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中的心流是什么?(附10+活动)
什么是心流?(附10+活动)
8 Jan 2019 作者 Catherine Moore, 心理学家, MBA
科学审稿人 Maike Neuhaus Ph.D.
你是否曾经完全沉浸在一项任务中?
对外界世界一无所知,只专注于自己的进展和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
也许你在做你喜欢的事情时,比如演奏音乐或某种运动,突然发现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经历了一种心流状态。
心流是生活中令人愉快的状态之一,它能让我们完全沉浸于当下,并帮助我们更富有创造力、生产力和快乐。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心流的概念背景及其在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对个人和团体的意义。
我们将探讨如何衡量心流的不同方式,以及一些可以帮助你进入心流状态的活动和方法。
在继续之前,你可以免费下载我们的三个生产力练习:点击下载3个免费的生产力工具。这些详细的、基于科学研究的练习将帮助你或你的客户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本文包含以下内容:
- 心流的概念和意义
- 心流的心理学理论
- 心流与积极心理学
- 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的工作
- 《心流:最佳体验的心理学》
- 心流状态图和量表
- 心流与幸福
- 心流体验的研究
- 脑电波与神经科学
- 如何进入心流状态
- 10+活动帮助获得心流状态
- 17个心流触发器来诱导心流
- 冥想与心流
- 心流在工作场所的重要性
- 心流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 3个推荐的YouTube视频
- 4本书籍推荐
- 总结
- 参考文献
什么是心流的概念和意义?
心理心流捕捉了人们在特定时刻完全投入、专注并参与自己活动的积极精神状态,以及从这种活动中获得的乐趣。或许最能描述心流状态的话来自于最早进行‘心流研究’的参与者之一(Csikszentmihalyi 和 Csikszentmihalyi, 1988: 195):
“我的思绪没有游离。我没有在想着其他事情。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件事上。我的身体感觉很好。我似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世界仿佛与我隔绝了。我不再关注自己和我的问题。”
被公认为推广了心流概念的心理学家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在其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给出了另一个关于“心流”精神状态的定义:
“…完全投入到某项活动中,只为这项活动本身。自我意识消失。时间飞逝。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移动和每一次思考都必然源自前一个,就像即兴演奏爵士乐一样。你全身心投入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技能。”
如果这听起来像是其他心理状态,比如冥想或瑜伽可以带来的状态,那么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想法在佛教、道家和印度教文献中也有提及。简单来说,心流可以被理解为(Csikszentmihalyi 和 Csikszentmihalyi, 1988: 36):
“人们在全身心投入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整体性感觉。”
心流的心理学理论
心流理论开始引起心理学家雅各布·盖茨尔和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的兴趣是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创造性过程期间(Getzels & Csikszentmihalyi, 1976)。
观察一位艺术家在创作时的表现,契克森米哈伊被他们独特而专注的注意力和坚持完成画作的决心所吸引,尽管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不适、疲倦或饥饿。然而,在完成画作后,艺术家却对已完成的作品完全没有兴趣。
契克森米哈伊(1975)随后将其研究扩展到其他领域,研究了舞蹈和国际象棋等领域的这种情况。很明显,心流状态是由至少两个关键因素引起的:目标和反馈。
首先,当人们面对他们认为正好符合其技能水平的挑战时,就会产生一种理想的心流状态。换句话说,既不太难以至于无聊,也不太容易以至于让人感到厌烦。
其次,他们有明确的短期目标,并且能够即时收到关于进度的反馈。这种反馈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并相应地调整他们的目标导向行动。
总的来说,人们描述“处于心流”是一种非常愉快的经历。由于他们得到了持续的反馈,他们对自己的任务感到掌控,最终发现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是非常自我奖励的(Stavrou 等人,2015)。
心流与积极心理学
自然地,接下来积极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是如何创造、控制和理解心流与其他允许我们繁荣发展的自我方面之间的关系。
