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依恋理论?Bowlby的4个阶段解释
什么是依恋理论?Bowlby的四个阶段解释
27 四月 2018 作者 Courtney E. Ackerman, MA.
科学审阅 Christina R. Wilson, Ph.D.
一切都怪母亲吗?
这句话带有讽刺意味,但触及了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讨论——是什么影响了孩子成为现在的样子?是什么影响了他们建立有意义、令人满意的与周围人关系的能力?当涉及到关系时,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他们的焦虑、回避和满足感?
尽管心理学家可以相当肯定地说,问题并不完全在于母亲或父母双方,我们知道孩子的早期经历对他们的关系技巧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对这一主题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即依恋理论。本文的重点正是依恋理论:我们将探讨它是什么,它是如何描述和解释行为的,以及它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在继续阅读之前,您可以免费下载我们的三个积极关系练习。这些详细的、基于科学的练习将帮助您或您的客户建立健康、丰富生活的关系。
本文包含
- 什么是依恋理论?定义
- 研究和研究
- 埃里克·埃里克森
- 婴儿、幼儿和早期儿童发展的依恋理论
- 成人依恋:亲密关系、育儿、爱情和离婚
- 依恋理论在悲伤和创伤中的应用
- 依恋理论测试
- 在教室中使用依恋理论(工作表和PDF)
- 社会工作中使用的依恋理论
- 依恋理论的批评
- 推荐书籍、文章和论文
- 总结
- 常见问题
- 参考文献
什么是依恋理论?定义
依恋理论最初由John Bowlby提出,他是研究父母分离对孩子影响的精神分析师(Fraley, 2010年)。
Bowlby假设,婴儿在避免与父母分离或在重新与身体分离的父母团聚时表现出的极端行为——如哭泣、尖叫和粘人——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可能通过自然选择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孩子生存的机会。
这些依恋行为是进化机制的一部分,旨在引导我们在形成和维持关系时的行为模式(Fraley, 2010年)。
关于Bowlby的依恋理论的研究表明,当被置于陌生情境并与父母分离的婴儿在父母返回时,其行为通常会落入以下几种依恋风格之一:
- 安全型依恋:这些婴儿在分离时表现出痛苦,但在父母返回时寻求安慰并且很容易被安抚;
- 矛盾型依恋:较少一部分婴儿在分离时体验到更大的痛苦,当与父母团聚时,似乎既想寻求安慰又想“惩罚”父母的离开。
- 回避型依恋:第三类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时表现出很少或没有压力,并且在父母返回时要么忽视父母,要么主动避开父母(Fraley, 2010年)。
- 几年后,研究人员在这份名单中添加了第四种依恋风格:即混乱-无组织型依恋风格,指的是那些没有可预测依恋行为模式的儿童(Kennedy & Kennedy, 2004年)。
很明显,一个孩子的依恋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早期生活中所接受的照顾。那些在童年时期受到支持和爱的孩子更有可能是安全型依恋,而那些经历过不一致或忽视的孩子则更可能对与父母的关系感到焦虑。
然而,依恋理论更进一步,将我们对儿童依恋的理解应用于成年人的亲密关系中。这些关系(尤其是亲密和/或浪漫关系)也直接与儿童时期的依恋方式及其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有关(Firestone, 2013年)。
这种理论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角度来观察儿童发展研究。
Bowlby 和 Ainsworth:依恋理论的历史和心理学
Bowlby对儿童发展的兴趣始于他在一所为问题儿童设立的学校做志愿者的经历。据Bowlby说,两位孩子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和动力,奠定了依恋理论的基础。
有一个孤立且疏远的十几岁少年,他从小就没有稳定的母亲形象,最近因偷窃被学校开除;还有一个七八岁的焦虑男孩,无论Bowlby走到哪里都跟着他,因此获得了“影子”的绰号(Bretherton, 1992)。
通过他的儿童工作,Bowlby发展出一种强烈的信念,即家庭经历对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健康有重大影响。
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Bowlby提出,从事儿童工作的精神分析师应采取一种整体视角,除了考虑儿童自身的行为外,还要考虑儿童的生活环境、家庭和其他经历。
这一观点逐渐演变成一种帮助儿童的方法,即通过帮助他们的父母来实现目标,这种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效的,因为儿童与其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的关系至关重要。
