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与价值观

什么是归因风格与心理学中的解释风格?

什么是归因和解释风格?

2019年3月11日 作者:Elaine Houston, B.Sc.

科学审阅者:Maike Neuhaus Ph.D.

归因和解释风格你是如何看待积极和消极的生活事件?

也许你在面对失败时会责怪自己,而在成功时却从不给自己任何赞扬。在逆境中,你能否看到当下的困境并知道事情最终会变好?

你对自己经历的积极和消极事件所做出的归因和解释可以以你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方式影响你的生活。

在阅读之前,我们建议您下载我们的三个积极心理学练习(免费)。这些基于科学的练习将探索积极心理学的根本方面,包括优势、价值观和自我同情,并为您提供工具来增强客户、学生或员工的幸福感。

本文包含:

什么是归因和解释风格?

随着时间的发展,归因和解释风格的概念演变成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范式,影响个体倾向于乐观或悲观,并进一步影响其随后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状态和结果。

在心理学中,“归因”这个词有两个主要含义。第一个指的是对行为的解释;第二个指的是推断(例如归咎责任)。这两个含义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涉及一种过程,即赋予事物某种属性。“在归因作为解释时,行为被归因于其原因;在归因作为推断时,质量或属性被根据观察到的行为赋予行为者。”(Malle, 2011,第17页)。

同样,Fiske & Taylor (1991, 第23页) 认为归因理论“处理了社会感知者如何利用信息来对事件进行因果解释。它探讨了收集的信息以及它是如何结合在一起形成因果判断的。”

不要将其与作为广泛人格特质的乐观主义混淆——乐观主义被视为一种广泛的人格特质(Carver & Scheier, 2003)——解释风格更关注于个人对日常事件的即时倾向,是从一个主导的乐观或悲观角度看待事件。

根据Buchanan & Seligman (1995, 第1页),“一般而言,解释风格的定义非常简单,即我们倾向于对不同事件给出相似的解释。”此外,解释风格可以使人们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

简而言之,你的归因和解释风格是你对自己情况的解释方式。

心理学视角

自我领导

自我领导

人们有一种寻求事件解释的倾向。无论是在政治、科学、哲学、心理学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在心理学领域,这种持续的驱动去了解“为什么”促使研究人员调查为什么一些个体更喜欢某些解释方法而不是其他方法(Buchanan & Seligman, 1995)。

虽然实验室环境中的不可控事件的人类反应引起了兴趣,但心理学家自然开始对现实世界的应用感兴趣,特别是在个体如何理解自己的行为,这如何影响情绪(Buchanan & Seligman, 1995),以及我们如何调节这些情绪(Gross, 2000)。

一个人的解释特征是否决定了他们的情绪状态?为什么有些人面对逆境时会放弃并接受命运,而另一些人即使面临一系列“失败”仍能保持乐观?为什么有些人在缺乏控制的情况下显得无力?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假设,从而引发了许多关于乐观或悲观行为模式及其对心理健康潜在长期影响的研究。

对事件归因的研究已有60年的历史,已经培养出一种不仅可靠而且可测量的理论。

解释风格理论

基于科学方法,心理学理论一直在不断发展,因为实践者和研究人员不断审查、验证并提出新的假设。解释风格理论也不例外;该领域的研究可以追溯数十年,并且随着新出版物的不断涌现,这一领域仍在继续发展。

Heider(1958,引自Malle,2011)最初区分了事件的内在和外在原因。随后,归因理论家Weiner(1972)区分了(时间上)稳定与不稳定的原因,稳定的归因对于失败被认为是导致动机低下的因素。Kelley(1972)首先引入了无助维度,他关注的是对不利事件的普遍性与特定性的归因。

正如Abramson等人(1978)所假设的那样,解释风格以三个参数(内部性、稳定性、普遍性)为基础,并提出了区分乐观和悲观归因风格的假设。我们所熟知的解释风格主要源于两个理论基础:学习无助模型和学习无助模型的重新表述。

