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

Dabrowski的积极解体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Dabrowski的积极分裂理论在心理学中

4 Aug 2017 by Courtney E. Ackerman, MA.

科学审校 William Smith, Ph.D.

积极分裂理论101:成为真正的自我
你是否曾经疑惑为什么有些人经历了一次改变生活的危机后,却能从废墟中重生,变得更强大、更平和,而另一些人则崩溃了,难以继续生活?

很难预测谁会像凤凰一样从灰烬中重生,谁又需要所有的力量才能勉强维持。

我们都希望成为前者,但要预知自己如何应对可能使我们质疑所有已知事物的灾难或危机,这是一件棘手的事。

有人观察到,这样的情况往往是绝佳的成长催化剂,并踏上了一条哲学之旅来探究个性发展的过程。

他概述的理论不仅在几十年里幸存下来,而且仍然是一个有说服力且有影响力的理论,尤其是在理解和鼓励高潜力儿童的发展方面。

继续阅读以了解更多信息。

本文包含:

积极分裂理论

这个由波兰心理学家兼精神病学家Kazimierz Dąbrowski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通过整合和分裂的人格发展理论。Dąbrowski的童年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那一年他只有12岁,并持续了他青少年时期的几年。

通过他亲身经历了战争带来的悲剧性后果,Dąbrowski观察到一些人崩溃了,而另一些人则经历了有意义的个人成长。正如许多人在他之前和之后所做的那样,他问:“为什么?”

他为此问题提供的答案成为了积极分裂理论,该理论也为现代创伤后成长理论奠定了基础(Tillier,未注明日期)。

虽然有许多不同的个性发展理论,但Dąbrowski的理论与其他理论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心理不适在发展中的作用。有些个性发展理论假设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过渡相对平稳,但积极分裂理论的发展是由内在冲突、焦虑甚至创伤驱动的(Mika,2005年)。

Dabrowski注意到那些利用危机或创伤潜力的人往往有一种心理上的超敏感或“过度兴奋”,这使他们以一种“更强烈、更深刻、更个人化的方式”体验危机(Tillier,未注明日期,第1页)。

这些人更有可能用自我反思来回应创伤事件,这一行为可以推动他们进入并穿越Dąbrowski提出的五个发展阶段。驱使个体发展的动机可以描述为:

  • 第一因素:这种因素源自最基础和本能的自我;它是满足生存需求和表现动物本能的表达,包括饥饿、性欲和竞争。
  • 第二因素:外部影响来自我们的教育、关系和一般社会环境,构成了第二因素;这个因素驱动着我们的大部分日常行为,因为社会化和社会化通常在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如何做出日常决定的情况下进行。
  • 第三因素:第三因素是个体自主的因素;这个因素是意识选择的结果,关于我们重视什么和我们将拒绝或追求哪些品质和欲望。第三因素驱使我们以我们认为符合真实自我的方式行事(Tillier,2016年)。

你可能会注意到,这三个因素(非常)大致对应于弗洛伊德关于心灵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第一因素类似于弗洛伊德的本我,即只关注满足生存需求并按动物本能行动的部分。第二因素与自我有一些相似之处,因为它都认识到与他人互动和从环境中获取线索的重要性。

第三因素与超我相呼应,其焦点放在我们感知为正确和错误的事情上,从中汲取个人道德和价值观来驱动决策(Tillier,2016年)。

尽管Dąbrowski可能无意将他的理论映射到弗洛伊德的心灵组成部分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的思想在20世纪早期至中期的心理学理论中具有重要影响,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

考虑到这三个因素,让我们看看Dąbrowski提出的五个发展阶段。

正常就是普通精神病理学,如此平淡无奇且广泛传播,以至于我们通常不会注意到它。

— Seph Fontane Pennock (@SephFontane) 15 Augustus 2015

积极分裂理论的五个发展阶段

![积极分裂理论个人成长](data:image/svg+xml,积极分裂理论个人成长

首先,关于通过这些阶段进展的一个说明——并不是每个个体都会顺利通过这些阶段。

事实上,只有那些Dąbrowski认定为高潜力或高度过度兴奋的个体才会被推动通过所有五个阶段,并以完全形成、利他的人格出现,而许多人发现自己停留在一个分裂阶段(稍后会详细介绍)。

