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书籍

什么是跨文化心理学?11个理论与例子

什么是跨文化心理学?11个理论与实例

10 Apr 2021 作者 Jeremy Sutton, Ph.D.

科学审查 Jo Nash, Ph.D.

跨文化作为心理学家、咨询师和治疗师,我们绝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是一种具有文化的物种。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文化学习对我们生活、驱动力和目标的影响(Heine, 2010)。

正如Steven Heine(2010)所写:“在任何时刻,我们都不会脱下我们的文化外衣来揭示赤裸裸的普遍人类心灵。”

在与来访工作时应考虑文化。根据跨文化心理学,它对我们的动机、自尊、社会行为和沟通方式有着广泛的影响(Triandis, 2002)。

本文探讨了跨文化心理学在寻找可能的行为和心理普遍性的研究过程中所追寻的背景。

本文包含以下内容:

什么是跨文化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不仅有趣,而且富有洞察力,它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方式的重要见解。这一心理学分支涉及对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人类行为进行科学研究。“文化背景”是指“一群人共享的生活方式”,即“文化环境”(Berry, 2013)。

美国心理学会描述跨文化心理学是对“不同文化中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人类行为的研究”,目的是识别“这些文化中使用的不同心理构造和解释模型”(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2020)。

跨文化心理学于20世纪60年代成为普通心理学的一个子学科,以防止心理学“完全变成一个西方项目”,并“通过文化比较研究来测试心理法则的普适性”(Ellis & Stam, 2015)。

这种心理学的跨文化方法包括认识到文化作为外部变量,并探索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重点一直放在验证使用主流心理学方法的普适性上(Ellis & Stam, 2015)。

它与旨在按文化组织心理过程的文化心理学不同,因为跨文化心理学不是寻找差异,而是最终在寻找“我们共同分享的心理学普遍性”。它寻求的是我们所有人都共有的心理模式(Ellis & Stam, 2015; Berry, 2013)。

跨文化心理学借鉴了人类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并且还承认通过社会心理学机制识别国际差异的重要性。

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常常假设,在心理学方面,所有文化都是一样的。然而,这根本不是事实(Berry, 2013)。

当人类学家兼心理学家Joseph Henrich开始研究文化多样性时,他意识到西方人口往往与其他人群不同。

他还警告我们对西方、受教育、工业化、富裕和民主(WEIRD)人群的心理偏见的风险。我们可能会忽略人们之间的心理差异,并错误地认为心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适用(Henrich, 2020)。

正如Henrich(2020)所说,我们应该庆祝人类多样性(无论是心理还是其他方面的),同时注意到在不同文化中识别出的心理差异并不意味着一种比另一种更好,或不可改变。相反,人类“心理学在过去已经发生变化,并将继续演变”(Henrich, 2020)。

7个理论与该领域的目标

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

早期一本关于跨文化心理学的教科书,由加拿大皇后大学心理学教授John Berry撰写,设定了三个目标,跨文化心理学家应该解决这些问题(Berry, Poortinga, Marshall, & Dasen, 1992; Ellis & Stam, 2015):

  •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测试该领域的一般性,通过观察不同文化对标准心理测试的反应。
  • 其次,对其他文化的心理学保持开放和观察,例如认识他们行为中的新方面。
  • 最后,整合知识(从前两点),创建几乎适用于更多文化的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互补的心理学理论、模型和方法。它们通常不是独立的,而是互补的,包括:

  • 生态文化模型
    近期,重新确认上述目标后,Berry提出了生态文化模型。

它将文化视为一系列变量,存在于个体和人口层面,这些变量相互作用以影响个体行为的多样性(Berry, 2004, 2013; Ellis & Stam, 2015)。

  • 文化综合征
    伊利诺伊大学的Harry Triandis(2002)提出,生态塑造了文化,“文化影响了人格的发展”。

文化差异被识别、测量并描述为“文化综合征”(由复杂性、紧密度、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定义),可用于分组和组织文化。

  •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多年来,随着Triandis最初工作的开展,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在该领域主导了研究,特别是在通过心理计量测试识别出的差异方面(Ellis & Stam, 2015)。

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体的需求(超过群体的需求),包括个体目标和个人权利。相比之下,集体主义文化以群体目标为导向,其中个体牺牲自己的需求以服务于群体(Triandis, 2002)。

  • 自然科学方法
    “跨文化心理学依赖于遗传学”和神经科学,以提供一个更完整的关于影响不同文化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的生物构建材料的图景(Shiraev & Levy, 2020)。

