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认知技术:重塑思维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Techniques for Reframing Thoughts
12 Feb 2018 by Courtney E. Ackerman, MA.
Scientifically reviewed by Gabriella Lancia, Ph.D.
你是否曾经发现自己在没有主动选择的情况下,陷入了某种思维轨道,最终得出一个悲伤或令人沮丧的结论?
我假设你会回答肯定的,因为你是个普通人!(如果你不是人类,请跳过这篇文章。)
在我们的本性中,我们会形成一定的模式、假设和思维方式来处理事情。没有这些模式,我们几乎每次遇到问题时都不得不从头开始思考,没有任何以前的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学到的教训可以借鉴。
这些问题在于这些模式并不总是准确。我们并不总是想出最好的、最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但这些方法仍然会被保存到我们的潜意识中。
幸运的是,如果你已经内化了一个错误的观点,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失去了希望!有一个有效的、基于证据的过程可以帮助你重新调整或重构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帮助你纠正有偏见、扭曲或仅仅是不准确的信念。
继续阅读以了解认知重构以及它如何帮助你改善你的思维。
在这篇文章中:
什么是认知重构或认知重构?定义
认知重构,或认知重构,是一种治疗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治疗师帮助来访发现、挑战并修改或替代他们的消极、不合理的思维(或认知扭曲;Clark, 2013)。
它是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核心工具之一,也是治疗师工具箱中常用的工具,因为许多问题都是由于我们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思考方式不当所引起的。认知重构旨在通过培养更积极和功能性的思维习惯来帮助人们减少压力。(Mills, Reiss, & Dombeck, 2008)
虽然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可能看起来难以置信地困难,但它实际上就像任何其他技能一样——当你刚开始时很难,但随着练习,你会发现挑战自己的消极想法和信念变得越来越容易。
认知重构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扮演什么角色?
认知行为疗法(CBT),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之上: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情绪。很容易理解这个理念背后的逻辑,以及思维错误所带来的影响。
认知重构最初作为认知行为疗法(CBT)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一种治疗工具被开发出来。(Mills, Reiss, & Dombeck, 2008)CBT从业者很快发现,这是一个适应性强的工具,能够帮助各种面临各种问题的人,无论是外部因素、内部问题,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种方法构成了大多数CBT会话的主要部分,并提供了数十种可以应用于几乎任何来访者场景的技术和练习。正确应用它,将帮助来访者学会停止自动信任自己的想法,并将其视为现实的代表,而是开始测试自己的想法是否准确。(Mills, Reiss, & Dombeck, 2008)
要了解更多关于CBT如何使用认知重构技术的信息,请观看CBT创始人Aaron Beck讨论该方法的视频。
夸大、过度概括及其他认知扭曲
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中,有许多方式会让思维欺骗我们,这几乎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能以一种更实用的方式思考!这些“扭曲”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认知扭曲”。
认知扭曲是指对我们自己和/或环境的不准确、虚假或不真实的信念和思维模式。(Beck, 1976)。它们是不理性、虚假或不准确的信念和思维模式,有可能对我们的自我感、信心和成功能力造成严重损害。
其中最常见的认知扭曲之一是夸大或最小化,这是一种破坏性的扭曲,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经历的评估。(Yurica & DiTomasso, 2005)。你可以阅读我们的认知扭曲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夸大、过度概括及其他常见认知扭曲的信息。
认知重构技术:苏格拉底式提问、指导想象等
幸运的是,尽管认知扭曲是一种顽固且令人惊讶地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但确实有一些方法可以对抗它们!认知重构技术在识别、挑战和替换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方面非常有效。
增加对思维的意识
认知重构的第一步是识别你的负面思维。增加对自身思维的意识,特别是那些过于消极或有偏见的思维,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部分。
提高对自己思维的意识需要时间和努力。对于我们来说,在经历强烈情绪时停下来思考是如何到达这种状态的,这并不是一种自然的做法!尽管这很困难,但你会发现,一旦付出努力,你就会发现挑战自己的消极想法和信念变得更加容易。
开始寻找认知扭曲的方法是开启你的“雷达”,寻找消极情绪。想想你的抑郁、焦虑或愤怒症状何时最为严重。如果从情绪开始对你来说太难了,可以从行为开始。问问自己你想要改变哪些行为,然后确定触发这些行为的因素。
你可以把这些情况视为“警报”情况,即提醒你存在一个或多个认知扭曲的情况。
一些示例警报情况包括:
- 在与朋友外出前感到焦虑。心跳加速,出汗。
- 在与老板见面后与伴侣争吵。争吵总是由小事引起,比如家务活。
- 当学校的大作业截止日期临近时,你把它拖到最后时刻。小作业则不成问题。
- 当你独自度过一晚时感到孤独。孤独感让你无法忍受。
考虑这些警报情况,并思考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触发情况。是否存在某些情况会比预期产生更大的情绪影响?