大约在同一时间,Bowlby开始构建他的理论基础时,Mary Ainsworth正在完成她的研究生学位,并研究安全感理论,该理论认为孩子需要在依赖父母之前发展一种安全感,才能冒险进入陌生的环境。
1950年,两人相遇,当时Ainsworth在Bowlby的研究部门担任伦敦塔维斯托克诊所的研究员。她的初步任务包括分析孩子们的行为记录,这激励她进行了自己的研究,研究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
通过几篇论文、多项研究和经过修改、合并或废弃的理论,Bowlby和Ainsworth开发并提供了证据,证明了依恋理论。他们的理论比当时其他关于依恋主题的理论更为严谨和有说服力,包括那些源自弗洛伊德工作的理论,以及直接反对弗洛伊德观点的理论(Bretherton, 1992)。
研究和研究
有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对依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或者提供了其有效性的证据,其中包括前面提到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婴儿被从主要照顾者身边分开,然后观察他们的行为以归入“依恋风格”。
更多关于情感依恋的发现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恒河猴。
哈洛实验
在1950年代,Harry Harlow进行了一些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爱与关系的实验,特别是猴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他的工作表明,母爱是情感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依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儿童期的经历,并且这种能力在设定后不太可能改变(Herman, 2012)。
通过两个开创性实验,Harlow发现了这些有趣的发现。
在他的第一个实验中,Harlow将新生的猴子从母亲身边分离出来。每只猴子都被赋予了两个无生命的“母亲”之一。两个都为婴儿猴子提供了它们所需的牛奶,但一个是由铁丝网制成的,而另一个则是覆盖着柔软布料的铁丝网。
婴儿猴子几乎总是选择从布料“母亲”那里吸奶。这一发现表明,婴儿的依恋不仅仅是获取牛奶的问题——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为了进行他的第二个实验,Harlow修改了原始设置。猴子们要么被给予裸露的铁丝网“母亲”,要么被给予覆盖着布料的铁丝网“母亲”,两者都为猴子们提供了所需的食物。
两个组的猴子在身体上都存活并茁壮成长,但它们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行为倾向。那些有布料“母亲”的猴子在面对奇怪、响亮的物体时会回到假母猴身边,而那些有铁丝网“母亲”的猴子则会摔倒在地上,抱住自己,来回摇晃,甚至尖叫着惊恐。
这清楚地表明,婴儿期的依恋——通过拥抱获得的情感依恋——影响了猴子们日后应对压力和情绪调节的方式(Herman, 2012)。
这两个实验为后续有关儿童依恋和早期经历对后期生活影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埃里克·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的研究轨迹与Bowlby和Ainsworth平行,但源于不同的视角。
埃里克森的工作基于弗洛伊德最初的个性理论,并从弗洛伊德关于本我与超我的冲突的观点出发,但埃里克森比弗洛伊德更重视文化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此外,他的发展阶段基于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以及它如何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识,而不是基于性发展的观点。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人类发展的八个阶段是:
- 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在这个阶段,婴儿需要大量的关注和舒适,这使他们形成了第一种信任感(或在某些情况下,不信任感);
- 幼儿期—自主与羞愧怀疑:学步儿童和非常年幼的孩子开始表现出独立性,并且可能会出现反抗和暴躁;
- 学龄前—主动性与内疚感: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社会角色和规范。他们的想象力开始腾飞,之前的反抗和暴躁可能会继续。受信任的成年人如何与孩子互动,将鼓励他们独立行事或产生内疚感;
- 学龄期—勤奋与自卑感: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建立重要的同伴关系,并可能感受到学业表现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在这个阶段出现,包括抑郁、焦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问题。
- 青少年期—身份与角色混乱:青少年在独立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并开始尝试构建自己的身份。沟通问题和突然的身体变化在这个阶段很常见(Wells, Sueskind, & Alcamo, 2017)。
