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书籍

精神科学(+16种成为更有灵性的方法)

科学与灵性的融合:如何变得更精神(16种方式)

16年4月20日

19

科学与灵性 (+16 种方法让你变得更精神)

2020年4月19日凯利·米勒,文学士,认证积极心理学从业者

科学审查: 乔·纳什博士

科学与灵性当瘟疫来袭时,人们转向宗教。

当战争爆发时,人们祈祷并依赖彼此。

当恐怖试图从我们这里夺走生命时,我们团结一致,并希望人类的美好能够延续。

科学是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它尚未解释一切。完全投入有意义的生活需要在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方面做出转变。

将科学与灵性融入到实践中需要意图和努力。尽管完美的科学实验可能有些难以捉摸,但好处是深远的。

继续阅读以了解科学与灵性是如何混合在一起,成为生活美好与意义的一部分。

在你继续之前,我们建议你下载我们的三个正念练习(免费)。这些基于科学的综合练习不仅会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内心的平静,还会为你提供工具来提升客户、学生或员工的正念。

本文包含:

定义灵性

灵性可以广泛地定义为一种超越自我的连接感。许多人寻找生活的意义。灵性体验中的超越感是一种普遍的经验。有些人通过一神论宗教找到它,而另一些人则通过冥想找到它。

虽然对灵性的理解因宗教和信仰体系的不同而不同,但它可以被描述为找到生活中的意义和目的。宗教和灵性并不总是被理解为相同的概念,尽管它们经常重叠。灵性描述了个体与其生活中的超验方面的更广泛的联系。

寻求与比自己更大的事物有意义的连接可能会导致积极情绪的增加。超越时刻充满了和平、敬畏和满足感。情感和灵性福祉是相互交织的,就像大多数福祉一样。

自我超越的情绪与更高的灵性水平相关联(Saroglou, Buxant, & Tilquin, 2008)。据推测,灵性与“扩展和建设理论”有关(Fredrickson, 1998, 2001)。虽然并非所有积极情绪都激发自我超越的状态,但其中一些随着灵性实践的增加而增加。

科学与灵性的关系

科学与灵性

科学与灵性

科学与灵性的关系不一定具有争议性,但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科学追踪情绪的过程就像在云中寻找形状的意义一样。虽然情绪体验因人而异,但超验情绪的体验被认为是更为普遍的,并与灵性相关。

超验情绪将我们所有人连接起来,通过亲社会行为(Stellar 等人,2017)。诸如感恩、同情、敬畏等情绪将我们所有人连接起来,因为它们具有亲社会的能力。超验情绪促进了能够连接人类的行为,并稳定了亲社会的联系(Haidt, 2003)。

超验情绪包括:

  • 同情
  • 敬畏
  • 感恩
  • 欣赏
  • 激励
  • 景仰
  • 高升

这些情绪特别有能力将个人联系在一起。它们与更高的灵性水平相关联。由于超验情绪集中在他人身上,因此可能进行更有意义、充满目的性的互动。

许多积极心理学干预的基础是古老的宗教和灵性教义,这些通常不包括在精神病理学的治疗中。有四项美德的实证验证干预措施:希望、感恩、宽恕和自我同情(Rye, Wade, Fleri, & Kidwell, 2013)。

通过探索这些四项美德的心理学理论,科学和灵性可以在集体服务更多人的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希望的心理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对希望的解释集中在目标实现上。在积极心理学中,它已经扩展以更好地解释目标实现的过程。

该理论包括通向目标的路径和主动性。希望思维反映了一个人相信能找到通往期望目标的路径,并且会受到激励去使用这些路径(Snyder 等人,1991)。按照这个定义,希望驱动着人类的情感和幸福感。

根据一个人的世界观,希望干预可以帮助人们找到与神圣相连的路径,从而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这将因宗教和个人对神圣在希望主动性中角色的理解而异。尊重个人世界观的干预措施显然会更受欢迎和有帮助。