心流成为了积极心理学家们在研究表现、目标导向、创造力、注意力以及当然还有情绪时感兴趣的一个主题。就在那之后不久,心流的概念在像德西和瑞恩(1985)这样的研究人员中变得更为流行,他们对内在动机中的心流进行了研究。
最重要的是,它被视为改善人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有助于我们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塞利格曼,2002: 249)。有意义的生活意味着利用我们的美德和优势去做一些比我们自身更大的事情,在这种生活中,我们花更少的时间纠结于不真实和平凡的事物。我们较少因为过于简单的任务而感到无聊,或者因为过于复杂的挑战而感到沮丧。
了解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并维持它,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享受我们所参与活动的好方法。
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的工作
契克森米哈伊经常将心流描述为一种自主内向的经验。自主内向经验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令人愉悦、有趣且内在动机的活动。
如果我们考虑契克森米哈伊的开创性工作对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影响,通过考虑构成该概念的九个不同维度,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这一点。
根据契克森米哈伊的研究(1990;Nakamura 和 Csikszentmihalyi,2002),心流的普遍因素包括:
- 挑战-技能平衡;
- 行动-意识融合;
- 明确的目标;
- 清晰的反馈;
- 集中注意力于当前的任务;
- 对任务的控制感;
- 自我意识的丧失;
- 时间感的变化;和
- 自主内向体验。
在整个文章中,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这些方面,以及一些可以帮助你进入心流状态的触发器。
《心流:最佳体验的心理学》
在契克森米哈伊的畅销书中,心流涵盖了生活中那些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时刻:
“你知道自己需要做的任务是可以做到的,虽然困难,但时间感消失了。你忘记了自己。你觉得自己是更大的一部分。”
使用不同的案例研究,米哈伊探讨了我们如何进入并充分利用心流——作为工人,也作为个体。最终目标?通过参与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丰富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被无聊困扰,或者因过于复杂的挑战而感到沮丧,通过处于心流区域中进行我们最喜欢的事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触及生命中的更大意义。
契克森米哈伊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例子,说明人们如何通过引导我们的意识体验来控制我们的内心幸福感,从而带来一种我们能够掌控内心幸福的感觉。通过指导我们自己的最佳体验,我们达到了一种掌握的感觉。
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它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在不同方式中鼓励心流的方法。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想法,关于如何识别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心流机会,以及如何利用心流实现我们的更大抱负。
心流状态图表和量表
契克森米哈伊还创建了一个图表和量表,我们在下面讨论。
契克森米哈伊的心流状态图表
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的心流状态图表(不要与普通的流程图混淆)基于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研究。有时称为心流模型,该图表展示了八个不同的区域。
正如我们提到的,我们可以从契克森米哈伊(1998)的书《寻找心流》中的图表轴看出,关键维度是感知的挑战-技能平衡(或比率)。当这两个维度都处于一个理想的高水平时,条件非常适合进入心流状态。
来源:契克森米哈伊(1998)
契克森米哈伊的心流状态量表
心流状态量表(FSS)在学术研究和运动心理学中最为常见(Jackson & Marsh, 1996)。这个由36个项目的工具测量了心流的九个维度,这些维度直接对应于契克森米哈伊早期研究(1990)中确定的那些维度。
量表由五点李克特量表上的问题组成,通常要求参与者回忆一次特定的心流体验,或作为事后心流评估。以下是一些示例项目。李克特量表本身在整个测试中都是标准和统一的,范围从强烈不同意(1)到强烈同意(5)(Jackson & Marsh, 1996)。
- 我面临的挑战,但我相信我的技能足以应对。
- 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正在做的事情上。
- 我真的很享受这次经历。
- 我毫不费力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上。
- 我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应对高要求的情况。
