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的历史:起源与时间线
冥想的历史:起源与时间线
2019年5月27日 由 Jo Nash, Ph.D.
科学审阅者 Tiffany Sauber Millacci, Ph.D.
我们都听说过冥想,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正念的流行,但关于冥想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练习它仍然存在很多争论。
冥想一词源于拉丁语 meditatum,意思是“沉思”。大多数方法都同意通过练习冥想,我们会更加意识到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思想是如何与感受和行为联系在一起的(West, 2016)。
你可能已经有了适合自己的冥想实践,或者你可能是新手,正在寻找增加对冥想如何提升生活的理解和知识的方法。无论哪种情况,冥想的历史都很有趣,非常值得探索,所以让我们开始吧!
在继续之前,我们建议您下载我们的三个正念练习。这些经过科学研究的综合练习将帮助您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并为您提供工具来增强自己、客户、学生或员工的正念。
本文包含
- 冥想有多古老?
- 冥想的起源是什么?
- 我们知道是谁创造了/发明了冥想吗?
- 看看冥想的根源和起源
- 西方冥想的历史
- 冥想历史的时间线
- 正念冥想的开端
- 研究冥想的历史
- 简短的超觉冥想历史
- 什么是内观冥想?
- 收尾感言
- 参考文献
冥想有多古老?
如果我们将冥想定义为一种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系列技巧上的冥想实践,那么研究表明冥想作为一种精神实践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Rossano, 2007)。
心理学家Matt J. Rossano(2007)提出,大约在20万至15万年前,围绕篝火进行的群体仪式和冥想帮助我们的祖先发展出工作记忆,这是人类进化的关键。他认为“篝火凝视”冥想实际上使我们成为了人类,通过重新布线我们的大脑,使得象征成为可能,从而语言的发展也成为可能。
然而,由于缺乏对冥想的确切定义,要追溯冥想的历史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古代实践中大多通过口述传承了数代人才被记录下来。
例如,狩猎-采集社会中常见的古代多神教宗教涉及对自然元素如水体、太阳、月亮、植物、动物、祖先和天界或精神生物的崇拜(Hayden, 2003)。
大多数情况下还依赖于作为治疗师和与灵界沟通者的萨满(Peoples et al., 2016)。然而,由于冥想很可能与人类一样古老,因此要确定其确切的起源仍然是一个问题。
冥想的起源是什么?
鉴于追踪冥想历史的难度,确定冥想的起源是不可能的。
正如上文所述,早在书面记录开始之前,古代狩猎-采集文化就已经存在“篝火凝视”冥想(集中思维)(Jaffe, 2007)和萨满引导冥想实践(Eliade, 1972)。此外,古印度吠陀经文在被写下来之前已经以口头形式流传了几个世纪(Sharma, 2015)。
最早记载冥想技术的文字记录来自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古印度吠陀经文(Sharma, 2015)。《托拉》也描述了先祖以撒在田间去“拉斯瓦赫”的情景,这是一种约公元前1000年的犹太冥想(Kaplan, 1985)。
同时,在公元前600年和公元前400年左右,道教中国和佛教印度也记录了其他形式的冥想(Bronkhorst, 2014)。
总之,考虑到冥想的古代根源在被记录下来之前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因此很难确定冥想的确切起源。
我们知道是谁创造了/发明了冥想吗?
鉴于被称为“冥想”的各种技术,不仅无法确定冥想的起源,而且也无法确定谁创造了或发明了冥想。相反,有人提出它作为一个自然的人类能力出现,基于内省(Rossano, 2007)。
考虑到不同的冥想实践几乎在同一时间在不同文化和地点同时出现,一个有用的类比是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谁发明了烹饪?