进化论提供了更多信息,说明了影响人类经验和行为的进化因素,为人类文化奠定了基础(Shiraev & Levy, 2020)。

跨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用统计分析来理解每种类型的文化对个体在心理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意义(Ellis & Stam, 2015)。

4个实际应用示例

过去几十年来,跨文化心理学已被应用于多个多样化的人类关怀领域。

叙事疗法

“文化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由个体组成的社会,他们以独特的方式看待世界”(Howard, 1991)。因此,叙事是一种强大的治疗手段,能够捕捉人类思想和文化背景的本质。叙事不仅有助于心理治疗师与来访建立联系,还能帮助理解来访的身份发展。

多元文化咨询与治疗

跨文化心理学对于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非常有价值。事实上,“护理系统必须适应文化复杂性,以便服务可接受和有效”(Gielen, Draguns, & Fish, 2008)。

首先需要意识到偏见和特权,然后深入了解文化对健康和痛苦的影响,以改善服务交付(Gielen等, 2008)。

学习与教学

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跨文化心理学,已经影响了教育心理学,并导致了多次教学改革。更广泛的视角鼓励教育者和研究人员重新审视各级教育体系中的偏见。

言语治疗

语言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从跨文化心理学中获得的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洞察能力,了解儿童面临的需求和困难,并提高临床医生和评估者的潜在偏见意识(Carter et al., 2005)。

免费个性化资源——参与测验

热门话题:4个有趣的科研发现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研究成果,涵盖不同的领域,包括以下内容。

创业意向

创业者

创业者

人们普遍认为,创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成功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创业意图的前因”,心理学采用跨文化研究方法证实了文化背景(包括文化认同和文化差异)对职业决策的重要性(Moriano, Gorgievski, Laguna, Stephan, & Zarafshani, 2011)。

Moriano等人(2011)发现,社会文化态度是个人想要成为企业家的最强预测因素。实际上,一个文化中的企业家可能比另一个文化中更具“合法性”,从而影响创业的普及程度(Moriano等,201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有一些非常明显的差异(Church, 2000)。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

  • 人们倾向于关注情境而非内部过程来预测他人的行为。
  • 个体的行为在不同情境下不太一致。
  • 行为更容易从“规范和角色”而不是“态度”来预测。

创造力

跨文化心理学已被应用于创造力领域,并产生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根据Glăveanu(2010),“文化和个体都是开放系统”,两者互相依赖并且参与创造过程。

Glăveanu(2010)建议,社区作为艺术创作的社会背景,对评价创造性起着重要作用。

宗教

Cohen、Wu和Miller(2016)建议,“在跨文化心理学中,更关注西方和东方宗教可以增进对宗教和文化的理解”,并洞察国家文化之间的互动。

集体主义文化鼓励人们发展相互依赖的自我,与周围的人有意义地连接在一起。相比之下,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认为自己“相对独立于亲近的人”(Cohen等,2016)。

此外,某些宗教是集体主义的,注重传统和基于社区的宗教实践,而其他宗教则是个人主义的,表达个人信仰和与上帝的关系。

视频

什么是跨文化心理学? – Audioversity

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区别

“跨文化心理学作为主流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兴起,它有意将主流研究框架扩展,以测试心理原则的普适性”(Ellis & Stam, 2015)。

然而,心理学与其他分支存在一些差异。事实上,大多数普通心理学专注于他人对行为的影响(如家庭、关系和朋友),但忽略了文化的影响。而跨文化心理学则在文化背景下研究人类行为,将其作为研究的上下文(Shiraev & Levy, 2020)。

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虽然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都是普通心理学的延伸,尽管名称相似,但它们的关注点不同(Ellis & Stam, 201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文化心理学已成为主流的、经验性的心理学的一部分,致力于对心理现象进行个体主义解释。文化成为检验心理过程普适性的工具(Ellis & Stam, 2015)。

文化心理学感兴趣的是确定当地文化(包括其社会实践)如何影响并塑造我们心理过程的发展(Ellis & Stam, 2015)。

8个项目、学位与培训选项简介

跨文化心理学学位

跨文化心理学学位

完成跨文化心理学培训可以显著增加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提高对其他文化的积极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信(Wei, Spencer-Rodgers, Anderson, & Peng, 2020)。

有多个组织提供基于跨文化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培训,包括:

  • 跨文化培训
    全球融合 提供定制化的培训机会,包括理解文化风格的影响、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益处,并看到在更加包容的虚拟会议中找到价值。
  • 国别特定的跨文化培训
    生活研究所 提供培训以帮助跨文化交流并寻求多样性价值。
  • 建立跨文化技能以进行全球工作
    文化智慧 专门从事跨文化及文化意识培训,包括领导力、管理和沟通技巧。