- 青年期—亲密与孤立:在这个阶段(大约18至40岁),个人开始与他人分享更多,包括家庭之外的人。如果个人在这个发展阶段成功,他或她将建立满足感、安全感和关怀的满意关系;否则,他们可能会害怕承诺并经历孤独、抑郁和沮丧(McLeod, 2017)。
- 中年期—繁衍与停滞:在倒数第二阶段(大约40至65岁),个人很可能在事业、关系和家庭方面建立了根基。如果个人没有建立和为社会做出贡献,他或她可能会感到停滞和缺乏生产力。
- 老年期—自我整合与绝望:最后,在晚年(65岁以上),生产率往往会减少,这既可以被视为对其贡献的奖励,也可能伴随着内疚或不满。成功地度过这一阶段将保护个人免受抑郁和绝望的影响,并帮助个人培养智慧(McLeod, 2017)。
虽然它并不完全映射到依恋理论,但埃里克森的发现显然与Bowlby和Ainsworth以及Harlow所确定的依恋类型和行为密切相关。
约翰·鲍尔比 - 依恋理论
婴儿、幼儿和早期儿童发展的依恋理论
根据Bowlby和Ainsworth的说法,依恋关系在孩子生命的头18个月左右形成,从本能行为开始,如哭泣和紧抱(Kennedy & Kennedy, 2004)。这些行为很快被定向到一两个照顾者身上,到了7到8个月大时,孩子们通常会抗议照顾者的离开并在他们缺席时悲伤。
一旦孩子们进入学步阶段,他们就开始形成对依恋关系的内在工作模型。这种内在工作模型为孩子提供了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价值和信任他人满足自己需求的框架。
在Bowlby和Ainsworth看来,根据孩子早期与照顾者的互动形成的依恋类型构成了情绪调节的连续谱,焦虑回避型依恋位于一端,而焦虑矛盾型依恋位于另一端。
最近添加的分类,即混乱-无组织型依恋,可能显示出所有范围内的策略和行为,但通常都不够有效控制他们的情绪,可能会出现愤怒或攻击行为(Kennedy & Kennedy, 2004)。
研究表明,除了情绪调节之外,依恋类型还与许多其他行为相关联。其中一些发现包括:
- 安全型依恋:这些儿童通常更倾向于看到他人是支持性和乐于助人的,同时也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和值得尊重。他们与他人有积极的关系,并展现出韧性,进行复杂的玩耍,并在学校和与其他儿童互动中取得更大成功。他们更能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对自己的他人更加信任;
- 焦虑回避型依恋:具有焦虑回避型依恋风格的儿童通常更难管理压力情况。他们可能倾向于回避寻求帮助,这阻碍了他们与他人建立令人满意的关系。他们可能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如撒谎和欺负,他们倾向于远离他人以减少情感压力;
- 焦虑矛盾型依恋:这些儿童处于焦虑回避型儿童的对立面。他们可能缺乏自信,并紧贴着主要照顾者。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夸张的情感反应,并与同龄人保持距离,导致社交孤立。
- 混乱依恋:具有混乱依恋风格的儿童通常未能形成应对分离焦虑的有效策略,往往表现出攻击性、破坏性行为和社交孤立。他们更可能将他人视为威胁而非支持来源,因此可能会在社交回避和防御性攻击行为之间切换(Kennedy & Kennedy, 2004)。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儿童的依恋类型如何导致成年后的关系问题。
关系依恋类型
依恋类型主要是在儿童时期和养育环境中讨论的。
在早期发展阶段,儿童会发展出不同的依恋模式来对待父母或其他照顾者。这些依恋类型可以预示儿童的成长。例如,焦虑或回避型依恋类型往往是精神病理学或适应不良发展的有力预测因子(Benoit, 2004)。
相反,对父母有安全依恋的儿童更有可能对他们的浪漫伴侣形成安全依恋。也就是说,儿童时期的依恋类型在你遇到的所有关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这张图片中,你可以注意到,安全依恋类型具有“积极”的内涵,而其他依恋类型似乎有更多不利后果。
如果你发现自己表现出更不健康的依恋类型,不要担心,因为1. 这非常普遍,2. 这并不是定论。例如,如果你认同恐惧-回避依恋类型,你可能会发现信任似乎是最大的问题。
这张图片的目的不是让你对自己的某个依恋类型感到羞耻,而是相反。通过接受和拥抱你的弱点,你可以让自己成长。
成人依恋:亲密关系、育儿、爱情和离婚
确实,这些儿童时期的依恋类型会延续到成年后的依恋类型。下面是关于成人依恋类型的解释。
例子:类型、风格和阶段(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混乱型)
成人依恋类型遵循上述大致模式(Firestone, 2013年):
安全型依恋
这些人更有可能对他们的关系感到满意,感觉到安全和与伴侣紧密相连,而不需要时刻在一起。他们的关系可能具有诚实、支持、独立和深刻的情感联系。
轻视型回避型(或焦虑回避型)依恋
这是两种成人回避型依恋类型之一,这类人通常与他人保持距离。他们可能认为自己不需要人类联系就能生存或繁荣,并坚持保持独立和隔离。这些人可能在潜在伤害情景出现时能够“关闭”情感,比如与伴侣的重大争吵或关系威胁的情景。
焦虑型依附型(或焦虑矛盾型)依恋
那些与伴侣形成不太安全依附关系的人可能会渴望爱或关注,并认为伴侣必须“完成”他们或解决他们的问题。
尽管他们渴望在浪漫关系中获得安全和稳定,但他们可能会以推动伴侣远离自己而不是邀请伴侣进来的方式行动。他们情绪表现的行为体现可能包括依赖、嫉妒或对小问题的过度反应。