尽可能多地找出触发情况,并且越具体越好!当你开始进行认知重构工作时,有一个你最常见或最重要的触发情况列表是非常有帮助的!
苏格拉底式提问
苏格拉底式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认知重构技术,可以帮助你或你的来访者挑战那些不理智、不合逻辑或有害的思维错误。
基本的框架是问以下问题:
- 这个想法是否现实?
- 我是根据事实还是感觉来判断我的想法的?
- 对这个想法有什么证据?
- 我是否误解了证据?
- 我是否把情况看成非黑即白,而实际上它更复杂?
- 我的想法是否出于习惯,或者事实支持它?
想法是我们头脑中持续不断的对话,它们可能会快速出现和消失,以至于我们几乎无法理解它们,更不用说有时间去处理它们了。
第一步是识别你认为需要质疑的想法。想想一个具体的、你怀疑是破坏性的或反复出现的想法。
接下来,考虑支持和反对这种想法的证据。有什么证据证明这种想法是正确的?有哪些证据表明这种想法值得怀疑?
一旦你确定了证据,就可以做出判断。权衡这种想法的支持证据和反对证据,决定这种想法更可能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判断它是否基于事实还是感觉。
接下来,回答一个问题:这种想法真的是非黑即白的情况吗,还是现实中有灰色地带?这就是你思考是否在做非此即彼的思考,或者是否在将复杂的情况简单化。
这个详细的认知重构工作表使用“苏格拉底式问题”来鼓励深入探讨困扰你的想法,并提供机会分析和评估它们的真实性。如果你的想法并不是来自真实的地方,这个工作表可以是一个极好的工具来识别和消除它们。
指导想象
[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它也可以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认知重构方法。
有三种主要类别的指导想象,治疗师可以引导他们的来访者进行认知重构:
- 生活事件可视化
- 梦境或白天图像的恢复
- 情绪聚焦
CBT治疗师希望通过指导想象支持他们的来访者,可以让他们购买许多录音,这些录音通常伴随着CBT工作簿或作为指导音频冥想出现。
或者,从业人员可能希望预先录制自己的音频,引导来访者完成认知重构练习。
使用数字心理治疗平台如Quenza(如图所示),这些预录制的音频剪辑可以直接发送到来访者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当需要时,例如在疼痛或焦虑发作期间,他们都可以使用这些音频。
通过此类平台分发这些录音的优势在于,治疗师可以从自己的设备上跟踪会话的完成情况。这可能会为面对面的治疗会议提供有用的内容,例如关于来访者选择参与认知重构练习的时间和频率。
让我们更详细地了解一下认知重构的指导想象类型。
– 生活事件可视化
此技术涉及让来访者识别一个特定的事件或主题,该事件或主题是治疗会话的重点(Edwards, 1989)。该事件可以是最近发生的特别突出的事情,比如与亲人争吵,或者是过去对来访者仍有强烈影响的事情,如欺凌或童年时的严厉拒绝。如果关注点是一个主题,来访者将把这个主题牢记在心,并让一幅图像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
– 梦境或白天图像的恢复
这种想象技术侧重于来访者已经拥有的特定图像。该图像可以是来访者在梦中、白日梦、幻想或先前的指导想象会话中遇到的图像。无论它来自何处,它都会对来访者具有内在意义,并可能引起来访者强烈的情绪,如焦虑、悲伤、痛苦或其他情绪。
– 情绪聚焦
最后一种类型的图像特点是,来访者专注于当前正在经历的情感,并让一幅图像自发地浮现出来。有时,图像会自发地浮现出来,但如果不是这样,可以使用多感官唤起技术来明确图像。对于这种技术,治疗师将指导来访者通过探索五种感官来增强图像并识别更多细节。
一旦来访者脑海中有了图像,治疗师将进入评估与图像相关联的意义的阶段。有几种评估技术可供治疗师使用,包括:
- 引导独白 – 治疗师将来访者引导到图像中的一个对象或实体(例如,来访者在湖干涸的视觉化中被引导成为湖),并从该对象或实体的角度发言(例如,来访者会说出作为湖的感受,以及湖干涸的意义)。