感恩的心理学被描述为一种与道德相关的高级情绪。感恩在科学中被描述为一种亲社会的道德情绪,其有用之处在于两个关键原因:

a) 它作为一个道德晴雨表,因为它表明人际互动是否被视为有益。

b) 它提醒我们自己的权力是有限的(McCullough & Tsang, 2004)。

无论宗教观念如何,感恩实践的好处都是深远的。

宽恕的心理学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最广义的定义是在某些社交情境下激活的一种适应性人类本能(McCullough, 2008)。按照这种定义,宽恕不需要未来与伤害过你的人建立关系。相反,它使你摆脱复仇的本能。

自我同情的心理学已经被 Kristin Neff 的工作所证实。自我同情有三个组成部分(Neff, 2003):

  1. 对自己表达善意,并以非评判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不足。
  2. 将自己的痛苦经历与集体人类的经历联系起来。
  3. 在不陷入或将其作为身份一部分的情况下,对痛苦保持正念。

这四种美德——希望、感恩、宽恕和自我同情——在所有宗教领域中都有各种不同的体现。科学与灵性在基础层面上相互重叠,允许人类经验将我们所有人联系在一起。尊重每个个体独特世界观的干预措施将更加有效,因为它们允许个人信念系统在科学的基础上得到增强。

科学与灵性:怀疑的观点

科学与灵性

科学与灵性

将科学与灵性融合在一起可能会很具有挑战性。

灵性普遍地将人们连接在一起,意识到苦难是人类存在的部分。科学和那些头脑坚定的人们常常试图贬低内在灵性实践对幸福感的影响。

即使是那些善良的心理学家也可能对积极心理学中提供的干预措施持有消极偏见(Sheldon & King, 2001)。由于传统上关注诊断和病理治疗,较少关注心理健康。讨论一个人的精神实践可能会成为他们点燃希望和动机以实现个人目标所需的火花。描述性的而非规定性的理解灵性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好处,尤其是当行动随后由自我激励时。

已有超过300项研究试图了解灵性和健康之间的关系(Thoresen, 1999)。然而,仍有许多人质疑灵性对幸福感影响的有效性。许多硬科学领域的从业者对相关而非因果的数据和假设持健康的怀疑态度(Feinstein, 1988)。

有人可能会对怀疑者说,“有什么坏处呢?”在治疗中讨论一个人的灵性可能会成为他们点燃希望和动力以实现个人目标所需的火花。描述性的而非规定性的理解灵性可能比有害更多地有益,特别是当后续行动由自我激励时。

6 项经过实证支持的灵性益处

灵性益处

灵性益处

增加的社会压力已被链接到生理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问题的风险增加(Thoresen, 1999)。

早在威廉·詹姆斯时期,理论家就假设一个人的灵性实践会影响生理和心理的幸福感。

鉴于与免疫系统增强和心脏手术幸存者更高生存率的诸多联系,了解灵性的已证实益处非常重要。

尽管灵性对生理健康的直接影响更难证明,但现有证据充分表明,拥有灵性实践的人可能会体验到更高的总体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一项包含40多个独立样本的元分析报告称,宗教参与与长寿显著正相关(McCullough, Hoyt, Larson, Koenig, & Thoresen, 2000)。人们活得更长,拥有更满意、有意义的生活,并且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更低。

尽管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灵性改善幸福感的机制,但现有的研究表明,至少它们之间存在关联。

关于正念减压疗法的一项研究表明,整体生活满意度、身心健康有所改善(Greeson 等人,2011)。

通过参加冥想课程,灵性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通过变得更加正念,注意到了与完形疗法的相关性,作为减少实时抑郁思维的基础。

多项研究表明,在工作中增加灵性会导致工作满意度的提高(Akbari & Hossaini, 2018)。研究得出结论,通过在工作场所构建互联体验,人们会更加高效和满意。

药物在消除抑郁症方面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一种据说对抑郁症状有治愈效果的祷告形式是冥想/中心祈祷(Johnson, 2018)。

