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与美德

VIA性格优势与调查:31种识别优势的方法

VIA Character Personality Assessment: 31 Ways to Spot Strengths

3 Oct 2024

VIA Character Personality Assessment: 31 Ways to Spot Strengths

25 Mar 2020

by Catherine Moore, 心理学家, MBA

科学审阅者 Jo Nash, Ph.D.

VIA Survey

在积极心理学中,培养和使用我们的个人优势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粗略地说,这是对幸福或幸福生活的追求。

当我们利用我们性格中的积极部分时,研究表明我们可以更显著地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改善我们的关系,并提高我们的幸福感和快乐感。

那么,我们从哪里开始呢?

通过认识我们的优势!

VIA 调查是一种科学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我们的优势,包括我们最常使用和依赖的优势(Peterson & Seligman, 2004)。继续阅读以了解有关调查及其如何帮助你展现最好的自己以及周围的人的信息。

在你继续之前,我们建议你下载我们的三个免费优势练习。这些详细的、基于科学研究的练习将帮助你或你的客户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潜力,并创造一种感觉充满活力且真实的生活。

本文包含以下内容:

什么是 VIA 个性评估?

优势是构成我们核心和基础的一部分,是我们所有人拥有的正面个体性格特征的集合,与我们的发展、福祉和生活满意度相关(Niemiec, 2013)。它们是我们的重要能力,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和感受方式,并代表我们珍视自己和他人的事物。

VIA 个性评估是一种测量我们优势的科学工具,在学术界、企业界和其他领域广泛使用(Peterson & Seligman, 2004)。

优势和美德

这24种优势被分为六类“美德”。按无特定顺序排列,它们是(Ruch & Proyer, 2015;VIACharacter.org, 2020):

  • 超越 – 欣赏卓越和美丽、感恩、希望、精神和幽默。作为美德,超越的优势将我们以有意义的方式与周围的世界连接起来。
  • 智慧 – 好奇心、创造力、洞察力、学习的热爱和判断。这些优势有助于我们学习和获取知识。
  • 人性 – 社会智能、爱和善良。人性的优势通过帮助我们建立和维护与他人的积极、温暖的关系来发挥作用。
  • 勇气 – 勇气、热情、诚实和坚持。这些情绪优势赋予我们应对逆境的力量,以及我们如何处理逆境。
  • 节制 – 自我调节、审慎、谦逊和宽恕。节制的优势帮助我们“管理习惯并保护自己免受过度的影响”,包括管理和克服恶习(VIACharacter.org, 2020)。
  • 正义 – 团队合作、领导力和公平。拥有这些优势,我们在社交或团体情况下与周围的人互动。

这些单独的性格优势和美德是通过自我报告调查来衡量的,通过同意优势示例在行动中的方式。

VIA-IS 工具

该调查包含总共240个问题——每个识别出的优势有10个问题,以5点李克特量表格式呈现。正式名称为价值观在行动优势清单(VIA-IS),由Christopher Peterson博士开发,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心理计量工具,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测试(Peterson & Park, 2009;Peterson, Park, Hall, & Seligman, 2009)。

VIA 青少年调查

VIA-IS 还针对10至17岁之间的青少年进行了改编,包含只有96个项目的版本。

如何通过 VIA 调查了解你的优势

有兴趣找出你的签名性格优势吗?你可以访问 VIA Institute on Character 网站

量表范围从1到5,其中1是 非常不像我,5是 非常像我,表示高负荷因素。

成人调查中的示例项目包括:

  • “我知道如果我为自己设定目标,我会成功。”(希望)
  • “无论我是否喜欢他们,我总是公正地对待人们。”(公平)
  • “至少每天一次,我会停下脚步数数我的祝福。”(感恩)

完成免费版本的 VIA 调查后,你会收到一份按照排名列出的优势列表以及每种优势的简要描述。

签名优势和较小的优势

如果你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你的性格,包括对你签名优势的进一步见解,你可以订购一个配置文件报告。

