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本最佳自我慈悲书籍,带来平和生活
自我同情
19 十一月 2024
12本最佳自我同情书籍,让你拥有平和的生活
31 八月 2019 由 Anna Katharina Schaffner, Ph.D.
科学审阅者:Jo Nash, Ph.D.
我们中许多人都在与严厉的内心批评、低自尊和负面的自我对话作斗争。
除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外部挑战,我们还可以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在外在压力之外增加自我破坏的内心噪音。
自我同情被公认为对抗严厉自我批评的强大解药,并且是一种支持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增强人际关系的有效工具。
研究表明,练习自我同情可以提高自尊、情绪复原力和整体生活满意度。
我们很高兴与您分享一些最佳的自我同情书籍、工作簿和有声读物。
在继续之前,我们想让您免费下载我们的三个自我同情练习。这些详细的、基于科学的练习将帮助您增加对自己的同情和善意,并为您提供工具,以帮助您的客户、学生或员工对自己表现出更多的同情。
本文包含
- 5本最佳自我同情书籍
- 3本更多自我同情工作簿
- Kristin Neff的自我同情书籍
- 《正念自我同情工作手册》简介
- 2本自我同情有声读物推荐
- 奖励:2本关于自我爱的书籍
- 来自PositivePsychology.com的相关资源
- 总结
- 参考文献
5本最佳自我同情书籍
共情是一种古老的精神概念。例如,佛教徒寻求对所有有感知的生命(Lama & Thupten, 1995)施加共情。我们可以理解共情为对他人的痛苦或困扰的共情,加上消除其痛苦并提供支持和善意的愿望。
共情还包括对他人的非评判性、接受性和宽容态度,即使在面临逆境或差异时也是如此。它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美德,是培养积极关系、促进合作以及创造更加公正和充满关爱的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Cha et al., 2023; Khoury, 2019)。
自我同情将这一理念扩展到我们自己(Neff & Pommier, 2013)。它涉及对我们自己展现出同样的善意、关怀和共情,就像我们对待他人一样。
自我同情也建立在被自己的痛苦所感动的能力上(Cha et al., 2023)。这需要一种不带评判的态度来面对我们感知到的不足和失败,以及认识到我们独特的经历是我们共同人类经验的一部分。在事情不如意时特别重要的是善待自己。
自我同情已被证明与广泛的经验性积极结果相关联。自我同情的已知益处包括:
- 人际益处(Lathren et al., 2021)
- 对他人的更大共情(Neff & Pommier, 2013)
- 提高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福祉(Zessin et al., 2015)
- 减少常见的精神病理现象(Kirby et al., 2017;MacBeth & Gumley, 2012)
- 更好的身体健康和更积极的行为(Cha et al., 2022;Phillips & Hine, 2019;Sirois et al., 2015)
一些最佳的自我同情书籍包括:心理学家Kristin Neff的第一本经典书籍。她在2003年开发了自我同情量表(Self-Compassion Scale),该量表至今仍被广泛使用(Cha et al., 2023)。
我们还在此列表中包括了近期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畅销书,以及一些由佛教和接纳承诺疗法(ACT)从业者撰写的备受推崇的文本。
传统的佛教慈悲冥想练习是强大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更友善的看法。而ACT则敦促我们“解除”消极的自我对话,不要过于纠结于无益的自我故事。ACT技术也可以非常有效地培养我们的自我同情。
1. Self-Compassion: The Proven Power of Being Kind to Yourself – Kristin Neff
[
](https://www.amazon.com/dp/0061733520/)
Kristin Neff的开创性书籍,现已更新,基于她对该领域的广泛研究。Neff概述了如何通过挑战自我判断和培养自我善意来转变我们的生活。
她提供了实用的练习和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读者培养自我同情,并在生活中引入接纳。
在亚马逊上找到这本书:Amazon.
