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5位创始人及其历史

积极心理学的历史

2015年2月2日

Jo Nash, Ph.D. 撰写

科学审查由 Tiffany Sauber Millacci, Ph.D. 完成

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积极心理学在二十世纪末期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出现,关注对幸福感和“美好生活”的科学研究。

从研究精神疾病的主导地位转向对人类最佳功能的研究,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并与当时对精神病理学的主导地位形成对比,以建立人类繁荣的科学。

本文将积极心理学的历史置于19世纪末至今现代心理学不同波次的背景下进行阐述。接下来讨论了积极心理学的五位奠基人的工作,同时介绍了其他一些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影响者。

在继续阅读之前,我们建议您下载我们的三个免费积极心理学练习。这些基于科学的练习将探索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方面,包括优势、价值观和自我同情,为您提供工具来提升您的客户、学生或员工的幸福感。

本文包含

积极心理学的历史

积极心理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亚里士多德对幸福(通常译为幸福)的关注,以及智力和道德美德和“美好生活”的概念。积极心理学的一些核心要素,如正念,也有着古老的东方精神实践的根源。

然而,本文将重点关注积极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中的起源,这一学科在十九世纪末期作为一门科学出现,其根源在于心灵哲学。

最初,心理学的发展是从研究大脑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认知和行为及其在导致和缓解精神病理学和心理疾病中的作用开始的。这通常被称为“疾病模型”。

许多二十世纪的心理治疗方法都是以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军人创伤性心理损伤的治疗为基础的(Pols & Oak, 2007)。然而,一些心理学家开始对这些治疗方法产生质疑,这些方法需要治疗师以一种疏离专家的身份行事,而不是表达对病人的同情和共情。

在1950年代和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反对当时被视为还原论和实证主义的观点时发展起来,即把心灵视为类似于机器的复杂机制——行为主义中的刺激-反应机制,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经济的性欲和攻击驱力(Mahoney, 1984)。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全面研究人类,将其视为生物-心理-社会存在的人。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一术语。他提出,心理学对障碍和功能失调的过度关注缺乏对人类潜力的准确理解(Maslow, 1954)。

当马丁·塞利格曼在1998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积极心理学这一分支被倡导。其明确目标是进一步研究人类潜力,以对抗精神病理学的主导地位并建立人类繁荣的科学(Seligman & Csikszentmihalyi, 2000)。

心理学的波浪

积极心理学的波浪

积极心理学的波浪

虽然本节描述了自十九世纪末以来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波浪,但应给予“波浪”一词一定的诗意许可。

就像真正的海浪一样,这些心理学中的某些波浪几乎同时出现,并合并形成更大的、更广泛的趋势,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积极心理学。

内省

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涉及心灵和行为的科学,始于1879年德国威廉·冯特建立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Kim, 2016)。与此同时,威廉·詹姆斯在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但主要用于教学而非科学研究(Goodman, 2022)。

冯特与结构主义相关联,被认为是最早的思潮之一,而詹姆斯则与功能主义相关。结构主义致力于通过内省研究心灵的最微小元素的功能。然而,詹姆斯强调环境在塑造行为中的重要性,更倾向于整体视角(Goodman, 2022)。

心理动力学疗法

大约十年后,在1890年代,奥地利神经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建立了心理动力学疗法,当时他在治疗表现出“癔症”等心身症状的女性患者(Breuer & Freud, 1895/2004)。

经过一系列实验干预,他发展出自由联想和解释梦境的技术,他认为这是通往无意识的“皇家大道”(Freud, 1900/1997)。

弗洛伊德解释说,无意识功能是一个压抑的性欲和攻击冲动的仓库,后来称之为“驱力”。心理动力学疗法的目标是成功地使这些驱力升华,并将歇斯底里的痛苦转化为普通的不快乐(Breuer & Freud, 1895/2004)。

心理动力学疗法及其独特的关于人类发展和精神病理学的解释被许多学生接受并进一步发展,包括卡尔·荣格、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梅兰妮·克莱因和唐纳德·温尼科特,他们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动力学思想流派(Fine, 1977)。

行为主义

与此同时,另一种几乎平行的发展专注于人类行为,排除了内心世界的探讨。在1900年代初期,约翰·华生(Watson, 1913)提出,我们可以理解人类心灵是一种条件反射机制,并且没有必要研究内部心理状态。

他提出,行为是学习的结果,也可以被消除。行为主义是由约翰·华生(Watson, 1924)建立,并由B.F. 斯金纳(Skinner, 1953)进一步发展,随后演变成今天广泛使用的各种行为干预措施。

尽管心理动力学疗法和行为主义在很多方面是对立的,但两者都几乎完全专注于精神病理学的原因以及各种心理障碍的治疗(Mahoney, 1984)。

两者都将心理学家或心理治疗师定位为病人问题的冷漠专家,这引发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的批评。

