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主观幸福感

幸福是否遗传?最新研究更新

Happiness & SWB

6 Aug 2024

3

幸福是否遗传?近期研究更新

21 Feb 2019 作者 Jeremy Sutton, Ph.D.

科学审查 Maike Neuhaus Ph.D.

幸福是否遗传我们都认识这样的人,无论“天气”如何,他们似乎总是有着阳光般的性格。

他们是天生快乐吗?还是他们在生活中的做法与我们不同?又或者,这只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

研究表明,这三种因素都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Røysamb 等,2018)。

幸福感与生活中的一些关键结果相关,包括健康、长寿、工作满意度,甚至美满的婚姻(Larsen 等,2017)。

本文探讨了基因对幸福感的影响,同时认识到我们改变的能力,并从最紧迫的问题开始。

在您继续之前,我们认为您可能会喜欢免费下载我们的三个幸福和主观幸福感练习。这些详细且基于科学的练习将帮助您或您的客户识别真实的幸福来源和提升幸福感的策略。

本文包含:

幸福是否遗传?

研究表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与幸福密切相关——大约有30%到40%是遗传的(Røysamb 等,2018)。其余的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所致。毫不奇怪,“基因因素似乎在大多数人类特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Røysamb 等,2018,第2页)。

虽然基因对幸福感的影响相当大,但将其与衡量人类智力的一个指标——智商(IQ)——进行比较会更有趣,后者被认为高达80%,显著更高(Plomin & Dreary,2015)。

遗传倾向和基因

一系列广泛的元分析研究比较了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论文,包括超过30,000对双胞胎,表明遗传因素对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和跨文化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Røysamb 等,2018)。

其他专注于个别基因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见解。其中一个基因是5-HTTLPR,被认为在控制影响情绪的血清素方面很重要。一项研究发现,拥有某种被认为有利于转运神经递质变体的志愿者倾向于避免消极图像,更喜欢积极图像,如小狗图片(Coghlan,2009)。

然而,注意力偏差可能只是拥有阳光般性格的因素之一。事实上,许多其他基因及其引发的倾向也可能涉及其中(Coghlan,2009)。

近期关于幸福感的基因研究

幸福是否遗传

幸福是否遗传

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基因研究的重大进展。

为了理解关于幸福感的基因研究的细微差别,我们选取了一些近期的研究。

性格与环境

双胞胎研究是研究遗传学的重要工具。同卵双胞胎具有相同的基因,但可能经历了不同的环境因素。研究他们之间的心理差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Robson,2022)。

2018年的一项挪威研究涉及1516对双胞胎,发现幸福感30%的变化归因于基因(Røysamb 等,2018)。

数据还显示,特定个性方面的遗传也影响了这一百分比,包括(Røysamb 等,2018):

  • 神经质(使人们更容易焦虑和抑郁)
  • 外向性(鼓励活动和更多社交行为)
  • 对积极情绪的倾向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快乐或满意的人格似乎具有较低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的积极情绪和活动水平”(Røysamb 等,2018,第6页)。

寻找幸福基因

当我们谈论幸福感时,可能涉及的基因比我们最初认为的要多。

最近的一项研究考察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和记忆系统(包括条件反射、自我控制和自我意识)的整合,发现了972个可能参与使我们快乐的基因。其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整合个体身心灵的幸福心理生物学模型(Cloninger & Cloninger,2019)。

比较基因组

并非所有基因研究都使用双胞胎。有些研究通过比较个体的整个基因信息,即他们的基因组,来对比不同个体和群体(Larsen 等,2017)。

2022年的一项研究对比了个人的基因组,发现“一般幸福感”的遗传基础也影响了大脑结构,这些结构在我们的一生中保持一致(Ward 等,2022)。

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罗伯特·瓦尔丁格说:“你可能认识一些总是忧郁的人,也可能认识一些总是乐观的人,几乎没有什么能让他们不乐观。我们认为这是某种程度上基于生物学的,可能是遗传决定的”(Flood,2023,第16段)。

数据还显示,幸福感与五大人格特质中的三个——神经质、尽责性和外向性——之间存在密切关联(Ward 等,2022)。

还有哪些因素导致生活中的幸福感?

尽管遗传因素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环境因素占了剩余部分,包括我们的身体健康、社交网络的大小和质量、工作以及收入,尤其是与他人的比较(Robson,2022)。

值得庆幸的是,研究已经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幸福感的知识。

研究如何变得幸福

对幸福感的最长研究自1938年开始。哈佛成人发展研究最初有724名参与者,包括本科生和来自贫困背景的青少年。该研究继续跟踪他们的后代,包括1,300名直系后代(Waldinger & Schulz,2023)。

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定期接受医疗检查,包括脑部扫描、压力激素测量、血液测试和心理访谈,旨在理解什么是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Flood,2023)。

经过80年的数据收集,跨越三代人,他们将幸福分为两个部分:享乐幸福(短暂且波动)和幸福(过一种有意义和充实的生活)。

那么,最重要的发现是什么?