这些阶段的描述摘自Bailey(2010)关于积极分裂的文章。

阶段一 – 初级整合

初级整合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受第一因素驱动,唯一的关注点是满足基本需求和欲望。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通常是幼儿)无需深层次或有意义的关系,忽视共情、同情或任何对他人需求和关注的认可(Bailey,2010)。

阶段二 – 单一水平分裂

第二阶段由第二因素控制,专注于顺从和社会比较。在这个阶段,个体关心的是“融入”群体,并容易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一些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将开始质疑社会群体强加给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并开始发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和信仰。

阶段三 – 多重水平分裂

在第二阶段开始质疑自身信念和价值观的个体将在第三阶段形成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他们会注意到“事情本来的样子”与“事情应该的样子”之间的差异,这一认知很可能会引发负面情绪,如羞愧或内疚,因为他们回顾自己的错误,质疑自己和自己的道德地位。

阶段四 – 指向多重水平分裂

第三阶段的质疑和发现将让位于越来越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的行为。个体意识到自己是谁以及想要成为谁,并意识到必须采取何种行动才能保持真实性。处于第四阶段的个体真正关心他人,并按照这种共情行事。

阶段五 – 二级整合

Dąbrowski理论中最高级别的发展标志是个人价值观与行为的一致性,并且个体调整自己的行动以实现更高的目标,例如促进社会整体的更好发展。个体形成了理想人格,并对自己的内心感到平静。所有动机都是更高层次的共情、自主性和真实性。

请注意,这两种理论中都体现了层级发展的思想: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这种影响并非巧合——Dąbrowski是Maslow的朋友,也是他的作品的仰慕者(Tillier,2013)。他们对某些关键发展观点存在分歧,但你可以在两种理论中看到逐步实现更实际化人格的层级发展。

![](data:image/svg+xml,)

下载3份免费的自我同情工具包(PDF)

填写您的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

姓名

电子邮件地址(必需)

您的专长(必需)