2. Handbook for Hard Times: A Monk’s Guide to Fearless Living – Gelong Thubten
[
](https://www.amazon.com/dp/1529367654/)
佛教僧侣Gelong Thubten在他的《艰难时刻手册》中分享了他的智慧,提供了许多实际技巧,这些技巧基于对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深深共情的冥想实践。
《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畅销书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培养幸福感、善意(包括对我们自己)、宽恕和韧性,重新构建我们的困难经历,使之成为转化的机会。
Thubten的这本书是理解自我同情如何与古老的佛教精神概念——对所有有感知生命的慈悲——相关联的一个很好的来源。
在亚马逊上找到这本书:Amazon.
3. The Happiness Trap: How to Stop Struggling and Start Living – Russ Harris
[
](https://www.amazon.com/dp/1645471160/)
这部修订和扩展的第二版Russ Harris的百万册畅销书探讨了强大的方法,让我们摆脱内心批评的控制,并“解除”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消极思想。
基于证据的见解和分享来自ACT的极具实用性的技术,Harris展示了我们如何发展自我同情,并更有效地处理我们的痛苦想法和感受。
在亚马逊上找到这本书:Amazon.
4. Self-Compassion in Psychotherapy: Mindfulness-Based Practices for Healing and Transformation – Tim Desmond
[
](https://www.amazon.com/dp/0393711005/)
Desmond的自我同情书籍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将其艺术和科学应用于日常治疗工作中的客户。
整合传统佛教教义与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治疗效果研究和积极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科学知识,这本书提供了关于自我同情科学的精彩介绍以及众多临床应用建议。
在亚马逊上找到这本书:Amazon.
5. The Mindful Path to Self-Compassion: Freeing Yourself From Destructive Thoughts and Emotions – Christopher Germer
[
](https://www.amazon.com/dp/1593859759/)
Christopher Germer邀请我们接受我们的情绪,并以同情而非指责或自我责备的方式回应我们的不完美。
Germer在他的自我同情书籍中提供了许多基于正念的经过科学验证的策略,用于将自我同情付诸实践。
在亚马逊上找到这本书:Amazon.
3本更多自我同情工作簿
如果您正在寻找有助于以实用方式发展更多自我同情的工作簿,您可以尝试以下三本自我同情书籍。它们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提示,并邀请您以体验的方式参与其中。
1. The Mindful Self-Compassion Workbook: A Proven Way to Accept Yourself, Build Inner Strength, and Thrive – Kristin Neff and Christopher Germer
[
](https://www.amazon.com/dp/1462526780/)
学会如何成为自己支持和同情的朋友。
这本基于科学的自我同情工作簿提供了一个逐步指南,帮助您从苛刻的自我评判和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标准中解脱出来,并邀请您培养情感健康。
(更多关于Neff的其他自我同情书籍见下文)
在亚马逊上找到这本书:Amazon.
2. The Self-Compassion Skills Workbook: A 14-Day Plan to Transform Your Relationship with Yourself – Tim Desmond
[
](https://www.amazon.com/dp/0393712184/)
这本自我同情工作簿适用于那些与消极自我对话和不友善自我评判作斗争的我们。它提供了一个逐步指南,通过实践自我同情来培养内心的平静、情绪稳定和更大的幸福感。
它包括14天的练习,这些练习专门设计用来加强我们大脑中的“关怀电路”,这部分负责调节我们的情绪。
在亚马逊上找到这本书:Amazon.
3. The Self-Compassion Workbook: Practical Exercises to Approach Your Thoughts, Emotions, and Actions with Kindness – Joy Johnson
[
](https://www.amazon.com/dp/1647398061/)
完美主义和无法压制内心批评是我们面临的常见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导致自我批评的不良模式。
这本自我同情工作簿包括一个全面的练习集合、每日自我同情提示、冥想和呼吸练习,以及基于正念、积极心理学和ACT的经证实的自助策略。
在亚马逊上找到这本书:Amazon.