视频

抑郁症的正念之路 - 德·辛德尔·塞加尔博士

降低血压和高血压水平已被证明是灵性的好处之一。一项关于交易性心理生理疗法效果的研究显示,参与者中出现了显著影响(Thomas, 1989)。通过适当的训练,护士可以通过找到“内心平静”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

这一灵性概念通过特定的宗教/灵性连接在患者的互动中得以实现。

灵性与压力缓解 - 埃玛·塞帕拉博士

埃玛·塞帕拉博士,斯坦福大学慈悲与利他主义研究中心的科学主任,也是《幸福之路》(2017)一书的作者,解释了这些结果背后的机制。

根据塞帕拉博士的研究,灵性的人会参与已知能减少压力水平的做法。例如,灵性的人更有可能:

  • 志愿服务或捐赠给穷人。定期的社区服务可以作为应对压力的缓冲剂,从而延长寿命。
  • 冥想以应对压力。42% 的灵性人士会在感到压力时冥想,而不是过度饮食或采取不健康的应对行为。冥想有各种好处,从改善健康、幸福感和专注力到减少疼痛和抑郁。
  • 生活在一个内置社区中。食物和住所之后,社会联系是预测健康、真实幸福和长寿的首要因素。宗教人士更有可能花时间与家人相处,并感受到与志同道合者的强烈归属感。
  • 转向祈祷。研究表明,祈祷有助于人们通过处理困难情绪找到安慰,鼓励宽恕,并引导健康的关系。

当然,这些发现也可能表明一种安慰效应。当我们相信某事会让我们感觉更好时,我们往往会感觉更好。

即使它们是安慰效应,去上瑜伽课、在收容所做志愿者或参加静修会又有什么坏处呢?这些好处可能是值得的。

较高的心理韧性、积极情绪和增强的免疫反应都与灵性有关。灵性不是一个简单的实验研究主题。然而,知道它与身心健康有着如此高的相关性,大多数从业者都认为改进如何在实践中包括灵性是值得的。

免费个性化资源——请参加测验

开始你的实践

开始你的实践

开始你的实践

无论是否有宗教背景,开始寻找超越时刻的实践是非常有益的。

大多数人正在寻找生活的意义。在困难时期建立联系可以减轻压力和抑郁症状,并提高免疫反应。

以下是开始的一些建议:

  1. 从小开始,让新习惯变得简单。没有必要一夜之间完全接受一套信仰。变得更具灵性可以像每天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保持沉默5-10分钟一样简单。
  2. 承诺。爱自己,尝试每天找到一些超越时刻。通过增加希望、善良、自我同情、感恩和敬畏,任何人都可以立即变得更灵性。只需决定改变视角。
  3. 练习。用超越时刻取代挫折不会通过挥动魔杖实现。人类必须练习对自己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关注,以找到灵性的体验。
  4. 学习。探索其他人对灵性的体验,无论是通过宗教还是个人旅程。找到你认为相关的东西。提问并对你所遇到的那些已经培养出这种美丽生活方式的人保持好奇。
  5. 发展乐观的解释风格。在变得好奇并开始问更多问题的同时,放慢说话速度,探索强烈持有的信念,这将开阔你的思维。
  6. 选择爱与尊重。在每次互动中,以爱和友善的方式表现。即使面对尴尬的互动,保持冷静和爱的心态也可以缓和局势。你能想象达赖喇嘛会对某人怒吼吗?他与怀疑者和高度智能的人互动,这些人可能试图威胁他的生活方式,但他每次都带着爱出现。他尊重这些互动作为学习替代观点的机会。

视频

精神的意义是什么 – The School of Life

5 条商业建议

创建一个接受灵性的空间。尽管人们连接个人灵性的方法始终存在差异,但有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其显现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在任何业务中,包容性都是开始包括灵性的一个重要部分。

包含感恩。在日常工作中,那些怀有这种态度的企业通常会蓬勃发展。在每项互动中注入感恩是巨大的转变。例如,在进行困难对话时,感谢对方的观点是一个为各方提供稳定的空间。

