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10项正面心理学调查、量表与问卷

积极心理学测试和问卷为了推进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学者和从业者需要收集有关个体和集体幸福感的基本内部体验的证据。

已经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调查和测量方法来了解这些体验,例如生活满意度量表感恩量表衡量心流的方法,仅举几例。

本文列出了有用的积极心理学调查,这些调查与我们其他文章中涵盖的一些量表有所不同。

在继续之前,快速说明一下术语:

无论是一组问题被称为工具、测量、量表、清单还是问卷,所有这些术语最终都意味着同一件事:一组设计用来评估某一特定心理概念(有时称为构念)的问题或陈述。

当涉及到评估人们的心理体验时,科学家们主要通过调查的方式来获取信息。

让我们花点时间考虑一下为什么。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科学家,想了解并量化一个人的整体生活满意度。这样,你就可以比较不同人的生活满意度分数。你会怎么做?

一个选择是跟着你的参与者转几天,记下他们日常互动、行为以及脸上笑容的时间。

显然,这种方法并不精确(更不用说耗时),因为无法根据一个人微笑的时间准确地量化生活满意度。

另一种方法是在同一方式下测试,就像测试数学能力那样,也许是在一台高级计算机上进行。

但同样,这是有点不切实际的。什么样的‘测试’能够评估像生活满意度这样主观的概念?

最后,你可能会把参与者连接到实验室里的一台昂贵机器上,将生活满意度归结为单一的生理指标,比如皮质醇或出汗导电性。

虽然一些心理体验确实有生理上的平行现象,例如焦虑可以通过皮质醇来评估,但许多并没有(Bohnen 等人,1991)。要将如此广泛和多维的生活满意度与单一的生理指标联系起来是不可能的。

当评估复杂和多层次的构念如生活满意度时,经过验证的问卷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法。

例外情况可能是如果你想识别没有预先理论驱动的生活满意度驱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适合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即通过对少数参与者的访谈获得丰富、定性的信息。这样,你可以对参与者的回应进行编码以确定主题。

关于评分的注意事项

关于评分的见解

关于评分的见解

计算任何包含在此文中的量表的得分很简单。

首先,检查量表是否有任何反向计分项。这些通常用星号(*)或括号(r)标记。对于这些,你需要将得分翻转到量表的相反端点。

例如,假设你正在回答一个评估主观幸福度的量表,其中一项询问你对以下陈述的同意程度,该陈述在一个1表示“非常不同意”到5表示“非常同意”的量表上打分:

“我很少感到快乐。”

显然,这个项目测量的是幸福的反面。如果你对2(不同意)进行评分,则将其改为4。然后对所有反向计分项重复此操作。

接下来,将所有得分相加并除以量表中的总项目数。你应该得到一个落在量表最小和最大锚点之间的单个值。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回答是在1到5的量表上,你的最终总分不应低于1或超过5。

你将留下的数字代表你在该构念上的得分。例如,在执行上述计算后,你可能对主观幸福度量表的最终得分为4.5,表明你明显高于中间值(3),可能是个非常快乐的人。

另外,请记住,这里包含的一些量表是由子量表组成的。这意味着被测量的构念被认为由两个或更多子因素组成,需要用不同的项目组合分别测量。

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分别计算每个子量表的得分,将所有子量表的总分相加,然后除以总子量表数,得到整体构念的最终得分。

例如,我们可以考虑《Hare 自尊量表》(Hare,1975)。该量表共有30个项目,包括三个子量表,分别评估青少年在学校、同伴和家庭环境中的自尊。每个量表包含10个项目。

因此,要得到青少年自尊的总体得分,你需要将每个10个项目的总分相加,然后除以10。然后,将三个子量表的总分相加,再除以3。

正如你所想象的,这样做对于每个子量表分别计算并在得出整个构念的总分之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子量表包含不等数量的项目时。

5项积极态度和信念的测量

现在,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些测量:

1. 成人希望量表 (AHS)

从态度和信念开始,我们将从成人希望量表(Snyder 等人,1991年)着手,考虑希望的态度。

希望可以定义为:

基于相互作用推导出来的成功(a)目标导向能量和(b)达成目标的途径的积极动机状态。

Snyder 等人,1991年,第287页

AHS旨在根据目标导向行为的各种子因素来衡量希望。该量表与一系列积极结果相关,包括乐观、自我效能感和自尊(Snyder 等人,1991年)。

此测量包括12个评估目标导向能量和达成目标路径的项目。每个子量表包含4个项目,还有4个干扰项。

干扰项的设计是为了掩盖关键项目的主题,否则这些主题可能会过于明显,从而促使有偏见的回答。

同样,在实施量表时,它通常被称为“未来量表”,以帮助掩盖希望的关键主题。

子量表示例项目如下:

子量表

示例项目

目标导向能量(目标导向能量)

我精力充沛地追求我的目标。

我的过去经历很好地为我的未来做了准备。

达成目标路径(达成目标路径)

我能想到很多摆脱困境的方法。

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干扰项

我大部分时间都感到疲倦。

当每个人都开怀大笑时,我会感到不安。

所有项目均呈现八点量表,其中1等于“绝对不同意”,8等于“绝对同意”。

完整的完整量表可以从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的网站上获取。

2. 多维度幽默感量表

Thorson 和 Powell(1993年,第13页)将幽默定义为:

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它是风格,是一种自我保护和相处的方式。

鉴于幽默是一个复杂的主题,有许多子方面,多维度幽默感量表由四个子量表组成。

这些子量表评估一般的幽默(幽默生产)、应对和适应性幽默、幽默欣赏和对幽默的态度,总计29个项目(还有一个较短的24项版本)。

每个子量表的示例项目如下:

子量表

示例项目

一般幽默(幽默生产)

别人告诉我我经常说有趣的事情。

我的机智逗乐了别人。

应对和适应性幽默

幽默帮助我应对。

聪明的话语或笑话帮助我克服困难的局面。

幽默欣赏

我喜欢那些产生幽默的人。

我喜欢一个好的笑话。

对幽默的态度

喜欢讲笑话的人很烦人。

我不舒服,当所有人都在开玩笑时。

所有项目均呈现在五点量表上,其中1等于“非常不同意”,5等于“非常同意”。

完整的完整量表可以在原始文章中找到,发表在《临床心理学杂志》上。

3. 友善量表

友善可以按照Kohlberg(1984)的道德发展四阶段来定义。根据这一理论,价值观和伦理是在人们与其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形成了关于友善必要性的态度。

Comunian(1998)的20项量表捕捉了这四个阶段的友善态度,使用了四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包含五个项目。

子量表阶段

定义

示例项目

1

人际关系围绕着焦点个体的主观视角。

我只在我被要求的时候才友善。

我只对我朋友友善。

2

个人认为人们需要被喜欢,并理解友善在展示喜欢中的角色。

我对曾经对我好的人友善。

当我高兴时,我友善。

3

自我和他人的视角被同等考虑和协调。

我知道如何恰当地礼貌地对待他人。

我因为自我满足而友善。

4

一种更深的视角转换发展,通过这种转换,友善被理解为更广泛的社交系统的一部分。

我友善是因为进步和改进。

我友善是因为人们需要友善。

所有项目均呈现在四点量表上,其中1等于“绝对错误”,4等于“绝对正确”。

完整的完整量表可以在原文章中找到,发表在《心理报告》期刊上。

4. 精神成长量表

接下来,我们转向精神成长。

精神成长可以定义为:

个人自我发起的行动和感知,旨在维持或增强个体的精神成长水平。

Pinar 等人,2009年,第184页

一个广泛使用的衡量精神成长的量表来自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概况II(Pinar 等人,2009年)。该量表常用于医疗工作者。

