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应对与笑对烦恼
相信笑声能治愈心灵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这是有道理的。
幽默感觉很好;它让我们从问题中解脱出来,并促进一种更轻松的视角。因此,许多名言都表达了幽默的好处,例如:
人类真正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笑。
马克·吐温说的没错,研究文献支持幽默与一系列积极的心理社会结果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向读者提供关于幽默在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基础的大量信息,以及幽默与各种有利结果相关联的实证研究。
以下是一些有意义的引用和额外资源,其中包含了一些幽默,以供参考。
内容目录:
- 幽默的心理学理论
- 幽默作为一种性格优势
- 应对机制还是防御机制?
- 18个幽默作为优势的例子
- 幽默在压力中的作用
- 探索和最大化这一优势的6种方法
- 黑暗幽默的简要介绍
- 8条关于这个主题的引言
- 10本相关的书籍
- PositivePsychology.com关于幽默的资源
- 一条总结性的信息
- 参考文献
幽默的心理学理论
自古以来,哲学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一直在试图解释幽默。最近的学者提出了几种解释幽默背后机制的理论。
马丁和福特(2018)描述了三种顶级幽默理论。首先,缓解理论主要关注人际需求的动机机制,认为幽默提供了紧张的释放。作者将其比作液压发动机,笑声起到了蒸汽管道压力阀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通过笑声释放了紧张的能量。在高焦虑的情境下,一个笑话就像是一种急需的出口。例如,在一部经典的《玛丽·泰勒·摩尔秀》场景中,玛丽对小丑查克勒斯在马戏团游行时被大象踩死感到非常难过。玛丽对办公室里的笑话反应强烈,但她在葬礼上无法控制自己因紧张而发出的笑声。
第二种理论由马丁和福特(2018)提出,称为优越性理论,主要关注人际动机机制,幽默是自我提升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幽默来自于对他人错误或不幸的优越感。不协调理论,则专注于感知和解释的认知机制,认为是不协调感解释了幽默。换句话说,笑声是由于预期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同而产生的。
不协调理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幽默理论,有人提出“所有幽默的核心都是不协调”(Zhan, 2012,第95页)。这种理论很直观,因为一个有预期或显而易见的笑点的笑话根本不好笑。相反,我们会在出乎意料的笑点或违背常规模式的情况下发笑(Wilkins & Eisenbraun, 2009)。
我是一个独生子女。我的兄弟姐妹对此感到很难过。
幽默作为一种性格优势
积极心理学家对性格优势的兴趣浓厚,这些优势被描述为对人类繁荣至关重要的美德(Peterson & Seligman, 2004)。
佩特森和塞利格曼(2004)提出了六种美德和24种性格优势,每个美德类别中都包含一些例子(以下是一些示例):
- 智慧与知识——创造力与好奇心
- 人性——善良与爱
- 正义——公平与领导力
- 超越——感激与幽默
幽默与积极福祉之间的潜在联系是直观的;拥有良好幽默感的人似乎更能应对困难情况,享受更和谐的关系,能够从各种经历中找到幽默,并从中受益于更好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Martin, 2019)。
这些观点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以下是几个例子:
- 进行幽默练习与积极情绪相关(Edwards, 2013),并且与积极的认知评价相关(Maiolino & Kuiper, 2016)。
- 幽默感与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愉悦、参与的生活相关(Ruch, Proyer, & Weber, 2010)。
- 幽默被视为前八种性格优势之一,并且与更高的生活满意度、生活参与度和生活愉悦度相关(Samson & Antonelli, 2013)。
- 适应性幽默与稳定的积极情绪增加和稳定的消极情绪减少相关(Cann & Collette, 2014)。
上述发现的一个重要注意事项是,一个人表现出的幽默类型也对其影响起着关键作用。这一点在Cann和Collette的研究(2014)中得到体现,积极结果与自我提升的幽默相关。而有害的幽默(如讽刺和自我贬低的幽默)则可能具有潜在的负面后果,如降低关系质量和个人自尊(Martin, 2019)。因此,缺乏有害幽默与存在有益幽默风格一样重要(Martin, 2019)。
这些发现得到了其他研究的支持,如Maiolino和Kuiper(2016)进行的一项研究,探讨幽默如何预测积极结果。研究人员发现,更大的幸福感与亲和性和自我提升的幽默相关,而较低的幸福感与攻击性和自我贬低的幽默相关(Maiolino & Kuiper, 2016)。
同样,在Stieger、Formann和Burger(2011)的综述中,自我贬低的幽默与抑郁和孤独感相关,而自我提升的幽默则与有益的结果相关。
三明治走进酒吧。酒保说:“抱歉,我们这里不供应食物。”
视频
幽默的心理学 - 普林斯顿大学