学习无助模型

学习无助模型提出,环境的控制是任何生物体的积极前提。如果个体反复暴露于无法避免的痛苦或其他负面刺激,他们可能会预期这些事件是不可控的,并可能因此发展出无助感和抑郁(Overmier & Seligman, 1967)。

这种现象最初在实验室实验中被观察到,在这些实验中,动物被施加了无法逃避或避免的疼痛电击。Maier & Seligman(1976)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后,动物会被动地忍受疼痛。

研究显示,无助是一种习得行为。当置于无法控制结果的情境下时,动物会被训练认为未来尝试减少电击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因此放弃了尝试。Hiroto & Seligman(1975)假设,人类像动物一样,在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法改变结果时会放弃尝试,强调了我们在解释因果关系和控制时如何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

归因模型的重新表述

问题在于,当事件无法控制时,为什么一些人更容易放弃并屈服于沮丧,而另一些人不会?

原始的无助理论假设,不可控事件的经历会导致动机、认知和情绪方面的困难。重新表述的模型提出了因果归因的中介效应,即不可控事件如何产生行为缺陷(Peterson, Maier, & Seligman, 1993)。

重新表述的模型包括归因的三个因果维度:稳定性/不稳定性、内在性/外在性、普遍性/特定性(Abramson et al., 1978),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讨论。

Abramson等人(1978)提出了重新表述的理论,以解释个体习惯性如何对他们的世界进行解释,而不是解释特定失败的单一解释,如Weiner的理论所提出的。这些解释使个体能够描述事件的原因,同时突出其倾向于从主导的积极(乐观)或消极(悲观)的角度看待日常生活互动和事件。

通过检查个体如何习惯性地应对和解释不可控事件,Abramson等人(1978)提出,人们会发展出一种典型的因果解释,用于不可预测的生活事件。这种习惯性的因果解释后来被称为“解释风格”,由Peterson和Seligman(1984)提出。

有哪些不同的风格?

消极的解释风格

消极的解释风格

解释风格范围从悲观到乐观。悲观的解释风格的特点是对负面结果的解释为稳定、普遍且内在,而对正面结果的解释为不稳定、特定且外在。

相反,乐观的解释风格的特点是对负面结果的解释为由于不稳定、特定和外部原因,而对正面结果的解释为由于稳定、普遍和内在原因。

乐观的解释风格

你如何从内心解释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是乐观的核心。乐观主义者解释积极事件的原因是个人的、持久的,而解释消极事件的原因是外部的、暂时的。

一项关于移植患者的研究表明,个性特征如乐观可以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事实上,乐观的解释风格与年龄和性别相比,与更高的生活质量更为相关。悲观的解释风格与自我报告的抑郁症状显著相关。

此外,具有乐观解释风格的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悲观主义者(Jowsey, Cutshall, Colligan, Stevens, Kremers, Vasquez, Edwards, Daly, & McGregor, 2012)。乐观的解释风格与更高的动机水平、成就和身体健康以及更低的抑郁症状相关(Buchanan & Seligman, 1995)。

在一个工作环境中,具有乐观解释风格的人比具有悲观风格的人表现出更高的生产力(Seligman & Schulman, 1986)。不像在“学习无助”模型中的悲观主义者,那些具有乐观解释风格的人相信事情最终会变得更好。

悲观的解释风格

悲观主义者则有相反的解释风格。他们认为自己应对失败负责,并认为根本原因是固定的。当好事发生时,他们往往将其归因于运气,并认为原因是暂时的。

学习无助模型和希望模型预测,具有悲观解释风格倾向的人在基于成就的情景中更频繁地经历失败。

此外,具有悲观解释风格的个体在面对不可控的负面事件时更有可能经历普遍性和持续性的无助感。适应不良的思维模式可以通过创造负面思维循环来加剧问题,从而维持问题(Eisner, 1995)。

抑郁症状最有可能发生在当一个人易感且遇到负面环境条件时(Schneider, Gruman, & Coutts, 20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认为负面事件的原因是不可改变的(稳定性归因)并且影响其整个生活(普遍性归因),那么这个人可以被认为患有特定类型的抑郁症,称为希望lessness抑郁(Schneider等,2012)。