关系的力量

“我们发现,那些持续优先考虑联系并每天做出小决定去建立联系的人,是最幸福和最健康的人,”瓦尔丁格说,《美好生活》一书的作者(Flood,2023,第14段)。

数据显示,“与他人保持温暖的联系预测你的健康能维持多久,你的大脑能保持多敏锐”(Flood,2023,第8段)。牢固的支持关系还能帮助你管理压力,减少冠心病的风险,甚至降低患关节炎的风险。

良好的关系也有持久的影响,即使跨越几十年。201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温暖度可以预测60年后与最亲近伴侣的依恋安全感(Waldinger & Schulz,2016)。

免费个性化资源——参加测验

不是钱!

尽管社会、媒体和电影常常暗示金钱带来幸福,但这只是一部分真相。研究表明,尽管美国人收入增加,但自我报告的幸福感基本没有变化。一旦个人脱离了经济底层,通常抑郁程度最高,收入增加并不一定伴随生活满意度上升(Larsen 等,2017)。

即使是彩票中奖者,在赢得大量金钱后,通常在六个月内回到之前的幸福感水平(Larsen 等,2017)。

一旦满足基本需求,更多的财富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北欧效应与主观幸福感

北欧国家,特别是芬兰,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其他影响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的额外见解。

它似乎表明“低经济不平等、高水平的社会信任和有效的福利体系”对我们的自我感觉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obson,2022)。

芬兰人彼此信任,并愿意纳税支持国家。而且这有效。根据联合国每年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芬兰在幸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Robson,2022)。

幸福是一种可以教的技能吗?

表观遗传因素

表观遗传因素

对幸福的持续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并非所有都与遗传有关。

那么,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提高满意度需要什么?

根据研究,我们的幸福不是固定的。尽管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它是可以发展的(Larsen 等,2017)。

以下技能、方法和心态从研究中产生,有助于增加我们获得幸福的机会(Larsen 等,2017):

  • 花时间与朋友、家人和爱人相处
    人类天生具有社交性。了解周围的人并与我们关心的人共度时光可以培养积极情绪。
  • 在工作中寻找意义并寻求挑战
    令人愉快的工作对幸福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对工作感到不满,我们必须转变环境或角色,或者寻找新的挑战。
  • 帮助他人
    表达感激之情并给予他人可以建立更牢固的联系并赋予我们生活意义。它还可以让我们从自己的问题中抽身,以更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
  • 留出时间进行自我照顾
    我们值得幸福,因此留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非常重要。安排一些有趣的事情到你的生活中。
  • 保持身体健康
    保持身材可以增强自信和自尊,重新获得对负面思想和情绪的控制。定期锻炼提供显著的情感益处。
  • 制定计划但保持开放
    计划你想要完成的事情,但对新机会和体验保持开放。朝着目标努力,同时保持灵活性而不是僵硬。
  • 培养乐观态度
    即使独自一人时唱歌、跳舞和笑也能创造积极情绪。从过去的经历中学习,事情通常会好起来,可以改变你的思维模式,防止失败的想法自我实现。
  • 保持事物比例
    我们偶尔都会夸大事实,所以记住退一步,重新获得视角是有好处的。事情并不总是像看上去那么糟糕。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幸福是人们必须努力追求的东西”(Larsen 等,2017,第334页)。

视频

什么是美好的生活?——Robert Waldinger

幸福如何随年龄变化?

幸福的U型曲线

幸福的U型曲线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绘制出一个U形曲线的幸福感。

U型曲线的幸福感

除了少数例外,大多数研究表明,在十几岁之后,幸福感在中年时降至最低点。50岁以后,它可能会暂时增加,然后通常停滞不前,直到再次升高,而在老年时可能会下降(Becker & Trautmann,2022)。

“这种中年时期的下滑被称为幸福感的U型曲线,并已在多种国家报告过”(Becker & Trautmann,2022,第3626页)。

有人认为,在40多岁时,幸福感的下滑可能是西方所谓的“中年危机”。似乎“我们对自己的期望与现实生活对我们来说通常导致失望,有时甚至绝望”(Suttie,2020,第2段)。这可能是由于意识到我们对自己梦想的现实并不真实。