虽然很少有研究生项目完全专注于跨文化心理学,但以下硕士学位提供了与该领域相关的宝贵见解。

  • 社会与文化心理学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提供了一个硕士课程,探索文化和社会如何塑造我们彼此思考、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方式。
  • 文化、适应性领导力与跨文化能力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提供了一个硕士课程,包括跨文化心理学。具体而言,它涵盖了文化如何塑造心理功能以及如何设计计划和文化敏感干预措施。
  • 精神健康:文化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提供了一个硕士课程,探索社会文化因素在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中的作用。
  • 多样性与包容性领导
    美国塔夫茨大学提供了一个硕士课程,旨在培养成为强大、知情和熟练的领导者,精通多样性与包容性。
  • 刑事司法 - 多样性、包容性和归属感
    美国圣约瑟夫大学提供了一个硕士课程,专注于刑事司法,并设有多样性、包容性和归属感的集中研究方向。

4本书籍以供进一步阅读

以下四本书是我们最喜欢的关于跨文化心理学主题的书籍。综合起来,它们提供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理论和应用。

1.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与应用 – John Berry, Ype Poortinga, Seger Breugelmans, Athanasios Chasiotis 和 David Sam

[跨文化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https://www.amazon.com/dp/0521745209/)

这本书的新版本是面向跨文化心理学领域的新手和希望更新技能的资深从业者之一的领先教科书。

由一支杰出的国际作者团队编写,该书的18章提供了详尽的跨文化心理学方法及其应用讨论。

亚马逊找到这本书。


2. 跨文化心理学:批判性思维与当代应用 – Eric Shiraev 和 David Levy

[

](https://www.amazon.com/dp/0367199394/)

这本书的新第七版是跨文化心理学领域流行的教材之一,采用对话风格,使用批判性思维框架来培养分析技能。

书中包含大量最新的参考文献,以保持您对该领域的最新了解。除了涵盖理论之外,还探讨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多种多元文化背景中,包括教学、医疗保健、社会工作和咨询。

亚马逊找到这本书。


3. 跨文化心理学:当代主题与视角 – Kenneth Keith

[当代主题

当代主题

](https://www.amazon.com/dp/1119438403/)

Kenneth Keith在将心理学的关键领域置于文化视角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该书的介绍部分之后是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然后转向临床和社会原则及其应用。

这本第二版内容丰富,包含最新的研究和实例,将为读者提供对学科的全面概述及其与其他心理学领域的整合。

亚马逊找到这本书。


4. 跨文化教练的万花筒 – Jennifer Plaister-Ten

[教练万花筒

教练万花筒

](https://www.amazon.com/dp/1780490968/)

Jennifer Plaister-Ten在这本优秀的书中,我们了解了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成果如何影响教练,并在国际市场中如何工作和实践。

这对于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工作的教练来说是一本极其有价值的文本,提高了对文化影响的意识,以造福客户。

亚马逊找到这本书。

PositivePsychology.com的相关资源

我们的文化背景影响了我们是谁,包括我们的个性、优势、价值观和行为。

我们有几个资源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

  • 探索性格优势
    这些10个问题是识别和探索您的性格优势的有效方式。
  • 核心信念CBT公式
    我们通常会基于自己的核心信念来解读他人的行为。通过这个CBT公式挑战这些信念可以帮助您管理对他人负面行为的不健康反应。
  • 识别好的品质
    我们经常错失机会去认可他人所拥有的许多好的品质。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的互动。
  • 基本需求满意度量表
    情绪提供了关于我们是否满足个人需求的反馈。此评估允许客户通过增强自我意识来更好地满足个人需求。
  • 如何运用你的优势
    优势可能会被过度或不足使用。在这个练习中,我们探索每项优势并考虑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方式。

如果您正在寻找更多的科学方法来帮助他人增强幸福感,这套17种经过验证的积极心理学工具可供从业人员使用。使用它们来帮助他人茁壮成长。

总结信息

心理现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很大差异,并且具有不同程度的普遍性。然而,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是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进行的,这影响并歪曲了我们对人类心理学的理解(Heine, 2010)。

跨文化心理学特别有价值,因为它有助于解决这一狭隘观点,寻找哪些心理现象是普遍的。它“考察心理多样性及其背后的原因”(Shiraev & Levy, 2020)。

来自研究发现的见解提供了对文化规范和行为的洞见,包括社会和文化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活动(Shiraev & Levy, 2020)。