什么是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概念源于精神分析理论。防御机制被认为是在无意识状态下通过扭曲现实来保护自我免受情感痛苦的一种方式。
防御机制的使用可能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取决于具体的机制及其使用方式。例如,否认机制对于成瘾者来说是一个障碍,阻碍他们接受成瘾并寻求帮助。相反,尚未准备好面对创伤的人可能会使用回归或压抑等机制作为保护机制,直到准备好面对这种情况。
幽默也可以作为一种适应性的自我防御机制发挥作用,使人们能够在高度挑战的情境中看到荒谬之处。在这方面,幽默既是一种防御机制,也是一种应对逆境的方式。
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例如,在Samson、Glassco、Lee和Gross(2014)的一项研究中,幽默应对在观看负面图片后应用,发现正面情绪在短期和长期随访中都有所增加。
想了解更多关于防御机制的信息吗?这里我们分享了防御机制的工作表,作为从业者使用的工具。
医学中的幽默作为应对机制
虽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现有文献表明,幽默在患者身上有许多好处,比如增强免疫力和积极情绪,改善人际关系,减轻疼痛,增加积极情绪(Gelkopf, 2011)。
然而,大多数提出幽默与健康改善之间联系的证据是轶事性的。例如,医生们在治疗癌症患者时,报告说幽默对他们、病人和医患关系都有好处(Joshua, Cotroneo, & Clarke, 2005)。
希望可能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幽默给病人带来安慰,正如一项针对临终病人的研究所示(Herth, 1990)。该研究结果显示,85%的患者认为幽默帮助他们通过赋予希望来处理现实。
医学界也从医护人员的角度研究了幽默在医学中的作用。例如,治疗癌症患者的医生报告说,幽默是他们用来应对这种极其压力工作的八种应对机制之一(Schulman-Green, 2003)。
类似地,其他研究人员建议,黑色幽默对急救人员有益,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宣泄痛苦情绪的出口,并通过群体凝聚力增强了支持(Rowe & Regehr, 2010)。
护士方面,幽默与更低的情绪耗竭和人格解体有关,增加了个人成就感(Talbot & Lumden, 2000),以及更高的应对效能和情感表达(Wanzer, Booth-Butterfield, & Booth-Butterfield, 2005)。
精神疾病中的幽默作为应对机制
与其他形式的疾病一样,有理由认为幽默有助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个体应对。尽管实质性文献稀缺,但有些研究表明,幽默是精神病患者的重要应对机制。
例如,一项研究调查了幽默电影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各种心理症状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者在愤怒、焦虑、精神病理和抑郁方面有所减少(Gelkopf et al., 2006)。
在另一项研究中,采用幽默活动(即“治疗小丑法”)来评估其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在幽默活动期间,患者报告了多种扰乱行为(包括自伤、打架和企图逃跑)显著减少(Higueras et al., 2006)。
一名受伤的枪手被送入急诊室。“子弹过敏!”患者说道。
幽默作为一种优势的18个例子
除了帮助培养韧性并应对压力和疾病外,幽默还是一种与各种心理健康的指标相关的优势,工作相关的好处,学习,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益处。它对老年人和儿童群体也有益。以下是18个关于幽默作为优势的研究实例。
幽默与心理优势
不要过于严肃对待每一件事是有道理的。内化的批评会侵蚀自尊,幽默感可以抑制这一点。香港城市大学的一项本科生研究证实了这一点(Liu, 2012)。研究结果表明,适应性幽默与更高水平的自尊和幸福感相关。
同样,Vaughan、Zeigler-Hill和Arnau(2014)探讨了稳定和不稳定自尊的自我价值感,并发现具有稳定高自尊的参与者在不太适应的幽默形式(即自我贬低的幽默)上得分较低。此外,一项关于幽默、音乐和有氧运动对女性焦虑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幽默组的效果量最高(Szabo, Ainsworth, & Danks, 2005)。
工作场所的幽默
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工作场所的幽默会产生许多积极的结果,如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同事间的关系(Cooper, 2008)。同样,Cooper和Sosik(2012)在其全面综述中指出,工作场所的幽默与增强的关系、更有创意的思考、更有效的谈判和更好的客户关系有关。
Mesmer‐Magnus、Glew和Viswesvaran(2012)对49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重点关注幽默在工作场所的影响。积极的幽默被发现在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上起到缓冲作用,并且有助于更有效的职业功能。
