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认知行为疗法

根本归因错误:改变责怪的游戏

基础归因错误我们都在努力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然而,这一过程有时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导致我们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出现偏差。

其中之一就是基础归因错误(FAE)。

最基本地说,基础归因错误指的是人们倾向于高估个人特质、态度或信念对某人行为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往往低估了周围环境和更大背景对这种行为的影响。

基础归因错误在塑造我们的感知和与他人的互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础归因错误,包括其成因、表现形式、负面影响以及缓解策略。

在继续之前,我们认为您可能会喜欢免费下载我们的三个积极CBT练习。这些基于科学的练习将为您提供有关积极认知行为疗法(CBT)的详细见解,并为您提供将其应用于治疗或辅导中的工具。

本文包含以下内容:

什么是基础归因错误?

20世纪7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Lee D. Ross首次识别并命名了基础归因错误。

它是一种认知偏差,指的是个体倾向于过度强调内在因素而低估情境因素来解释他人的行为(Ross, 1977)。

基础归因错误也被称为对应偏差(Gilbert & Malone, 1995)。简而言之,它观察到人们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内在特征,如人格特质、信仰或态度,而忽视外部因素,如环境情况或社会压力。

例如,如果某人在工作中未能按时完成任务,容易犯基础归因错误的人可能会自动认为这个人懒惰、无能或态度不好,而忽略了外部因素,如繁重的工作量、技术问题或私人生活中的困难。

基础归因错误源于多种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显著性,即人们更关注可观察的行为而非情境线索。另一个涉及认知简化,这导致我们将复杂现象分类为易于理解的内在构造(Fiske & Taylor, 1991)。

文化规范和社会化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因为强调个人主动性和成就的文化价值观可能会加剧将行为归因于内在特征的倾向(Nisbett, 2003)。

尽管普遍存在,基础归因错误可能导致误解、刻板印象和偏见,因为我们可能基于有限的信息和有偏见的归因而不准确地判断他人(Dovidio et al., 2018)。

认识到并缓解基础归因错误对于促进准确的社会感知、共情和人际理解至关重要。

几位心理学家通过他们的研究和理论洞察为我们对基础归因错误的理解做出了贡献。其中一些最著名的人物及其主要见解包括:

1. 弗里茨·海德

被誉为归因理论之父的海德(1958)在其开创性的著作《人际关系的心理学》中提出了社会知觉和归因的基本原则。

他引入了归因的概念,并奠定了理解他人行为的基础。

2. 李·罗斯

罗斯因创造了“基础归因错误”一词,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而闻名。

罗斯(1977)的有影响力的论文《直觉心理学家和他的缺点:归因过程中的扭曲》提供了关于行为过度强调内在解释的重要实证证据。

3. 爱德华·E·琼斯和基思·戴维斯

琼斯和戴维斯(1965)扩展了海德的归因理论,并进行了开创性的实验,以阐明基础归因错误的潜在机制。

他们的研究,包括他们经典的对应偏差研究,表明观察者即使在情境因素明显的情况下也会将行为归因于内部倾向。

4. 理查德·尼斯伯特

尼斯伯特关于社会认知和因果归因的研究极大地增进了我们对基础归因错误所涉及的认知过程的理解。

他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文化差异在归属性倾向方面的研究,突出了文化背景在塑造社会感知方面的作用(Nisbett & Ross, 1980;Nisbett, 2003)。