您的专长治疗教练教育咨询健康医疗其他

姓名

此字段仅为验证目的而设置,请勿更改。

window.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function() { / <![CDATA[ / gform.initializeOnLoaded( function() {gformInitSpinner( 3,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wp-content/plugins/gravityforms/images/spinner.svg', true );jQuery('#gform_ajax_frame_3').on('load',function(){var contents = jQuery(this).contents().find('').html();var is_postback = contents.indexOf('GF_AJAX_POSTBACK') >= 0;if(!is_postback){return;}var form_content = jQuery(this).contents().find('#gform_wrapper_3');var is_confirmation = jQuery(this).contents().find('#gform_confirmation_wrapper_3').length > 0;var is_redirect = contents.indexOf('gformRedirect(){') >= 0;var is_form = form_content.length > 0 && ! is_redirect && ! is_confirmation;var mt = parseInt(jQuery('html').css('margin-top'), 10) + parseInt(jQuery('body').css('margin-top'), 10) + 100;if(is_form){jQuery('#gform_wrapper_3').html(form_content.html());if(form_content.hasClass('gform_validation_error')){jQuery('#gform_wrapper_3').addClass('gform_validation_error');} else {jQuery('#gform_wrapper_3').removeClass('gform_validation_error');}setTimeout( function() { / delay the scroll by 50 milliseconds to fix a bug in chrome / jQuery(document).scrollTop(jQuery('#gform_wrapper_3').offset().top - mt); }, 50 );if(window['gformInitDatepicker']) {gformInitDatepicker();}if(window['gformInitPriceFields']) {gformInitPriceFields();}var current_page = jQuery('#gform_source_page_number_3').val();gformInitSpinner( 3,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wp-content/plugins/gravityforms/images/spinner.svg', true );jQuery(document).trigger('gform_page_loaded', [3, current_page]);window['gf_submitting_3'] = false;}else if(!is_redirect){var confirmation_content = jQuery(this).contents().find('.GF_AJAX_POSTBACK').html();if(!confirmation_content){confirmation_content = contents;}jQuery('#gform_wrapper_3').replaceWith(confirmation_content);jQuery(document).scrollTop(jQuery('#gf_3').offset().top - mt);jQuery(document).trigger('gform_confirmation_loaded', [3]);window['gf_submitting_3'] = false;wp.a11y.speak(jQuery('#gform_confirmation_message_3').text());}else{jQuery('#gform_3').append(contents);if(window['gformRedirect']) {gformRedirect();}}jQuery(document).trigger("gform_pre_post_render", [{ formId: "3", currentPage: "current_page", abort: function() { this.preventDefault(); } }]); if (event && event.defaultPrevented) { return; } const gformWrapper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 "gform_wrapper_3" ); if ( gformWrapperDiv ) { const visibilitySpan = document.createElement( "span" ); visibilitySpan.id = "gform_visibility_test_3"; gformWrapperDiv.insertAdjacentElement( "afterend", visibilitySpan ); } const visibilityTest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 "gform_visibility_test_3" ); let postRenderFired = false; function triggerPostRender() { if ( postRenderFired ) { return; } postRenderFired = true; jQuery( document ).trigger( 'gform_post_render', [3, current_page] ); gform.utils.trigger( { event: 'gform/postRender', native: false, data: { formId: 3, currentPage: current_page } } ); if ( visibilityTestDiv ) { visibilityTestDiv.parentNode.removeChild( visibilityTestDiv ); } } function debounce( func, wait, immediate ) { var timeout; return function() { var context = this, args = arguments; var later = function() { timeout = null; if ( !immediate ) func.apply( context, args ); }; var callNow = immediate && !timeout; clearTimeout( timeout ); timeout = setTimeout( later, wait ); if ( callNow ) func.apply( context, args ); }; } const debouncedTriggerPostRender = debounce( function() { triggerPostRender(); }, 200 ); if ( visibilityTestDiv && visibilityTestDiv.offsetParent === null ) { const observer = new MutationObserver( ( mutations ) => { mutations.forEach( ( mutation ) => { if ( mutation.type === 'attributes' && visibilityTestDiv.offsetParent !== null ) { debouncedTriggerPostRender(); observer.disconnect(); } }); }); observer.observe( document.body, { attributes: true, childList: false, subtree: true, attributeFilter: [ 'style', 'class' ], }); } else { triggerPostRender(); } } );} ); / ]]> */ });

过度兴奋

根据Dąbrowski的理论,有些人比其他人有更高的发展潜力。

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注定要达到某个特定的发展水平,而是说存在着与个性发展相关的内在倾向。

这种内在潜力受到驱动发展过程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过度兴奋属于内在或遗传倾向的领域,倾向于促进发展。根据Dąbrowski的说法,过度兴奋是一种“高于平均水平的反应性”(Dąbrowski,1972年,第303页)。

这些过度兴奋可以表现在五个不同的领域(Bailey,2010年;Mendaglio & Tillier,2006年):

