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治愈您的内在小孩:再养育
自我意识
29 Mar 2024 由 Laura Copley, Ph.D.
科学审阅者 Alicia Nortje, Ph.D.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永远不会真正超越我们的内在孩子。
您是否曾经注意到一种突如其来的强烈情绪,似乎源自根植于过去的某个地方,并在想,“我为什么会那样反应?”
这种体验代表了我们心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形成,并渴望得到认可和接纳。我们将这部分称为“内在孩子”。
当被滋养和承认时,我们的内在孩子会带来一股创造、灵感和快乐的源泉。然而,如果被忽视或受伤,它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与自己脱节和不满足,导致重复过去不安全依恋模式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内在孩子的“创伤性依恋动态”(Davis, 2020a)。
在您继续阅读之前,我们建议您下载我们的三套免费自我同情练习工具包。这些详细的、基于科学的练习将帮助您增加对自己的同情和善良,并为您提供工具来帮助您的客户、学生或员工对自己表现出更多的同情。
本文包含以下内容
- 什么是重新养育?
- 重新养育疗法如何工作?
- 重新养育的四个层次
- 童年中常被忽视的五个需求
- 重新养育内在孩子的七个好处
- 九个重新养育自己的技巧
- 三个用于创伤治愈的重新养育练习
- 来自PositivePsychology.com的有用资源
- 总结信息
- 常见问题
- 参考文献
什么是重新养育?
作为治疗师,我们明白疗愈之旅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深刻的自我发现和成长过程。重新养育可以成为这一疗愈过程的一部分。
重新养育,由Lucia Capacchione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革性的方法来治愈由不安全依恋导致的童年看护者的创伤(Gibson, 2015)。
通过滋养和确认这个脆弱的部分,我们学会为自己提供它可能在童年时期缺乏的爱和保护(Capacchione, 1991)。
为了处理剩余的依恋创伤,我们许多人寻求外界的安慰,希望从完美的友谊、浪漫伴侣或精神社区中找到慰藉。然而,这往往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案。
虽然他人可以提供安慰,但他们的支持取决于我们对他们期望的满足。当他们不可避免地达不到我们的期望时,这些旧的依恋创伤就会重新浮现,我们发现自己再次陷入痛苦中,重演那些旧的痛苦依恋模式。最终,这可能导致痛苦的创伤性绑定关系(Copley, 2023)。
这就是重新养育和内在孩子工作的真正闪光点。通过有意识地面对过去的创伤,深入体验我们作为儿童的真实经历,我们踏上了一条自我疗愈和赋权的旅程。
通过这种内在工作,我们成为自己的养育父母,学习自我爱护、自我滋养和自我保护的策略(Gibson, 2015)。
重新养育使我们能够摆脱对外部认可的追求,转而培养深层次的自我信任和内在韧性,同时培育更健康和更亲密的人际关系(Copley, 2023)。要了解如何给予您的内在孩子治愈的机会,请观看此视频。
给予您的内在孩子治愈的机会
重新养育疗法如何工作?
重新养育就是给自己那些你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的东西(Copley, 2023)。这种内在工作使我们能够整合并尊重我们存在的一个重要部分,赋予我们重新掌控思想、决定和关系的能力。
通过重新与内在孩子建立联系,重新养育涉及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1. 重新找回快乐和玩乐
拥抱我们年轻时候无忧无虑的精神和无限的想象力,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的简单乐趣。无论是分享滑稽的笑话、参与有趣的活动,还是体验纯粹的当下喜悦,这种内在孩子的工作鼓励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拥抱纯真。
2. 面对痛苦或压抑的记忆
对于许多人来说,重新养育的过程包括面对被压抑的记忆和童年时期的痛苦经历。这种做法类似于“阴影工作”或处理“流放部分”,需要勇气和脆弱,因为我们有意识地处理和治愈深藏的创伤(Schwartz, 2021)。
尽管这一旅程可能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对于那些童年基本需求未被满足的人来说,但它提供了深刻的成长和治愈机会。
重新养育自己不仅仅是重新找回童年的纯真;也是勇敢地面对内心的恶魔,以慈悲和勇气面对它们。通过拥抱内在孩子工作的这两个方面,我们踏上了一条自我发现和治愈的转变之旅,最终重新获得自我信任和韧性。
下载3套免费自我同情工具包
填写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
姓名
电子邮件地址(必需)
您的专长(必需)
您的专长治疗师教练教育咨询保健其他
姓名
此字段用于验证目的,不应更改。
重新养育的四个层次
