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积极与消极情绪?定义+量表
什么是积极和消极情感?定义+量表
8 Nov 2018 由 Courtney E. Ackerman, MA.
科学审阅 William Smith, Ph.D.
“影响”和“效果”之间的区别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够难理解了。
哪个是对的,再来一遍?我对我的配偶有影响还是有作用?拼写会影响我的成绩还是影响我的成绩?
跟踪这两个不同的版本已经够复杂了,但是你可能已经看到了这个单词的第三种形式,实际上指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现在你又有了另一个“影响”要加入你的词汇表!
(顺便说一下,我对我的配偶有影响,我的拼写会影响我的成绩——“e”拼写的是名词,“a”拼写的是动词)
但是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区分它们:发音会帮助!前两个版本通常发音相同(大概是“uh-fekt”或“eh-fekt”),但第三个版本在第一个音节上重读。“影响”在这个上下文中发音为“a”就像在“apple”中一样。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语法课(如果我让你睡着了,那我道歉),我们可以继续探讨更重要的部分:弄清楚这个单词的第三个意思指的是什么。
在你继续阅读之前,我们觉得你应该可以免费下载我们的三个情商练习。这些基于科学的练习不仅能够增强你理解和处理情绪的能力,还可以提供工具来培养来访、学生或员工的情商。
本文包含:
- 什么是积极和消极情感?
- 积极和消极情感的心理学
- 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 - PANAS量表
- 其他量表、测试和问卷
- 积极和消极情感如何影响健康
- 积极情感与外向性
- 积极情感与焦虑
- 积极情感与决策
- 积极情感与创造性问题解决
- 低积极情感一览
- 什么是积极情感耐受性?
- 消极情感互惠
- 消极情感综合征
- 消极情感在工作场所的影响
- 消极情感有哪些好处?
- 总结信息
- 参考文献
什么是积极和消极情感?
“影响”基本上是一个更技术性的术语来谈论情绪和表达。它指的是我们经历和展示的情绪,特别是这些情绪如何影响我们做出行动和决策。
积极情感是指积极情绪和表达,包括快乐、自豪、热情、精力和喜悦。消极情感是指消极情绪和表达,包括悲伤、厌恶、倦怠、恐惧和痛苦。
积极和消极情感不仅在我们的日常体验和享受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还能影响我们的观点、想法、表现、能力和甚至大脑活动!
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
人们常常认为积极和消极情感位于一个两极的标尺上。你只能在一个点上处于这个标尺上,意味着你可以以某种程度(从非常轻微到非常强烈)体验一种类型的情感,但不能同时体验另一种。
稍微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你是否曾经在同一时间感受到好和坏的情绪?也许当你看到一个朋友取得了你尚未达到的成就,或者当一个分手后仍保持良好关系的前伴侣找到了新的幸福。
我敢打赌你能想到至少一两个场景,在这些场景中你同时经历了积极和消极的情感。能够在同一时间体验两种情感意味着两极情感模型是不准确的;你不需要仅仅处于一个点上,因为有两个光谱要考虑——一个用于积极情感,另一个用于消极情感。
这一想法得到了研究的支持。当研究人员比较所体验的积极情感水平与消极情感水平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特质水平的积极和消极情感是无关的,但状态水平的积极和消极情感是负相关的(Schmukle, Egloff, & Burns, 2002)。
这意味着一个人一般体验的积极情感水平与其消极情感水平无关,反之亦然。在某一时刻,人们通常倾向于一种或另一种,但从长远来看,积极和消极情感往往完全独立地变化。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10个例子
积极情感很容易在直觉上理解,但为了澄清我们在谈论这些类型的积极和消极情感时所指的内容,看看这些例子。
积极情感:
- 快乐
- 满足感
- 兴趣
- 参与
- 自豪
消极情感:
- 愤怒
- 害怕
- 焦虑
- 悲伤
- 抑郁症
积极和消极情感的心理学
传统上,积极情感并没有像消极情感那样在文献中受到关注。直到20世纪下半叶,研究人员才开始对这一概念表现出显著的兴趣。
第一次重大理论突破是在1975年,保罗·梅尔发表了关于“享乐能力”的论文。梅尔认为,享乐能力,即体验快乐的能力,因人而异。
梅尔还提出,享乐能力与个体差异在负面情绪上的不同是分开的,这一提议颠覆了以前认为积极和消极情感生活在同一标尺上的旧观念。
那么,在这种增强的兴趣下,我们从所有研究中学到了什么呢?很多!