- 我不再关心自己的表现。
- 挑战和我的技能处于同样高的水平。
- 我自发地、自动地做事,无需思考。
- 有时,事情似乎以慢动作发生。
自从最初的构建以来,该工具已经过修改,以增强其测量某些维度的能力,从而产生了较短的FSS-2和离散心流量表-2(DFS-2)(Jackson & Eklund, 2002)。
这三种量表在作为心理测量可靠的工具方面都表现良好——两个例外情况涉及较短形式测试中的自我意识和时间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低(Marsh & Jackson, 1999;Jackson等人,2008)。
心流与幸福
心理和主观幸福感已被许多研究人员多年研究(Bryce & Haworth, 2002;Heo等人,2010)。由于心流的性质,它与较低的(或失去)自我意识有关,这意味着它至少与幸福相关——如果不是一种产生积极情绪的方式。
确实,幸福感和奖励感与处于心流状态的自主内向体验相关联,尽管我们每个人参与以进入这种状态的活动是不同的。
心流体验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简要地探讨了心流概念如何与其他理论框架结合,以推进我们对该概念的理解。在这里,我们将略微深入探讨心流体验的研究如何在其他领域发挥作用,以及一个特别有趣的文献“空白”——契克森米哈伊关于自主内向人格的概念。
心流体验在线
毫不奇怪,心流概念已经受到了营销人员、广告商、教育工作者、游戏设计师和其他从事用户体验(UX)相关行业的人们的欢迎。在这种情况下,这通常与互联网上的用户体验相关。
霍夫曼和诺瓦克(1996: 57)甚至提出:“心流是‘粘合剂’,将消费者固定在超媒体计算机环境中”。
一些有趣的例子包括以下研究。
2007年关于基于网络的培训计划的研究,Choi等人发现,参与者在体验心流时与学习成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霍夫曼和诺瓦克(1996)对心流体验如何积极影响网络用户的态度和在线营销中的行为意向的实证研究。心流体验也被假设会增加用户对其购买行为的感知控制;
Kiili(2005)的研究评论了设计教育电脑游戏的可能性,这些游戏可以促进心流体验以增强学习和玩家态度——一种“体验式游戏模式”;
Rettie(2001)的一项研究,他称之为“互联网心流”,使用体验抽样法更仔细地考察了诸如下载速度、横幅广告等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作用。
这些精彩的研究都是进一步阅读的好材料,对于希望更深入了解心流体验及其21世纪应用的治疗师来说尤其如此。它们也是很好的例子,说明了契克森米哈伊(1975)的概念如何继续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每天寻求快乐、目标导向和探索的行为。
心流体验与社会互动
关于心流体验的另一个有趣的研究领域是我们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人际层面(Magyaródi & Olah, 2017)。这一相对较新的研究使用了心流状态问卷——另一种衡量心流体验的工具,揭示了有关心流体验在共享合作活动中的见解。
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心流实际上可以增强体验本身的强度:参与者在活动中协调一致时更加专注于任务。作者认为,这些结果可能对我们的社会发展具有意义。
自主内向人格
自主内向人格的概念常用于解释不同人在工作或一般情况下体验心流的不同能力。与其他应用相比,它在学术文献中的出现频率较低——至少在实证研究中。
自主内向人格描述的是个人倾向于出于内在动机参与活动。换句话说,他们可能从任务本身中获得更多的乐趣,而不是为了未来的目标,更轻松地专注于手头的任务(Csikszentmihalyi, 2002;Engeser 和 Rheinberg, 2008)。
一些研究表明,他们也可能具备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Keller 和 Blomann, 2008)。
脑电波与神经科学
最近,对心流背后的神经科学的兴趣开始蓬勃发展,部分是由神经认知研究员阿内·迪特里希带头的。或许他在通俗语言中最容易理解的发现是,体育活动可以让“专注”的大脑区域稍微休息一下。
其他区域则接管,使我们暂时摆脱自我意识和自我对话等过程,带给我们更放松和更具创造力的状态(Dietrich, 2004)。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被称为瞬时低额叶活动,指的是前额皮质的不活跃。因为我们的前额皮质负责较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包括自我反思、分析思维和其他元意识能力,所以我们的隐性系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信息处理变得毫不费力,我们进入了高度期望的心流状态。
如何进入心流状态
进入心流状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触发因素和各种自己喜欢的活动。在接下来的几节中,我们将探讨与心流状态相关的不同活动,以及你可能已经从过去的经历中熟悉的某些触发因素。
10+活动帮助获得心流状态
好消息是,达到心流状态有时就像做你喜欢的事情一样简单。挑选一项你乐在其中的活动,从冲浪或骑马到作曲或跳舞。例如,问题可以是:
我最重视心流是因为它……
- 激励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让我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