- 访谈 – 在这种技术中,来访者将再次采取图像中的一个对象或人的角色,并回答治疗师的具体问题。
- 引导对话 – 类似于前面的技术,这种方法涉及来访者采用图像中的一个角色,并向图像中的另一个对象或人发表意见(例如,来访者可以作为湖的角色,对周围的树木发表意见)。
- 引导描述 – 这种基本技术只是指治疗师频繁提问,询问来访者看到和感受到的内容。
- 引导转换 – 治疗师可能会建议来访者对图像进行更改;这在当前图像已经达到了其作为讨论点的用途极限时尤其有帮助。
无论治疗师和来访者如何一起工作,以识别与图像相关的含义,下一个步骤将帮助他们开始挑战、重构或替换有害的假设和信念。
一些治疗师可能使用的重构技术包括总结和重构、定向对话、引导对话、定向转换和引导转换。
– 总结和重构
这种重构方法是指治疗师总结从来访者那里了解到的内容,并基于来访者的图像提出替代信念或假设。这通常是重构的第一步,因为它是一种温和地介绍改变可能深深甚至无意识持有的信念的方式。
– 定向对话
在定向对话中,治疗师指示来访者扮演图像中的一个对象或人物,并说出指定的话语。来访者可以向图像中的另一个对象或人讲话,也可以直接向无人讲话。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考虑新的信念的可能性,并开始调节自己的假设。
– 引导对话
这种方法不如前一种直接,但同样强大。相反于告诉来访者确切要说的话,治疗师将指导他们用自己的话来捕捉一个特定的想法。
– 定向转换
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潜力非常有力。在定向转换中,治疗师将指导来访者对图像进行更改。更改可能是引导图像中的一个人物采取新行动,或者编辑、增强或删除图像中的一个对象。
– 引导转换
像引导对话一样,这种方法给来访者更多的自由去改变图像。相反于直接指导来访者如何改变图像,治疗师将鼓励来访者思考一种改变图像的方式,以便进一步实现目标或使其变得更积极(Edwards, 1989)。
免费个性化资源给你 - 做个测验
思维记录
保持思维记录是一种极好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或你的来访者发现之前未被注意到或未被质疑的认知扭曲,这是重构它们的必要第一步(Myles & Shafran, 2015)。思维记录有几种不同的结构方式,但主要思想是记录经常出现在脑海中的思维及其出现的情景。
一个流行的思维记录(更详细描述见下文)会指示你记录情景、思维、情绪、行为以及替代思维。
例如,如果你在独处时因抑郁症状而苦恼,你可能会这样填写思维记录:
- 情景:每个人都很忙,所以我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独自度过了一个晚上。
- 思维:没有人想和我出去玩。我只是在浪费我的生活,坐在这里无所事事。
- 情绪:抑郁。
- 行为:整个晚上都待在家里,什么都没做。只是坐在那里想着坏事情。
- 替代思维:我今晚一个人,但每个人都有独处的时候。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
或者,如果你正在与拖延症作斗争,你可能会这样填写思维记录:
- 情景:学校有一项艰巨的任务即将到期。
- 思维:这太费劲了。我在这方面很差。我觉得我做不到。
- 情绪:焦虑。
- 行为:避免任务直到最后一刻。匆忙完成工作。
- 替代思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很多工作。但我知道如果我把它分成小块,我可以做到。
写下这些信息会给你或你的来访者提供一种考虑之前未曾注意的内容,并找到思维中的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指向特定的认知扭曲。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个这样的工作表,可用于记录潜在的扭曲思维。
灾难化或“如果……怎么办?”技术
这项技术基本上就是问“最坏的情况是什么?”然后按照逻辑逐步推导出结论(Dattilio & Freeman, 1992)。我们经常会担心最糟糕的结果,即使这种结果不太可能发生,或者即使发生也不会毁掉我们的生活!