人本主义心理学

使用上述描述的多个波浪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波浪的比喻(就像描述的那样),心理学的下一个大波源自三个关键发展,这些发展根植于对行为主义和心理动力学疗法所采纳的还原论人类心灵和行为研究方法的反对。

– 整体性

在1930年代,德国马克斯·韦特海默的完形心理学提出了人类心理学的整体宏观理解(Wertheimer, 1938)。他的工作对从1950年代起的亚伯拉罕·马斯洛产生了主要影响。

– 以人为核心

与完形治疗师弗里茨·佩尔斯一起,马斯洛创立了埃萨伦研究所,用于研究人类潜能,开展调查,这些调查是在传统大学环境之外进行的。埃萨伦研究所为一种新的以人为核心的咨询和心理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O’Hara, 1991)。

– 意义构建

同时,罗洛·梅和维克托·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在整个1950年代和60年代兴起,专注于意义构建作为心理健康的心理基础(Frankl, 1946/1992; May, 1953)。

整体性、以人为核心、意义构建融合成了马斯洛所称的“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继心理动力学疗法和行为主义之后):人本主义心理学。

卡尔·罗杰斯是一位该领域的知名先驱,他以其以人为核心的咨询方法而闻名。罗杰斯制定了一些对积极心理学至关重要的基本概念,包括他所谓的有效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三个核心条件(Rogers, 1957):

  • 真诚(传达真实性)
  • 无条件的积极共情(传达接纳)
  • 共情(传达情感共鸣)

人本主义心理学还纳入了超个人元素,进一步扩展了对人类心灵和行为的理解。心理综合创始人罗伯托·阿萨吉奥利(Assagioli, 1965)认为每个人都是个人和超个人元素的独特结合,需要整合。超个人元素连接人与某种更大的东西,可以表达为

“……可以用地球、我们的生态足迹、社区、对有意义事物的贡献或我们与一切事物的相互联系来描述。”

(心理综合学院,n.d., 第3段)

人类潜能运动的快速发展将心理学的重点从精神病理学转移到了对最佳人类功能的整体研究。然而,对人类繁荣的研究最终由积极心理学在二十世纪末期推动(Seligman & Csikszentmihalyi, 2000)。

积极心理学

马丁·塞利格曼和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被广泛认为是积极心理学的共同创始人,即对人类繁荣的科学研究。以下是积极心理学概念谱系的简要描述,以及五位奠基人的工作概述。

五位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

1. 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是一位哲学家、医生和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第一位开设心理学课程的教育者。

他关心为什么有些人似乎能够克服逆境并蓬勃发展,而其他人却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他认为理解主观体验是研究最佳人类功能的关键。

他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观点,将心灵和身体联系起来,研究内在体验的客观和可观察特征。许多人认为詹姆斯是美国第一位积极心理学家(Froh, 2004),因为他关注个体的整体功能以及超越精神病理学限制的全部主观体验。

你可以观看以下视频了解更多关于詹姆斯的信息。

谁是威廉·詹姆斯?(著名哲学家)

2. 阿布拉罕·马斯洛

阿布拉罕·马斯洛

阿布拉罕·马斯洛

虽然“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概念基础,但最大的影响来自阿布拉罕·马斯洛

实际上,“积极心理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马斯洛提出的,他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到(Maslow, 1954)。马斯洛不喜欢心理学对障碍和功能失调的关注,认为它缺乏对人类潜力的准确理解。

马斯洛认为,虽然心理动力学疗法和行为主义这两种早期的心理学方法揭示了大量关于人类缺点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容,但它们忽视了对人类美德和抱负的研究(Maslow, 1954)。

以下是英国学术机构对马斯洛思想发展及其对自我实现研究的简短视频。

阿布拉罕·马斯洛与自我实现的心理学

3. 马丁·塞利格曼

马丁·塞利格曼

马丁·塞利格曼

马丁·塞利格曼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研究员和作家。

1996年,塞利格曼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他选择将中心主题集中在积极心理学上。

他的核心提议是,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了更多的内容(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22)。

他最初的调查集中在习得无助和悲观态度上,这引起了他对习得乐观的兴趣。这促使他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见下文)合作,目的是创建一个积极的替代品,以取代《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精神病理学的分类(美国精神病学协会, 2013)。

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他们考察了从古希腊到当今的各种文化,以创建一个高度推崇的品质列表。这个分类系统构成了他们著作《性格优势与美德》的基础(Seligman & Peterson, 2004),包括以下六个类别:

  • 智慧/知识
  • 勇气
  • 超越
  • 正义
  • 人性
  • 节制

塞利格曼教授被广泛赞誉为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并于2004年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的主任。迄今为止,他已经撰写了350多篇学术文章和30多部相关书籍。你可以在此TED演讲中听到他对想法和工作的解释。

积极心理学的新时代 - 马丁·塞利格曼

4. 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

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

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

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出生于1934年的匈牙利,像许多其他人一样,他的家庭深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他的父亲被任命为罗马尼亚大使,但在1949年匈牙利成为共产主义国家后辞职并开了一家餐馆。政权回应的方式是剥夺了他们的匈牙利公民身份,年轻的米哈伊辍学去帮家里经营生意(Nuszpl, 2018)。

这些不利的经历促使契克森米哈伊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因为他曾在瑞士看过卡尔·荣格的一次演讲,演讲的主题是欧洲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伤性心理。这种兴趣引导他移民到美国学习心理学。芝加哥大学于1965年授予他博士学位,他于1969年成为教授。

契克森米哈伊喜欢绘画,他注意到创作本身有时比完成的作品更重要。这使他对他所谓的“心流状态”产生了兴趣。他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不同的方法来达到心流状态,作为最佳人类体验的表现(Csikszentmihalyi, 1990)。

契克森米哈伊的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并已被应用于创造力、生产力和个人及组织层面的幸福感的研究。

马丁·塞利格曼与契克森米哈伊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先驱研究人员合作(Seligman & Csikszentmihalyi, 2000),如今契克森米哈伊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你可以在下面的TED演讲中听到他对想法和工作的解释。

心流:幸福的秘密 - 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

5.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是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曾任临床心理学系主任。

他是《性格优势与美德》一书的合著者(Peterson & Seligman, 2004),以他的性格优势、美德、乐观、希望、品格和福祉研究而闻名。

他也被视为一位奠基人,你可以在下面的视频中听到他对工作的起源的解释。

什么是让生活值得生活的?(第1部分)- UM新闻服务

六位其他影响者

以下心理学家因其在积极心理学方面的关键影响而值得特别提及,即使他们可能不被视为五位奠基人之一。

然而,有太多人正在塑造积极心理学的未来,无法在这篇文章中全部提及。

免费个性化资源 - 参加测验

1. 阿尔伯特·班杜拉

阿尔伯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源于他的社会认知理论。它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通过执行所需任务来实现目标的能力的感知(Bandura, 1994)。

理解自我效能对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要。

2. 唐纳德·克利夫顿

克利夫顿遵循与塞利格曼相似的道路,发展出了基于优势的心理学(Clifton & Harter, 2019)。克利夫顿研究成功人士,以了解他们在职场上如何实现最佳表现。

他的研究为员工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找到符合自身特定优势的职业。美国心理学会在2002年授予他总统嘉奖,表彰他为“基于优势的心理学之父”(n.d., 盖洛普)。

3. 德西和瑞安

爱德华·L·德西和理查德·M·瑞安在1980年代开发了自我决定理论(Deci & Ryan, 1985)。德西是罗切斯特大学纽约州临床和社会科学系的教授,瑞安是澳大利亚悉尼天主教大学心理生理学与积极心理学研究所的临床心理学家和教授。

他们的开创性工作更新了亚伯拉罕·马斯洛最初识别的需求层次。他们发现人类动机由三个组成部分驱动: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Deci & Ryan, 2008)。这对积极心理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4. 爱德·迪纳

爱德·迪纳,也被称为“幸福博士”,是研究主观幸福感(Diener, 2009)的领先研究者,该术语被他作为衡量人类幸福的科学手段提出。他的研究表明,幸福感有很大的遗传成分,并促进了对幸福感所需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许多研究(Diener, 2009)。

迪纳还研究了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以及文化对幸福感的影响。他曾与马丁·塞利格曼合作(Diener & Seligman, 2002),并担任盖洛普高级科学家。

5. 卡罗尔·德威克

卡罗尔·德威克进行了有关成长心态与固定心态的研究。她的研究(Dweck, 2017)已在育儿、团队合作和商业领导力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是一种在组织和教育环境中广泛使用的积极心理学工具。

6. 巴巴拉·弗雷德里克森

巴巴拉·弗雷德里克森首次对积极心理学做出贡献的是她的扩展和建设理论,该理论提出积极情绪会扩大人们的思维,并帮助人们在逆境中建立应对资源(Fredrickson, 2004)。

弗雷德里克森目前担任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积极情绪与心理生理学实验室主任。

一个总结信息

撰写这篇文章的空间有限,但我们希望它能为你提供积极心理学自十九世纪末现代心理学确立以来的一个有用(尽管有些简略)的历史。

积极心理学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和基于证据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对人类繁荣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心理学,该领域仍在不断发展。

我们希望你喜欢阅读这篇文章。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个免费积极心理学练习

常见问题

谁是积极心理学的五位奠基人?