就像烹饪实践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变化,但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方法出现,通过改变原材料来滋养身体,冥想似乎也很可能作为一种普遍方法出现,通过内省来提升心灵和精神(Hayden, 2003)。
看看冥想的根源和起源
如上所述,最早的冥想技术文字记录出现在古印度的吠陀经文中,这些经文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被首次记录下来(Sharma, 2015)。
然而,印度-雅利安圣人(吠陀)在此之前已通过口述方式传授这些教导数百年。一些学者推测,吠陀经文起源于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由这些吠陀圣人在哲学上反思宇宙基本问题时产生的(Mark, 2020)。
吠陀颂歌被描述为创造者梵天的歌声,他在冥想中听到了宇宙的声音,然后用梵文传播,被认为是再现了宇宙起源的声音(Mark, 2020)。
《奥义书》是描述圣人们使用的技术的哲学叙事,被广泛引用为最早的文字记录冥想(Sharma, 2015)。
然而,在试图追溯冥想的根源和起源时,我们承认我们根本不知道,因为这些技术的口头传播起源无法准确地进行日期确定。
西方冥想的历史
在当代世俗的西方世界中,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即冥想主要是东方的实践。一个神话盛行,认为冥想仅在西方的灵性探索者从东方归来并邀请他们的导师前来教学后才得以普及。这与事实相差甚远。
西方土著形式的冥想自古希腊时期就存在(Ustinova, 2020),大致可分为异教徒和基督教实践。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人民在公元7世纪基督教广泛传播之前,一直实行着根植于万物有灵论和多神论的本土宗教。
例如,德鲁伊教是一种前基督教的异教传统,由古代凯尔特人在爱尔兰西部、英国、法国西北部和西班牙西北部的古代凯尔特人中实践(Nichols, 1996)。
德鲁伊教的实践包括内向旅行冥想(现在被认为是一种萨满教实践)、以及专注于身体或呼吸的冥想。德鲁伊教目前在西方复兴,原因是对传统宗教机构的普遍不满,以及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Greer, 2021)。
树是德鲁伊冥想的核心符号。下面您可以看到一个现代树冥想的例子。
德鲁伊树冥想 - OBOD
此外,自早期教会建立以来,冥想一直是基督教的一种实践(Merton, 1970)。基督教冥想在公元5世纪的东正教教会中蓬勃发展,并在14世纪至18世纪期间在罗马天主教会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后经历了一段衰落期,但在20世纪,基督教冥想作为涵盖所有基督教传统的普世运动得到了复兴(Schopen & Freeman, 1991)。
例如,Thomas Keating神父(2009年)深受另一位特拉普派僧侣Thomas Merton著作的影响,通过中心祈祷的实践重燃了基督教冥想。美国的Richard Rohr方济各修士(2019年)在美国创建了静观与行动中心,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念。这些教学经常引用东方经典和实践,强调它们共同的技术和非二元意识的目标。
20世纪末,西方世界对东方起源的冥想实践的兴趣激增,特别是正念,这一点在下面的部分中有所介绍。
冥想历史的时间线
这张时间线展示了冥想实践的主要里程碑,东西方皆有。虽然不完全详尽,但应该提供了一个关于主要传统的简要地图及其在20世纪末的交汇点。
[
](/posi-cdn/2022/11/History-of-Meditation-Timeline.png)
正念冥想的开端
正念冥想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文字记录,即瑜伽冥想的吠陀经文(Sharma, 2015)。古老的瑜伽实践很少提及姿势,而是更注重静止、专注于呼吸以及在当下充分意识到身体的存在。
正念也可以追溯到早期佛教的“四念处”实践和道家思想,这两者都包括强烈的呼吸关注和自我意识。
“四念处”实践包括培养宁静的观察,以洞察无常,这是解脱的第一阶段(Analayo, 2004)。而道家的“观”冥想则涉及基于相似状态的敏锐观察(Yun, 2019)。
许多其他宗教也包括需要个体转向内心以寻求更大自我意识和当下的冥想和祷告技术。所有这些形式的冥想都与正念的实践和目的非常接近(Jaoudi, 2021)。
大约40年前,正念在西方文化中变得更加普及。Jon Kabat-Zinn(2012)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正念的创始人,这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西方文化中的正念。
1979年,Kabat-Zinn在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成立了减压诊所,该诊所提供正念减压课程(MBSR)——一种临床证明可用于帮助患有抑郁、焦虑、失眠、慢性疼痛和心血管问题等状况的人群的程序(Kabat-Zinn, 2013)。
Teasdale等人(1995)通过结合MBSR和认知行为疗法,开发了正念认知疗法(MBCT)。该计划在英国得到临床批准,并且通常用于治疗那些在情绪调节、焦虑和抑郁方面遇到困难的人群。
研究冥想的历史
在研究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很明显,迄今为止还没有进行过跨文化的冥想历史和起源研究。
考虑到“冥想”这个词指的是如此广泛的实践(Bronkhorst, 2014),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历史研究都集中在特定的方法或传统上。然而,这些传统之间有一些共同的线索,而且它们在时间的流逝中相互影响的方式很可能是不同的(Bronkhorst, 2014)。
我们的时间线提供了冥想历史的主要里程碑的快照,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下是两个主要20世纪传统的一些快照。
免费个性化资源 - 做个小测验
简短的超觉冥想历史
超觉冥想(TM)是一种冥想练习,涉及重复一个声音,称为咒语,每天至少两次,每次15-20分钟。TM帮助练习者进入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Canter & Ernst, 2003)。
印度古鲁玛哈希·马哈什·优基(Maharishi Mahesh Yogi)于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这种技术。玛哈希是印度喜马拉雅山吉奥米尔特的精神领袖婆罗门达·萨拉斯瓦蒂(Swami Brahmananda Saraswati)的追随者。玛哈希将婆罗门达·萨拉斯瓦蒂视为他大部分教学和超觉深冥想发展的灵感来源(Russell, 1977)。
1955年,玛哈希在印度开始教授TM,并迅速获得了大量追随者。然后,从1955年到1965年,他进行了多次全球巡演,传播他的教义。TM在20世纪70年代变得更为流行,当时名流们推广了这种做法。在此期间,玛哈希也开始训练其他人成为教师,并建立了遍布国际的TM中心网络(Russell, 1977)。
TM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继续流行,并在21世纪初,TM运动包括了包括健康产品、教育项目和教师培训课程在内的各种相关服务,数百万人都参与其中。
直到今天,TM仍然是最广泛实践的冥想形式之一,并且自20世纪50年代创立以来几乎没有变化。它也是研究最多的冥想形式之一(Benson & Klipper, 2001)。
什么是内观冥想?