- 是唯一让我关闭“待办事项”清单的时候;
- 让我和别人分享美好的时刻。
我最常在……
- 一个人或一群能跟上的人一起;
- 和人在一起,以便我们互相激励;
- 我独自一人,这样我可以集中精力;
- 宁静的环境中,让我感觉自己与超越自己的东西相连。
我在……
- 心跳加速,肾上腺素激增,是成败时刻;
- 我们都被这一刻所吸引,感觉自己与超越我们自己的东西相连;
- 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很顺利——事情完美地发生了;
- 几个小时过去了,我迷失在工作中,创造出了惊人的东西。
这项活动将引导你更多地参与到可以让你进入心流状态的活动中,通过揭示你的“心流档案”。以下是一些示例档案。
硬汉——在这种情况下,您的活动包括:
“…极限运动。滑雪、滑板、冲浪、跳伞、山地自行车、综合格斗、攀岩、赛车和彩弹射击都可以提供您所寻求的强度。您更喜欢非传统、远离常规路线的旅行。您对行程的关注不如对文化沉浸的关注。”
心流旅行者——您的活动可能包括:
“…冥想、瑜伽和静修、狂欢舞蹈和其他寻求灵魂的活动。”
深思者——进入心流状态通常与活动有关:
“…充电活动、园艺、徒步旅行、演奏乐器和反思。”
可以在心流基因组项目项目上找到更多心流档案,以及数十个您可以参与的活动想法。
我们还列出了以下一些最受欢迎的体育活动:
- 瑜伽 – 控制呼吸和安静的环境是很好的条件,可以帮助您将思想集中在当下的活动上。在平衡和拉伸方面,适当的挑战与技能比例使一些人觉得瑜伽非常适合进入心流状态;
- 游泳 – 如果你喜欢稍微激烈一点的体育活动,游泳让你可以专注于技术、呼吸。而且,当你在水中时,很少会有干扰;
- 跑步 – 当你跑步时,设置挑战水平非常简单,这使你能够找到与你的能力相匹配的理想平衡,从而进入心流状态。如果你有时会在跑步时“自言自语”或思考,听音乐或一本好有声书可能会有所帮助;
- 攀岩 – 这项活动在早期的研究中经常出现在契克森米哈伊及其他人的研究中,因为它能够在体力消耗和专注之间提供灵活的平衡。
如需更多心流活动,请参阅:通过这些11项活动和练习诱导心流状态
17个心流状态触发器来诱导心流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流状态触发器”?几年前,心流基因组项目的联合创始人史蒂文·科特勒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精彩的评论。
在他的组织中关于心流的深刻洞察中,他分享了17个心流状态触发器,来自他的书《超人崛起:终极人类表现科学解码》。
简而言之,心流触发器是条件(正如契克森米哈伊经常描述的那样),这些条件有助于进入心流状态。这些心流状态触发器可以分为四类:心理、环境、社会或创意。
心理触发器
以下四种策略是内部驱动的,它们通过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我们面前的东西,或者我们正在进行的活动上来发挥作用。对于所有我们列出的上述活动,以达到心流状态,这些触发器的存在无疑可以促进这一过程。它们包括:
- 高度集中 – 当我们专注于某个特定任务时。我们并不是在与他人一起从事活动。像契克森米哈伊的画家一样,我们是单独的。
- 清晰的目标 – 数不胜数的研究(我们已经提到的,以及更广泛的研究)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即我们正在努力的目标必须是明确无误的。根据科特勒的说法,这意味着任务必须清晰界定,以便我们的思维能够专注于当下的行动和行动。
- 即时反馈 – 正如科特勒所说:“明确的目标告诉我们我们在做什么;即时反馈告诉我们如何做得更好”。即时反馈还使我们的意识和注意力保持一致,正如契克森米哈伊对心流性质的早期定义。
- 挑战与技能的比例 – 太具挑战性的任务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不知所措、无力应对,焦虑。任务太简单则会导致无聊。为了触发心流,目标应该位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位置,科特勒认为。
环境触发器
与我们上面考虑的四个心理触发器不同,环境触发器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进入心流状态的环境方面的因素。
- 高后果 – 当我们感知到环境中有危险时,我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本能地提高。这是一种主观和感知到的威胁。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可能是公开演讲或接近另一个人。对于科特勒采访的极限运动员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更直接的身体危险。
- 丰富的环境 – 当我们身处新、复杂、动态或不可预测的环境中时,我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得到增强。关于环境复杂性的考虑,它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朝我们涌来的不同信息。
- 深度体现 – 科特勒在这里指的是全面的身体意识,当我们稍后讨论体育心理学中的心流时,这可能会更有意义。简而言之,它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对自己身体表现的控制感有关,以及这种感知控制与目标实现之间的联系。
社交触发器
如果我们要在团队中生成更大的群体心流,那么社交触发器就非常重要。一些实际的应用包括团队运动和工作组动态。
- 严肃的集中 – 在这种类型的心流中,我们不是单独的,而是需要作为一个团队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排除外界的干扰。