重新养育包含四个基本支柱,每个支柱都发挥着在内在孩子滋养和疗愈中至关重要的作用(LePera, 2021)。
纪律
重新养育的核心在于创建一个结构化和支持性的成长和发展框架。它涉及建立明确的界限、惯例和期望,为内在孩子提供稳定和安全感。
通过自我纪律,个人学会设定健康的限制、培养自制力并对其行为负责。它涉及一致、耐心和同情心,以引导内在孩子走向积极的行为和选择。
快乐
快乐是重新养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涉及向生活中注入玩乐、自发性和愉悦的时刻。它涉及重新发现并拥抱内在孩子中常常被成人责任所掩盖的惊奇感和好奇心。
通过快乐,个人学会重新连接到内在孩子带来的喜悦和热情,从中找到简单的快乐和体验。它涉及培养感恩之心、拥抱创造力以及滋养轻松愉快的心态。
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重新养育的关键,因为它涉及发展有效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它涉及创造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空间,让情绪得以探索和表达,而不受评判或压抑的影响。
通过学习情绪调节技能,个人学会识别触发因素、应对压力源,并以韧性和优雅的方式应对挑战情绪。它涉及练习正念、自我意识和自我同情,以促进情绪平衡和福祉。
自我照顾
自我照顾是重新养育的基础,因为它涉及优先考虑身体、情感和心理的健康。它涉及用善意、同情和营养来滋养自己,尊重自己的需求和界限。
通过实践自我照顾,个人学会培养自尊和价值感,投入到能补充和恢复身心灵的活动中。它涉及留出时间进行放松、休闲和自我反思,培养深深的自我关爱和接受感。
童年中常被忽视的五个需求
理解早期童年依恋创伤有助于我们集中于那些成年后我们仍在努力填补的未满足需求。这些可能是童年情感忽视的结果(Copley, 2023; Gibson, 2015; Müller et al., 2019; Salokangas et al., 2020)。
根据文献(Copley, 2023; Gibson, 2015; Müller et al., 2019; Salokangas et al., 2020),童年中常被忽视的需求包括以下几点。
1. 情绪验证
儿童需要情绪的验证来发展健康的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当情绪需求被忽视时,儿童可能难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导致形成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和应对压力困难。
2. 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每个孩子都应该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当这种需求被忽视时,儿童可能会产生不值得和不安全感,影响其自尊和一生中形成健康关系的能力。
3. 身体安全和保障
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忽视这一需求可能导致恐惧、焦虑和不信任的感觉,阻碍儿童探索和接触周围世界的能力。
4. 稳定性和一致性
儿童需要规律和可预测性来提供稳定感和安全感。当这种需求被忽视时,儿童可能会感到混乱和不确定性,导致情绪和行为调节困难。
5. 共情和理解
儿童需要能够共情其经历并理解其视角的成年人。忽视这一需求可能导致孤立和疏远感,因为儿童可能难以与他人建立联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
提供共情和理解有助于儿童感受到被看见、听见和重视,从而促进健康的感情发展和韧性。
重新养育内在孩子的七个好处
通过理解和重新连接到我们的内在孩子,我们开始重新找回失落的自我部分,并培养内在和谐和韧性。学习如何重新养育内在孩子的好处包括以下几点。
1. 治愈过去的创伤
重新养育内在孩子提供了深刻治愈过去创伤的机会。通过提供可能在童年时期缺失的爱、关怀和验证,你可以解决未解决的创伤和情感痛苦,促进整体感和愈合(Copley, 2023; LePera, 2021)。
2. 培养自我同情
参与重新养育的做法有助于培养自我同情和自我接纳。通过给予自己像孩子时期所需的那种滋养和理解,你学会了以仁慈和同情心对待自己,培养更深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爱(Schwartz, 2021)。
3. 改善人际关系
随着你学会重新养育内在孩子,你对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可以积极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通过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同情,你可以培养更健康和更有意义的联系(Copley, 2023)。
4. 情绪调节改善
重新养育技术可以帮助改善情绪调节技能,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空间来探索和表达情绪。通过学习如何与内在孩子的需要相协调,你发展了更大的情绪意识和韧性,使你能够更从容地应对挑战(LePera, 2021)。