通过灾难化或问自己“如果……怎么办?”来帮助你或你的来访者确定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减少不合理的焦虑,并意识到即使最坏的情况也是可以管理的。
下面将附上一份涵盖这一技术的工作表。
5个认知重构工作表(PDF)
如果你希望获得一些动手工具来帮助你进行认知重构,那么你来对地方了!几个最好的用于认知重构练习的表格和手册如下所述。
思维记录
这个简单的表格非常容易使用,但却可以非常有帮助,有助于增强你的意识并识别潜在的有害思维。
这个思维记录表格有六个栏目,可以记录多达五个独立实例。
在第二个栏目中,用户应描述情景。这应包括五个“W”和一个“H”(即谁、什么、哪里、何时、为什么、如何),如果适用的话。写下所有你能想到的有助于营造和促进后续浮现的想法的因素。
在第三个栏目中,写下你识别出来的想法。这个想法应该是你认定为潜在有害、不合理或完全错误的想法。要具体,写出整个想法。
在下一个栏目中,思考伴随这个想法的情绪。当你出现这种想法时,你是怎么感觉的?这种想法带来了什么情绪?它引起了什么情绪?愤怒、羞愧、悲伤、内疚?写下它引发的所有情绪。
用第五个栏目记录一个替代的想法,尤其是当你觉得原始想法不愉快或不具建设性时。替代的想法应该是你觉得合理,但更加积极和现实的想法。
在最后一个栏目中,记下这次练习的结果。
使用这个思维记录工作表 需要多少次都可以,无论是每两三天记录一次出现问题的想法,还是在反复出现的想法回来困扰你时每天记录多次。保持日志有助于你识别模式,并发现那些负面、自动想法的触发因素和潜在解决方案。
ABC信念监测
类似于思维记录工作表,这个工作表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你或你的来访者识别情景、思维和信念与随之而来的情绪和行为之间的联系。
有时候我们很难将思维和信念的触发因素与它们带来的后果联系起来。使用这个工作表可以帮助你或你的来访者发现这些联系。
在工作表的第一部分,你需要识别触发信念或思维的先兆或触发因素(“A”在ABC中)。描述情景尽可能详细。
在第二部分,识别你在情景中产生的信念或思维(“B”在ABC中)。请确保记录下你产生的所有想法或信念,如果有多条的话。具体描述它们。在识别了想法和信念之后,按照0%(一点也不)到100%(绝对)的比例为每个想法或信念评分。仔细考虑每个想法或信念,并为其分配一个准确的评分。
在第三部分,列出信念或思维的后果(“C”在ABC中)。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你做了什么反应,以及其他人如何反应(如果适用的话)。尽量不要回避真相,即使承认你的反应或承认他人的反应很难。
使用这个ABC功能性分析工作表 来记录任何经常出现在你身上的自动信念或想法,尤其是在压力大或情况不如意时。重构有害或有问题的信念的第一步是识别它们!