Seligman(1998)提出,乐观的解释风格理论为悲观的人提供了一条途径来改变他们的悲观思维模式,使其更加乐观,从而培养掌握力和韧性。例如,针对中学生的研究表明,重新训练悲观思维为乐观思维可以显著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Nolen-Hoeksema, Girgus, 和Seligman, 1986)。

视频

归因风格、学习无助和学习乐观

归因风格维度与示例

一个人的归因风格描述了他们如何向自己解释生活事件。当一个人形成解释时,它涉及三个维度,这些维度影响我们如何解释结果,即内部性与外部性、稳定与不稳定、全局性与特定性(Peterson, 1991),这三个维度很容易记住,分别为个人化、永久性和普遍性。

Abraham、Seligman 和 Teasdale(1978)提出,我们对负面结果的归因方式在调解负面心理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内部与外部(个人化)

结果是由自身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引起的?成功或失败是由内在的能力还是缺陷,还是由有利或不利的外部条件引起的?

一个倾向于将失败归咎于自己并将成功归咎于外部因素的人,在无助性缺陷(如被动性、抑郁、解决问题能力差、自尊心低下、免疫功能差,甚至更高的死亡率)方面表现得更为严重(Maier & Seligman, 1976; Peterson, 1988)。

内部归因发生在个人将负面结果归因于内在缺陷或将正面结果归因于自身能力时。例如,“我考试不及格因为我很笨”(悲观)或“我考试及格因为我很努力”(乐观)。

外部归因发生在将负面或正面事件归因于情境背景时。例如,“我考试不及格是因为房间太吵”(乐观)或“我考试及格是因为我答对了问题”(悲观)。

稳定与不稳定(永久性)

这种情况是否会随时间变化或是否永久存在?这个维度是指我们将结果的原因归因于临时因素还是时间固定的因素。Weiner(1972)区分了稳定与不稳定的原因,其中对失败的稳定归因被认为是导致动机低下和对未来失败期望较高的因素。

  • 稳定归因发生在个人认为结果将持续不变时。
  • 不稳定归因发生在结果归因于暂时因素,仅限于某一时间段内。
  • 悲观主义者倾向于认为负面生活事件的原因是固定因素。
  • 乐观主义者则认为挫折是由于暂时因素。

就正面结果而言,倾向于乐观解释风格的个体可能将正面结果归因于持久因素,而悲观解释风格的个体则可能将正面结果视为一次性因素。例如,“我总是擅长考试”与“那天我的大脑异常清晰”。

全局与特定(普遍性)

第三个维度由Kelley(1972)提出,他关注的是对不利事件的普遍性与特定性归因。全球性维度表明,个体倾向于灾难化负面事件,期望负面事件将继续发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Peterson、Maier和Seligman(1993)认为这种倾向与不良的问题解决能力、社交孤立和冒险决策有关。

全局归因发生在个体将结果归因于一致的因素时,无论上下文如何。

特定归因发生在个体仅在特定上下文中或特定设置中将结果归因于因素时。

悲观主义者倾向于认为负面生活事件的影响是普遍的,而乐观主义者则认为正面生活事件是普遍因素的结果,但失败是孤立的事件。简而言之,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走运”,那么负面体验似乎预示着未来的失败。如果你认为负面体验是具体的,那么失败更容易摆脱。

将正面事件归因于稳定的、普遍的、内在的因素,将负面事件归因于外在的、不稳定的、特定的因素,被认为是“健康的”归因风格。

相反,将负面事件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普遍的原因被认为是“致抑郁”的,并且与生活事件相互作用,导致抑郁症(Abramson等,1989)。

归因风格示例

Michelle是乐观主义者,Susan是悲观主义者完成了学校的作业:

Michelle,乐观主义者得到了老师的“A”。Michelle的乐观解释风格意味着她更有可能将她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她努力完成作业并且擅长这个科目。