更具体的工作场所幽默的好处包括:较低的压力、倦怠和下属的工作退出,以及更高的应对有效性、健康、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满意度。
教育中的幽默
不仅幽默能让学校变得更有趣,它在各个重要方面都有益处。例如,在语言课程中,72%的学生表示,幽默提高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82%的学生表示,教师使用幽默使他们更容易接近,82%的学生表示,幽默创造了一个更有利于学习的环境(Askildson, 2005)。
学生带到课堂上的幽默也同样重要。例如,在一项研究中,探讨了大学生的幽默感,发现幽默感与社交性和创造性呈正相关(Ghayas & Malik, 2013)。在课堂上故意使用幽默也被证明可以增强护理学生的学业成绩(Ulloth, 2002)。
课堂幽默还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和情感发展(Lovorn, 2008),我们在文章中分享了一些刺激情感发展的活动——情感发展活动。
老年人中的幽默作为一种优势
虽然关于老年人幽默的研究较少,但有一些证据表明,幽默可以提高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例如,Ganz和Jacobs(2014)的研究表明,参加幽默治疗研讨会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结果呈正相关。
类似的,在一项为期10周的“幸福与幽默小组”在城市老年中心进行后,参与者报告了生活满意度的显著改善(Mathieu, 2008)。
适应性幽默与较高的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相关,特别是在社区生活的老年人中(Marziali, McDonald, & Donahue, 2008)。最后,在幽默治疗会话之后,养老院的老人表现出烦躁的时间减少,快乐的时间增加(Low et al., 2014)。
儿童中的幽默作为一种优势
在人类中,笑声大约在四个月大时开始(Lovorn, 2008)。一个具有良好幽默感的孩子被描述为“成为一个快乐追踪者或幽默观察者,这将伴随他们进入成年”(Franzini, 2002, p. 11)。
事实上,通过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成年人为孩子提供了重要的应对技能(Martin, 1989)。孩子们也感受到了这种好处,他们表示,幽默提高了他们应对与关系、学校相关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压力的能力(Dowling, 2014)。
此外,幽默在童年中期对儿童很重要,因为它帮助他们获得同伴群体的支持,并增强自尊心(Klein & Kuiper, 2006)。
Hogan(2003)对儿童体验幽默的全面探讨表明,幽默对儿童有益,包括增强社会联系、缓解压力和应对疼痛。随着儿童成长,拥有幽默感会引导他们走向更加积极的方向。一旦进入大学,幽默感与更好的大学适应性相关(Hickman & Crossland, 2004)。
维修店门口的牌子:“我们可以修理任何东西。”(请用力敲门,铃坏了)
幽默在压力中的作用
毫无疑问,幽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幽默和笑声在面对压力时对维持心理和生理健康和幸福起着重要作用”(Lefcourt & Martin, 1986)。
研究支持了这种联系。例如,在Abel(2002)的一项研究中,考察了幽默和各种类型的应对策略。参与者被分为高幽默感组和低幽默感组。结果发现,高幽默感组对压力和焦虑的评估较低。
幽默对压力的影响也在一项研究中得到了探讨,该研究使用幽默作为辅助疗法,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Bennett, Zeller, Rosenberg, & McCann, 2003)。观看搞笑视频后,癌症患者报告的压力显著减少,压力与欢笑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有趣的是,幽默评分较高的患者免疫功能也有所增强(Bennett et al., 2003)。一般而言,研究综述显示,积极的幽默风格与较低的压力感知相关(Mauriello & McConatha, 2007)。
我去买了些迷彩裤子,但找不到任何地方有卖的。
探索和最大化这种优势的6种方法
既然我们知道幽默是一种重要的优势,拥有许多优秀的好处,那么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对我们来说是最佳选择。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少发笑,这里有六种你可以做的事情:
- 观看或听单口喜剧。 许多喜剧演员录制了他们的表演,并广泛传播。此外,边走边听喜剧演员的声音可以让你在不喜欢锻炼的时候也能更愉快地进行运动。
- 花更多时间与有趣的人在一起。 这个想法很简单:如果你身边有幽默的人,那么你会感到更好。
- 不要让别人决定你觉得什么好笑。 如果你喜欢黑暗的幽默或喜欢放屁笑话,那也没关系。只要幽默不具有攻击性或冒犯到某个群体,尽情笑吧。
- 阅读有趣的书籍。 对于喜欢笑的书虫来说,有很多阅读材料可供选择(请参阅下面的书籍列表)。
- 与宠物玩耍。 和小狗或小猫玩很难感到悲伤。如果你有机会接触动物,它们可能会让你的心开怀大笑。
- 不要害怕展现你的内心小孩。 成年人经常觉得必须以“年龄适当”的方式行事。但是,如果你在12岁时因为幼稚和好玩而感到快乐,那么现在可能仍然如此。不要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剥夺自己的快乐。