恐惧型回避型(或混乱型)依恋:
第二种成人回避型依恋类型表现为矛盾而不是孤立。具有这种依恋类型的人通常试图避免自己的感受,因为很容易被这些感受淹没。他们可能会经历不可预测或突然的情绪波动,并害怕在浪漫关系中受伤。
这些人同时被伴侣或潜在伴侣吸引和害怕过于接近。毫不奇怪,这种依恋类型使得与他人建立和维持有意义、健康的关系变得困难。
每个依恋类型都应该被视为依恋行为的连续谱,而不仅仅是一种特定的“类型”。具有一般安全依恋类型的个体有时可能会表现出其他类型的行为,或者具有回避型依恋类型的个体可能会与某人形成安全的依恋。
因此,这些“类型”应该被视为一种描述和理解个体行为的方式,而不是精确描述一个人的性格。
根据一个人的依恋类型,他们对待亲密关系、婚姻和育儿的方式可以有很大差异。
考虑到关系需要两个人(或更多);一个人所展示的任何依恋行为都会影响和被其他人的依恋行为所影响。鉴于个体、行为和关系的巨大多样性,冲突和困惑是不可避免的。
不幸的是,许多关系最终以离婚或解散告终,这种事件可能会继续在这些联盟的儿童中延续一种不健康的依恋循环。
下载3个积极关系包(PDF)
通过填写您的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
-
名字*
-
电子邮件地址*
-
您的专业*
您的专业治疗教练教育咨询健康其他
-
邮箱
该字段用于验证,并应保持不变。
window.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function() { /* <![CDATA[ */ gform.initializeOnLoaded( function() {gformInitSpinner( 17,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wp-content/plugins/gravityforms/images/spinner.svg', true );jQuery('#gform_ajax_frame_17').on('load',function(){var contents = jQuery(this).contents().find('*').html();var is_postback = contents.indexOf('GF_AJAX_POSTBACK') >= 0;if(!is_postback){return;}var form_content = jQuery(this).contents().find('#gform_wrapper_17');var is_confirmation = jQuery(this).contents().find('#gform_confirmation_wrapper_17').length > 0;var is_redirect = contents.indexOf('gformRedirect(){') >= 0;var is_form = form_content.length > 0 && ! is_redirect && ! is_confirmation;var mt = parseInt(jQuery('html').css('margin-top'), 10) + parseInt(jQuery('body').css('margin-top'), 10) + 100;if(is_form){jQuery('#gform_wrapper_17').html(form_content.html());if(form_content.hasClass('gform_validation_error')){jQuery('#gform_wrapper_17').addClass('gform_validation_error');} else {jQuery('#gform_wrapper_17').removeClass('gform_validation_error');}setTimeout( function() { /* delay the scroll by 50 milliseconds to fix a bug in chrome */ jQuery(document).scrollTop(jQuery('#gform_wrapper_17').offset().top - mt); }, 50 );if(window['gformInitDatepicker']) {gformInitDatepicker();}if(window['gformInitPriceFields']) {gformInitPriceFields();}var current_page = jQuery('#gform_source_page_number_17').val();gformInitSpinner( 17,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wp-content/plugins/gravityforms/images/spinner.svg', true );jQuery(document).trigger('gform_page_loaded', [17, current_page]);window['gf_submitting_17'] = false;}else if(!is_redirect){var confirmation_content = jQuery(this).contents().find('.GF_AJAX_POSTBACK').html();if(!confirmation_content){confirmation_content = contents;}jQuery('#gform_wrapper_17').replaceWith(confirmation_content);jQuery(document).scrollTop(jQuery('#gf_17').offset().top - mt);jQuery(document).trigger('gform_confirmation_loaded', [17]);window['gf_submitting_17'] = false;wp.a11y.speak(jQuery('#gform_confirmation_message_17').text());}else{jQuery('#gform_17').append(contents);if(window['gformRedirect']) {gformRedirect();}}jQuery(document).trigger("gform_pre_post_render", [{ formId: "17", currentPage: "current_page", abort: function() { this.preventDefault(); } }]); if (event && event.defaultPrevented) { return; } const gformWrapper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 "gform_wrapper_17" ); if ( gformWrapperDiv ) { const visibilitySpan = document.createElement( "span" ); visibilitySpan.id = "gform_visibility_test_17"; gformWrapperDiv.insertAdjacentElement( "afterend", visibilitySpan ); } const visibilityTest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 "gform_visibility_test_17" ); let postRenderFired = false; function triggerPostRender() { if ( postRenderFired ) { return; } postRenderFired = true; jQuery( document ).trigger( 'gform_post_render', [17, current_page] ); gform.utils.trigger( { event: 'gform/postRender', native: false, data: { formId: 17, currentPage: current_page } } ); if ( visibilityTestDiv ) { visibilityTestDiv.parentNode.removeChild( visibilityTestDiv ); } } function debounce( func, wait, immediate ) { var timeout; return function() { var context = this, args = arguments; var later = function() { timeout = null; if ( !immediate ) func.apply( context, args ); }; var callNow = immediate && !timeout; clearTimeout( timeout ); timeout = setTimeout( later, wait ); if ( callNow ) func.apply( context, args ); }; } const debouncedTriggerPostRender = debounce( function() { triggerPostRender(); }, 200 ); if ( visibilityTestDiv && visibilityTestDiv.offsetParent === null ) { const observer = new MutationObserver( ( mutations ) => { mutations.forEach( ( mutation ) => { if ( mutation.type === 'attributes' && visibilityTestDiv.offsetParent !== null ) { debouncedTriggerPostRender(); observer.disconnect(); } }); }); observer.observe( document.body, { attributes: true, childList: false, subtree: true, attributeFilter: [ 'style', 'class' ], }); } else { triggerPostRender(); } } );} ); /* ]]> */ });
依恋理论在悲伤和创伤中的应用
谈到不幸的情况,依恋理论也有助于理解与失去相关的悲伤和创伤。
虽然你可能最熟悉Kübler-Ross的五个悲伤阶段,但它们之前是Bowlby的四个阶段。在研究依恋的过程中,Bowlby和他的同事Colin Murray Parkes注意到了四个悲伤阶段:
- 震惊和麻木:在这个初始阶段,丧亲者可能觉得失去是不真实的,或者觉得无法接受。他或她可能会经历身体上的痛苦,并且无法理解或表达自己的情绪。