如果Michelle的成绩不及格,她可能会将其归因于外部因素——邻居开派对让她分心。Michelle仍然相信她会在未来的作业中做得很好,这次失败并不是由于她的知识不足,也不会影响未来的成绩。

Susan,悲观主义者得到了老师的“A”。Susan的悲观解释风格意味着她不太可能将她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技能——可能是运气好或者老师心情好,但这肯定不是因为她擅长这个科目。

如果Susan的作业不及格,她最有可能将其归因于自己——她就是不适合这些事情。Susan知道她将来还会做不好。

Alex是乐观主义者,Michael是悲观主义者努力完成了重要的工作提案:

Alex,乐观主义者与董事们见面,他们喜欢他的想法。Alex的乐观解释风格意味着他更有可能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他的成功是稳定的、普遍的和内在的。

如果Alex的雇主不喜欢他的提案,他可能会将其归因于外部因素——他们可能忙于其他事情。Alex仍然期待未来提案的成功,因为提案的失败是由于他们的临时问题,而不是他缺乏能力。

Michael,悲观主义者与董事们见面,他们对他的想法印象深刻。Michael的悲观解释风格意味着他更有可能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他那天运气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将来会成功。

如果Michael的雇主不喜欢他的提案,他可能会将其归因于内部因素——他就是不擅长演讲。Michael知道未来尝试会失败,因为失败是由于他自己的缺乏能力。

好的情况

坏的情况

乐观主义者

永久的

普遍的

个人的(内在)

暂时的

特定的

外部原因

悲观主义者

暂时的

特定的

外部原因

永久的

普遍的

个人的(内在)

控制感——内部和外部

归因风格

归因风格

控制感最初由Rotter(1966)提出,作为对环境响应和控制的一般化和持久信念。

控制感是一个连续谱;一端是那些认为成功或失败是由他们自身可控的因素决定的人,另一端是那些认为成功或失败是由独立于他们之外的力量决定的人。

控制感可以分为内部或外部。Buchanan & Seligman(1995)指出,它尤其与解释风格的内部性维度相关,因为它们关注结果的来源(即,是否在个体之内或之外)。

具有内部控制感的人认为环境对他们相对稳定的特性是响应的,并且奖励是由个人行动决定的。Macsinga & Nemeti(2012)研究了归因风格、控制感和自尊之间的关系,发现高自尊的学生更有可能表现出内部控制感,并倾向于使用更多主动的应对策略。

相反,具有外部控制感的人认为他们的环境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并认为积极和消极的结果是由独立于他们个人的因素造成的(Macsinga & Nemeti, 2012)。

Peterson(1991)观察到,控制感通常可以从人们对因果关系的归因中推断出来。因此,当归因于负面事件时为内部、稳定和普遍的归因时,事件将被视为不可控。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有内部或外部的控制感,可以参加Rotter的控制感测试

有趣的研究

归因风格

归因风格

获得有关归因风格的信息允许研究人员更好地预测个体的其他方面,例如他们的幸福和健康(Peterson, Buchanan, & Seligman, 1995)。

以下是一些研究的例子,展示了归因风格如何影响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包括幸福感或缺乏幸福感、职场成功和学业成绩。

罪犯

Maruna(2004)研究了犯罪学中的认知视角,通过研究罪犯和前罪犯的口头表达,重点关注罪犯是否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责任。研究发现,活跃的罪犯倾向于将生活中的好事归结为外部(不是我)、不稳定的(不会持续)和特定的原因(不会影响生活的其他方面)。

另一方面,他们更有可能认为生活中的坏事是由内在的(我的错)、稳定的(会持续)和全球性的(会影响生活其他方面)因素引起的。

这种将负面事件归因于内在、稳定和全球性的原因,构成了与生活事件相互作用以产生抑郁的易感性(Abramson et al., 1989)。

儿童和青少年

Girus & Seligman(1985)的研究发现,悲观的解释风格是儿童抑郁症状的预测指标。Nolen-Hoeksema, Girgus, 和Seligman(1991)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经历过重大不可控事件(如父母分居)的儿童比经历较少不可控生活事件的儿童更容易表现出消极的归因风格。