积极和消极情感的性格特征
如你所料,研究表明积极情感与“幸福导向”有关。那些高在积极情感的人更有可能通过追求意义和快乐来寻找幸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消极情感与寻找幸福的方式无关(Bhutoria & Hooja, 2018)。
这意味着一个拥有高积极情感的人很可能通过体验意义和快乐找到幸福,但他们的消极情感水平与他们体验或追求幸福的方式无关。
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了积极和消极情感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积极情感与神经质呈负相关。积极情感还与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呈正相关(Işık & Üzbe, 2015)。另一方面,消极情感与神经质呈强正相关,但与其他人格特质呈负相关(Işık & Üzbe, 2015;Zanon, Bastianello, Pacico, & Hutz, 2013)。
这些发现表明,越开放、友好、负责和外向的人,就越有可能体验高积极情感和低消极情感。相反,那些缺乏情绪稳定性和自尊的人更容易体验消极情感,并且不太可能拥有高积极情感。
哪些因素最影响积极和消极情感?
现在我们了解了积极和消极情感与什么有关,接下来回答下一个合乎逻辑的问题:哪些因素最影响积极和消极情感?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神经质是积极和消极情感最强的预测因素。鉴于我们对神经质的了解,这很有道理;那些情绪不稳定和“喜怒无常”的人通常比那些情绪平稳的人体验更多的消极情感和较少的积极情感。
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 - PANAS量表
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简称PANAS,是为了测量个人的积极和消极情感而开发的。自从1988年首次发布以来(Watson, Clark, & Tellegen),它一直是心理学中最广泛使用的量表之一,尤其是在积极心理学领域。
该量表由20种情绪或情感状态组成,评分范围从1(非常轻微或根本不)到5(非常)。这些情感状态包括一般积极状态,如兴奋、热情和灵感,以及一般消极状态,如苦恼、内疚和烦躁。
指示是评估当前时刻的感觉或过去一周的感受,这可以提供同一个人的两种不同情感测量。这两种测量都有研究用途,但在计划使用PANAS时,重要的是仔细考虑你需要哪种测量。一个人的当前情绪和他过去一周的情绪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要对PANAS进行评分,只需将每种积极和消极项目的评分相加。积极和消极情感的评分范围可以从10到50,评分越高表示这种类型的情感体验越强烈。对于一般基准,您可以参考PANAS开发者报告的均值:
- 当前积极情感:29.7
- 一周积极情感:33.3
- 当前消极情感:14.8
- 一周消极情感:17.4
其他量表、测试和问卷
总的来说,衡量积极情感的两种基本方法是:让被试者评估其平均感受,以及评估多特质人格。第一种方法更为流行,有许多量表可用于衡量情感以及一些最受欢迎的量表(例如PANAS)。另外两个例子是《情绪差异量表》(DES)和《多重情绪形容词检查清单修订版》(MAACL-R)。
DES评估受访者在特定经历(或当前时刻)中的十种不同情绪。这十种情绪是:
- 快乐
- 惊讶
- 愤怒
- 厌恶
- 轻蔑
- 羞愧
- 内疚
