对自我和他人的觉知和慈悲的生活方式。但正念伦理并不是从意识形态或道德立场出发,而是源于理解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身体状态,以及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我们都受益于觉知和慈悲。
通过调谐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本质及其效果,并培养坚定性和空间以避免不熟练的行为并开放更明智的选择,我们被解放出来注意到什么是幸福生活,以及创造它的工具。科学似乎表明,幸福是由诸如进行体育锻炼、致力于持续学习、培养牢固的社会联系以及练习善良和慷慨等行为所滋养的。
通过正念实验这些方法,并注意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在生活的实验室中测试它们。我们照顾身心的方式是否会影响幸福感?当我们友善时,我们和他人是否会感觉和反应更好?当我们从慈悲的角度生活、工作和沟通时,这是否会导致更好的情况?它有助于我们的人际关系吗?通过将伦理生活的建议视为可探索的邀请,而不是必须遵守的规则,我们允许自己调入并响应深层次的目的感,而不是试图用“应该”和“不应该”来统治的内部奴隶驱动器。除了使我们摆脱自我评判的暴政,即被责备和羞辱成一种强加的是非观外,这种温和的方法还提供了更大的机会来实现我们的愿望,因为它是在我们自己的亲身经验中学到和测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