根据该工具,签名优势是个人经常使用的中心、关键优势;通常,它们是在相当自然的情况下使用的。它们被认为是内在的,因此更容易并且往往更有成就感地发展和使用它们(Peterson & Park, 2009)。

我们较少使用较小的优势,它们可能尚未充分发展或对我们来说不如签名优势重要——尽管这不是硬性规定。你将在你的配置文件报告中找到它们。

总的来说,成人测试通常在不到15分钟内完成。

7个识别优势的好处

逻辑上,了解我们的优势使我们能够有意识地和更主动地运用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优势,并开发那些可能潜在有用的劣势。

但是,关于这些好处的研究怎么说?以下是关于识别优势的一些最知名和最近的研究成果。

1. 提升幸福感

也许最重要的整体优势,使用一个人的核心优势已被证明对成年人的幸福感有所贡献,并减少心理健康困扰(Linley, Nielsen, Gillett, & Biswas-Diener, 2010;Mongrain & Anselmo-Matthews, 2012;Fava & Ruini, 2014)。

Seligman, Rashid 和 Parks (2006) 表明,这对年轻人也适用:将核心优势应用于行动与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减少抑郁症状有关。

2. 自我接纳

特定的性格优势(例如,活力、希望)与自我接纳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Harzer, 2016)。在积极心理学中,自我接纳是我们维持健康自我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帮助我们超越我们所认为的缺陷,并深刻知道我们“足够”。

3. 更高的幸福感

许多研究人员都研究了性格优势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 Weber, Ruch, Littman-Ovadia, Lavy, 和 Gai (2013) 表明,超越优势可以预测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
  • Peterson, Ruch, Beerman, Park, 和 Seligman (2007) 通过意义这一关键元素确定了几个重要的幸福优势,这是塞利格曼的PERMA模型的一部分。同一项研究揭示了“参与”和“愉悦”通往幸福的道路之间的关系(Schueller & Seligman, 2010)。
  • Schutte 和 Malouff (2019) 考察了核心优势干预措施的影响,发现开发这些核心优势可以提高积极情绪并提升生活满意度。

4. 改善心理健康

在此基础上,Schutte 和 Malouff (2019) 还发现,开发核心优势可以发挥减轻抑郁的作用。然而,心理健康不仅仅是缺乏心理疾病。本质上,他们的研究结果与 Tehranchi, Neshat Doost, Amiri, 和 Power (2018) 的研究一致,后者表明性格优势的应用与不健康的认知态度呈负相关,并且与我们的幸福感呈正相关。

此外,Zhang 和 Chen (2018) 提供了证据,表明优势应用和未来自我连续性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支持了早期研究将优势与主观幸福感联系起来。Gillham 等人 (2011) 与青少年一起工作,研究了人际关系和对未来幸福感至关重要的目标感的重要性。

5. 积极的工作体验

Harzer 和 Ruch (2013) 使用适用于组织中的性格优势适用性等级量表来检查工作中的签名优势使用情况,发现工作中使用更多的签名优势,人们的积极主观体验越高。无论工作的“内容”是什么,这一点都很重要。

最近,一些研究显示,应用签名优势对行为结果如工作表现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特别强烈的影响。然而,使用幸福优势可能对工作场所的心理情感结果,如满意度、投入和体验的意义有更强的影响(Littman-Ovadia, Lavy, & Boiman-Meshita, 2017)。

6. 学校积极情绪

学生的研究也发现了积极情绪在学校与毅力、社会智力、活力和学习的热爱等性格优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其他优势(如希望和爱)则与总体学业成绩相关联,而有些则与学校相关的负面情绪呈负相关(Weber, Wagner, & Ruch, 2016)。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其潜力并创造更积极的学校经历。通过设计课程、培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及为学校提供促进优势发展的资源,我们正在推动更好的学生生活质量(Lavy, 2019)。