在业务的各个方面编织诚信和服务的心态。将“以他人为中心”的心态融入业务中越好,员工和客户就越能接受这项业务。决定员工应如何表现以及绝对诚实和诚信地服务的人是谁。

包括同情心,以便你的企业为世界做出贡献。最具影响力的业务是那些真诚地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业务。想象一下,如果市场营销完全专注于谁需要产品或服务作为慈悲的行为。

被自己所做的工作所鼓舞的人在工作中与更高的意义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造机会让员工连接到你们所做工作的更高意义。为每位员工留出空间,让他们找到他们所做工作的价值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5 本书籍

以下书籍选择具有启发性,并提供了古老与现代的有趣结合。

1. 科学与灵性:整合科学、心理学、哲学、灵性与宗教 – 李·布拉登

[科学与灵性

科学与灵性

](https://www.amazon.com/Science-Spirituality-Integrating-Psychology-Philosophy/dp/1847998933/)如果你想读一本整合科学、灵性、哲学和其他领域的书,请查看李·布拉登的《科学与灵性》(2007)。

这本书涵盖了与灵性相关且传统科学倾向于忽略的各种主题。

可在 亚马逊 购买。


2. 希望手册:理论、测量与应用 – C. 理查德·斯奈德

[希望手册

希望手册

](https://www.amazon.com/Handbook-Hope-Theory-Measures-Applications-ebook/dp/B001LRPLN2/)_希望手册_,由心理学教授 C. R. 斯奈德(2000)编辑,概述了希望的心理学。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对希望的心理学探究的基础,还为从业者提供了措施和应用。

可在 亚马逊 购买。


3. 幸福假设:在古代智慧中寻找现代真理 – 乔纳森·海德特

[幸福假设

幸福假设

](https://www.amazon.com/Happiness-Hypothesis-Finding-Modern-Ancient/dp/0465028012/)乔纳森·海德特的《幸福假设》(2005)将古代哲学与它们在现代的应用结合起来

在这本精彩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每个人都能连接到的东西,从而带来更加有意义的生活。

可在 亚马逊 购买。


4. 少有人走的路:传统价值观与心灵成长的现代心理学 – M. 斯科特·佩克

[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

](https://www.amazon.com/Road-Less-Traveled-Timeless-Traditional/dp/0743243153/)M. 斯科特·佩克博士撰写了经典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1978)。

这部作品巧妙地将心理学和灵性融合成一本关于有意义生活的指南。

佩克博士一生致力于改善社区和福祉。

可在 亚马逊 购买。


5.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与灵性:精选会议论文 – 保罗·T·P·王,莉莲·C·J·王,及马文·J·麦当劳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与灵性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与灵性

](https://smile.amazon.com/Positive-Psychology-Meaning-Spirituality-Conferences/dp/0982427808/)_积极心理学的意义与灵性_ 汇集了与灵性及科学相关的论文和会议。

编者涵盖了各种主题,帮助我们理解意义、目的以及我们在经历苦难时如何前行。

可在 亚马逊 购买。


总结

这个世界经常处于极大的苦难之中。全球人类迫切想要弄清楚悲剧和心理痛苦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灵性。