两个食人族正在吃一个马戏团小丑。其中一个说:“味道怪怪的。”
一个简短的关于黑暗幽默的介绍
黑暗幽默或扭曲的幽默是一种需要习得的品味,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那些涉及令人不安的主题的幽默。但对于那些从事压力大的工作或复杂家庭关系的人来说,黑暗幽默往往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
这种观念体现在医疗保健工作者利用黑暗幽默作为应对慢性工作压力的一种方式(例如,Schulman-Green, 2003;Talbot & Lumden, 2000;Wanzer et al., 2005)。
重要的是,用于这种目的的黑色幽默并不具有攻击性或伤害他人的意图。Wanzer等人(2005)在他们题为《如果我们不使用幽默,我们会哭》的文章中恰当地解释了这一点。作者指出,护士们使用幽默来应对日常医疗程序、难以相处的病人/家属,甚至死亡。虽然这种方法可能对其他人来说并不合理,但幽默帮助护士在遇到极其困难的情况时处理他们的困扰,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处理这些情况(Wanzer et al., 2005)。
黑暗幽默也被发现可以在一些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事件中增强韧性。例如,在大屠杀期间,受害者在集中营和死亡营中报告使用幽默来更好地应对极端的创伤和逆境(Ostrower, 2015)。
Ostrower(2015,第184页)描述了在这种背景下使用幽默作为应对机制,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在大屠杀期间生活在集中营和死亡营的噩梦般的情况下,笑声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抗。幽默是那些生命完全掌握在刽子手手中的武器,那些无力以其他方式反抗或抵抗的人的武器。”
除了大屠杀,黑暗幽默已被用作在各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生存和应对的机制。
先生对我说:“这是个好消息:你的病将以你的名字命名。”
史蒂夫·马丁
关于幽默的8条引言
关于幽默(以及幽默的引语)的引文在网上数不胜数;以下是一些绝佳的例子:
大地在花朵中欢笑。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如果我没有幽默感,我早就自杀了吧。
圣雄甘地
具有幽默感的人倾向于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对世界的看法更为现实,在成功时更加谦虚,在遭遇挫折时也不那么沮丧。
鲍勃·纽哈特
笑声是心灵的一束阳光。
托马斯·曼
我对任何人都没有偏见。我对所有人都一样厌恶。
W.C.菲尔兹
如果我们不能笑,我们就疯了。
罗伯特·弗罗斯特
除了狗,书是我最好的朋友。在狗里面,太暗了读不了。
格鲁乔·马克思
书太多了,时间太少了。
弗兰克·扎帕
PositivePsychology.com关于幽默的资源
由于幽默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PositivePsychology.com,已经描述了幽默如何对积极幸福感做出贡献。以下是一些例子:
- 幽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找到并建立幸福感。例如,笑的效果类似于被拥抱。
- 幽默与韧性有关。例如,研究表明,有韧性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其中包括幽默。
- 幽默可以用作韧性建设活动的一部分。例如,海伦·麦格拉思的《弹跳回来!》计划(McGrath & Noble, 2003)包括在学校教授韧性建设的课程计划和建议。幽默被纳入促进韧性的原则之中。
如果你正在寻找更多基于科学的方法来帮助他人以同情的方式度过悲痛,这份集合包含了17个经过验证的悲痛和丧亲活动。使用这些活动来帮助他人在生活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后找到平衡。
每次我觉得需要锻炼时,我就躺下,直到这种感觉消失。
保罗·特瑞
总结性信息
本文为读者提供了关于幽默作为积极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的全面了解。描述了顶级的幽默理论,以及幽默作为防御机制和性格优势的作用。一些关键要点如下:
- 自我提升的幽默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支持人类的繁荣。
- 幽默有许多积极的好处,如增强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自尊、工作绩效、创造力、社会联系和情感韧性。
- 幽默在缓冲压力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对儿童和老年人的积极健康都很重要。
以下是增加幽默感的一些可行方法、有意义的引言、有用的书籍以及来自PositivePsychology.com的资源。有了这些信息,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幽默及其诸多好处,也许还能从中获得一些笑声。
因此,带着笑声和爱,我们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嘉伊·卡森·莱维
希望您喜欢阅读这篇文章。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个免费的悲伤工具包[PDF]。