  1. 身体运动过度兴奋 具有身体运动过度兴奋的人很可能有过多的体力,说话频率和速度高于常人,倾向于冲动和竞争,并可能转向过度工作以应对压力或其他问题。
  2. 感官过度兴奋 这些人对感官刺激有强烈的反应,可能会过度触摸和/或渴望被触摸。他们可能会暴饮暴食并沉迷于许多表面关系,但也会因为厌恶孤独和增强对他人的关注而拥有广泛的与他人互动的经验。
  3. 想象力过度兴奋 那些具有想象力过度兴奋的人倾向于视觉化,并且可能具有创新性、高度想象力、直觉,并具有使用图像和隐喻的能力。
  4. 智力过度兴奋 智力过度兴奋的个体是坚持不懈的学习者,具有强大的集中力和理论思维能力。他们可能会问很多问题,并对逻辑、谜题和神秘事物感兴趣。
  5. 情绪过度兴奋 具有情绪过度兴奋的人可能会与人、地方和事物形成强烈的情感联系。他们可能是高度抑制的、热情的,并且关心他人、社会正义和个人责任感。一般来说,这些人能够有效地感受和内化他人的情绪。

根据Dąbrowski的说法,具有过度兴奋的人具有更大的个人发展潜力,因为他们培养了一种不同于他人的世界观,并推动了一种更个人化和有意义的体验解读(Dąbrowski,1972年)。

虽然过度兴奋本身不足以推动个体通过五个阶段并达到最高水平,但它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特殊的才能和能力以及强烈的第三因素驱动的自我表达也会影响个体的发展潜力。

研究表明,最具天赋和才能的个体也很可能具有至少一种类型的过度兴奋(Silverman & Ellsworth,1981年)。

视频

什么是积极分裂?——过度兴奋的成年人

积极分裂理论的证据

许多研究都进行了Dąbrowski的理论,虽然没有明确的连接较高发展潜能和较高发展成就,但许多研究表明该理论是一个有用的观念化人格发展的方法。

例如,几项研究有助于概念化过激反应如何驱动行为和职业选择等(Chang & Kuo,2013;Lysy & Piechowski,1983;Piechowski & Cunningham,1985;Piechowski, Silverman, & Falk, 1985)。

Miller, Silverman, 和 Falk (1994) 的一项研究表明,发展潜能(以过度兴奋度衡量)与所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Miller et al., 1994)。

最近,Mofield 和 Parker Peters (2015) 确认了过度兴奋与完美主义之间的假设关系。

除了对积极分裂理论的其他探索,这些研究表明,Dąbrowski 的理论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方法,尽管不完全全面,但可以用来理解人格发展。

免费个性化资源供您使用 - 做个小测验

将此理论应用于咨询

由于过度兴奋个体的性质,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可能需要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来应对。

对于一些人来说,过度兴奋可能会让他们充满过剩的能量、心理、情感或物理能量。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们的过度兴奋可能会表现为偏离正常行为的怪癖。

此外,尽管一些过度兴奋的个体被推动通过个性发展阶段,但其他人可能会因为环境不利于发展甚至主动抑制发展而陷入困境。

总的来说,那些具有过度兴奋的人可能需要额外的关注、时间和/或注意力来进行咨询。他们对环境和自身感觉和感官反应的过度敏感性可能会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或从与他人的相同视角看待问题。虽然这种不同的视角有时可能对他们有利,但也常常是一种障碍。

当与过度兴奋的个体一起工作时,重要的是记住,根据Dąbrowski本人的说法,即使具有最高发展潜能的人也可能因环境和社会群体而停滞或卡在他们的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是,您需要帮助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以促进他们朝着充分潜力的发展。对于这些人中的一些来说,咨询师的办公室可能是唯一鼓励他们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地方。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或活动将取决于个体具有哪种类型的过度兴奋。

适用于情绪过度兴奋个体的方法可能对那些具有心理运动过度兴奋的人毫无用处,而对那些具有智力过度兴奋的人有帮助的活动可能对那些具有感官过度兴奋的人毫无意义。无论这些个体具有哪种类型的过度兴奋,都有具体的策略可以帮助他们。

Bailey(2010)列出了以下按类型划分的咨询策略:

身体运动过度兴奋策略

![过度兴奋 应用于咨询](data:image/svg+xml,过度兴奋 应用于咨询

对于那些具有过剩体力能量的人来说,Bailey建议帮助他们找到建设性的释放能量的方法。物理治疗和感觉统合技术可能会有所帮助,此外还有放松技术。对于那些能量过剩最明显的人来说,药物可能允许他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帮助他们发展或实践自我控制策略。