- 害怕
- 兴趣
- 悲伤(Izard, Dougherty, Bloxom, & Kotsch, 1974)
该量表包括30个形容词(每种情绪三个),评分范围从1(从未)到5(经常)。尽管它没有提供单一的积极情感和单一的消极情感度量,但根据这10种情绪,很容易确定哪些情绪属于哪一类。
另一个自我报告积极和消极情感的选项是MAACL-R;此量表将积极和消极情感作为特质(一般形式)或状态(今日形式)进行评估。MAACL-R有五个亚量表:积极情感、寻求刺激、敌意、抑郁和焦虑。这个包含132个情绪相关形容词的选择列表只能通过购买量表获得,可以在这里购买(Lubin & Zuckerman, 1999)。
衡量积极情感的另一种方法是评估多特质人格。例如修订版NEO人格量表中的活动和积极情绪子量表,以及多维人格问卷中的幸福感量表。虽然不常用,但这些量表在研究项目中也可能很有用。要了解更多关于MPQ的信息,请点击这里。
视频
PANAS量表 – EPM
积极和消极情感如何影响健康
积极情感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多好处。快乐和积极情绪的研究者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博士认为,积极情感可以拓宽个体的即时思维—行为选择范围;换句话说,积极情感鼓励人们更加开放、参与和愿意创造性地思考。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快乐时,他们可能会比感到消极或中立时更有冲动去接触他人并尝试新事物。
这就是所谓的“扩展—构建”理论。该理论指出以下几点:
- 当我们感到负面情绪如恐惧、悲伤和焦虑时,我们会更加专注于眼前的生存问题。
- 当我们感到正面情绪如喜悦、灵感和投入时,我们会更加开放,考虑更多可能的下一步。
- 这种开放性允许我们建立资源、技能和知识(Fredrickson, 2001)。
这些资源通常被分为三类:
- 身体资源:能量、耐力、体能、健康、整体健康等。
- 心理资源:能够选择更乐观、能够摆脱沉思、能够应对繁忙日程而不经历职业枯竭的能力等。
- 社会资源:支持性的友谊、能够帮助你的朋友、邻居们对你的关心、以及健康的、令人满意的浪漫关系(Scott, 2018)。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让我们用每个情景举例说明。
想象一个男人遇到了一只潜伏的掠食者。在这种情况下,是感到满足还是恐惧更好?大多数情况下,他会感觉恐惧更好。
如果他感到满足,他可能会简单地离开掠食者,想着愉快的事情,很少注意掠食者正在做什么。如果他感到恐惧,他可能不会体验到愉快的想法,而是更加专注于自己如何才能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情况下存活下来。在这种情境下,感到恐惧显然比感到满足更好。
另一方面,想象一位有能力的专业人士正在与许多聪明、重要的行业人士进行社交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是自信开朗还是感到害怕更好?
正如前面的例子所示,正确答案显而易见:对她而言,感到自信和善于交际更好。如果她感到自信并且善于社交,她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人,并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友善,从而建立起有价值的联系,以后可以使用这些联系。
如果她感到害怕和紧张,她可能不会主动结识新朋友,甚至可能会显得不友好、无能或者只是显得奇怪!