- 渴望和寻找:在这个阶段,丧亲者非常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空白,并可能会尝试用其他东西或人来填补这个空白。他或她仍然强烈认同逝去的人,并可能对此念念不忘。
- 绝望和混乱:丧亲者现在接受了事情已经改变,不能回到以前的状态。他或她可能会经历绝望、希望破灭和愤怒,同时也会质疑并集中精力理解情况。他或她在这一阶段可能会从他人那里退缩。
- 重组和恢复:在最后阶段,丧亲者对生活的信念可能会开始恢复。他或她会开始重建和建立新的目标、模式和习惯。丧亲者将开始再次信任,悲伤会退居幕后,而不是占据中心位置(Williams & Haley, 2017年)。
当然,依恋类型会影响一个人如何经历悲伤。例如,一个安全型依恋的人可能会较快或跳过一些阶段,而一个焦虑型或回避型依恋的人可能会在一个阶段卡住。
我们每个人经历悲伤的方式不同,但通过依恋理论的视角来看待这些经历,可以让我们对独特的哀悼过程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会在失去后“卡住”有新的认识和见解。
免费个性化资源供您使用 - 完成测验
依恋理论测试
如果您有兴趣了解自己的依恋类型,有很多测试、量表和问卷可供您使用。
Feeny、Noller和Hanrahan在1987年开发了原始的依恋三类别量表,以测试受访者的成人依恋类型。它只有三个项目,非常简单,但仍然可以给你一个很好的自我认知,你是属于回避型、焦虑/矛盾型还是安全型。您可以自行完成这项测量,或点击此链接了解更多关于它的信息:PDF链接。
Bartholomew和Horowitz的关系问卷在原始的三类别量表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增加了回避型的类别。您可以在同一PDF文件中找到它,从第3页开始:PDF链接。
Fraley、Waller和Brennan的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修订版(ECR-R)是一项包含32项内容的问卷,其结果通过两个子量表衡量:回避和焦虑(Fraley, Waller, & Brennan, 2000)。项目评分范围从1(强烈不同意)到7(强烈同意)。您可以在上面提到的PDF文件的最后三页找到这份问卷:PDF链接。
除了这些量表,还有一些不太正式的依恋类型测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连接方式。这些测试不常用于实证研究,但可以作为自我探索的有用工具。
Diane Poole Heller开发了一项依恋类型测试,包含45个项目,按三个点的量表从“极少/从不”到“经常/常常”评分。您可以在此处找到它:链接,但完成测试后,您需要输入电子邮件才能收到您的结果。
关系依恋类型测试是一个50项的测试,托管在Psychology Today网站上。它涵盖了之前提到的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回避型和恐惧回避型,以及依赖型和共依存型依恋类型。
如果您有兴趣参加这个测试,可以点击此链接:链接。但是请注意,虽然您可以在完成测试后免费获得一份“概要报告”,但要查看完整的测试结果,您需要付费。
在课堂中使用依恋理论(工作表和PDF)
由于依恋理论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它对课堂也有重要意义。
依恋理论在教学中被有效应用的一种方式是情感辅导。
情感辅导是帮助儿童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特别是在“不当行为”发生时。它使从业人员能够在负面行为发生时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行为氛围,并有信心在行为具有挑战性时进行化解。”(国家教学与领导学院,2014年)。
情感辅导不仅仅是关于通过奖励或惩罚促进适当行为,而更多的是关于支持儿童学会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情感辅导包括:
- 教授学生即时情绪的世界;
- 向学生展示处理情绪起伏的策略;
- 对消极或不愉快的情绪表示共情,但不接受消极行为;
- 利用负面行为发生的时刻作为教学机会;
- 与学生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国家教学与领导学院,2014年)。
根据依恋理论专家John Gottman博士的说法,有五个步骤可以进行情感辅导,这些步骤可以由父母、教师或孩子生活中的任何重要成年人来实践:
- 注意并意识到您自己和孩子的感受。确保您足够冷静,能够进行情感辅导,否则,您可能需要给自己和孩子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
- 连接:利用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学习。客观地(这一点很重要!)说出您认为孩子正在经历的情绪,帮助他们将情绪与行为联系起来;
- 接受和倾听:练习共情。设身处地地思考,回忆一个类似的情绪时刻,尝试记住当时的感受;
- 反思:在每个人都冷静下来后,回顾孩子所说或所做的事情,仅提及您所看到、听到或理解的情况。反思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
- 结束时解决问题/提供建议/设定限制:尽可能多地引导孩子解决问题(Somerset Children & Young People,n.d.)。
为了提高您作为家长或教师的情感辅导技能,可以尝试以下活动。
什么是情感辅导员会做什么?