例如,冥想、正念练习、深呼吸和其他简单易行的放松技巧可以对那些能量爆发的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感官过度兴奋策略

Bailey建议,对于那些感官过度兴奋的人,咨询师应帮助他们发展更大的自制力并鼓励自我反省。那些感官刺激容易超载的人可以从识别触发因素、理解反应和采取措施减少日常生活中断频次中受益。

物理治疗也可能对这些人有所帮助,或者通过脱敏技术帮助他们减少对过度刺激的反应。

想象力过度兴奋策略

虽然过度想象不一定是坏事,但对于那些更容易迷失在想象中的个体来说,可能会迷失在更消极的倾向中,如幻想和与现实脱节。为了帮助这些人牢牢扎根于现实,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可以将重点放在引导他们走向创造力而非孤立。

有时,这个群体需要帮助来避免模糊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

智力过度兴奋策略

对于具有智力过度兴奋的个体,心理学家和咨询师可以帮助他们平衡智力追求与其他重要的发展活动。这些个体可能会忽视他们的情感和道德发展,仅追求智力成就。

当与这类人群咨询时,可能有助于教授他们对抗过度智力化的策略,并鼓励他们更频繁地使用想象力。鼓励他们培养对艺术追求的兴趣,如音乐或绘画,可以帮助他们平衡活动。

情绪过度兴奋策略

当与情绪过度兴奋的个体一起工作时,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专业人士要理解他们独特的视角以及由此带来的独特问题。他们可能需要来自他人的认可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可。他们也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共情。

心理学家Elizabeth Mika(2002年)提倡使用电影疗法(使用电影来反思自我和发展)或阅读疗法(使用书籍来反思自我和发展),并教授放松技巧,如前面提到的那些。此外,重新框架技术可能有助于这些人以新的视角看待他们的问题和倾向,从而减少困扰并更好地欣赏自我独特之处。

一条带回家的信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简要介绍了Dabrowski的积极分裂理论,这是基于一个年轻男孩对战争残酷事实的观察而形成的宏大理论。虽然此类悲剧性和深远的生活变化事件是个人成长的良好推动力,但它们也可能让人感到停滞不前。

这个理论试图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在经历后脱颖而出,变得更好、更明智或更真实的自己,而其他人则分崩离析,难以重新拼凑起来。

我希望这篇文章已经为你提供了积极分裂理论的一个大致理解,但如果这里有任何激发你兴趣的内容,我鼓励你继续学习这个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一篇短文只能提供一个鸟瞰图,但为了获得更深入的理解,我建议你添加以下阅读材料到你的阅读清单:

  • 有序的多水平分裂作为一种新兴秩序 作者:Krystyna Laycraft (幻灯片
  • Dabrowski的积极分裂理论 作者:Sal Mendaglio (
  • 积极分裂 作者:Kazimierz Dąbrowski 和 William Tillier (
  • 通过积极分裂塑造人格 作者:Kazimierz Dąbrowski (
  • 通过积极分裂促进精神发展 作者:Kazimierz Dąbrowski (
  • 神经症不是一种疾病:从积极分裂的角度看神经症和心理神经症 作者:Kazimierz Dąbrowski (
  • Dabrowski的积极分裂理论与天赋:过度兴奋的研究成果 作者:Sal Mendaglio 和 William Tillier (文章

这个理论是我发现既有趣又引人入胜的理论之一,我希望我已经以忠实于其本质的方式呈现了它。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任何评论或问题,请不要犹豫留言!您熟悉这个理论吗?您认为它怎么样?它是否有助于解释您对人格发展的某些观察?