下载3份免费的自我同情工具包(PDF)
通过填写您的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
姓名
电子邮件地址(Required)
您的专长(Required)
您的专长TherapyCoachingEducationCounselingBusinessHealthcareOther
评论
这个字段是为了验证目的,应保持不变。
window.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function() { /* <![CDATA[ */ gform.initializeOnLoaded( function() {gformInitSpinner( 3,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wp-content/plugins/gravityforms/images/spinner.svg', true );jQuery('#gform_ajax_frame_3').on('load',function(){var contents = jQuery(this).contents().find('*').html();var is_postback = contents.indexOf('GF_AJAX_POSTBACK') >= 0;if(!is_postback){return;}var form_content = jQuery(this).contents().find('#gform_wrapper_3');var is_confirmation = jQuery(this).contents().find('#gform_confirmation_wrapper_3').length > 0;var is_redirect = contents.indexOf('gformRedirect(){') >= 0;var is_form = form_content.length > 0 && ! is_redirect && ! is_confirmation;var mt = parseInt(jQuery('html').css('margin-top'), 10) + parseInt(jQuery('body').css('margin-top'), 10) + 100;if(is_form){jQuery('#gform_wrapper_3').html(form_content.html());if(form_content.hasClass('gform_validation_error')){jQuery('#gform_wrapper_3').addClass('gform_validation_error');} else {jQuery('#gform_wrapper_3').removeClass('gform_validation_error');}setTimeout( function() { /* delay the scroll by 50 milliseconds to fix a bug in chrome */ jQuery(document).scrollTop(jQuery('#gform_wrapper_3').offset().top - mt); }, 50 );if(window['gformInitDatepicker']) {gformInitDatepicker();}if(window['gformInitPriceFields']) {gformInitPriceFields();}var current_page = jQuery('#gform_source_page_number_3').val();gformInitSpinner( 3,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wp-content/plugins/gravityforms/images/spinner.svg', true );jQuery(document).trigger('gform_page_loaded', [3, current_page]);window['gf_submitting_3'] = false;}else if(!is_redirect){var confirmation_content = jQuery(this).contents().find('.GF_AJAX_POSTBACK').html();if(!confirmation_content){confirmation_content = contents;}jQuery('#gform_wrapper_3').replaceWith(confirmation_content);jQuery(document).scrollTop(jQuery('#gf_3').offset().top - mt);jQuery(document).trigger('gform_confirmation_loaded', [3]);window['gf_submitting_3'] = false;wp.a11y.speak(jQuery('#gform_confirmation_message_3').text());}else{jQuery('#gform_3').append(contents);if(window['gformRedirect']) {gformRedirect();}}jQuery(document).trigger("gform_pre_post_render", [{ formId: "3", currentPage: "current_page", abort: function() { this.preventDefault(); } }]); if (event && event.defaultPrevented) { return; } const gformWrapper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 "gform_wrapper_3" ); if ( gformWrapperDiv ) { const visibilitySpan = document.createElement( "span" ); visibilitySpan.id = "gform_visibility_test_3"; gformWrapperDiv.insertAdjacentElement( "afterend", visibilitySpan ); } const visibilityTest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 "gform_visibility_test_3" ); let postRenderFired = false; function triggerPostRender() { if ( postRenderFired ) { return; } postRenderFired = true; jQuery( document ).trigger( 'gform_post_render', [3, current_page] ); gform.utils.trigger( { event: 'gform/postRender', native: false, data: { formId: 3, currentPage: current_page } } ); if ( visibilityTestDiv ) { visibilityTestDiv.parentNode.removeChild( visibilityTestDiv ); } } function debounce( func, wait, immediate ) { var timeout; return function() { var context = this, args = arguments; var later = function() { timeout = null; if ( !immediate ) func.apply( context, args ); }; var callNow = immediate && !timeout; clearTimeout( timeout ); timeout = setTimeout( later, wait ); if ( callNow ) func.apply( context, args ); }; } const debouncedTriggerPostRender = debounce( function() { triggerPostRender(); }, 200 ); if ( visibilityTestDiv && visibilityTestDiv.offsetParent === null ) { const observer = new MutationObserver( ( mutations ) => { mutations.forEach( ( mutation ) => { if ( mutation.type === 'attributes' && visibilityTestDiv.offsetParent !== null ) { debouncedTriggerPostRender(); observer.disconnect(); } }); }); observer.observe( document.body, { attributes: true, childList: false, subtree: true, attributeFilter: [ 'style', 'class' ], }); } else { triggerPostRender(); } } );} ); /* ]]> */ });
Kristin Neff的自我同情书籍
Kristin Neff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人类发展和文化系的副教授。Neff在过去20多年中将自我同情确立为一个研究领域(Cha et al., 2023)。
Neff在2003年创建了自我同情量表,该量表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自我同情现在已成为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主题,已有超过4000篇期刊文章和学位论文发表(Neff, 2022)。
除了她的开创性研究,她还与同事Chris Germer共同创建了一个为期八周的课程“正念自我同情”,并撰写了几本自我同情书籍。其中包括《自我同情:证明善待自己的力量》;《坚韧的自我同情:女性如何利用善意勇敢发声、主张权力并茁壮成长》;以及她的重要工作手册,我们将在下面详细讨论。
Neff的工作强有力地表明,像对待朋友或孩子一样对待自己是一种充满爱心的支持,证明了那些对自己不宽容和苛刻的人比那些对自己友善的人体验到更少的幸福(Neff, 2022)。
作为一名坚定的相信自我同情是通向幸福的更有效途径而非自尊的信念持有者,Neff还认为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不应取决于最近的成功或失败,也不应与他人的比较有关。与自尊不同,自尊往往依赖于成功或比较,自我同情可以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得到培养,从而导致更好的心理健康(Neff, 2022)。
在她关于自我同情量表的文章中,Neff(2003)断言,自我同情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
- 善良而非评判
- 认识到我们的共同人性而非孤立感
- 正念而非过度认同和与思想和情绪的融合
您可以在Neff的网页上找到许多有价值的免费资源。
Neff的演讲:《自我同情的空间》
您可能还会喜欢Neff关于自我同情的TED演讲。
正念自我同情工作手册简介
[
](https://www.amazon.com/dp/1462526780/)
《正念自我同情工作手册:一种接受自己、建立内在力量并蓬勃发展的方法》是由Kristin Neff和Christopher Germer编写的基于科学的工作手册。它是基于作者们的为期8周的“正念自我同情”课程。
这本自我同情书籍提供了一种逐步的方法,帮助我们从苛刻的自我批评和判断中解脱出来,改善情绪健康。
基于自我同情和正念的原则,本书旨在帮助个人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的仁慈态度。书中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帮助读者发展正念技能和实践,使人们变得更加专注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绪和感觉。
书中包括各种练习和冥想,帮助读者发展自我同情、宽恕和感恩。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技巧,帮助管理困难的情绪和情况,促进韧性和情绪健康。
本书还探讨了自我同情和正念背后的科学,帮助读者了解这些实践的心理和生理益处。书中包括案例研究和个人故事,展示了自我同情和正念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变革力量。
在亚马逊上找到这本书:Amazon.
个性化资源免费提供给你 - 参加测验
2本自我同情有声读物推荐
对于那些更喜欢音频格式的人来说,这里有两本值得探索的自我同情有声读物。
1. Fierce Self-Compassion: How Women Can Harness Kindness to Speak Up, Claim Their Power, and Thrive – Kristin Neff
[
](https://www.amazon.com/dp/B08JH64DVH/)
这本书论证了女性发现内心声音并挑战父权制现状的重要性。
Neff基于她自己的故事和许多其他女性的故事,向女性展示了如何使用自我同情来勇敢而坚强地为自己发声。
她探讨了为什么女性不更同情自己的根本原因,并提供了多种工具和正念练习,帮助女性克服有害的自我批评,变得顽强而富有同情心。
在亚马逊上找到这本有声读物:Amazon.
2. The Gift of Imperfection – Brené Brown
[
](https://www.amazon.com/dp/B085LLCPT5/)
教授、演说家、作家和播客主持人Brené Brown以其关于脆弱性、羞耻、勇气和共情的研究而闻名。
Brown已经写了几本书,包括《勇敢无畏》和《重振》。
《不完美的礼物》已经帮助数百万人理解和拥抱脆弱性和自我同情,从而过上更真实和充实的生活。现在它有声读物版本,包括10个通向完整生活的指南。
作为克服羞耻和自我批评的完美指南,它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培养真实性,并以更同情的方式看待自己。
在亚马逊上找到这本有声读物:Amazon.