- 明确、共同的目标 – 虽然这与科特勒早前提到的作为心理触发器的明确目标相似,但这涉及到我们在团队中沟通的方式。
- 良好的沟通 – 注意并建立在团队讨论中的其他贡献。
- 熟悉 – 这与团队中的集体语言有关,不仅限于口头表达,还包括非语言提示。很容易看到这如何与工作环境中的组织文化紧密相关。
- 平等参与和技能水平 – 在工作中,这意味着不同参与者应平等地参与项目的执行。这与这样一个观念有关,即某种挑战-技能比率将适合同样装备好的小组成员。
- 风险 – 这个概念与个人的“丰富环境”触发器有着强烈的联系。科特勒将此与创新和风险密不可分的理念很好地联系起来。
- 控制感 – 没有将我们的团队行动与集体目标联系起来,就没有激发内在动机的火花。也没有感觉到任务对我们来说太难而无法应对。
- 认真倾听 – 听取当下所说的内容。
- 总是说“是” – 用科特勒的话来说,“互动应该是加法的,而不是争论性的”,这既能产生势头,又能培养一种协作精神。
创意触发器
- 创意 – 科特勒将这一概念分解为模式识别和冒险。想想牛顿被苹果砸到头之前勇敢地提出重力概念的故事,就能很好地理解他所说的。心流触发创意,创意触发心流,如此这般形成连锁反应。
冥想与心流
冥想和心流有很多共同之处——自我意识的丧失,以及正确进行时,对时间和周围环境的不同感知。教练兼武术家斯泰西·内莫尔在她出色的《赫芬顿邮报》文章中分享了一些使用冥想进入心流状态的技巧。一些例子包括:
- 放松眼睛,专注于呼吸——同时进行你选择的运动或活动。“让身体随之移动,这将清除和安抚心灵和身体”,她说。
- 不要妨碍自己——为了编程成功,内莫尔说,重要的是“与你最高的自我愿景融合”。冥想可以帮助我们将心灵、身体和精神结合在一起,进入那种真正专注的心流状态,在那里我们与自己的目标保持一致。当然,对控制自己的技能以实现这些目标的信心也是如此。
- 连接你的全部创造力——通过练习,冥想可以让我们进入一种改变意识的状态。当你想要的时候。这种持续的练习与运动员所熟悉的非常相似:随着我们变得更加熟练于锻炼或类似活动,我们可以学会屏蔽内外部的干扰。
心流在工作场所的重要性
在工作场所,心流对生产力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都听过那句古老的格言:“选一份你喜欢的工作,你就永远不会觉得是在工作”。
在21世纪的现实中,分心无处不在。从嗡嗡响的电话到不断的电子邮件通知,如果我们能够进入心流状态,专注于手头的任务,我们会更好地享受这些任务。
在深入探讨科特勒的HBR文章时,科特勒指出了心流在工作场所的许多好处——从更快的学习开始。
引用一项来自DARPA的军事研究,他指出,在心流状态下训练的狙击手在一半时间内达到专家水平。从组织的角度来看,这对构建和创造一个能促进更高效培训和发展的工作环境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
在工作场所,心流甚至对我们的创新方法也有影响。这与更快的学习并不无关。因为进入和达到心流状态与我们的意识密切相关,心流可以帮助我们减轻这些不断分心对我们创造力的影响。
引用德勤公司成长中心的约翰·哈格尔的话,科特勒指出,进入心流状态可以帮助我们利用这些不同的信息流并创造性地使用它们:
“心流使你能够吸收、合成和整合这些信息。这推动了创造过程。因此,当其他人被分散注意力时,处于心流状态的人正在适应——他们利用这种状态将表现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心流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当谈到体育和训练时,我们的理解中的心理状态、挑战和表现都与我们结合了心流理论和目标导向理论时相关。
为了回应对运动员经历负面方面的过度强调,如压力和焦虑,越来越多的运动心理学家转向那些能增强表现的积极状态。心流就是其中之一。
在对心流对运动表现的预测作用进行全面探讨的过程中,杰克逊及其同事(2001)发现有两个因素尤为重要。这些因素是感知到的运动任务难度与运动员感知到的技能水平之间的平衡,以及明确、无误的即时反馈。
当谈到运动员享受运动本身时,运动员完全沉浸在一种自主内向的体验中,以增强这种享受。
斯塔沃鲁及其同事(2015)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运动员的任务集中度和心流,以了解他们在努力和表现上的控制感。最终,任务导向型运动员更有可能在心流因素方面拥有更积极的体验——更高的集中度和对活动的控制感。
3个推荐的YouTube视频
看看心流是如何起作用的,我们分享几个视频。
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心流,幸福的秘密
契克森米哈伊在TED演讲中讲述了心流、幸福,以及通过练习可以使这种状态变得更容易实现。
功力的力量
由教练兼培训师安妮特·古德德讲解的一次TEDx演讲。
功力——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状态
科特勒在一个很短的视频中谈到了心流的“黑暗面”,这提供了心流精神状态的另一种有趣视角。
4本书籍推荐
- 寻找心流:日常生活中的参与心理学 由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著(亚马逊)——这是一本极好的书,但不容易读,契克森米哈伊在1975年普及了“心流”这一术语。
- 心流与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的作品集 由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著(亚马逊)——这是一本很好的概述,介绍了心流概念、理论及其在积极心理学各个领域的延伸。
- 超人崛起:终极人类表现的科学解读 由史蒂文·科特勒著(亚马逊)——在这本书中,记者兼作家史蒂文·科特勒探讨了极限运动员如何利用心流来达到新的性能和体验水平。更有趣的是,他讨论了他们如何通过我们之前讨论过的触发器来引发这些心流状态。