五位奠基人是威廉·詹姆斯、阿布拉罕·马斯洛、马丁·塞利格曼、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和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每个人都对人类繁荣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谁奠定了积极心理学的基础?

威廉·詹姆斯和阿布拉罕·马斯洛奠定了积极心理学的早期基础,强调了人类潜力、幸福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这些后来激发了积极心理学的正式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家是谁?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家包括马丁·塞利格曼,他引入了这个概念,以及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他以他的心流理论而闻名。其他有影响力的学者还包括克里斯托弗·彼得森,他与塞利格曼共同开发了性格优势和美德框架。

参考文献

  • 美国精神医学协会. (2013).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5版).
  • Assagioli, R. (1965). Psychosynthesis: A collection of basic writings. The Viking Press.
  • Bandura, A. (1994). 自我效能. In R. J. Corsini (Ed.),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2nd ed., Vol. 3, 368-369). Wiley.
  • Breuer, J. & Freud, S. (2004). Studies on hysteria. Penguin.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895.
  • Clifton, J., & Harter, J. (2019). It’s the manager: Moving from boss to coach. Gallup Press.
  • Csikszentmihalyi, M. (1990).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Harper & Row Publishers.
  •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Springer.
  • Deci, E. L., & Ryan, R. M. (2008). 自我决定理论:人类动机、发展和健康的大理论. Canadian Psychology/Psychologie Canadienne, 49, 182-185.
  • Diener, E. (2009). Assessing wellbeing. The collected works of Ed Diener. Springer.
  • Diener, E., & Seligman, M. E. (2002). Very happy people.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1), 81–84.
  • Dweck, C. S. (2017). Mindset. Robinson.
  • Fine, R. (1977) The history of psychoanalysis. Jason Aronson.
  • Frankl, V. E. (1992).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 (I. Lasch, Trans.). Beacon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46.
  • Fredrickson, B. L. (2004).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359(1449), 1367-1377.
  • Freud, S. (1997).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Wordsworth Edition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00.
  • Froh, J. J. (2004). 积极心理学的历史:真相大白. NYS Psychologist, 16(3), 18–20.
  • Gallup (n.d.) The history of CliftonStrengths. 访问日期:2022年12月8日 from https://www.gallup.com/cliftonstrengths/en/253754/history-cliftonstrengths.aspx
  • Goodman, R. (2022). 威廉·詹姆斯. 在Edward N. Zalta & Uri Nodelman (Eds.)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访问日期:2022年12月8日 from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spr2022/entries/james/
  • Kim, A. (2016) 威廉·马克斯米利安·冯特. 在Edward N. Zalta & Uri Nodelman (Eds.)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访问日期:2022年12月8日 from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fall2016/entries/wilhelm-wundt/
  • Mahoney, M. J. (1984). 心理动力学疗法与行为疗法. 在Arkowitz, H., Messer, S.B. (eds) Psychoanalytic therapy and behavior therapy (pp. 303-325). Springer.
  • Maslow, A.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Harper and Row.
  • May, R. (1953). Man’s search for himself. W. W. Norton.
  • Nuszpl, J. (2018). 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 – 以他自己的话讲述的人生故事. Leadership & Flow. Global Research Program and Network. 访问日期:2022年12月8日 from https://flowleadership.org/mihaly-csikszentmihalyi-a-life-story-with-his-own-words/
  • O’Hara, M. (1991) 什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协会. 访问日期:2022年12月8日 from https://ahpweb.org/what-is-humanistic-psychology/
  • Peterson, C., & Seligman, M. (2004).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Pols, H. & Oak, S. (2007). 战争与军事心理健康:20世纪美国精神病学反应.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2), 2132-42.
  • Rogers, C. (1957). 治疗个性改变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 21(2), 95-103.
  • Seligman, M. & Csikszentmihalyi, M. (2000). 积极心理学:简介. 美国心理学家 (55), 5-14.
  • Skinner, B. F. (1953). 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 MacMillan.
  • The Institute of Psychosynthesis. (n.d.) 什么是心理综合?. 访问日期:2022年12月8日 from https://www.psychosynthesis.org/about/what-is-psychosynthesis/.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22). 马丁·E·P·塞利格曼. 积极心理学中心. 访问日期:2022年12月8日 from https://ppc.sas.upenn.edu/people/martin-ep-seligman
  • Watson, J. B. (1913). 心理学的行为主义者观点. Psychological Review, 20, 158–177.
  • Watson, J. B. (1924). 行为主义. People’s Institute.
  • Wertheimer, M. (1938). Gestalt psychology. Source Book of Gestalt Psychology. Harcourt, Brace and Co.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