5. 破除自我破坏模式
许多自我破坏行为源于未解决的童年创伤。重新养育你的内在孩子有助于识别和解决这些模式,赋予你力量去打破不再服务于你的破坏性行为和思维模式(Copley, 2023)。
6. 增强自我信任
重新养育你的内在孩子涉及滋养和验证自己的经验和情绪。这一过程建立了自信和自我信任,赋予你勇气和决心去成为真实的自己并追求目标和梦想(Copley, 2023)。
7. 提高韧性
通过重新养育,你培养了面对逆境的韧性。通过承认和解决过去的创伤,你建立了内在力量和韧性,使你能够更轻松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Schwartz, 2021)。
九个重新养育自己的技巧
重新养育你的内在孩子是一条变革性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实际策略非常重要,这些策略提供温和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你导航复杂的内心世界。
以下是九个专门设计来增强你重新养育之旅的技巧(Davis, 2020b):
- 采用积极肯定语句,如“我是好人”,以培养自我价值感和积极性。
- 与成年自我进行对话,寻求指导和支持,以做出成熟决策。
- 每天奖励自己,无论成就多么微小,以强化积极行为和自我护理。
- 优先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支持整体健康和情绪平衡。
- 维护一本重新养育笔记本,记录日常任务和成就,庆祝你的进步。
- 将正念练习纳入日常生活,保持接地和当下的状态。
- 表达自我爱和接纳,即使感觉陌生或不舒服。
- 回忆珍贵的童年记忆,培养怀旧感和联系。
- 创建新的“好”记忆和传统,以在成年生活中培养快乐和满足感。
三个用于创伤治愈的重新养育练习
重新养育练习是通往重新连接我们年幼自我并提供那些童年时期缺失的抚慰和保护的治疗途径。以下练习可以为我们提供当时需要却未能获得的安慰和验证。
1. 写信给内在的孩子
通过写信与你的内在孩子展开对话,进行私人表达、释放和治愈,提供一个抚慰的出口,让你和内在的孩子都能得到疗愈。
拿起笔和纸,或者如果愿意的话,使用信封,并让思绪自由流动。记住,这些信件仅限于你个人,提供一个充满同情的平台,用于自我反思和成长。关于写作活动和日记的更多信息,我们推荐我们的《写作疗法》文章。
2. 影子工作用于内在孩子探索
探索影子包括揭示在童年时期因被教导感到羞耻而隐藏的心理层面,现在希望将其隐藏。自我探索过程包括深入探究深层次的痛苦、羞愧或低自尊区域,将这些无意识元素带入意识,以便进行探索和治愈。
作为重新养育练习,我们可以唤起与影子相关的感受和想法,例如反思陈述,如“孩子们碍事”、“孩子应该听话”和“孩子容易被操纵”。注意你的身体感觉和情绪反应,并写下任何浮现的想法、记忆或感受,以加深对你内心世界的理解(Johnson, 2009)。
3. 镜像工作用于自我接纳
通过镜像工作对抗消极自我对话并培养自我关爱。每天花一点时间凝视自己的眼睛,通过有力的自我接纳声明来肯定自己的价值。
挑战根深蒂固的信念,宣告肯定语句,如“我很重要”、“我的需求是有效的”和“我足够好”。或者你可以直接对你的内在孩子说:“你是可爱的”或“我会永远照顾你。”拥抱自我反思的力量,培养一种充满爱意和支持的自我关系。
来自PositivePsychology.com的有用资源
重新养育内在孩子是治愈依恋创伤、培养更多自我接纳和韧性的关键步骤。我们有许多资源和指南可以帮助你完成这一过程。
- 关系中的依恋风格:6个工作表帮助成年人 – 探索我们在童年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影响成年后与伴侣的联结方式。
- 19条自我接纳名言:全面接受并拥抱真正的自己 – 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灵感,了解如何接受完整的身份和真实的自我。
- 23项增强韧性的活动与练习:帮助成年人 – 深入研究新的技能和策略,帮助你在逆境中恢复能力。
- 87个自我反思问题:内省及其重要性,以及工具和技术 – 探讨自我反思和内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练习它们。
如果你正在寻找更多基于科学的方法来帮助他人培养自我同情,请查看我们提供的17个经过验证的自我同情工具。使用这些工具帮助他人与自我建立更加友好和关怀的关系。
总结信息
我们都携带着曾经的那个内在孩子——一个常常被忽视或隐藏在表面之下的部分。这些内在的孩子渴望被认可和验证。
未解决的童年创伤常常阻碍这一过程,表现为被压抑的情绪和持续的创伤,以自我破坏和痛苦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未解决的经历对我们成年后的自我有着重大影响。你的内在孩子可能会无意识地通过扰乱你的当前经历来寻求解决,敦促你面对并治愈未解决的问题。
重新养育,作为一种变革性的过程,提供了一条治愈之路,通过提供内在孩子在童年时期渴望的抚育和保护。
当被认识和拥抱时,这些受伤的内在孩子将被卸下负担,自由地以更无忧无虑的精神体验生活的欢乐。
无论你是独自踏上这段旅程,还是在治疗师的支持下,不要忽视你内在孩子的声音。在其脆弱性中蕴藏着深刻的教训和成长的机会。
希望您喜欢阅读本文。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套免费自我同情练习工具包。
常见问题
重新养育的一个例子是什么?