然而,我们可以保护自己。幸福感研究员David Blanchflower建议,沉浸于社区、朋友和家庭中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孤独感,促进团结(Suttie,2020)。

常见特征和特质的快乐之人

幸福感研究已经确定了幸福的人身上常见的几个性格特质和特征。

以下是七个常见特征。如果您能想到更多,请告知我们。

  • 幽默
    “高外向性、控制点、自尊心和乐观性的人更快乐,因为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积极的幽默”(Ford 等,2016,第320页)。研究表明,幸福感与自我提升的幽默风格相关,而非自我贬低或攻击性的幽默风格。
  • 善良
    快乐的人更有可能表现出善举,通常更加感恩(Otake 等,2006)。
  • 关注关系
    虽然关注身体健康很重要,但维持和发展良好的关系和社交支持至关重要(Mineo,2017)。
  • 温暖和合群
    促进社交性的个性方面似乎有助于整体幸福感(Røysamb 等,2018)。
  • 共情
    与情感意识和智能密切相关,共情可以帮助开始和加深关系。它鼓励我们分享对方的理解,减少孤独感,提高整体幸福感(Mineo,2017)。
  • 关注成就和目标实现
    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往往会影响我们对自己满意度的判断。“如能力、自律、成就导向和尽职尽责等个性特征对于获得理想状态很重要,因此很可能预测生活满意度”(Røysamb 等,2018,第2页)。
  • 积极情绪倾向
    倾向于寻求和体验更多积极情绪有助于体验喜悦和热情,可能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Røysamb 等,2018)。

最终,许多我们可以从积极心理学中学到的课程,其目标是人类的繁荣,直接或间接地有益于我们的总体幸福感(Seligman,2011)。

PositivePsychology.com的最佳资源

尽管基因是幸福感的重要元素,但我们的环境和行动同样重要。我们形成的关系的强度和深度对我们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以及研究证实的幸福感都至关重要。

为什么不下载我们的免费积极关系包并尝试这些工具?其中包括:

  • 通过自我披露建立联系
    接受和理解对任何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改善沟通并增强情感纽带。此练习通过自我披露加强联系并增强亲密感。
  • 幸福关系屋的检查
    通过采取建立友谊、承诺和信任的行动,可以培养和维护关系。关系屋隐喻帮助情侣检查他们的关系功能是否良好。

其他免费资源包括:

  • 关于你的伴侣
    使用这五个问题更好地了解你的伴侣。
  • 友谊成分
    反思是什么让你成为好朋友,以及你在别人身上寻找什么,可以改善你的联系。
  • 主动倾听反思
    这个有价值的反思可以提高理解和回应他人所说内容的能力。

其他更详细的工具在订阅Positive Psychology Toolkit©后可用,但简要描述如下:

  • 一封来自你最佳日子的信给你糟糕的日子

写下我们经历的美好日子可以提高我们对快乐事件和积极经历的回忆。

在一个你感到充满动力、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快乐的日子里,写一封信给自己,作为对你生活中所有美好事物的提醒。

    • 将信件寄给未来的自己。
    • 以一般的鼓励和支持开头。
    • 提供应对建议。
    • 包括你应该记住的坏日子里的事。
    • 建议你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事情。

写完信后,反思你的感受,以及在艰难的日子里阅读信件时的情绪和想法。

  • 创造流畅体验

你可以将流畅体验视为一个超出时间的旅程,在那里你表现得最好。它可以令人振奋,在任务过程中完全专注,并在当时或之后引发其他积极情绪。

    • 第一步 - 写下你能想到的所有能产生流畅体验的活动。
    • 第二步 -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三个。
    • 第三步 - 评估它们。哪几个可以在每周进行?
    • 第四步 - 反思目标的清晰度、即时反馈的可用性以及技能与挑战的平衡。
    • 第五步 - 承诺确保活动进行。

如果您正在寻找更多基于科学的方法来帮助他人发展策略以提升幸福感,此集合包含17个经过验证的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练习。使用它们帮助他人追求真正的幸福,并致力于一个充满目的和意义的生活。

一条带回家的信息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大约30%到40%的幸福感是由遗传决定的,所以剩下的取决于我们如何度过我们的生活。

关于幸福感的遗传学研究使用双胞胎研究和基因组比较,并寻找与个别基因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基因涉及其中,有的直接影响,而其他的则提供支持相关因素的倾向,例如建立和维持联系。

虽然我们的基因强烈影响我们的幸福感,但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我们如何生活我们的生活更为重要。

研究反复确定了同一个因素:坚固、持久和健康的联系是幸福的基础。我们在形成和维持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上的投资现在和将来都能增加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和幸福感。