7. 高效的问题解决

研究表明,帮助儿童和年轻人识别、培养和应用他们的优势至少有几个好处。Rashid 等人 (2013) 在检验优势干预的有效性时表明,当教导孩子利用其优势解决问题时,他们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这项研究还提供了证据,表明这样做也有助于他们的幸福感。

总结

显然,优势研究是积极心理学中一个受欢迎且快速增长的领域。在这篇文章中不可能涵盖所有关于了解你的优势的好处。

总而言之,这种意识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 允许我们更自觉地应用它们 – 在工作、建立和培养关系、应对逆境、尝试提高表现等方面(Hodges & Clifton, 2004)
  • 帮助我们专注于我们的发展 – 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他人,包括学生和儿童(例如,Fava & Ruini, 2014)。
  • 创建促进优势应用的环境 – 在组织、治疗、辅导、医疗保健和教育等领域(例如,Littman-Ovadia et al., 2017)。

那么,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了解我们的优势吗?

11种其他识别优势的方法

如果你想了解你的优势,还有更多替代评估可供选择。

这里简要概述了一些我们在其他地方已经介绍过的评估方法,但你也可以在本文中找到有关优势问卷、工作表、活动和练习的更多信息:7个最准确的性格优势评估和测试

优势测试和评估

  1. 签名优势问卷(SSQ-72)。这是一种基于VIA框架的在线评估,用于识别五到六个你的顶级(签名)优势。大约需要20分钟完成。每个优势有三个项目。
  2. DISC人格测评。最初由心理学家William Marston(1928/2014)开发,DISC人格测评关注四个个体特质:支配(D)、影响(I)、稳定性(S)和尽责(C)。然而,该评估实际上是由组织心理学家Walter Clarke于1956年开发的,现在可以在线上找到。
  3. 个人优势清单。这是一个基于Martin Seligman教授优势研究的非正式在线测试,用于识别你最常利用的优势、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利用它们为自己谋利。
  4. CliftonStrengths。前身为Clifton StrengthsFinder,这是一个在线工具,帮助你识别优势并了解如何将你的关键才能发展成优势。这是基于作者Don Clifton的研究,主要面向教育者和组织。

免费个性化资源——立即参加测验

识别优势的积极心理学练习

这里还有一些基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发现你的优势。

  1. 使用你的最佳工作自我练习来发现你的优势。回顾过去的经验,重温那些时刻,你的积极特质和能力得到了体现。
  2. 探索性格优势对治疗师、辅导员、教练和其他从业者与客户一起使用非常有用。一系列问题鼓励反思一个人一生中的优势。

此外,积极心理学工具包© 包含了大量的寻找优势工具、专注于发展优势的工作表,以及其他很多内容。拥有400多个工具,它是你理想的实践选择,可通过小额订阅获得。

然而,如果你想从小型精选的价值连城的工具开始,这个合集包含17个寻找优势的工具,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他们的优势,以增强生活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你的优势

许多简单的练习和习惯也可以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识别你的优势。Niemiec 和 McGrath (2019) 建议,以下是你做得好的信息来源:

  1. 客户、员工或绩效评估
  2. 我们的社交媒体帖子(令人惊讶的一个!)
  3. 工作中收到的赞美
  4. 我们的头脑,当我们主动反思我们的优势,然后接近任何(通常是具有挑战性的)情况时——这被称为“资源启动”(Flückiger, Caspar, Grosse Holtforth, & Willutzki, 2009;Flückiger, Wüsten, Zinbarg, & Wampold, 2010)

利用你所有的信息并扩展你的思考。什么让你感到很棒,或者你在不同生活领域的哪些方面表现出色?

如何使用你的优势

知道你的优势是一场美好的开始,正如我们所见。下一步是应用它们,但我们要怎么做呢?