5. 丹尼尔·吉尔伯特

吉尔伯特关于社会知觉和判断的研究探索了各种偏差,包括基础归因错误。

他的工作揭示了归因过程背后的认知机制以及这对决策和人际交往的影响(Gilbert & Malone, 1995)。

6. 苏珊·T·菲斯克

菲斯克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阐明了社会认知在形成归因和人际判断中的作用。

她的研究探讨了刻板印象、偏见和归因偏差之间的交叉点,提供了关于基础归因错误对群体间关系更广泛影响的见解(Fiske & Taylor, 1991)。

基础归因错误——概念解析

您也可以观看这个简洁的解释视频,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FAE的关键特点。

基础归因错误的3个成因

导致FAE发生的一些因素包括感知显著性、认知简化和文化规范。这些都是该现象的关键方面。让我们更详细地看看它们。

1. 感知显著性

当我们观察行为时,我们往往会更关注个人明显的行动而不是周围环境的微妙方面。

换句话说,我们都倾向于关注最容易感知的东西。这种对个人行为的高度关注放大了将行为归因于内在特征的倾向(Gilbert & Malone, 1995)。

2. 认知简化

人类的大脑经常寻求简化复杂现象,将其分类为易于理解的构造。

因此,当我们试图理解行为时,可能会默认使用内在解释,而忽略各种情境影响的复杂性和细微差别(Heider, 1958)。

3. 文化规范

文化和规范可以显著影响人们对行为的解释和理解方式。

在重视个人主动性和个人成就的个人主义文化中,基础归因错误可能更为明显,而在重视社会和谐、相互依赖和环境及背景注意的集体主义文化中则不那么明显(Miller, 1984;Markus & Kitayama, 1991;Nisbett, 2003;Lee & Fiore, 2020)。

Lewis等人的研究(2008年)支持了早期的研究,显示了文化差异在情境敏感性上的对比。例如,Miller(1984)发现美国儿童和印度的印度教儿童之间存在对比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美国儿童越来越依赖于内在解释,而印度教儿童则更多地依赖于情境归因。

这种差异与美国等个人主义社会更加重视个人成就和独特性的观点一致,促进了优先考虑个人特征在归因过程中的倾向(Miller, 1984)。

Nisbett(2003年)也进行了引人入胜的研究,比较了美国学生和日本学生在注意力、感知和解释方面的差异。例如,他发现美国人更关注图像中的物体,而日本学生更关注图像中的地面。

基础归因错误的3个例子

基础归因错误可能对社会动态和社会正义产生负面影响,但也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重大影响(Schwarz, 2006)。

让我们看三个例子,展示基础归因错误如何出现在看似平凡的日常情境中。

1. 交通堵塞误解

莎莉开车去上班时遇到了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堵塞。由于迟到感到沮丧和压力,她注意到另一名司机在车道间来回切换并鸣喇叭。几乎立刻,莎莉就将司机的行为归因于粗鲁和急躁。

她没有考虑到司机可能正在赶往医院或其他紧急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莎莉立即对司机的行为进行了基础归因错误,将其归因于内在因素,而没有考虑到外部情况,如紧急情况。

2. 办公室演示文稿感知

在一次团队会议上,托德展示了他项目的结果。他是一个内向、谨慎、勤奋且非常熟练的工作者,但在演示过程中显得紧张并结结巴巴,这让一些同事认为他准备不足或缺乏能力。

他们将他的表现归因于他的个性特征,称他为“不合格”或“不适合领导职位”。他们没有意识到托德花了额外的时间准备演示文稿,而且通常很自信。

基础归因错误发生在他的同事忽视了公共演讲焦虑等情境因素,而是仅将他的行为归因于内在特征。

3. 超市遭遇

爱丽丝在超市注意到一位老人在货架上够东西时很吃力。她看到另一位购物者走过而没有提供帮助,她立刻想:“多自私啊!”爱丽丝将购物者的不作为归因于缺乏同情心或善良,认为这是他的个性使然。

然而,爱丽丝不知道的是,这位购物者患有严重的背痛,不能举起重物。他无法帮助老人是因为身体上的限制,而不是缺乏对他人的关心。这种情境展示了基础归因错误,因为爱丽丝错误地将购物者的不作为归因于内在因素,而没有考虑外部情况。

所有这些例子都展示了基础归因错误的普遍性,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在各种情境下的判断。

基础归因错误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负面影响

基础归因错误

基础归因错误

基础归因错误可以在某些群体、社会凝聚力和整体正义方面产生高度有害的影响。它可能会影响教育公平、司法系统中的决策、工作中的公平以及公共生活的许多其他领域。

刻板印象

当人们持续将行为归因于内在因素时,可能会根据种族、性别或其他社会类别发展出刻板印象(Sabini et al., 2001)。

这些刻板印象可能助长偏见和歧视,破坏社会凝聚力和平等(Hamilton & Trolier, 1986)。

偏见

倾向于将外群体成员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因素,而将内群体成员的行为归因于情境因素,可以加剧偏见和群体间的敌意。

这种“我们与他们”的心态强化了内群体的偏好(Hackel et al., 2017),贬低了外群体,阻碍了群体间的合作与理解(Tajfel & Turner, 1979)。

受害者指责

还请注意,受害者指责在这一背景下特别令人担忧。在表达同情或让真正的施暴者承担责任引起认知失调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自身(Hamby & Grych, 2016)。