行为实验
这个工作表是一个极好的方式来实践几种有益的重构技术和重新框架的方法。它还允许你利用你的想象力,思考你当前的习惯和行为如何带来未来的后果,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在第一部分,标记为“原始信念”的圆圈中,写下你认为是真的信念。它应该与你有意义的事情有关,并且应该与潜在的认知扭曲相关。描述你期望会发生什么,以及如何知道你的信念是否实现了。接下来,按照从0%(一点也不强)到100%(非常强)的比例对你的信念的强度进行评分。确定它实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下一个圆圈中,写下你可能需要采纳的替代信念。同样,按照从0%(一点也不强)到100%(非常强)的比例对它进行评分。注明你如何知道你的预测是否成真。
下一步是最大的一步——走出去进行实验。
完成实验后,回到工作表并回答其余的问题。
实验部分涵盖了实验的结果。描述发生了什么,不要吝啬细节!一旦你写出了一个好的描述,确定你的预测是否准确。
写下你从实验中学到了什么,确定你原来的信念在未来是否会成真的可能性。最后,按照你现在完成实验并检查结果后对原始信念的同意程度进行评分。
这个工作表的优点在于它可以用于各种各样的信念、预测和行为,从小到大,从积极到消极,从重要到琐碎,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
完成这些行为实验 将帮助你挑战你对事物运作方式的假设,以及你对你应该如何行事的信念。根据需要使用它来跟踪任何潜在的有害扭曲,并保持对自己深层次信念的意识。
积极信念记录
这个工作表提供了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挑战你可能持有的扭曲、不准确或偏见的思想。
要深入了解这个工作表,请将注意力转向顶部的两个云朵。其中一个云朵记录你希望修改或替换的信念,另一个空间记录一个新的、更积极的信念来取代它。
在两个信念之下有一个部分,你可以记录一些支持新信念或反对当前信念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为新信念提供支持,质疑当前信念,或同时做到这两点。找到这样的证据相对容易,尤其是如果你已经识别出一个你认为可能是扭曲、不准确或偏见的想法。
工作表上有足够的空间来想出十个支持新信念或质疑当前信念的证据,但如果你需要更多空间,请使用另一张纸!这些证据可以包括你经历过的事情,别人对你说过的话,或者任何你可以想到的可以支持新信念或质疑旧信念的证据。
使用这个记录积极信念 工作表,无论何时你识别出一个你意识到是扭曲、不准确或偏见的想法,都可以使用它。它将帮助你找到对抗它的方法,并用新的、更积极、更现实的想法或信念来取代它。
理论A理论B
无论问题多么重要、真实或紧迫,它们往往都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问题。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你的来访者将许多问题视为信念或担忧的问题,而不是事实或实际情况的问题。
拿一张空白纸,把它分成两列,分别命名为“理论A”和“理论B”。
在理论A列中,描述你的问题作为一个事实。在理论B列中,描述你的问题作为一个担忧。
首先,确定你的问题并在理论A列中描述它。完成句子开头“问题在于……”的描述,用你目前的理解来描述问题。
接下来,提供证据证明这个问题是真实的,并且你正在正确地解释这种情况。
完成理论A列的最后一部分,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理论A为真,我需要做什么?”换句话说,确定如果你的问题是不可解的,你需要做什么来解决它或应对由此带来的问题。
当你完成第一列时,转到第二列并理论B。
再次描述问题,但这次是从问题被视为担忧而不是事实的角度出发。考虑这种可能性,即真正的问题其实是你持有的信念或你背负的担忧。
接下来,提供证据来证明问题是一个信念或担忧,而不是一个事实。思考任何能支持这种解释的证据。
最后,回答同一栏底部的相同问题:“如果理论B为真,我需要做什么?”考虑一下,如果你的问题被解释为一个担忧而不是一个事实,你需要做什么来解决它。
比较这两个栏。你可能会发现,第二栏描述了一个更现实、更易于管理的问题,并且你的“待办事项”列表在第二栏中更加简单明了。
无论何时你想重新构建一个问题,使它变得更温和、更容易管理,都可以使用这个练习。
如果……怎么办?
这个最后的工作表将帮助你改变你遇到的一些最常见的情况或思考。它基于人类的自然倾向,即完成“如果……怎么办?”的想法总是以消极的情况或事件结束。
虽然我们往往会走向消极的一面,但实际上通常有同等数量的积极可能性,但我们只是未能认识到。考虑到只有消极的结果,后果显然是一个更不快乐和不健康的你——一个更加平衡的视角将帮助你以更积极和现实的态度面对生活。
工作表对比了两种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是消极的,另一种是积极的。
在左边的列中,标注为“消极‘如果……怎么办?’”
在右边的列中,标注为“积极‘如果……怎么办?’”