Michelle McQuaid 和 Erin Lawn (2014),《Your Strengths Blueprint》一书的合著者,建议试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它们,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实际表现。随着我们对自己运用特定优势的感觉越来越熟悉,我们可以更加意识到在什么情况下以及在哪里它们可能对我们自己和他人有益。

以下是一些其他尝试发现和使用你的优势的方法(Roberts et al., 2005;McQuaid, Kern, Morris, & Jacques-Hamilton, 2019):

1. 使用优势日志

当你试图回忆你在行动中使用的优势时,试着记下你最好的时刻日志。花点时间反思那些让你感到自豪、快乐或满足的事件和时刻,并问自己几个问题。具体来说:

  • 在那一刻我在做什么?(例如,帮助朋友)
  • 我可能正在应用哪些优势?(例如,友善)

2. 向他人求助

找一个你觉得舒服的人,问问他们喜欢你什么。这可能一开始看起来有点吓人,但他们肯定能想到一些你做得特别好甚至擅长的事情。

3. 发现他人的优势

大多数人(有些人说95%)发现识别他人的优势要容易得多(Niemiec & McGrath, 2019)。

在《The Power of Character Strengths》一书中,Niemiec 和 McGrath (2019) 引入了SEA框架,你可以用来识别优势在行动中的表现,从而更好地理解优势与行为之间的联系。

这个框架也是你与那些你发现优势的人建立更积极关系的好方法:

  • (S) 发现: 给朋友、亲戚或同事贴上你看到的优势标签。它是你所熟悉的VIA性格优势吗?
  • (E) 解释: 描述你看到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当你与他们交谈时。
  • (A) 感激: 告诉他们这对你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带来的价值。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你已经在利用自己的优势的时候,以及你在使用它们时的感受。从这里,你可以考虑哪些情境可以让你更好地利用优势,以及如何主动创造更多让你的优势闪耀的情境。

6个应用优势的技巧

寻找一些现成的技巧来应用你的优势?试试这些:

1. 建立优势自画像

Reflected Best Self-Portrait 练习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帮助你清楚地描绘出你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我们不能改变遇到的每一个情境,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来塑造一些情境(Linley & Harrington, 2006)。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创造利用优势的机会(Linley & Harrington, 2006)。你能找到新的角色或申请晋升吗?

2. 寻求他人的帮助

邀请他人讨论你的优势和他们的优势。考虑寻求专业指导,或报名参加在线课程,帮助你更好地利用你的才能和优势。

3. 尝试职位重塑

如果新角色或职位不是当前的可能性,或者这不是你感兴趣的,为什么不改变你处理工作的方式呢?这篇文章介绍了职位重塑,解释了如何通过利用你的签名优势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意义和目标。

4. 做你喜欢的事情

不用说,我们的爱好和激情都是我们在做时做得很好或喜欢变得更好的实例。这些都是你的优势在工作中的表现,因此更有理由去追求它们!

5. 创建每日优势习惯

我们将优势融入日常生活的次数越多,我们的大脑就越容易自然地执行这些动作。为什么?因为神经可塑性

6. 实践

尽可能多地寻求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实施你的优势,无论多么微小。感恩是你的优势之一吗?向一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或者给某人写一封感谢信。善良是你的一个签名优势吗?为慈善机构做志愿者或帮助一位老人搬杂货。

在工作场所使用你的优势

团队支持优势

团队支持优势

来源:McQuaid 等,2019,第21页

更有效地在工作中应用你的优势意味着寻找应用它们的机会——而这依赖于几个关键要素的存在。

正如 McQuaid 等人 (2019) 在《Strengths Lab 2019 调查》中所描述的那样,这些关键要素是:

  • 心理安全感 – 一个接受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团队成员感到舒适地展示脆弱性,犯错误和冒险(Frazier, Fainshmidt, Klinger, Pezeshkan, & Vracheva, 2017)。
  • 与领导层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 讨论诸如个人优势、其影响、应用和开发等主题。
  • 组织承诺 – 通过激活、倡议和支持来发展同事的优势。