例如,“他活该”或“她自找的”这样的说法就体现了这种不幸的趋势。

自我服务偏差

我们通常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因素,如技能或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不佳或不公平的情况(Boyes, 2013)。

一名学生如果考试成绩好,可能会将其归因于聪明或努力,而将考试成绩差归因于试题难度或教学不足。

在一个更大的社会经济舞台上,我们可能忽略优势、特权、联系和其他因素,当我们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成功时。

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比自己经济状况差的人而责怪他们,而忽视那些促成和支持他们自己成功的环境因素。

行动者-观察者偏差

这种偏差涉及将我们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Jones & Nisbett, 1971)。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研究表明,这种偏差有一些细微之处,包括我们对其他人的熟悉程度(Malle, 2006)。

例如,如果我们开会迟到了,可能会将自己的迟到归因于交通或不可预见的情况。然而,如果一个同事迟到了,我们可能会将其行为归因于懒惰、时间管理差或不良态度。

文化误解

在跨文化交流中,个人可能会因沟通风格、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文化差异而误读他人的行为(Aririguzoh, 2022)。

这可能导致各种错误归因和误解,加剧群体间的紧张和冲突。

免费个性化资源供您使用 - 完成测验

识别基础归因错误的4个步骤

如果我们希望在与他人的各种互动中变得更加自觉和警觉,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但有效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换位思考和将批判性注意力转移到情境因素上。

让我们按顺序来看这些步骤。

  1. 暂停反思。
    在对某人的行为做出结论之前,花一点时间考虑替代解释和情境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他们的行为。
  2. 考虑上下文。
    注意行为发生的上下文,因为它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了解动机和限制是如何塑造个人行为的。
  3. 练习共情。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尝试理解他们的视角和经历。共情可以帮助减少过度简单归因的倾向。
  4. 寻求更多信息。
    在对某人的行为形成判断之前,收集更多的信息或不同的观点。避免仅仅依赖第一印象或有限的观察。

这四个步骤可以成为强有力的策略,帮助我们检查自己的认知假设和结论。

克服基础归因错误的4个技巧

克服FAE

克服FAE

如果我们希望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避免认知偏差,这里有四个可以立即应用在日常互动中的技巧。

  1. 增加意识。
    教育自己和他人了解基础归因错误及其对社会感知和互动的影响。
  2. 挑战假设。
    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对自动归因的怀疑,促进对人类行为更细致和复杂的理解。
  3. 促进文化敏感性。
    培养跨文化能力和意识,认识到和尊重文化多样性,以及它如何在不同视角和行为解释中体现出来。
  4. 鼓励换位思考。
    鼓励个人考虑替代观点,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有助于培养共情和理解。

总之,避免基础归因错误需要结合提高意识、批判性思维、文化敏感性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而这些是我们都可以练习和提高的。

PositivePsychology.com有用的资源

在PositivePsychology.com,你会发现大量资源可以帮助你和你的客户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变得更加自我意识、更有意识和更具共情能力。

特别是,你可能喜欢免费下载这些积极CBT练习。这些基于科学的练习将为你提供关于积极CBT的详细见解,并为你提供将其应用于治疗或辅导中的工具。

增加对不健康的思维模式的认识可以帮助你改变对自己和环境的看法。这份工作表还将增强你检测认知偏差的能力,通过这种认识,你可以转变自己的行为。

我们的中和评判性思维工作表也非常适用于处理潜在的偏见。此练习介绍了CLEAR首字母缩略词,这是一种在与他人互动时采用更积极视角的有用启发式方法。

你可能还会对以下关于认知偏差、确认偏差和消极偏差的文章感兴趣:

如果你正在寻找更多基于CBT的方法来帮助他人,请查看我们精心挑选的17个经过验证的积极CBT工具。使用这些工具来帮助他人克服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

总结信息

基础归因错误提醒我们人类感知和判断的固有复杂性和潜在陷阱。

通过认识到我们共同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内在因素,并在做出判断之前积极考虑情境影响,我们可以培养对自身和他人更准确和共情的理解。

通过换位思考、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敏感性,我们可以学会以更深刻和谦逊的态度处理我们的社交互动,从而在我们的社区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培养共情、理解和合作。

希望你喜欢阅读这篇文章。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请下载我们的三个免费积极CBT练习。

常见问题

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基础归因错误?

文化背景在人们如何归因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更有可能将行为归因于个人特质,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更常考虑情境因素。

基础归因错误如何影响偏见?