此外,Eisner(1995)认为信任在青少年时期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些经历不信任的人也表现出消极的归因风格,表明信任或缺乏信任可能是形成消极归因风格的一个因素(Eisner, 1995)。

在工作场所

Seligman和Schulman(1986)进行了一项关于解释风格对销售人员生产力和离职率的纵向研究。在被雇佣后(但在接受培训之前),生活保险代理人完成了归因风格问卷,并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收集了他们的生产力和离职数据。

乐观解释风格的代理人在职位上待的时间更长,销售的保险也更多,而悲观解释风格的代理人的表现则较差。

体育

Philippe, Sarrazin, Peterson 和 Famose(2003)要求参与者进行与他们运动相关的试验,并立即收到虚假反馈,表示他们表现不佳。表现出乐观解释风格的参与者焦虑程度较低,信心较高,表现较好。研究结果还表明,悲观解释风格与较高的焦虑水平、对未来成功的较低预期和较差的成就有关。

教育

大量研究探索了学术成功或失败后的归因风格。“自我服务”归因在学术环境中经常出现,人们倾向于将学术成功归因于内在和/或稳定的原因,而将学术失败归因于外部和/或不稳定的因素(Miller & Ross, 1975)。

Gordeeva & Osin(2011)考察了乐观归因风格作为学术表现和心理健康的预测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乐观的归因风格与高中生的更高学业成绩相关,并且在学业成绩与自尊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心理健康

Leposavic & Leposavic(2009)研究了抑郁症患者的归因风格特征,发现抑郁症患者倾向于将负面事件的原因归因于内在和全球性的原因。

物质滥用者的适应不良归因风格

Garcia, Torrecillas, de Arcos & Garcia(2005)研究了神经心理损伤与物质滥用者归因风格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在戒毒期间接受了评估,并要求完成归因风格问卷。

结果显示,认知灵活性和反应抑制任务的表现直接与对积极情境的内部归因和对负面事件的稳定归因呈正相关。

贯穿一生

Burns & Seligman(1989)分析了贯穿一生的归因风格。平均年龄为72岁的参与者提供了他们年轻时写的日记和信件,并回答了关于他们当前生活的问卷。

研究结果表明,负面事件的归因风格在整个成人生活中是稳定的,可能构成抑郁、低成就和身体疾病的风险因素。相比之下,对于正面事件的归因风格似乎没有稳定性。

自由个性化资源 - 完成测验

归因风格示例

要理解归因风格,最好看一些具体的风格示例:

乐观归因风格

乐观心态工作表

乐观心态工作表

乐观主义已被概念化为既是一种特质(Carver & Scheier, 2003),也是一种解释风格:在解释风格中,乐观主义指的是一个人如何思考事件的原因(Kirschman, Johnson, Bender & Roberts, 2011)。

具有乐观归因风格的个体倾向于将积极事件视为内在、稳定和普遍的——而将消极事件视为外部、不稳定和特定的。

考虑一种新任务正在学习的情况——具有乐观归因风格的人会将其成功视为自己的技能和能力的结果,而失败则是不受控制的临时问题。

抑郁症归因风格

学习无助模型认为,环境的控制对任何生物体来说都是基本的需求。如果一个人反复暴露于痛苦的刺激,他们会学会这些事件是内在的、不稳定的和普遍的,从而发展出无助感和抑郁(Hiroto和Seligman,1975)。

这种对失败的慢性归因,将其归因于内在、稳定和普遍的原因——有时被称为“抑郁症归因风格”——是抑郁症倾向人群的特征(Seligman, 2002)。抑郁症归因风格被认为是预测抑郁和其他幸福感指标的一个可靠指标(Sweeney, Anderson & Bailey, 1986)。

悲观归因风格

悲观主义者在某个事件的失败被看作是特定事件的局限性,并非直接归因于自身(Seligman, 1991),而具有悲观归因风格的人则认为负面事件会持续下去,并且是他们自身失败的结果(Kirschman, Johnson, Bender & Roberts, 2011)。