对生活意义的需求、我们在其中的目的以及我们对人性的爱是永恒的。完全投入到人类重要的事情中将帮助我们生存,并进入繁荣的生活。

通过感激、爱、自我同情、感恩和善良,我们或许有机会转向一种更好的幸福感状态。对你的思想负责。对你的感情负责。以对待他人负责任的方式行事。

保持良好,爱你所能爱的。

感谢您的阅读。

希望您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个正念练习(免费)。

参考文献

  • Akbari, M., & Hossaini, S. M. (2018). The relationship of spiritual health with quality of life, mental health, and burnout: The mediating role of emotional regulation. Iran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2(1), 22–31.
  • Bladon, L. (2007). The science of spirituality: Integrating science, psychology, philosophy, spirituality & religion. Lulu.com.
  • Feinstein, A. (1988). Scientific standards in epidemiologic studies of the menace of daily life. Science, 242(4883), 1257–1263.
  • Fredrickson, B. L. (1998). What good are positive emotions?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 300–319.
  • Fredrickson, B. L. (2001).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 218–226.
  • Greeson, J. M., Webber, D. M., Smoski, M. J., Brantley, J. G., Ekblad, A. G., Suarez, E. D., & Wolever, R. Q. (2011). Changes in spirituality partly expla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after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34(6), 508–518 .
  • Haidt, J. (2003). The moral emotions. Handbook of Affective Sciences, 11, 852–870.
  • Haidt, J. (2005).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 Finding modern truth in ancient wisdom. Basic Books.
  • Johnson, K. A. (2018). Prayer: A helpful aid in recovery from depression.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 57, 2290–2230.
  • McCullough, M. E., Hoyt, W. T., Larson, D. B., Koenig, H. G., & Thoresen, C. (2000). Religious involvement and mortality: A meta-analytic review. Health Psychology, 19(3), 211–222.
  • McCullough, M. E. (2008). Beyond revenge: The evolution of the forgiveness instinct. Jossey- Bass.
  • McCullough, M. E., & Tsang, J. A. (2004). Parent of the virtues? The prosocial contours of gratitude. In R. A. Emmons & M. E. McCullough (Eds.), The psychology of gratitude (pp. 123–14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Neff, K. D. (2008). Self-compassion: Moving beyond the pitfalls of a separate self-concept. In H. A. Wayment & J. J. Bauer (Eds.), Transcending self-interest: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s of the quiet ego (pp. 95–105).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Peck, M. S. (2003). The road less traveled: A new psychology of love, traditional values and spiritual growth (Anniversary ed.). Touchstone.
  • Rye, M. S., Wade, N. G., Fleri, A. M., & Kidwell, J. E. M. (2013). The role of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in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In K. I. Pargament, A. Mahoney, & E. P. Shafranske (Eds.), APA handbooks in psychology. APA handbook of psychology,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vol. 2): An applied psychology of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pp. 481–508).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Saroglou, V., Buxant, C., & Tilquin, J. (2008). Positive emotions as leading to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3(3), 165–173.
  • Seppala, E. (2017). The happiness track: How to appl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to accelerate your success. HarperOne.
  • Snyder, C. R. (2000). Handbook of hope: Theory, measures, and applications. Academic Press.
  • Snyder, C. R., Harris, C., Anderson, J. R., Holleran, S. A., Irving, L. M., Sigmon, S. T., … Harney, P. (1991). The will and the way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dividual-differences measure of hop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 570–585.
  • Sheldon, K. M., & King, L. (2001).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3), 216–217.
  • Stellar, J. E., Gordon, A. M., Piff, P. K., Cordaro, D., Anderson, C. L., Bai, Y., … Keltner, D. (2017). Self-transcendent emotions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s: Compassion, gratitude, and awe bind us to others through prosociality. Emotion Review, 9(3), 200–207.
  • Thomas, S. A. (1989). Spirituality.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 3(3), 47–55.
  • Thoresen, C. E. (1999). Spirituality and health: Is there a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4(3), 291–300.
  • Wong, P. T. P., Wong, L. C. J., & McDonald, M. J. (Eds.) (2012).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of meaning and spirituality: Selected papers from meaning conferences. Purpose Research.

博客文章

相关文章

[

道德发展

道德发展

理论与书籍

什么是道德发展?探索科尔伯格的六个阶段

8 十月 2024

0

11 月 2024

当我们看到社交媒体上的不公正、不公平、勇敢或极端善良的故事时,我们会恰当地体验一系列情绪,从愤怒到同情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moral-development/)

[

需求层次

需求层次

理论与书籍

需求层次:2024 年对马斯洛发现的解读

8 一月 2024

1

2 十月 2024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解决人类幸福感的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理论之一。虽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hierarchy-of-needs/)

[

情感发展

情感发展

理论与书籍

儿童的情感发展:三种理论的解释

26 十二月 2023

0

11 月 2024

我们都见过婴儿可爱的微笑。那种可爱的无牙笑容让我们也笑了。婴儿出生时 [...]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emotional-development/)

类别

按类别阅读其他文章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