如果具备这些要素,同事更有可能找到利用自身优势为公司带来利益的机会。由于这些要素需要整个组织中每个人的努力,有一个关键收获。

也就是说,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多的机会应用你的优势——以及其他人——我们需要建立和培养基于优势的工作场所。发起对话、征求反馈、展示支持,你将能够启用你们的优势激活。

总结信息

越来越多基于证据的理由让我们培养对我们的性格优势的良好认知。不仅这样做赋予我们规划和优先发展优势的能力,还意味着我们可以积极采取步骤。

无论你是渴望提高工作效率还是在生活中找到更多意义,这里都有大量工具和日常技术可供你使用。不妨从VIA调查开始,告诉我们进展如何?

你在实践中使用VIA调查来帮助客户吗?如果不是有意为之,那又是为什么呢?你亲自做过测试吗,出于好奇?请在下面的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希望你喜欢阅读这篇文章。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个免费优势工具

参考文献

  • Fava, G. A., & Ruini, C. (2014). Increas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clinical and educational settings. Interventions and Cultural Contexts. Cross-Cultural Advancement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8.
  • Flückiger, C., Caspar, F., Grosse Holtforth, M., & Willutzki, U. (2009). Working with patients’ strengths: A microprocess approach. Psychotherapy Research, 19(2), 213–223. https://doi.org/10.1080/10503300902755300
  • Flückiger, C., Wüsten, G., Zinbarg, R. E., & Wampold, B. E. (2010). Resource activation: Using clients’ own strengths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 Hogrefe.
  • Frazier, M. L., Fainshmidt, S., Klinger, R. L., Pezeshkan, A., & Vracheva, V. (2017). Psychological safety: A meta-analytic review and extension. Personnel Psychology, 70(1), 113–165. https://doi.org/10.1111/peps.12183
  • Gillham, J., Adams-Deutsch, Z., Werner, J., Reivich, K., Coulter-Heindl, V., Linkins, M., … Contero, A. (2011). Character strengths predict subjective wellbeing during adolescence.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6(1), 31–44. https://doi.org/10.1080/17439760.2010.536773
  • Harzer, C., & Ruch, W. (2013). The application of signature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positive experiences at work.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4(3), 965–983. https://doi.org/10.1007/s10902-012-9364-0
  • Harzer, C. (2016). The eudaimonics of human strengths: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well-being. In J. Vittersø (Ed.), International handbooks of quality-of-life: Handbook of eudaimonic well-being (pp. 307–322). Springer International.
  • Hodges, T. D., & Clifton, D. O. (2004). Strengths-based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In P. A. Linley & S. Joseph (Eds.), Positive psychology in practice (pp. 256–268). John Wiley & Sons.
  • Lavy, S. (2019). A review of character strengths interventions in twenty-first-century schools: Their importance and how they can be fostered. 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 15(2), 573–596. https://doi.org/10.1007/s11482-018-9700-6
  • Linley, P. A., & Harrington, S. (2006). Playing to your strengths. Psychologist, 19(2), 86–89.
  • Linley, P. A., Nielsen, K. M., Gillett, R., & Biswas-Diener, R. (2010). Using signature strengths in pursuit of goals: Effects on goal progress, need satisfaction, and well-be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coaching psychologists. International Coaching Psychology Review, 5, 6–15. https://doi.org/10.53841/bpsicpr.2010.5.1.6
  • Littman-Ovadia, H., Lavy, S., & Boiman-Meshita, M. (2017). When theory and research collide: Examining correlates of signature strengths use at work.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8(2), 527–548. https://doi.org/10.1007/s10902-016-9739-8
  • Marston, W. M. (2014). 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 Routledge.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28). https://doi.org/10.4324/9781315010366
  • Mongrain, M., & Anselmo-Matthews, T. (2012). Do positive psychology exercises work? A replication of Seligman et al. (2005).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68, 382–389. https://doi.org/10.1002/jclp.21839
  • McQuaid, M. (n.d.). Doing more of what you do best: Practical, evidence-based guide to developing strength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ichellemcquaid.com/product/doing-more-of-what-you-do-best-ebook/
  • McQuaid, M., & Lawn, E. (2014). Your strengths blueprint: How to be engaged, energized, and happy at work. Michelle McQuaid.