弗雷德里克森的理论认为,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具有进化优势;消极情绪鼓励人们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生存,而积极情绪则鼓励我们发展技能并建立新的资源。
在上面的例子中,男人在面对掠食者时更有可能安全地离开,但如果他感到消极,而专业人员在社交场合感到积极,则后者会在社交技能、建立联系和自我提升方面取得进展。
弗雷德里克森的部分理论基于先前对积极情感研究者爱丽丝·伊森的研究成果。伊森(1987)进行了一项研究,调查积极情绪如何影响认知,她发现积极情绪体验可以扩大认知背景并影响创造性思维。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感到积极情绪会使人们在组织和参考信息和想法时更加灵活和全面。
除了提供进化优势、提升技能和增强资源之外,积极情绪还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福祉。
积极情感与压力减少、乐观、外向性、幸福以及成功的总体水平相关(Scott, 2018)。
在继续之前,请查看以下有助于提高积极情感并获得上述好处的简短清单:
- 维护感恩日记:写下你感激的事物,你将会因此变得更加感激和快乐。
- 沉浸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融入让你感到快乐的经历,以便更频繁地体验积极情感。
- 从事你喜欢的爱好:沉浸在你最喜欢的爱好中可以让你更快乐、减轻压力,并感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 练习慈心冥想:这种类型的冥想是提升喜悦感和缓解压力的好方法。
- 以你喜欢的方式运动:我们都明白身体活动对健康有益,但确保你选择的运动是你喜欢的。
- 欣赏积极情绪:尽可能多地回忆起你积极的记忆和美好的时光(Scott, 2018)。
虽然积极情感并不总是好事,但你可能不必担心过度——所以请尝试所有这些策略!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如何影响大脑
积极和消极情感既受到大脑的影响,也影响大脑的活动。我们的大脑决定了什么是有益的(引发积极情感)和有害的(引发消极情感),但这是一个反馈循环,积极和消极情感也影响大脑活动。
例如,一项使用EEG测量大脑电活动的研究发现,高消极情感倾向的人在空间任务中的表现不如高积极情感倾向的人(Bell & Fox, 2003)。这种性能差异可以用大脑激活的不同来解释:高消极情感倾向的人在空间任务期间没有在顶叶区域经历增强的激活,而高积极情感倾向的人则经历了这种激活。
不深入细节,似乎积极和消极情感之间存在强大的反馈循环,使得积极情感抑制和增强不同区域的激活,而消极情感则不然。
免费为你个性化提供的资源 - 做个小测验
积极情感与外向性
外向性是指体验和展示高水平积极情感的倾向。这个词在发展工作中最常用来描述儿童气质,但也可以应用于成人。它与高度活跃、不害羞和社交支配有关,那些在外向性方面得分高的人可以说
“充满活力、善于社交、积极、外向,并享受令人兴奋或强度大的活动”
(Holmboe, 2016, p. 1)。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外向性与外向性密切相关——那些在外向性方面得分高的人也在外向性这一大五人格维度上得分高。你可能会认为外向性与随和性也有关系,但实际上不一定;那些在外向性方面得分高的人可能外向且善于社交,但他们也可能主导对话,并且不太容易“随大流”。
这个外向性的概念是积极情感可能带来缺点的一个例子。保持快乐、友好和外向当然很好,但如果你在谈话中过于主导,可能会发现自己难以交到好朋友!
积极情感与焦虑
虽然低积极情感是抑郁症的一个有力指标(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释,如暂时的悲伤来自哀悼、药物副作用等),但事实证明,积极情感并不是焦虑问题的良好预测指标。
抑郁和焦虑都被认为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消极情感,但积极情感仅与抑郁相关(积极情感较低与抑郁较高相关),这意味着焦虑不一定是由低积极情感引起的,也不一定导致低积极情感(Watson, Clark, & Carey, 1988)。
然而,积极情感和焦虑可能以另一种方式相关;患有焦虑症的人调节其对积极情感反应的方式与非焦虑者不同。焦虑的人更倾向于“降低”他们的积极情绪,也就是说,他们会使用策略来减弱、减少或抑制积极情绪(Eisner, Johnson, & Carver, 2009)。
这有很多原因——可能是为了避免在公共场合出现被认为不适当的积极情绪,也可能是由于不舒服任何强烈的情绪。对于焦虑的人来说,找到更充分地参与并享受积极情绪的方法是一个很好的目标。