- 心流体验:电子研究与应用 编辑:哈马特、奥伦森德安德森、乌伦、赖特和萨多(斯普林格)——这里有一本适合那些想更多了解心流背后神经科学研究的好书。它更适合那些偏好学术研究的人,是一系列期刊文章的集合,从跑步中的心流到创造力,再到更广泛的领域。
总结
今天我们探讨了心流的概念、它在积极心理学中的发展,以及它在有意义生活中的更大潜力。鉴于其公认的潜力,帮助我们实现更大的目标——无论是创造性的还是体育相关的,我们还列出了一些活动,帮助你确定如何最好地达到心流状态。
你对心流有什么看法?你是否想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达到心流状态,或者帮助你的客户做到这一点?
希望你喜欢阅读这篇文章。别忘了免费下载我们的三个生产力练习。
参考文献
- Bryce, J., & Haworth, J. (2002). Wellbeing and flow in sample of male and female office workers. Leisure Studies, 21(3-4), pp.249-263. https://doi.org/10.1080/0261436021000030687
- Choi, D.H, Kim, J., & Kim, S.H. (2007). ERP Training With a Web-Based Electronic Learning System: The Flow Theory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65, pp.223–43. https://doi.org/10.1016/j.ijhcs.2006.10.002
- Csikszentmihalyi, M. (1975).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 Csikszentmihalyi, M. (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4(1), pp.93–94.
- Csikszentmihalyi, M., & Csikszentmihalyi, I. S. (Eds.). (1988). Optimal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flow in consciousn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Cumming, J., & Hall, C. (20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al orientation and 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4(4), pp.747–763. https://doi.org/10.1111/j.1559-1816.2004.tb02568.x
- Dietrich, A. (2004).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xperience of flow.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13(4), pp.746-761. https://doi.org/10.1016/j.concog.2004.07.002
- Engeser, S., & Rheinberg, F. (2008). Flow, performance and moderators of challenge-skill balance. Motivation and Emotion, 32(3), pp.158-172. https://doi.org/10.1007/s11031-008-9102-4
- Flow Genome Project (2018). Flow Profile Quiz.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lowgenomeproject.com/flow-profile
- Geirland, J. (1996). Go with the flow.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ired.com/1996/09/czik/
- Getzels, J., & Csikszentmihalyi, M. (1976). The Creative Vision. New York: Wiley.
- Heo, J., Lee, Y., McCormick, B. P., & Pedersen, P. M. (2010). Daily experience of serious leisure, flow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older adults. Leisure Studies, 29(2), pp.207-225. https://doi.org/10.1080/02614360903434092
- Hoffman, D.L., & Novak, T.P (1996). Marketing in Hypermedia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60 (July), pp.50–68. [https://doi.org/10.1177/002224299606000304](https://doi.org/10.1177/0022242996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