每次我觉得需要锻炼时,我就躺下,直到这种感觉消失。
保罗·特瑞
参考文献
- Abel, M. H. (2002). Humor,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Humor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15, 365–381. https://doi.org/10.1515/humr.15.4.365
- Askildson, L. (2005). Effects of humor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Humor as a pedagogical tool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eaching, 12, 45–60.
- Bennett, M., Zeller, J., Rosenberg, L., & McCann, J. (2003). The effect of mirthful laughter on stress and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 9, 38–45.
- Cann, A., & Collette, C. (2014). Sense of humor, stable affec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10, 464–479. https://doi.org/10.5964/ejop.v10i3.746
- Cooper, C. (2008). Elucidating the bonds of workplace humor: A relational process model. Human Relations, 61, 1087–1115. https://doi.org/10.1177/0018726708094861
- Cooper, C., & Sosik, J. (2012). Humor. In K. S. Cameron & G. M. Spreitzer (Eds.), Oxford library of psychology.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 (pp. 474–48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Dowling, J. (2014). School-age children talking about humor: Data from focus groups. Humor, 27, 121–139. https://doi.org/10.1515/humor-2013-0047
- Edwards, K. R. (2013). The role of humor as a character strength in positive psychology (Doctoral dissertation). Retrieved from Electronic Thesis and Dissertation Repository. (1681)
- Elizabeth, C. (2019). Gallows humor. Bella Books.
- Ephron, N. (2008). I feel bad about my neck: And other thoughts on being a woman. First Vintage Books.
- Franzini, L. (2002). Kids who laugh: How to develop your child’s sense of humor. Square One Publishers.
- Fry, W. (2017). Sweet madness: A study of humor. Routledge.
- Ganz, F. D., & Jacobs, J. M. (2014). The effect of humor on elder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Geriatric Nursing, 35(3), 205–211. https://doi.org/10.1016/j.gerinurse.2014.01.005
- Gelkopf, M. (2011). The use of humor in serious mental illness: A review.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1–8. https://doi.org/10.1093/ecam/nep106
- Gelkopf, M., Gonen, B., Kurs, R., Melamed, Y., & Bleich, A. (2006). The effect of humorous movies on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94, 880–883. https://doi.org/10.1097/01.nmd.0000243811.29997.f7
- Ghayas, S., & Malik, F. (2013). Sense of humor as predictor of creativity level in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s, 23, 49–61.