悲观归因风格倡导一种倾向,即把积极的事情归因为外部、稳定和特定,也就是说,好事是由于某种外部因素,不会持久。

相反,当他们经历负面事件时,他们的解释是内在、不稳定和普遍的,即这些失败是由他们自身的错误引起的,并对其他生活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预期负面事件会在多个领域再次发生的信念导致了在感知到失败后自愿反应的减少(Seligman, 1975)。

Martin Seligman和解释风格

你可能已经在你无尽的积极心理学旅程中遇到了一个名字,那就是Dr. Martin Seligman。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前美国心理学会(APA)主席,Seligman博士是该领域的权威人物,他在基于学习无助模型的早期归因风格理论基础上有所贡献,该模型后来演变为一个更稳健的解释风格理论。

解释风格只是我们作为个体如何向自己解释经验的最新理论,其根源可以追溯数十年的同行评审文献。

现代的解释风格理论和它在调解积极和消极心理状态中的作用源自Overmier和Seligman(1967)的工作,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制定了学习无助模型。

在这项研究中,老鼠被给予无法逃避的电击。结果发现,老鼠学会了结果与其行为无关,并变得被动,从而学习无助。

然而,该模型并没有考虑到人类学习乐观的可能性或在应用到人类时个体差异的复原力,因此,引发了对学习无助模型的改革(Abramson等,1978)。

在他们对学习无助模型的改革版本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个体的解释风格影响他们对未来事件的看法的乐观或悲观程度。

基于这些发现,Seligman提出了解释风格的三个维度,可以简洁地概括为三个P:

普遍性——全局/特定:负面事件的原因是否被视为特定事件还是普遍适用。
永久性——稳定/不稳定:结果是否基于可变因素(不稳定)或被认为具有时间固定性(稳定)。
个人化——内在/外在:与个人对其结果的控制感水平相关。

这三种维度并不能完全涵盖Seligman博士在其现代解释风格理论及其对乐观、悲观和相关积极或消极情绪状态的影响方面的贡献。

多年来,Seligman博士不断完善和验证了这一理论,并提出了几种测量个体解释风格的方法,包括归因风格问卷(Peterson等,1982)、儿童归因风格问卷(Kaslow等,1978)和内容分析法(Peterson等,1992)。

尽管有关归因理论和解释风格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推动理论适应和更新的研究意味着这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虽然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针对个体悲观解释风格和抑郁症状的干预措施上,但促进乐观解释风格及其潜在积极心理结果的研究领域仍然相对开放(Fredrickson, 2001)。

测量方法

测量自信

测量自信

我们如何测量归因风格?主要有两种方法来评估归因风格:归因风格问卷(ASQ: Peterson等,1982)和内容分析法(CAVE: Peterson等,1992)。

这两种方法都收集参与者关于其归因的信息。确定参与者归因在三个维度上的位置是ASQ和CAVE方法的目标。这些回答使研究人员能够对参与者的总体归因风格做出一般结论。

ASQ是最常用的成人评估工具之一,作为一种测试来调查和衡量个体差异在习惯性解释倾向上的区别,综合归因风格得分是通过组合三个维度的得分形成的(Peterson等,1993)。

ASQ呈现给个人一些假设情景,并要求他们想象这些情景发生在他们身上。在每种情况下,他们都被要求想象自己亲身经历这些情景,并回答与原因和整体情况有关的问题。回答按1-7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涉及三个维度:内部性、稳定性、普遍性(Dykema, Bergbower, Doctra & Peterson, 1996)。

虽然ASQ是一种高效的方法来获取多个事件的归因,但由于许多基于问卷的研究,这种方法可能会限制参与者的数量和人口统计学特征。为了应对这一点,CAVE技术是一种允许研究人员分析自然发生的文字材料中归因风格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成人中特别有效,尤其是在需要回顾性分析归因风格时。在这个方法中,研究对象的口头或书面因果效果陈述被评分,涉及相同的永久性、个人性和普遍性维度。