积极情感与决策
积极情感在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鼓励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和决策,伴随着更灵活、创新和创造性的认知处理(Isen, 2001)。
不过,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研究表明,只有当任务对决策者有意义、有趣或重要时,积极情感才会改善决策(Isen, 2001)。
在一项团队任务中,高积极情感组比其他组更快达成共识,展示出较少的任务冗余,并能消除考虑因素中的低重要性因素。
这些积极情感带来的决策改进来自于整合决策材料的能力增强,以及在面临大量信息时减少混淆,从而使决策者更快地完成任务或转向其他重要考虑事项。总的来说,那些体验积极情感的人更灵活、开放和创新,但同时也更仔细和彻底地处理重要事项(Isen, 2001)。
积极情感与创造性问题解决
如上所述,积极情感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是因为积极情绪能促进创造力。
在收到一小袋糖果或观看几分钟喜剧电影的参与者在两个创造性问题解决任务中表现优于其他组(两组分别进行了锻炼,另一组则经历了消极情感)(Isen, Daubman, & Nowicki, 1987)。
类似的结果也出现在医生的研究中;那些经历了积极情感提升的医生在一项创造性任务中表现更好,甚至报告了来自工作的不同满足感来源(Estrada, Isen, & Young, 1994)。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效应是因为我们在体验积极情感时更有可能以新的方式组合材料,并注意到不同刺激之间的相似之处。
低积极情感一览
低积极情感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儿童中。当幼儿在积极情感低落和行为抑制方面表现突出时(这两者经常相伴发生),他们就不太可能接近和参与(Laptook, Klein, Durbin, Hayden, Olino, & Carlson, 2008)。这种影响在新环境中尤为明显,而新环境正是孩子们应该接近和参与的时候。
当孩子们接近新对象、新人,并尝试新事物时,他们就会学习。
这使得低积极情感成为儿童的一种潜在巨大障碍;当然,成年人在积极情感低落且避免多于接近时也会有问题,但它可能会让儿童为一生的思维方式封闭、计算风险时犹豫不决和更多孤立。当孩子出现低积极情感时,任何父母都应该注意并加以解决。
另一方面,过多的积极情感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有负面影响。
什么是积极情感耐受性?
“积极情感耐受性”听起来可能是个奇怪的术语——毕竟,谁需要“耐受”积极情感呢?
不幸的是,有些人可能会发现很难或不舒服地体验积极情感。这些人中有很多是童年时期经历过情感忽视甚至公开虐待的幸存者。积极情感耐受性(PAT)是一种帮助这些人学会容忍和整合积极情绪和事件的方法,从而实现共享的积极自我体验(Leeds, 2007)。
PAT中的一个练习示例是如何在你正在接受欣赏、赞美或表扬时应对:
- 保持眼神交流。
- 深呼吸进入胸部,扩大心脏周围的区域,为积极情绪腾出空间。
- 在保持眼神交流的同时说:“谢谢你。我很感激你这么说。”
像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那些有虐待史的人更接受积极状态,更舒适地感受积极情绪。
消极情感互惠
你有兄弟姐妹吗?如果没有,你有两个或更多的孩子吗?如果有,你可能见过消极情感互惠的温和形式。
消极情感互惠,有时也称为“消极情感相互作用”或“相互升级”,被定义为一个人的消极行为引起或鼓励另一个人的消极行为(Manusov, n.d.)。例如,消极情感互惠发生在当一个孩子对他的兄弟姐妹做出不当行为或不友善的行为时,这促使他的兄弟姐妹也采取不良行为。
这种现象不仅限于儿童;成年人在浪漫关系中也可能受到影响。它可以微妙到一方表现出消极情绪时,另一方也跟着表现出消极情绪,也可以严重到一方的不忠引发了另一方的不忠行为。
当我们谈论“回报”时,通常是指偿还恩惠或“传递”别人对你的善举,但请记住,互惠也可以朝着另一个方向发生。
消极情感综合征
消极情感综合征(NAS)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涉及强烈到干扰或损害正常功能并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消极情绪(Henriques, 2013)。