内观冥想是最早的佛教冥想之一,可以粗略翻译成“洞察力”——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意识,事情发生的精确方式。
这是内观冥想与其他技术的核心区别(Hart, 2008)。
早期佛教冥想的两种核心形式是内观冥想和舍摩他冥想。舍摩他大致翻译为“宁静安住”,即让心静下来而不是从一个想法跳到另一个想法。舍摩他冥想通过专注于一个对象——通常是呼吸、蜡烛或图像——来排除其他思绪,从而培养个体达到宁静的状态(Lamrimpa, 2011)。
而在内观冥想中,个体被鼓励培养对现实本质的洞察力。最终目标是通过打破直接感知的障碍来实现解脱,这些障碍阻碍我们体验事物的真实面貌。
最著名的倡导者是S. N. Goenka,他从缅甸的世俗老师U Ba Khin那里学习,并开始在印度的传统寺庙之外教授它(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2010)。他的中心现已在全球范围内扩展。
作为一种冥想技术,内观冥想非常渐进,实现解脱可能需要很多年。该技术温和但极其彻底。目的是重新训练你的头脑,以获得对正在发生的一切的完美、不间断的意识。通过内观冥想,练习者寻求创造一种完美的、不间断的现实意识(Pandita, 2018)。
收尾感言
我们希望你喜欢这篇文章关于冥想的历史和起源。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这个主题非常庞大。然而,我们希望我们的里程碑地图能为你展示冥想作为一种精神和反思实践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提供一个有用的视角。
冥想似乎是成为人类的核心部分。它已被实践并代代相传了数千年,从祖先的篝火到我们手机上的应用程序。
如果你对冥想的起源和历史有任何额外的见解,我们很乐意听听。请在评论中分享它们。
我们希望你喜欢阅读这篇文章。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个正念练习。
编者按:2023年6月更新
参考文献
- Analayo. (2004). Satipatthana: The direct path to realization. Windhorse Publications.
- Benson, H., & Klipper, M. Z. (2001). The relaxation response. Quill.
- Bronkhorst, J. (2014). Can there be a cultural history of medita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ndia. In H. Eifring (Ed.) Hindu, Buddhist and Daoist meditation. Cultural histories (pp. 27–40). Hermes.
- Canter, P. H., & Ernst, E. (2003). The cumulative effects of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Wiener Klinische Wochenschrift, 115(21–22), 758–766. https://doi.org/10.1007/BF03040500
- Eliade, M. (1972). Shamanism: Archaic techniques of ecstasy. Routledge & Kegan Paul.
- Greer, J. M. (2021). The Druidry handbook: Spiritual practice rooted in the living earth. Weiser Classics.
- Hart, W. (2008). Art of living: The Vipassana meditation.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 Hayden, B. (2003). Shamans, sorcerers, and saints.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Books.
- Jaffe, E. (2007, February 1). Meditate on it. Could ancient campfire rituals have separated us from Neanderthals? Smithsonian Magazine. Retrieved May 16, 2023, from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cience-nature/meditate-on-it-147282062/
- Jaoudi, M. (2021). Mindfulness as sustainability: Lessons from the world’s religions. Suny Press.