CAVE技术允许测量具有研究兴趣但无法填写问卷的人群或个体。通过盲目的、可靠的文本分析,可以测量历史上的人物。只要留下一些文字记录,无论是转录、采访、信件、日记还是期刊,都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轻松地研究他们(Zullow, Oettingen, Peterson & Seligman, 1988)。

解释风格测试

到目前为止,你可能已经对自己解释风格有了很好的了解。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你可以在线完成许多解释风格测试(通常称为学习乐观测试),这些测试大多改编自Dr. Martin Seligman。

但是为什么要知道你的解释风格很重要?这种习惯性的解释方式已经被用来预测抑郁、成就和健康,悲观的风格预测不良结果(Zullow, Oettingen, Peterson, Seligman, 1988)。

根据Seligman(1990)的说法,习得的无助感有类似于抑郁的负面影响——即在面对无法控制的事件时,个体行为无关紧要的信念。幸运的是,有办法可以解除这种无助感并积极地学习乐观。

记住,在完成解释风格测试时,没有对错之分。最好的方式是诚实地回答问题。

Authentic Happiness网站提供的测试中心提供了一个由Dr. Martin Seligman设计的32道题目的乐观测试。完成测试后,你将获得一份详细的解释和与永久性和普遍性相关的结果分析。Seligman的网站还提供了许多其他测试和问卷,涵盖了从生活满意度到动机等各种主题。

归因风格问卷

情绪智能测试

情绪智能测试

归因风格问卷(ASQ)是为了调查和衡量个体差异在解释倾向上的区别而设计的。

自我报告归因风格问卷包含12个假设情景:六个负面,六个正面。此外,一半的事件是人际/亲和性的,另一半是与成就相关的。这种区分允许研究亲和事件的归因风格是否与成就事件的归因风格不同(Peterson等,1982)。

在收到归因风格问卷时,参与者会得到以下指示:

  1. 阅读每个情景,并生动地想象它发生在你身上。
  2. 决定你觉得如果它真的发生在你身上,主要原因是什么。
  3. 在空白处写下其中一个原因。
  4. 回答三个与原因相关的问题,并圈出1-7之间的数字。
  5. 回答一个问题与情景相关。
  6. 进入下一个情景。

示例情景:

“你一直在找工作但一直不成功。”

参与者将在提供的空间中写下一个原因,并回答与原因相关的三个问题,例如:

  • 你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你自身还是他人或环境?
    完全因为别人 1 2 3 4 5 6 7 完全因为自己
  • 如果你以后再找工作的过程中,这种原因还会出现吗?
    绝不会再次出现 1 2 3 4 5 6 7 总会再次出现
  • 这种原因只影响找工作的特定情况,还是会对你生活的其他方面产生影响?
    只影响特定情况 1 2 3 4 5 6 7 影响所有生活情况

以及一个与情景相关的问题,例如:

  •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你身上,有多重要?
    不重要 1 2 3 4 5 6 7 非常重要

这些分数可以以多种方式组合,以获得负面事件、正面事件和两者综合的复合分数(Buchanan & Seligman, 1995)。

一般模式的回答可以用来进行诊断或预测。例如,一个面试不成功的参与者如果用“我什么都做不好”这样的短语解释失败,就会展示出一种稳定的、内在的、普遍的解释。在相同的情景下,如果一个参与者回应“面试很难,也许别人更适合这份工作”这样的短语,则给出了不稳定的、外部的、特定的解释。

你可以在这里请求一份归因风格问卷的副本

儿童归因风格问卷

儿童归因风格

儿童归因风格

儿童归因风格问卷(CASQ)是目前用于测量儿童归因风格的主要方法。

为了补偿儿童在完成成人ASQ时遇到的困难,CASQ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8岁以上的儿童使用而设计的,提供了探索发展的机会。

CASQ是一个强制性响应问卷,包含48个假设的好或坏情景(24个正面和24个负面),然后是两个可能的解释选项。

对于每个假设事件,一个永久性、个人性或普遍性的解释维度会发生变化,而其他两个维度则保持不变。

示例情景 - 你在考试中得了“A”

陈述1 – 我很聪明。
陈述2 – 我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