该措施由六个子量表组成,评估成年人参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程度,其中一个子量表涉及精神成长。

该子量表中的项目要求受访者指出他们在各种行为/体验中的程度,示例如下:

  • 我觉得自己在积极成长和改变。
  • 我相信我的生活有意义。
  • 我期待未来。

所有项目均呈现在4点量表上,其中1等于“从不”,4等于“常规”。

完整的量表和评分信息可以从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资源库中获得。

免费个性化资源 - 做个小测验

5. 生命意义问卷 (MLQ)

生命的意义可以定义为:

对一个人存在的本质及其存在的意义的理解。

Steger 等人,2006年,第81页

根据这一定义,广受使用的MLQ(Steger 等人,2006年)被开发出来,帮助人们了解其生活关于幸福和满足感的感知。

该10项量表包括两个子量表,分别评估生命意义的存在和对生命意义的寻找。

示例项目如下:

子量表

示例项目

存在感

我理解我的生命意义。

我的生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我清楚地理解什么使我的生活有意义。

对生命意义的寻求

我正在寻找一些东西,使我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我总是寻找我生命的目的。

我一直在寻找一些东西,使我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所有项目均呈现在七点量表上,其中1等于“绝对不真实”,7等于“绝对真实”。

完整的量表可在教育、治疗和研究目的下免费获取。它也可以从Michael Steger的网站上以多种额外语言获取。

3项积极行为的测量

量表和问卷

量表和问卷

让我们看看这些建议,如何测量积极行为。

1. 自我反思

转向行为,我们可以考虑有用的做法——自我反思,其定义为:

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们成为自己经验的意识,并从中学习以供未来参考。

(Lengelle 等人,2016年,第100页)

一个流行的方法来评估一个人倾向于自我反思的是Trapnell和Campbell的(1999)私人自我意识量表,其中自我反思作为一个12项子量表。

量表示例项目如下:

  • 我喜欢探索我的“内在”自我。
  • 我经常喜欢以哲学的方式审视我的生活。
  • 我喜欢冥想思考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所有项目均呈现在五点量表上,其中1等于“非常不同意”,5等于“非常同意”。

完整的完整量表可以在原始文章中找到,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

2. 修订的自我领导量表 (RSLQ)

接下来,我们将看一下自我领导的概念。

自我领导可以定义为:

一种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们自我影响,以达到自我指导和自我激励,从而实现期望的结果。

Houghton 和 Neck,2002年,第672页

自我领导结合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及认知策略,允许人们引领自己达到期望的结果。

为了捕捉这一点,Houghton 和 Neck(2002年)开发并验证了RSLQ。该量表包含九个子量表,这些子量表可以进一步聚合为三个维度,涵盖自我领导的各个维度。总共,该量表由35个项目组成。

每个子量表和维度的示例项目如下:

维度

子量表

示例项目

行为集中策略

自我目标设定

我为自己设定具体的目标。

自我奖励

当我完成任务特别出色时,我喜欢奖励自己做一些特别喜欢的事情或活动。

自我惩罚

我在表现不佳时会在心里贬低自己。

自我观察

我特意记录自己的工作(学校)表现。

自我提示

我用书面笔记提醒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

自然奖励策略

专注于自然奖励的想法

我专注于活动愉快而非不愉快的方面。

建设性思维模式策略

可视化成功的表现

我用想象力来描绘自己在重要任务上的出色表现。

自我对话

有时我会大声对自己说话(出声或心中)来帮助自己应对遇到的难题。

评估信念和假设

每当我遇到困难情况时,我都会思考自己的信念和假设。

3. 自我监控量表

最后,我们来看看自我监控,其定义为:

在社交互动中,你自觉运用印象管理策略的程度。

Sussman 和 Sproull,1999年,第159页

例如,一个有效的自我监控者可能更好地知道何时在社交互动中笑或显得严肃,这取决于周围人的行为和非言语线索。

为了评估自我监控,Snyder(1974)开发了自我监控量表,其中包括25个陈述。

量表示例项目如下:

  • 我很难模仿其他人的行为(反向计分)。
  • 我喜欢通过娱乐别人来娱乐别人。
  • 我并不是我一直表现出来的那个人。

与其他上面讨论的量表不同,这个量表采用真或假的格式进行评分。

然后将受访者的答案与评分键进行比较,每个匹配评分键的答案都被赋予1分。这些值然后相加以产生最终分数。

完整的完整量表和评分键可以在卡布里洛学院的网站上找到。

视频

什么是自我监控 – 生产力哥

2项繁荣量表

既然繁荣是积极心理学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因此不列出衡量繁荣的方法是不完整的。

心理健康连续体

心理健康连续体(Keyes,2002, 2007)试图评估个人的心理健康,采用积极心理学参数,如主观幸福感、生活功能和积极感受。为了正式化这种检查,Keyes 创建了心理健康连续体评估,提供长版和短版。

心理健康连续体长版(MHC-LF)由40个项目组成,测量情感福祉、Ryff(1989)的心理福祉模型和Keyes(1998)的社会福祉模型(Keyes,2009)。

基于MHC-LF开发的心理健康连续体短版(MHC-SF)由原评估中包含的每个元素的14个最具代表性项目组成(Keyes,2009)。MHC-SF已针对12岁及以上的人群进行了验证。

繁荣量表

尽管有几种量表可以衡量一个人繁荣的程度,但最简单且广泛应用的是Diener等人(2009)的繁荣量表

由只有八个项目的繁荣量表要求个人进行内省,问自己是否过着有目的的生活,是否有支持的社会关系,对未来是否感到乐观。

关于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注意事项

在任何量表应用于研究或实践中之前,重要的是要了解其心理测量特性——有时称为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通常,开发此类量表的研究人员会将量表提交给可靠性与有效性的证据,包括这些结果在其论文或网站上。

虽然这里涉及太多不同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类型,但这里有一些有用资源,可以帮助您基本了解量表的心理测量。有了这些,您可以做出最佳选择,选择最适合您需求的量表:

  • Bannigan 和 Watson(2009)的《简明可靠性与有效性指南》
  • Robert DeVellis 的《量表开发:理论与应用》(2016)
  • Hinkin(1995)的《组织研究中的量表开发实践回顾》

总结

无论是为了比较人们开玩笑的倾向,还是识别某人生活中的意义感,有一件事是显而易见的:

心理学家(以及学者和从业者……)如果没有他们的调查问卷和问卷,就会迷失方向。

本文提供了少量不太知名和广泛使用的量表,所有这些量表都是由科学家开发并在研究中使用的。

尝试一些看看哪些对你在实践中的应用有用。如果使用了,请在下面的评论部分告诉我们你的想法。

我们希望你喜欢阅读这篇文章。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个积极心理学练习。

参考文献

  • Bannigan, K., & Watson, R. (2009).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a nutshell.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18(23), 3237-3243. https://doi.org/10.1111/j.1365-2702.2009.02939.x
  • Bohnen, N., Nicolson, N., Sulon, J., & Jolles, J. (1991). Coping style, trait anxiety and cortisol reactivity during mental stress.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35(2-3), 141-147. https://doi.org/10.1016/0022-3999(91)90068-Y
  • Comunian, A. L. (1998). The Kindness Scale. Psychological Reports, 83 (Suppl 3), 1351-1361.
  • DeVellis, R. F. (2016).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ol. 26). Thousand Oak, CA: Sage.
  • Diener, E., Wirtz, D., Tov, W., Kim-Prieto, C., Choi, D., Oishi, S., & Biswas-Diener, R. (2009). New measures of well-being: Flourishing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39, 247-266. https://doi.org/10.1007/s11205-009-9493-y
  • Hare, B. R. (1975). The Hare Area-Specific Self-Esteem Scale.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
  • Hinkin, T. R. (1995). A review of scale development practices in the study of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1(5), 967-988. https://doi.org/10.1177/014920639502100509
  • Houghton, J. D., & Neck, C. P. (2002). The Revised Self‐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17(8), 672-691. https://doi.org/10.1108/02683940210450484
  • Keyes, C. L. M. (1998). Social well–being.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61, 121–140. https://doi.org/10.2307/2787065
  • Keyes, C. L. M. (2002). The mental health continuum: From languishing to flourishing in life.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43, 207–222. https://doi.org/10.2307/3090197
  • Keyes, C. L. M. (2007). Promoting and protecting mental health as flourishing: A complementary strategy for improving national mental health. American Psychologist, 62, 95−108. 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62.2.95
  • Keyes, C. L. M. (2009).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continuum short form (MHC-SF). Author. Retrieved from https://peplab.web.unc.edu/wp-content/uploads/sites/18901/2018/11/MHC-SFoverview.pdf
  • Kohlberg. L. (1984). The psychology of moral development (vol. 2). New York, NY: Harper & Row.
  • Lengelle, R., Luken, T., & Meijers, F. (2016). Is self-reflection dangerous? Preventing rumination in career learning. Australian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25(3), 99-109. https://doi.org/10.1177/1038416216670675
  • Pinar, R., Celik, R., & Bahcecik, N. (2009). Reliabil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II in an adult Turkish population. Nursing Research, 58(3), 184-193. https://doi.org/10.1097/nnr.0b013e31819a8248
  • Ryff, C. D. (1989). Happiness is everything, or is it? Explorations on the meaning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 1069–1081.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57.6.1069
  • Sussman, S. W., & Sproull, L. (1999). Straight talk: Delivering bad news through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0(2), 150-166. https://doi.org/10.1287/isre.10.2.150
  • Thorson, J. A., & Powell, F. C. (1993).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sense of humor scal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49(1), 13-23. https://doi.org/10.1002/1097-4679(199301)49:1%3C13::AID-JCLP2270490103%3E3.0.CO;2-S
  • Trapnell, P. D., & Campbell, J. D. (1999). 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distinguishing rumination from refle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6(2), 284-304.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76.2.284
  • Snyder, M. (1974). Self-monitoring of expressive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0(4), 526-537. https://doi.org/10.1037/h0037039
  • Snyder, C. R., Harris, C., Anderson, J. R., Holleran, S. A., Irving, L. M., Sigmon, S. T., Yoshinobu, L., Gibb, J., Langelle, C., & Harney, P. (1991). The will and the way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dividual-differences measure of hop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4), 570-585.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60.4.570
  • Steger, M. F., Frazier, P., Oishi, S., & Kaler, M. (2006). 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3(1), 80-93. https://doi.org/10.1037/0022-0167.53.1.80

博客文章

相关文章

[

积极心理学神话

积极心理学神话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12个误区与误解

13 May 2024

1

12 Sep 2024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快速发展、新兴的心理学科。从技术上讲,积极心理学仍然处于它的“沙拉时代”,刚刚过了25年的里程碑。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positive-psychology-myths/)

[

治疗中的验证

治疗中的验证

积极心理学

治疗中的验证是什么?为什么很重要?

1 Sep 2021

7

7 Nov 2024

验证意味着你理解对方是从哪里来的,即使你不同意他们所说或所做的(Rather & Miller,[...]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validation-in-therapy/)

[

与客户建立融洽关系

与客户建立融洽关系

积极心理学

如何与客户建立融洽关系:18个示例和问题

29 May 2021

5

20 Sep 2024

正如每个好的临床医生都知道的,没有先建立融洽关系就直接进入深入讨论,一定会破坏治疗过程。它还可能导致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rapport-building/)

分类

按类别阅读其他文章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