这种普遍的分类是有意宽泛的,作为一种更简单的替代日益复杂的特定诊断。它基于我们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从一般层面上讲,大脑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找出成本和收益的比例。成本是你想避免的东西,而收益是你想接近的东西。
NAS发生在大脑无法找到有效比率(即,个人无法满足需求)时,并导致个体遭受痛苦。NAS会导致抑郁、焦虑、不安等多种消极情绪。
关于是否采用更简单的消极情感分类存在争议,但至少有一个更简单的分类强调了抑郁和焦虑诊断之间的相似之处。
消极情感在工作场所的影响
尽管过多的消极情感无论何时何地体验或表现出来都是有害的,但它在工作场所尤其具有破坏性。
部分原因是工作场所提供了更密切的空间和紧密的合作机会。
这既有利于合作、创新和团队合作,但也可能为消极情绪的滋生和蔓延提供机会。
早期的研究显示,那些在消极情感方面得分高的人更可能觉得自己是同事攻击行为的受害者,特别是在“低地位”位置的人(Aquino, Grover, Bradfield, & Allen, 1999)。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低地位的人遭遇了同事的攻击行为,这可能会激起对方的反击。
消极情感在工作场所的潜在后果可能对一个组织造成毁灭性打击。高消极情感与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相关,包括旷工、员工盗窃、生产力下降和组织绩效下降(Chen, Chen, & Liu, 2013)。
工作场所消极情感的管理
正如你可以想象的那样,消极情感在管理中的表现可能会放大潜在的负面后果。
根据领导者-下属交换理论,领导者倾向于与下属形成质量不同的关系,而不是在所有领导者-下属关系中形成质量相同的联系(Tse, Ashkanasy, & Dasborough, 2012)。当消极情感被引入其中时,每个人都可能遭受损失。
消极情感在领导者-下属关系中的表现可能导致下属不太认同自己的团队或部门,并对工作绩效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主管的消极情感与主管对下属的虐待行为相关,并间接影响员工的消极情感、工作满意度和主动性(Pan & Lin, 2018)。
虽然确保你招聘或共事的员工不会过度消极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确保你招聘或共事的管理者在消极情感方面得分较低。潜在的负面后果太大了,不能让那些消极情感高的管理者担任领导职位。
但是,不要因为任何显示出消极情感的人都排除在外——继续往下看,你会发现为什么。
消极情感有哪些好处?
尽管过多的消极情感绝对是一件坏事,但适度的消极情感其实可以是一件好事。
根据一组日本大学生的观点,消极情感的好处主要有两大类:
- 对自身的益处
- 对人际关系的益处(Sakamoto et al., 2006)
对自身的益处包括自我反省(这可以引导到自我接纳和自我表达)、增加自我提升的愿望、克服消极思维带来的精神成长,或者增加创造力。
对人际关系的益处可以体现在更有效地理解他人和世界(这可以带来更好的关系)以及更有效地自我展示(例如,在需要帮助时获得他人的帮助)。
虽然感到沮丧从来不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用处!
一个总结信息
这篇文章定义了情感,区分了积极和消极情感,提供了例子,并深入探讨了积极和消极情感如何影响我们以及我们如何影响它们。
希望你花在这篇文章上的时间是有价值的,并有助于加深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如果你只带走一个东西,那就是:积极和消极情感不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你可以增加你的积极情感。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异常高的消极情感或异常低的积极情感,不用担心,总有希望!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积极和消极情感的知识,可以试着在Google Scholar搜索栏中输入“积极和消极情感”。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这个领域并紧跟最新的研究成果,不妨关注该领域的领军人物的文章,比如沃森、克拉克、特莱格伦、弗雷德里克森和伊森。
你对积极和消极情感有什么看法?你是否有过异常高或低的任何一种情感?你是否治疗过异常高或低的情感?你认为PANAS仍然是衡量情感的好方法吗?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谢谢阅读!