- Kabat-Zinn, J. (2012). Mindfulness for beginners: Reclaiming the present moment—and your life. Sounds True.
- Kabat-Zinn, J. (2013). Full catastrophe living: How to cope with stress, pain and illness using mindfulness meditation. Piatkus.
- Kaplan, A. (1985). Jewish meditation. Schocken Books.
- Keating, T. (2009). Intimacy with God: An introduction to centering prayer. Crossroad.
- Lamrimpa, G. (2011). How to practice Shamatha medit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tative quiescence (B. Alan Wallace, Trans). Snow Lion.
- Mark, J. J. (2020). The Vedas.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Retrieved May 16, 2023, from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he_Vedas/
- Merton, T. (1970). The wisdom of the desert. New Directions.
- Nichols, R. (1996). The book of Druidry: History, sites and wisdom. Thorsons.
- Peoples, H. C., Duda, P., & Marlowe, F. W. (2016). Hunter–gatherers and the origins of religion. Human Nature, 27(3), 26–282. https://doi.org/10.1007/s12110-016-9260-0
- Pandita, S. (2018). What is Vipassana meditation and how do you practice it? Lions Roar. Retrieved May 16, 2023, from https://www.lionsroar.com/how-to-practice-vipassana-insight-meditation/
- Rohr, R. (2019). The universal Christ: How a forgotten reality can change everything we see, hope for and believe. SPCK.
- Rossano, M. (2007). Did meditating make us human? Cambridge Archaeological Journal, 17(1), 47–58. https://doi.org/10.1017/S0959774307000054
- Russell, P. (1977). The TM technique: An introduction to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and the teachings of Maharishi Mahesh Yogi. Routledge.
- Schopen, A., & Freeman, B. (1991). Meditation: The forgotten Western tradition. Counseling and Values, 36(2), 123–134. https://doi.org/10.1002/j.2161-007X.1991.tb00969.x
- Sharma, H. (2015). Medi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s. Ayu, 36, 233–237. https://doi.org/10.4103/0974-8520.182756
- Teasdale J. D., Segal Z., & Williams, J. M. (1995). How does cognitive therapy prevent depressive relapse and why should attentional control (mindfulness) training help.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33(1), 25–39. https://doi.org/10.1016/0005-7967(94)E0011-7
- Ustinova, Y. (2020). Alteration of consciousness in Ancient Greece: Divine mania. History of Psychiatry, 31(3), 257–273. https://doi.org/10.1177/0957154X20909306
-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2010). S. N. Goenka. Retrieved May 16, 2023, from https://www.vridhamma.org/S.N.-Goenka
- West, M. (2016). The psychology of medit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Yun, W. (2019). Climbing the steps to Qingcheng Mountain: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path of Daoist meditation and Qigong. Singing Dragon.
博客文章
相关文章
[
冥想
最佳睡眠冥想:美妙与恢复性的夜晚
2024年7月29日
0
2024年9月5日
你每晚是否能获得推荐的7到9小时睡眠?如果没有,你并不孤单。睡眠剥夺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sleep-meditations/)
[
冥想
如何练习可视化冥想:3个最佳脚本
2022年6月19日
1
2024年10月3日
可视化是许多冥想实践的一部分,包括慈爱冥想(或称为“metta”)和其他三种巴利文四大圣谛的慈悲、感恩和平衡[...]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visualization-meditation/)
[
冥想
3个简单的引导式冥想脚本以改善幸福感
2022年4月11日
2
2024年9月25日
引导式冥想是初学者入门冥想的好方法,也是经验丰富的冥想者刷新练习的好方法[...]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guided-meditation-scripts/)
分类
根据其类别阅读其他文章
- 身体与大脑 (53)
- 辅导与应用 (40)
- 同情 (24)
- 咨询 (41)
- 情商 (23)
- 感恩 (19)
- 悲伤与哀悼 (19)
- 幸福与主观幸福感 (40)
- 意义与价值观 (27)
- 冥想 (17)
- 正念 (41)
- 动机与目标 (42)
- 乐观与心态 (30)
- 积极认知行为疗法 (29)
- 积极沟通 (24)
- 积极教育 (38)
- 积极情绪 (33)
- 积极领导 (17)
- 积极育儿 (14)
- 积极心理学 (22)
- 积极工作场所 (35)
- 生产力 (17)
- 人际关系 (47)
- 复原力与应对 (40)
- 自我意识 (22)
- 自尊 (38)
- 优势与美德 (31)
- 压力与倦怠预防 (34)
- 理论与书籍 (44)
- 治疗练习 (39)
- 治疗方法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