跨文化心理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识别文化群体之间的差异;它寻求发现什么是共同的或共享的。

探索涉及跨文化心理学的心理健康理论、研究和应用。虽然这是一个复杂且广阔的课题,但它在我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直接打交道时具有深远的价值,并可用于促进客户对可能有益于其跨文化关系的意识。

我们希望您喜欢阅读这篇文章。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套免费的积极心理学练习

参考文献

  • 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2020). Retrieved March 21, 2021, from https://dictionary.apa.org/cross-cultural-psychology
  • Berry, J. W. (2004). An ecocultural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e. In R. J. Sternberg & E. Grigorenko (Eds.), Culture and competence (pp. 3–22).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Berry, J. (2013). Achieving a global psychology. Canadian Psychology, 54, 55–61. https://doi.org/10.1037/a0031246
  • Berry, J. W., Poortinga, Y. H., Breugelmans, S. M., Chasiotis, A., & Sam, D. L. (2011).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3r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Berry, J., Poortinga, Y. H., Marshall, S. H., & Dasen, P. R. (1992).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1st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Carter, J. A., Lees, J. A., Murira, G. M., Gona, J., Neville, B. G. R., & Newton, C. R. J. C. (2005).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cultural assessments of speech and language for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40(4), 385–401. https://doi.org/10.1080/13682820500057301
  • Church, A. T. (2000).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Toward an integrated cultural trait psych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9, 651–703. https://doi.org/10.1111/1467-6494.00112
  • Cohen, A. B., Wu, M. S., & Miller, J. (2016). Religion and cultur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7(9), 1236–1249. https://doi.org/10.1177/0022022116667895
  • Ellis, B. D., & Stam, H. J. (2015). Crisis? What crisis?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s appropriation of cultural psychology. Culture & Psychology, 21(3), 293–317. https://doi.org/10.1177/1354067X15601198
  • Gielen, U. P., Draguns, J. G., & Fish, J. M. (Eds.). (2008).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Investigating practice from scientif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Principles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nd therapy. 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Group.
  • Glăveanu, V. P. (2010). Principles for a cultur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Culture & Psychology, 16(2), 147–163. https://doi.org/10.1177/1354067X10361394
  • Heine, S. J. (2010). Cultural psychology. In S. T. Fiske, D. T. Gilbert, & G. Lindzey (Eds.),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pp. 1423–1464). John Wiley & Sons.
  • Henrich, J. P. (2020). The WEIRDest people in the world: How the West became psychologically peculiar and particularly prosperous. Penguin Books.
  • Howard, G. S. (1991). Culture tales: A narrative approach to thinking,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 American Psychologist, 46(3), 187–197. 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46.3.187
  • Keith, K. D. (Ed.). (2019).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Contemporary themes and perspectives (2nd ed.). Wiley-Blackwell.
  • Moriano, J. A., Gorgievski, M., Laguna, M., Stephan, U., & Zarafshani, K. (2011). A cross-cultura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39(2), 162–185. https://doi.org/10.1177/0894845310384481
  • Plaister-Ten, J. (2016). The cross-cultural coaching kaleidoscope. Routledge.
  • Shiraev, E., & Levy, D. A. (2020).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s (7th ed.). Routledge.
  • Triandis, H. C. (2002). Cultural influences on personalit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3, 133–160.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psych.53.100901.135200
  • Watkins, D. (2000). Learning and teaching: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0(2), 161–173. https://doi.org/10.1080/13632430050011407
  • Wei, Y., Spencer-Rodgers, J., Anderson, E., & Peng, K. (2020). The effects of a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course on perceive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eaching of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177/0098628320977273

博客文章

相关文章

[

道德发展

道德发展

理论与书籍

道德发展:探索Kohlberg的6个阶段

8 Oct 2024

0

10 Nov 2024

当我们目睹社交媒体上的不公、不平等、勇敢或极端善良的故事时,我们会恰当地体验到一系列情绪,从愤怒到同情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moral-development/)

[

需求层次

需求层次

理论与书籍

需求层次:2024年对Maslow发现的新视角

8 Jan 2024

1

2 Oct 2024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解决人类福祉追求的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理论之一。虽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hierarchy-of-needs/)

[

情感发展

情感发展

理论与书籍

儿童的情感发展:3个理论的解释

26 Dec 2023

0

10 Nov 2024

我们都见过婴儿甜美的笑容。那可爱的、无牙的小微笑让我们也跟着微笑。婴儿生来就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emotional-development/)

类别

按其类别阅读其他文章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