这个简短的两页活动来自Somerset情感辅导项目,可以帮助您加深对情感辅导的理解——以及什么不是情感辅导。
有五个情景被描述,并附有六种可能的回应。您的任务是阅读情景并决定哪种回应是适当的情感辅导回应。
第一个情景是:“生气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强制性的复习课程。”
您的选项包括:
-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感到生气;
- 告诉学生因为他们不良行为必须参加额外的课程;
- 帮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告诉学生不要把参加课后补习看得太重;
- 验证学生表达的愤怒和沮丧;
- 安慰学生。
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小组活动,您可以与其他人一起讨论每个选项,并听取不同的观点。
除了识别情感辅导的回应,您还可以讨论哪些选项是回避型、回避型等。
您可以通过点击此处查看其余情景并尝试此活动:链接(点击链接后自动下载)。
情感辅导脚本
Somerset情感辅导项目的另一个绝佳资源,这个活动让您有机会练习构思情感辅导合适的回应。
此外,您可以使用自己编写的脚本来指导您下次遇到类似情景时的做法。
有六个情景需要您编写脚本:
- 一名学生上课迟到。她拒绝与您沟通,并说“别开始,就让我一个人待着”;
- 一名年轻人拒绝坐在通常的朋友旁边,她说朋友们一直在说她身材的不好评论;
- 一个男孩经常无法独立完成作业,通常会坐得很被动,几乎没有参与。他很少表现出破坏性行为,只是完成的工作很少。他看起来与同伴隔绝;
- 幼儿园的孩子在离别时间哭泣并紧紧抓住她的父母,而父母不得不上班;
- 一位愤怒、对抗性的家长因为被要求来讨论她儿子的行为而感到不悦。她走近您并开始对话:“你们总是针对我们”;
- 在休息时间,一群小男孩打架,其中一个孩子受伤(不是很严重)。
对于每个情景,指示您:
- 识别孩子正在展示的情绪;
- 验证这种情绪;
- 给孩子正在经历的情绪贴上标签;
- 与孩子共情;
- 如有必要,设定界限并解决问题。
完成这个工作表为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让您思考、计划并准备进行有效的情感辅导。您可以通过点击此处下载此活动以供自己使用:链接(点击链接后自动下载)。
如果您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将依恋理论应用于教学的信息,请查阅Louis Cozolino的《依恋基础教学:创建部落式课堂》一书。他提出了一个简单的但可能改变游戏的想法:关系是提高表现的关键,而不是僵化的课程结构。
此外,我们的文章《依恋类型在治疗中的应用:工作表和手册》提供了有关依恋类型的相关工作表。
社会工作中使用的依恋理论
情感辅导也可以部分地应用于社会工作。然而,依恋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更为显著的三个方面是:
- 社会工作者必须向儿童和家庭提供一个安全港和安全基地。这并不意味着家庭应该永远依赖社会工作者,而是家庭应该知道社会工作者可以在他们挣扎时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并支持他们向前迈进和向外拓展;
- 社会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儿童(及其家庭)的内心体验,并实践心智化,即将“内部”转化为“外部”。在改善家庭关系和治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确保父母能够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包括孩子对他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