希望你享受这篇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个免费情商练习。
参考文献
- Aquino, K., Grover, S. L., Bradfield, M., & Allen, D. G. (1999). The effects of negative affectivity, hierarchical status, and 自我决定 on workplace victimization. 美国管理学会杂志, 42, 260-272. https://doi.org/10.5465/256918
- Bell, M. A., & Fox, N. A. (2003). Cognition and affective styl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during spatial and verbal tasks. 脑认知, 53, 441-451. https://doi.org/10.1016/S0278-2626(03)00216-1
- Bhutoria, K., & Hooja, H. (2018). Role of 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in orientation to happiness: A study on working population. 印度健康与福祉杂志, 9, 76-82.
- Chen, C., Chen, M. Y., & Liu, Y. (2013). Negative affectivity and workplace devi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thical climate.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杂志, 24, 2894-2910. https://doi.org/10.1080/09585192.2012.753550
- Eisner, L. R., Johnson, S. L., & Carver, C. S. (2009). Positive affect regulation in anxiety disorders. 焦虑障碍杂志, 23, 645-649. https://doi.org/10.1016/j.janxdis.2009.02.001
- Estrada, C. A., Isen, A. M., & Young, M. J. (1994). Positive affect improves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and influences reported source of practice satisfaction in physicians. 动机与情绪, 18, 285-299. https://doi.org/10.1007/BF02856470
- Forgas, J. P. (2014). Can sadness be good for you? On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benefits of negative affect. In W. G. Parrott’s (Ed.) 积极情绪的阴暗面, 第3-36页。纽约,美国:吉福德出版社。
- Fredrickson, B. L. (2001).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美国心理学家, 56, 218-226. 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56.3.218
- Henriques, G. (2013). Negative affect syndrome. 心理学今日.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ory-knowledge/201308/negative-affect-syndrome
- Holmboe, K. (2016). Surgency. In V. Zeigler-Hill & T. K. Shackelford (Eds.), 个性和个体差异百科全书.
- Isen, A. M. (1987). Positive affect, cognitive processes, and social behavior. In L. Berkowitz (Ed.), 实验社会心理学进展第20卷, 第203-253页。圣地亚哥,美国:学术出版社。
- Isen, A. M. (2001). An influence of positive affect on decision making in complex situations: Theoretical issues with practical implications. 消费者心理学杂志, 11, 75-85. https://doi.org/10.1207/S15327663JCP1102_01
- Isen, A. M., Daubman, K. A., & Nowicki, G. P. (1987). Positive affect facilitates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 52, 1122-1131.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52.6.1122
- Işık, Ş, & Üzbe, N. (2015).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ositive/negative affects: An analysis of meaning in life among adults. 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 15. http://doi.org/10.12738/estp.2015.3.2436
- Izard, C. E., Dougherty, F. E., Bloxom, B. M., & Kotsch, N. E. (1974). The Differential Emotions Scale: A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discrete emotions. 纳什维尔,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出版社。
- Laptook, R. S., Klein, D. N., Durbin, C. E., Hayden, E. P., Olino, T. M., & Carlson, G. (2008).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low positive affectivity and behavioral inhibition in preschool-age children: A comparison of behavioral approach in novel and non-novel contexts. 人格与个体差异, 44, 758-767. https://doi.org/10.1016/j.paid.2007.10.010
- Leeds, A. M. (2007). Proceedings from EMD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2007: 学习如何在积极情感耐受性和整合协议中感到良好. Retrieved from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228083901/http://www.andrewleeds.net:80/training/EMDRIADL/handoutsEMDRIADL_files/322AndrewLeeds2007.pdf
- Lubin, B., & Zuckerman, M. (1999). Manual for the MAACL-R: 多重情感形容词检查清单修订版. 圣迭戈,美国:教育和工业测试服务。
- Manusov, V. (n.d.). Negative affect reciprocity. 人际关系百科全书.
- Pan, S., & Lin, K. J. (2018). Who suffers when supervisors are unhappy? The roles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 and abusive supervision. _商业伦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