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Do We Feel Awe?
According to Dacher Keltner, there are important evolutionary reasons: It's good for our minds, bodies, and social connections.
- By Dacher Keltner
- July 14, 2023
- 正念
blue67sign/Adobe Stock
新闻故事和社交媒体帖子每天都会向我们提供大量关于如何获得更大幸福感、健康和整体福祉的建议。但是谁有时间把这些都融入到我们已经排满的日程中呢?
最近,我的研究让我相信有一个简单的处方可以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寻找更多的日常敬畏体验。这并不需要去爬山。科学对敬畏的研究表明,我们可以从周围的日常生活中找到许多令人敬畏的经历,其益处是深远的。
敬畏是一种在面对超越你理解范围的事物时所产生的感觉。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敬畏只用于表达对神灵的感觉,例如希腊家庭相信守护他们命运的精神。
1757年,爱尔兰哲学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开启了我们对敬畏理解的革命。在他的著作《关于我们崇高与美丽观念的哲学探究》(A Philosophical E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中,伯克详细描述了我们在宗教仪式或与上帝交流之外也能感受到崇高(敬畏)的情况:听到雷声、被音乐打动、看到光与暗的重复图案。敬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
今天,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实验室里,当我们研究人们关于敬畏的叙述时,我们发现敬畏存在于平凡之中。是的,敬畏会在非凡时刻出现:当看到大峡谷、触摸摇滚明星伊基·波普的手、或者在冥想或祈祷时体验神圣。更频繁的是,人们报告说他们在更平凡的事情中感到敬畏:看到银杏树的叶子从绿色变为黄色、凝视河流旁露营时的夜空、看到陌生人将食物给无家可归的人、看到孩子笑得像兄弟一样。我和同事乔纳森·海特认为,敬畏尤其由自然、艺术、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或行为所激发,包括高超技能或美德的行为。
新的科学研究正在问“为什么会有敬畏?”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首先,我们可以考虑长期的进化观点:在七百万年的类人猿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敬畏成为我们物种情感库的一部分?一个初步的答案是,敬畏使我们融入社会集体,使我们能够以更协作的方式行动,从而提高我们的生存几率。
例如,在我们伯克利实验室的一项研究中,我的同事米歇尔·西奥塔让参与者填写空白短语:“我是____。”他们这样做了20次,要么站在伯克利古生物学博物馆内的霸王龙复制品前,要么站在同一地方但看向走廊,远离霸王龙。那些看着恐龙的人更可能用集体主义术语定义自己的个体身份——作为文化、物种、大学或道德事业的一员。敬畏将个人自我嵌入到社会身份中。
伯克利古生物学博物馆附近有一片桉树林,其中的桉树是北美最高的。当你仰望这些树时,你会看到它们剥落的树皮和周围灰绿色的光芒,可能会让你颈后起鸡皮疙瘩,这是敬畏的一个明显标志。因此,受爱默生和缪尔的启发——他们在自然中找到了敬畏并深化了我们对崇高的理解——我的同事保罗·皮夫在这片树林附近安排了一次小事故,以观察敬畏是否能促使更大的善意。
参与者首先要么仰望高大的树木一分钟——足以让他们充满敬畏——要么将视线转向90度看大楼的外立面。然后,他们遇到了一个人绊倒,手中的笔掉到了地上。果然,那些仰望令人敬畏的树木的人捡起了更多的笔。体验到敬畏似乎使他们更愿意帮助他人。他们也报告说自己感到不那么有特权和自以为是。
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发现与其他情绪如自豪或娱乐相比,敬畏更能促使人们合作、分享资源、为他人牺牲,这些都是集体生活的必要条件。其他研究表明,敬畏—比其他情绪—更能引导人们更加谦逊、减少自我中心,从而使对他人更友善。
对“为什么会有敬畏?”这一问题的第一个答案已经逐渐清晰。在进化过程中,我们成为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物种。我们通过集体生活来保护自己、狩猎、繁殖、抚养脆弱的后代、睡觉、战斗和玩耍。这种向更集体生活的转变要求我们在满足自身利益和关注他人福利之间取得新的平衡。体验敬畏可能有助于我们实现这一转变。短暂的敬畏经历重新定义了自我,使之倾向于集体,并将我们的行为导向他人的利益。
对“为什么会有敬畏?”这一问题的第二个答案是直接的:敬畏在当下对你有什么作用?在这里,科学证明是明确的:瞬间的敬畏刺激好奇和探索。
父母早就知道这一点。他们经常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惊叹于四岁孩子对世界每个物体的惊奇,处于持续的敬畏状态,不停地问“为什么?”传记作家们经常在研究创新者时发现这一点。敬畏驱使人们做出范式转换的发现和新技术。达尔文、缪尔和爱因斯坦就是如此。我们伯克利实验室的研究发现,仅仅观看地球的广阔景象的短片就能让人们在被要求列出某个类别中的物品(如“家具”)时给出更多原创的例子,对抽象画作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并在困难的谜题上坚持更长时间,与适当的对照条件相比。
敬畏也可能对健康有益。我们的实验室专注于免疫系统的一个分支,即细胞因子系统。细胞因子是由受损组织中的细胞产生的化学信使。许多细胞因子会引发炎症反应,这对杀死病原体和愈合伤口很重要。心理学正在发现,过度活跃的细胞因子反应会使个体长期生病,容易患病,这可能是贫困缩短寿命的原因之一。当詹妮弗·斯特勒从我们的实验室最近研究细胞因子系统与各种积极情绪之间的关系时,她发现所有积极情绪中,只有敬畏显著预测了较低水平的细胞因子。尽管这仍然非常推测性,但它提出了这样一个可能性:贫困的一些有害影响可能是由于缺乏敬畏。
我们伯克利实验室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日常敬畏具有巨大潜力。艾米·戈登让人们在两周内每天报告他们的敬畏感,发现它在日常生活中相当普遍。平均而言,每三天就会有一次,人们会感到自己处于某种巨大的事物面前,无法立即理解。例如,看到金红色的秋叶在轻风中旋转;被勇敢反抗不公的人感动;凌晨2点在街头听到音乐,都会引起这样的感觉。有趣的是,每次爆发的日常敬畏感都能预测几周后的更高幸福感和好奇心。
这些发现出现在一个时期,可以说,我们的文化正在变得越来越缺乏敬畏。成年人花更多的时间工作和通勤,而花更少的时间在户外和与人相处。我们的目光常常固定在智能手机上,而不是注意自然界的奇观和美,或者见证善举,这些也会激发敬畏。儿童也是如此:学校中的艺术和音乐课程正在被削减;花在户外和自由探索上的时间正在被简历建设活动所取代。与此同时,我们的文化变得更加个体化,更加自我中心,更加物质化,并且与他人联系更少。
面对这些大的文化趋势,我们个人的行为可能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敬畏的研究表明,小小的步骤可以对我们的幸福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不要低估寒战的力量——积极寻求滋养你内心对敬畏渴望的经历,无论是欣赏社区里的树木、复杂音乐、水面上的风纹、逆境中坚持不懈的人,还是他人的日常高尚行为。
花时间暂停下来,敞开心扉去面对那些你无法完全理解的事物。你会因此变得更好——随着你的敬畏感通过善举传递开来,我们大家也会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