我们希望您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个自我同情练习

参考文献

  • Bailey, C. L. (2010). Overexcitabilities and sensitivities: Implications of Dabrowski’s theory of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for counseling the gifted. Counseling Outfitters. Retrieved from http://www.counseling.org/resources/library/vistas/2010-V-Online/Article_10.pdf
  • Chang, H., & Kuo, C. (2013). Overexcitabilities: Empirical studies and application.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3, 55-63. https://doi.org/10.1016/j.lindif.2012.10.010
  • Dąbrowski, K. (1972). Psychoneurosis is not an illness. London, UK: Gryf.
  • Lysy, K. Z. (1979). Personal growth in counselors and noncounselors: A Jungian and Dabrowskian approach.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 Mendaglio, S., & Tillier, W. (2006). Dabrowski’s theory of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and giftedness: Overexcitability research findings.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30, 68-87. https://doi.org/10.1177/016235320603000104
  • Mika, E. (2002). Patterns of overexcitabilities in gifted children – A study. In Proceedings from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Theory of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Fort Lauderdale, FL.
  • Mika, E. (2005). Theory of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as a model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for exceptional individuals. Talent Development Resources. Retrieved from http://talentdevelop.com/articles/TOPDAAM1.html
  • Miller, N. B., Silverman, L. K., & Falk, R. F. (1994). Emotional development, intellectual ability, and gender.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18, 20-38. https://doi.org/10.1177/016235329401800103
  • Mofield, E. L., & Parker Peters, M. (201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ectionism and overexcitabilities in gifted adolescents.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38, 405-427. https://doi.org/10.1177/0162353215607324
  • Piechowski, M. M., & Cunningham, K. (1985). Patterns of overexcitability in a group of artists.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9, 153-174. https://doi.org/10.1002/j.2162-6057.1985.tb00655.x
  • Piechowski, M. M., Silverman, L., & Falk, F. (1985). Comparison of intellectually and artistically gifted on five dimensions of mental function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60, 539-549. https://doi.org/10.2466/pms.1985.60.2.539
  • Rivero, L. (2011, July 11). Diagnosis normal: Bright, conflicted, and out of sync. Psychology Toda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creative-synthesis/201107/diagnosis-normal-bright-conflicted-and-out-sync
  • Silverman, L. K., & Ellsworth, B. (1981). The theory of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giftedness. In N. Duda (Ed.), Theory of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p. 179-194). Miami, FL: Xerox.
  • Tillier, W. (n.d.). The theory of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by Kazimierz Dąbrowski. PositiveDisintegration.com. Retrieved from http://www.positivedisintegration.com/ptg.htm
  • Tillier, W. (2013). Biography of Kazimierz Dąbrowski. PositiveDisintegration.com. Retrieved from https://positivedisintegration.com/dabbio08.htm
  • Tillier, W. (2016). Dąbrowski 101: An introduction to Kazimierz Dąbrowski’s Theory of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Presentation]. PositiveDisintegration.com. Retrieved from http://www.positivedisintegration.com/Dabrowski101.pdf

博客文章

相关文章

[

![什么是自我破坏?](data:image/svg+xml,什么是自我破坏?

自我价值

5个自我破坏的工作表,供您的来访使用

26 Nov 2024

18

27 Nov 2024

我们可能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在我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治疗师的经验中,我注意到尽管人们有清晰的目标和远大的抱负,但他们经常在无意识中自我破坏。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self-sabotage/)

[

![社会认同理论](data:image/svg+xml,社会认同理论

自我价值

社会认同理论:我、你、我们与我们。为什么团体很重要

19 Apr 2024

0

12 Sep 2024

作为人类,我们在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理解我们个人的身份。"我是谁?"这个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哲学的思考。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social-identity-theory/)

[

![自我赋能](data:image/svg+xml,自我赋能

自我价值

发现自我赋能:13种方法来培养它

21 Feb 2024

1

16 Aug 2024

在一个外部环境往往决定我们掌控感和代理感的世界里,自我赋能的概念成为了一盏希望之光。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self-empowerment/)

类别

按其类别阅读其他文章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