重新养育的一个例子是,一个成年人可能在童年时期缺乏情感支持,开始给自己提供所需的认可和安慰。这可能包括练习积极的自我对话、通过自我护理活动滋养自己,或者设置边界以保护自己的情感健康。
如何开始重新养育?
要开始重新养育,首先要关注自我意识并了解童年时期未满足的需求。从自我同情、设定健康边界和采用积极自我对话开始。
重新养育自己有效吗?
是的,重新养育在治愈情感创伤、培养自我爱和建立更健康的关系方面是有效的,通过解决并满足童年时期未满足的需求。
参考文献
- Capacchione, L. (1991). Recovery of your inner child. Simon & Schuster.
- Copley, L. A. (2023). Loving you is hurting me: A new approach to healing trauma bonds and creating authentic connection. Hachette Book Group.
- Davis, S. (2020a, July 13). The wounded inner child.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Foundation. Retrieved March 11, 2024, from https://cptsdfoundation.org/2020/07/13/the-wounded-inner-child/
- Davis, S. (2020b, July 27). Reparenting to heal the wounded inner child.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Foundation. Retrieved March 11, 2024, from https://cptsdfoundation.org/2020/07/27/reparenting-to-heal-the-wounded-inner-child/
- Gibson, L. C. (2015). Adult children of emotionally immature parents: How to heal from distant, rejecting, or self-involved parents. New Harbinger.
- Johnson, R. (2009). Owning your own shadow: Understanding the dark side of the psyche. Harper.
- LePera, N. (2021) How to do the work. HarperCollins.
- Müller, L. E., Bertsch, K., Bülau, K., Herpertz, S. C., & Buchheim, A. (2019). Emotional neglect in childhood shapes social dysfunctioning in adults by influencing the oxytocin and the attachment system: 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136, 73–80.
- Salokangas, R. K. R., Schultze-Lutter, F., Schmidt, S. J., Pesonen, H., Luutonen, S., Patterson, P., & Hietala, J. (2020). Childhood physical abuse and emotional neglect are specifically associated with adult mental disorders.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29(4), 376–384.
- Schwartz, R. C. (2021). No bad parts: Healing trauma and restoring wholeness with the internal family systems model. Sounds True.
博客文章
相关文章
[
自我意识
冲动冲浪:如何冲破坏习惯
12 Jul 2024
0
30 Aug 2024
我们都会经历渴望,有时甚至是每日的渴望。对某些人来说,这可能是巧克力、咖啡因或社交联系,而对于另一些人,这可能更为严重,包括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urge-surfing/)
[
自我意识
30个最佳自我探索问题、日记提示和工具
11 Jul 2023
1
5 Aug 2024
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我们的环境和‘自我’都在不断变化。自我探索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我们身在何处,以及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self-exploration/)
[
自我意识
内在孩子疗愈:35个实用工具助你超越过去
8 Oct 2022
6
14 Oct 2024
许多客户进入治疗是因为他们对反复出现的关系模式感到厌倦(Jackman, 2020)。他们可能在第一次会谈时询问,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inner-child-healing/)
分类
按类别阅读其他文章
- 身体与大脑 (53)
- 辅导与应用 (40)
- 同情心 (24)
- 咨询 (41)
- 情商 (23)
- 感恩 (19)
- 哀伤与丧亲 (19)
- 幸福与SWB (40)
- 意义与价值观 (27)
- 冥想 (17)
- 正念 (41)
- 动机与目标 (42)
- 乐观与心态 (30)
- 积极CBT (29)
- 积极沟通 (24)
- 积极教育 (38)
- 积极情绪 (33)
- 积极领导 (17)
- 积极育儿 (14)
- 积极心理学 (22)
- 积极职场 (35)
- 生产力 (17)
- 关系 (47)
- 复原力与应对 (40)
- 自我意识 (22)
- 自尊 (38)
- 优势与美德 (31)
- 压力与倦怠预防 (34)
- 理论与书籍 (44)
- 疗法练习 (39)
- 疗法类型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