正如你可能猜到的,你的指令是在左侧的列中填写“杯半空”式的完成“如果……怎么办?”想法的方式,在右侧的列中填写“杯半满”式的完成这种想法的方式。
在每个列中都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填写,因此请尽量填写。至少,你应该尝试在右侧的列中写出与左侧列一样多的积极句式。消极的想法往往更容易出现,但考虑到积极的可能性是很重要的。
完成后,问自己这两个问题:
- 每种“如果……怎么办?”的想法让我感觉如何?
- 哪一种可能性更大?
对于每一对“如果……怎么办?”情境,考虑你的答案。你可能会发现,积极的想法会让你感觉更好。如果你诚实对待自己,你会发现积极的结果比消极的结果更有可能发生。
每当自己或来访者难以同时考虑积极和消极的情况时,都可以拿出这张“如果……怎么办”偏见 工作表。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你重构思维,纠正像否定积极、心理过滤、灾难化、最小化和过度概括等偏差。
挑战消极自动思维
在这个工作表中,读者将被引导回答一系列挑战消极自动思维(或认知扭曲)的问题。
这些问题基于包括以下策略在内的方法:
- 考察支持和反对的证据
- 探索这些想法的独特含义
- 揭示这些想法中的偏见和扭曲
- 扩展你的视角
- 实验,包括行为和认知
以下是一些问题:
- 支持这个想法的事实有哪些?现有的证据是否反驳了它?
- 如果这个想法是正确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 我是否用过去的经历过度概括?
使用这些问题 来引导你思考消极自动思维的证据,以及如果这些思维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含义,以及如何修改、重构或替换它们。
一句话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认知重构的主题。我们定义了认知重构(或认知重构),识别了一些可以通过认知重构解决的最常见的扭曲,介绍了几种不同的技术来修改或替换这些扭曲,并提供了可以帮助你或你的来访者踏上通往更积极、更有效的认知之旅的工作表和手册。
我希望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对这种宝贵的CBT工具的新认识,并对我们的大脑工作方式的迷人之处产生兴趣。
你尝试过这些技术吗?无论是作为治疗师还是作为来访者?它们对你有效吗?还有哪些你发现有效的技术没有包含在这里?留下评论,让我们知道你的想法!
谢谢阅读!
希望你喜欢这篇文章!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个免费的积极CBT练习。
参考文献
- Beck, A. T. (1976). Cognitive therapy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New York, N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 Clark, D. A. (2013).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In S. G. Hoffman, D. J. A. Dozois, W. Rief, & J. Smits (Eds.), The Wiley handbook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pp. 1-22).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 Dattilio, F. M., & Freeman, A. (1992).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therapy. In A. Freeman & F. M. Dattilio (Eds.), Comprehensive casebook of cognitive therapy (pp. 3-11). Boston, MA: Springer.
- Edwards, D. (1989).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through guided imagery: Lessons from Gestalt Therapy. In A. Freeman, K. M. Simon, L. E. Beutler, & H. Akrowitz (Eds.), Comprehensive handbook of cognitive therapy. Boston, MA: Springer.
- Mills, H., Reiss, N., & Dombeck, M. (2008).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Mental Help N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entalhelp.net/articles/cognitive-restructuring-info/
- Myles, P., & Shafran, R. (2015). The CBT Handbook: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using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to overcome depression, anxiety and anger. London, UK: Hachette.
- Yurica, C. L., & DiTomasso, R. A. (2005). Cognitive distortions. In S. Felgoise, A. M. Nezu, C. M. Nezu, & M. A. Reinecke (Eds.), Encyclopedia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pp. 117-122). Springer, Boston, MA.
博客文章
相关文章
[
积极CBT
积极CBT三角形详解(+11个工作表)
7 Aug 2024
0
29 Aug 2024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流行且非常有效的干预模型,用于处理多种心理健康状况(Early & Grady, 2017; Yarwood et al., 2017)。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cbt-triangle/)
[
积极CBT
错误归因:转变责怪游戏
17 May 2024
0
4 Oct 2024
我们都试图理解自己和他人观察到的行为。然而,有时这个过程可能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fundamental-attribution-error/)
[
积极CBT
光环效应:为什么我们要以书的封面评判一本书
26 Apr 2024
0
29 Jul 2024
即使我们认为自己是理性和逻辑的,似乎我们也容易受到单一事件或个人特征的偏见影响。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halo-effect/)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