- Herth, K. (1990). Contributions of humor as perceived by the terminally ill. American Journal of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7, 6–40. https://doi.org/10.1177/104990919000700108
- Hickman, G., & Crossland, G. (2004). The predictive nature of humor, authoritative parenting styl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n indices of initial adjustment and commitment to college among college freshme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Retention: Research, Theory & Practice, 6, 225–245. https://doi.org/10.2190/UQ1B-0UBD-4AXC-U7WU
- Higueras, A., Carretero-Dios, H., Muñoz, J., Idini, E., Ortiz, A., Rincón, F., … Rodríguez del Águila, M. (2006) Effects of a humor-centered activity on disruptive behavior in patients in a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ic war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6, 53–64.
- Hogan, E. (2003). Humor in children’s lives: A guidebook for practitioners.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 Joshua, A., Cotroneo, A., & Clarke, S. (2005). Humor and oncology.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3, 645–648. https://doi.org/10.1200/jco.2005.09.064
- Klein, D., & Kuiper, N. (2006). Humor styles, peer relationships, and bullying in middle childhood. Humor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19. https://doi.org/10.1515/HUMOR.2006.019
- Krichtafovitch, I. (2006). Humor theory: Formula of laughter. Outskirts Press.
- Lawson, J. (2012). Let’s pretend this never happened. Berkley Books.
- Lefcourt, H., & Martin, R. (1986). Humor and life stress: Antidote to adversity. Springer-Verlag.
- Liu, K. W. Y. (2012). Humor styles, self-esteem, and subjective happiness (Outstanding Academic Papers by Students (OAPS)). Retrieved from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ity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Lovorn, M. (2008). Humor in the home and in the classroom: The benefits of laughing while we learn.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2(1).
- Low, L., Goodenough, B., Fletcher, J., Xu, K., Casey, A., Chenoweth, L., … Brodaty, H. (2014). The effects of human therapy o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measured using observational methods: The SMILE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15, 564–569. https://doi.org/10.1016/j.jamda.2014.03.017
- Maiolino, N., & Kuiper, N. (2016).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a brief humor exercise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ranslational Issu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 4–13. https://doi.org/10.1037/tps0000065
- Martin, R. (1989). Humor and the mastery of living: Using humor to cope with the daily stresses of growing up. Journal of Childre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20(1–2), 135–154. https://doi.org/10.1300/J274v20n01_10
- Martin, R. A. (2019). Humor. In M. W. Gallagher & S. J. Lopez (Ed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 handbook of models and measures (pp. 305–316).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Martin, R., & Ford, T. (2018). The psychology of humor: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Academic Press.
- Marziali, E., McDonald, L., & Donahue, P. (2008). The role of coping humor i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older adults. Aging and Mental Health, 12, 713–718. https://doi.org/10.1080/13607860802154374
- Mathieu, S. (2008). Happiness and humor group promotes life satisfaction for senior center participants.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32, 134–148. https://doi.org/10.1080/01924780802143089
- Mauriello, M., & McConatha, J. T. (2007). Relations of humor with perceptions of stress. Psychological Reports, 101, 1057–1066. https://doi.org/10.2466/pr0.101.4.1057-1066
- McGrath, H., & Noble, T. (2003). Bounce back! A classroom resiliency program. Teacher’s handbook. Pearson Education.
- Mesmer‐Magnus, J., Glew, D., & Viswesvaran, C. (2012). A meta‐analysis of positive humor in the workplace.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27, 155–190. https://doi.org/10.1108/02683941211199554
- Morreall, J. (2009). Comic relief: A comprehensive philosophy of humor. Wiley-Blackwell.
- Oring, E. (2003). Engaging humo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 Ostrower, C. (2015). Humor as a defense mechanism during the Holocaust. Interpretation: A Journal of Bible and Theology, 69, 183–195. [https://doi.org/10.1177/0020964314564830](https://doi.org/10.1177/00209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