这种错误通过鼓励人们将外群体的行为归因于负面的内在特征,而忽视情境因素,从而强化刻板印象和偏见。

自我服务偏差是否有助于基础归因错误?

是的,自我服务偏差可以增强基础归因错误,因为个人更可能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而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原因,从而扭曲判断。

参考文献

  • Aririguzoh, S. (2022). 交流能力、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效沟通的流程。 人文与社会科学通讯, 9, 第96期。
  • Boyes, A. (2013, January 9). 自我服务偏差:定义、研究和对策. 心理学今日。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in-practice/201301/the-self-serving-bias-definition-research-and-antidotes
  • Dovidio, J. F., Hewstone, M., Glick, P., & Esses, V. M. (Eds.). (2018). 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手册. Sage。
  • Fiske, S. T., & Taylor, S. E. (1991). 社会认知. Mcgraw-hill。
  • Gilbert, D. T., & Malone, P. S. (1995). 对应偏差。 心理学期刊, 117(1), 21–38。
  • Hackel, L. M., Zaki, J., & Van Bavel, J. J. (2017). 社会身份塑造社会价值:亲社会行为和间接奖励的证据。 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 12(8), 1219–1228。
  • Hamilton, D. L., & Trolier, T. K. (1986). 刻板印象和刻板印象:一种认知方法概述. 学术出版社。
  • Hamby, S., & Grych, J. (2016). 受害者的复杂动态。在 C. A. Cuevas & C. M. Rennison (Eds.),《暴力心理学手册》. Wiley。
  • Heider, F. (1958). 人际关系心理学. Wiley。
  • Jones, E. E., & Davis, K. E. (1965). 从行为到倾向:归因过程在个人感知中的作用。在 L. Berkowitz (Ed.), 实验社会心理学进展 (第2卷,第219–266页). 学术出版社。
  • Jones, E. E., & Nisbett, R. E. (1971). 行动者与观察者:行为原因的分歧. 一般学习出版社。
  • Lee, W., & Fiore, R. A. (2020). 在国家文化中衡量归因于创业组织领导的根本归因错误的水平。 商业策略杂志, 37(1), 1–28。
  • Malle, B. F. (2006). 行动者-观察者不对称性在归因中的作用:一项令人惊讶的元分析。 心理学期刊, 132(6), 895–919。
  • Markus, H. R., & Kitayama, S. (1991). 文化和自我:对认知、情感和动机的影响。 心理评论, 98(2), 224–253。
  • Miller, J. G. (1984). 文化对日常社会解释发展的影响。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46(5), 961–978。
  • Nisbett, R. E., & Ross, L. (1980). 人类推理:社会判断的策略和缺陷. Prentice-Hall。
  • Nisbett, R. E. (2003). 思想地理:亚洲人与西方人如何不同思考——以及为什么. Free Press。
  • Ross, L. (1977). 直觉心理学家和他的缺点:归因过程中的扭曲。 实验社会心理学进展, 10, 173–220。
  • Sabini, J., Siepmann, M., & Stein, J. (2001). 归因中的真正基本归因错误。 心理探究, 12(1), 1–15。
  • Schwarz, N. (2006). 归因研究:奥卡姆剃刀与基础归因错误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研究杂志, 33(1), 19–21。
  • Tajfel, H., & Turner, J. C. (1979). 一个整合的群体间冲突理论。在 W. G. Austin & S. Worchel (Eds.), 群体关系的社会心理学 (第33–37页). Brooks/Cole。

相关文章

相关的文章

[

积极CBT

积极CBT三角形解释 (+11个工作表)

7 Aug 2024

0

29 Aug 2024

虽然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流行的并且非常有效的干预模型,用于应对多种心理健康状况(Early & Grady, 2017; Yarwood et al., 2017),但它也有积极的应用,特别是当它被用于增强积极心理特质时。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cbt-triangle/)

[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

积极CBT

晕轮效应:为什么我们以封面判断一本书

26 Apr 2024

0

29 Jul 2024

即使我们认为自己是逻辑和理性的,似乎我们也容易受到单一事件或个人特征的影响(Nicolau, Mellinas, &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halo-effect/)

[

沉没成本谬论

沉没成本谬论

积极CBT

沉没成本谬论:为什么我们不能放手

5 Apr 2024

0

29 Jul 2024

如果你继续做出决定或投入时间、金钱或资源,远远超过你应该停止的时候,你就屈服于所谓的‘沉没成本’谬论。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sunk-cost-fallacy/)

分类

按类别阅读其他文章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