  • McQuaid, M., Kern, P., Morris, E. & Jacques-Hamilton, R. (2019). The Strengths Lab 2019 Workplace Surve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ichellemcquaid.com/strengthsreport/
  • Niemiec, R. M. (2013). VIA character strengths: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first 10 years). In H. H. Knoop & A. Delle Fave (Eds.), Cross-cultural advancement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Vol. 3. Well-being and cultures: Perspectives from positive psychology (pp. 11–29).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 Niemiec, R. M., & McGrath, R. E. (2019). The power of character strengths: Appreciate and ignite your positive personality. VIA Institute on Character.
  • Peterson, C., & Park, N. (2009). Classifying and measuring strengths of character. In S. J. Lopez & C. R. Snyder (Eds.), Oxford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25–3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Peterson, C., Park, N., Hall, N., & Seligman, M. E. P. (2009). Zest and work.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0, 161–172. https://doi.org/10.1002/job.584
  • Peterson, C., Ruch, W., Beerman, U., Park, N., & Seligman, M. E. P. (2007). Strengths of character, orientations to happ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 149–156. https://doi.org/10.1080/17439760701228938
  • Peterson, C., & Seligman, M. E. P. (2004).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Rashid, T., Anjum, A., Lennox, C., Quinlan, D., Niemiec, R. M., Mayerson, D., & Kazemi, F. (2013). Assessment of character strength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 Proctor & P. A. Linley (Eds.), Research, applications, and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p. 81–115).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https://doi.org/10.1007/978-94-007-6398-2_6
  • Roberts, L. M., Spreitzer, G., Dutton, J., Quinn, R., Heaphy, E., & Barker, B. (2005). How to play to your strength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3(1), 74–80.
  • Ruch, W., & Proyer, R. (2015). Mapping strengths into virtues: The relation of the 24 VIA-strengths to six ubiquitous virtu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6.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5.00460
  • Seligman, M. E. P., Rashid, T., & Parks, A. C. (2006). Positive psychotherapy. American Psychologist, 61(8), 774–788. 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61.8.774
  • Schueller, S. M., & Seligman, M. E. (2010). Pursuit of pleasure, engagement, and meaning: Relationships to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measures of wellbeing.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5(4), 253–263. https://doi.org/10.1080/17439761003794130
  • Schutte, N. S., & Malouff, J. M. (2019). The impact of signature character strengths interventions: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4), 1179–1196. https://doi.org/10.1007/s10902-018-9990-2
  • Tehranchi, A., Neshat Doost, H. T., Amiri, S., & Power, M. J. (2018). The role of character strengths in depression: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1609.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8.01609
  • Weber, M., Ruch, W., Littman-Ovadia, H., Lavy, S., & Gai, O. (2013). Relationships among higher-order strengths factor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 The case of Israeli adolescen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5, 322–327. https://doi.org/10.1016/j.paid.2013.03.006
  • Weber, M., Wagner, L., & Ruch, W. (2016). Positive feelings at school: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s’ character strengths, school-related affect, and school functioning.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7(1), 341–355. https://doi.org/10.1007/s10902-014-9597-1
  • Zhang, Y., & Chen, M. (2018). Character strengths, strengths use, future self-continu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1040.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8.01040

博客文章

相关文章

[

勇气

勇气

优势与美德

勇气:真实生活的基本美德

17 Oct 2024

0

Brené Brown(2012)的《大胆生活》是一本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