根据幸福感专家Robert Waldinger的说法,“最终,如果你建立了强大的关系并致力于维护这些关系,你就更有可能拥有时刻的幸福感,因为你会建立起一种生活美好的基础感”(Flood,2023,第21段)。

意识到我们的幸福感并不固定,即使我们继承了父母的特质,这有助于我们创造一种支持幸福生活的心态,学习技能,并从事行为,无论是我们自己的还是我们的客户。

希望您喜欢阅读这篇文章。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个幸福练习

参考文献

  • Becker, C. K., & Trautmann, S. T. (2022). Does happiness increase in old age? 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20 European countries.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3, 3625–3654.
  • Cloninger, K. M., & Cloninger, C. R. (2019). The psychobiology of the path to a joyful lif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15(1), 74–83.
  • Coghlan, A. (2009, February 25). ‘Happiness’ gene helps you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New Scientist. Retrieved February 7, 2023, from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16662-happiness-gene-helps-you-look-on-the-bright-side/.
  • Flood, A. (2023, January 9). How to be happy, according to the longest-running study of happiness. New Scientist. Retrieved February 7, 2023, from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25734211-800-how-to-be-happy-according-to-the-longest-running-study-of-happiness/.
  • Ford, T. E., Lappi, S. K., & Holden, C. J. (2016). Personality, humor styles and happiness: Happy people have positive humor styles. 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12(3), 320–337.
  • Larsen, R., Buss, D., Wismeijer, A., & Song, J. (2017). Personality psychology: Domains of knowledge about human nature. McGraw-Hill Education.
  • Mineo, L. (2017, April 11). Over nearly 80 years, Harvard study has been showing how to live a healthy and happy life. Harvard Gazette. Retrieved February 8, 2023, from 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7/04/over-nearly-80-years-harvard-study-has-been-showing-how-to-live-a-healthy-and-happy-life/.
  • Otake, K., Shimai, S., Tanaka-Matsumi, J., Otsui, K., & Fredrickson, B. L. (2006). Happy people become happier through kindness: A counting kindness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7(3), 361–375.
  • Plomin, R., & Dreary, I. J. (2015). Genetics and intelligence differences: Five special findings. Molecular Psychiatry, 20, 98–108.
  • Robson, D. (2022, January 19). What really makes people happy – and can you learn to be happier? New Scientist. Retrieved February 7, 2023, from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305173-what-really-makes-people-happy-and-can-you-learn-to-be-happier/.
  • Røysamb, E., Nes, R. B., Czajkowski, N. O., & Vassend, O. (2018). Genetics, personality and well-being. A twin study of traits, facets and life satisfaction. Scientific Reports, 8(1).
  • Seligman, M. (2011). Flourish: A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and how to achieve them. Nicholas Brealey.
  • Suttie, J. S. (2020, March 6). Why we’re unhappiest in our late 40s. Greater Good Magazine. Retrieved February 7, 2023, from https://greatergood.berkeley.edu/article/item/why\_were\_unhappiest\_in\_our\_late\_40s.
  • Waldinger, R. J., & Schulz, M. S. (2016). The long reach of nurturing family environments: Links with midlife emotion-regulatory styles and late-life security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7(11), 1443–1450.
  • Waldinger, R. J., & Schulz, M. S. (2023). The good life: Lessons from the world’s longest scientific study of happiness. Simon & Schuster.
  • Ward, J., Lyall, L., Cullen, B., Strawbridge, R. J., Zhu, X., Stanciu, I., Aman, A., Niedzwiedz, C. L., Anderson, J., Bailey, M. E., Lyall, D. M., & Pell, J. (2022).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happiness: Consistent genetic effects across the lifespan and across genetic ancestries in multiple cohorts. bio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2.04.05.487098.

博客文章

相关文章

[

JOMO

JOMO

幸福与SWB

JOMO:享受错过

12 Dec 2023

0

2 Aug 2024

我们大概都听说过FOMO,即“害怕错过”。FOMO是社交媒体平台用来鼓励我们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jomo-joy-of-missing-out/)

[

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

幸福与SWB

享乐主义的真实含义:一种哲学视角

16 Nov 2023

3

22 Jul 2024

“如果感觉好,就去做,你只活一次”。享乐主义者总是在寻找愉快的时光,并相信追求快乐和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hedonism/)

[

幸福经济学

幸福经济学

幸福与SWB

幸福经济学:金钱能否买到幸福?

13 Apr 2023

0

31 Jul 2024

您是否曾幻想过中彩票?毕竟,它只需要花费一点点,承担一点风险,却有可能获得大量的回报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happiness-economics/)

类别

按类别阅读其他文章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