Brene Brown关于自我爱的十大规则 - Mindspo
你可以观看这个视频,Brené Brown谈论自我同情和自我爱。
奖励:2本关于自我爱的书籍
自我爱和自我同情是相关的但不同的概念。自我爱通常侧重于整体的正面自我评价,包括自信、自尊和自我接纳。它强调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并拥有健康的自我价值感。
相比之下,自我同情更关注我们如何应对苦难或挑战的经历。它涉及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的痛苦,并在困难时刻对自己表现出善意和理解(Ferrari et al., 2022; Khoury, 2019; Muris & Otgaar, 2020; Neff, 2022)。
1. Radical Acceptance: Awakening the Love That Heals Fear and Shame – Tara Brach
[
](https://www.amazon.com/dp/0712601457/)
基于她个人的故事和佛教教义,佛教正念教师Tara Brach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培养清晰的洞察力和慈悲心,治愈恐惧和羞耻,并建立充满爱的真实关系。
Brach邀请我们放下严厉的自我评判、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她的书中包含了许多旨在加强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慈悲和爱的引导冥想。
在亚马逊上找到这本书:Amazon.
2. Radical Compassion: Learning to Love Yourself and Your World with the Practice of RAIN – Tara Brach
[
](https://www.amazon.com/dp/0525522832/)
在她的新书中,著名的佛教冥想老师Tara Brach分享了一个简单的四步练习,以唤醒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自我同情和爱。
她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释放痛苦情绪的束缚,让自己从羞愧、恐惧、负面自我信念和严厉的自我评判中解脱出来。她的书教授了RAIN方法:
- 认识
- 允许
- 探究
- 滋养
智慧且实用,Radical Compassion 是基于现代脑科学和古老智慧的。
在亚马逊上找到这本书:Amazon.
PositivePsychology.com的相关资源
为了进一步探索自我同情及相关主题,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包括文章、工作表和活动。
例如,您可能会喜欢以下文章,其中许多文章包括实用练习和测试。
如果您正在寻找强大的基于科学的方法来帮助他人培养自我同情,请查看这个包含17种经过验证的自我同情工具的产品。使用它们帮助您的客户与自己建立更友好和滋养的关系。
总结
培养自我同情是一种温和但潜在具有变革性的做法,它允许我们以善意、共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自己。这是一种完美的解毒剂,针对有毒的自我对话和自我破坏性的自我信念,它邀请我们像对待最好的朋友一样对待自己。
建立在自我善良、对我们共同人性的认识和正念的基础上,自我同情会带来更好的身心健康、更高质量的关系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希望您喜欢阅读这篇文章。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个免费自我同情工具。
编辑:2023年12月更新
参考文献
- Cha, J. E., Boggiss, A. L., Serlachius, A. S., Cavadino, A., Kirby, J. N., & Consedine, N. S. (2022). A systematic review on mediation studies of self-compassion and physical health outcomes in nonclinical adult populations. Mindfulness, 13(8), 1876–1900. https://doi.org/10.1007/s12671-022-01935-2
- Cha, J. E., Serlachius, A. S., Cavadino, A., Kirby, J. N. & Consedine, N. S. (2023). What do (and don’t) we know about self-compassion? Trends and Issues in Theory, Mechanisms, and Outcomes. Mindfulness, 14, 2657–2669. https://doi.org/10.1007/s12671-023-02222-4
- Ferrari, M., Ciarrochi, J., Yap, K., Sahdra, B., & Hayes, S. C. (2022). Embracing the complexity of our inner worlds: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self-compassion and self-criticism. Mindfulness, 13(7), 1652–1661. https://doi.org/10.1007/s12671-022-01897-5
- Gilbert, P. (2010). The compassionate mind. Constable.
- Khoury, B. (2019). Compassion: Embodied and embedded. Mindfulness, 10(11), 2363–2374. https://doi.org/10.1007/s12671-019-01211-w
- Kirby, J. N., Tellegen, C. L., & Steindl, S. R. (2017). A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