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不安全与PTSD症状:应对策略的作用
Marshall, E. M., Karantzas, G. C., Chesterman, S., & Kambouropoulos, N. (2024). 解析依恋不安全与PTSD症状之间的关联:应对策略的中介作用. 心理创伤:理论、研究、实践和政策, 16(1), 86–91. https://doi.org/10.1037/tra0001270
关键点
- 依恋不安全,特别是依恋焦虑和回避,与创伤后的PTSD症状增加有关。这种关联是通过不安全依恋个体使用的适应不良应对策略来实现的,即高依恋焦虑者使用过度激活策略,而高依恋回避者使用去激活策略。
- 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调节了适应不良应对策略与PTSD症状之间的关联,这些应对策略在创伤严重程度较高时与PTSD症状的关系更为强烈。
- 研究结果为Marshall和Frazier (2019)提出的创伤和依恋模型提供了概念验证,证明了应对策略在依恋取向与PTSD症状之间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 研究强调了需要采用以减少对适应不良应对策略依赖的治疗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应根据来访的依恋取向进行定制。促进感到安全并帮助建立更适应的应对技能是关键。
理由
先前的研究已经建立了依恋不安全与创伤后PTSD症状之间的稳健联系(Woodhouse等人,2015)。
然而,研究尚未系统地测试这一长期假设,即这种联系是通过不安全依恋个体为实现其依恋目标而在缺乏响应支持的情况下依赖适应不良应对策略来实现的。
本研究为最近提出的创伤和依恋模型(Marshall & Frazier, 2019)提供了概念验证。该模型认为,那些高依恋焦虑者会采用过度激活策略,旨在加剧痛苦并吸引他人的注意/安慰。
而高依恋回避者会采用去激活策略,旨在抑制痛苦情绪并维持独立性。尽管这些次级策略旨在实现亲近或疏远,但它们会促进PTSD症状。
该模型还提出,创伤严重程度调节了这一过程,当创伤严重程度较高时,次级策略的问题更大,因为接近应对对于处理创伤情绪以预防PTSD至关重要。当创伤严重程度较低时,次级策略的问题较小,因为接近应对的重要性较低。
方法
- 设计:横断面在线调查
- 参与者: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302名经历过创伤的成年人(74.5%为女性,平均年龄35岁)
- 材料:
- 依恋取向:成人依恋问卷(AAQ;Simpson等人,1996)。
- 应对策略:应对方式简表(WOC-SF;Karantzas, 2012)
- PTSD症状:创伤症状清单-2
- 创伤严重程度:参与者对每次经历的创伤所感受到的痛苦、死亡威胁和伤害的评分
- 分析:
- 使用条件过程分析进行中介分析
- 创伤严重程度调节应对策略→PTSD症状路径的调节中介分析
样本
302名参与者为来自美国(91.4%)和澳大利亚(8%)的成年人(>18岁),他们在生命历程中曾经历过创伤事件。
样本主要为女性(74.5%),平均年龄为35岁。大多数已婚或处于承诺关系中(62.2%)。参与者报告了多种创伤经历。
统计措施
- 中介分析测试了依恋变量通过应对策略对PTSD症状的间接影响
- 调节中介分析测试了创伤严重程度是否调节了应对策略与PTSD症状之间的关联
- 使用5000个自助样本构建间接效应的偏差校正置信区间
- Cronbach’s alpha评估多项目测量量表的可靠性
结果
如预期的那样,依恋焦虑和回避都通过与适应不良应对策略的正相关间接预测了更多的PTSD症状。
具体来说,依恋焦虑预测了过度激活策略(b = .28, p < .001)和去激活策略(b = .16, p = .005)的使用增加。过度激活(b = 13.57, p < .001)和去激活(b = 7.27, p < .001)策略反过来预测了更多的PTSD症状。
同样,依恋回避预测了去激活策略(b = .27, p < .001)的使用增加,这预测了更多的PTSD症状。
这些间接效应受到创伤严重程度的调节。过度激活和去激活策略与PTSD症状的关联在创伤严重程度较高时更强。
洞察
本研究的一个关键洞察是,依恋焦虑不仅可能导致个体依赖过度激活策略以最大化亲近,还可能依赖去激活策略以在过度激活变得过于压倒性时调节痛苦。
这突显了焦虑依恋者为实现感到安全而采用的主要和次级调节策略之间的复杂互动。
研究结果还首次为次级依恋策略在创伤严重程度较高时对PTSD症状更有问题的命题提供了实证支持。
这证实了依恋理论的前提,即痛苦越大,适应功能所需的初级应对和社会支持越重要。
总体而言,研究结果支持了呼吁采用依恋知情的心理治疗,以帮助减少对适应不良次级策略的依赖,并根据来访的依恋倾向进行定制。促进感到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优势
- 严谨的统计分析(中介分析、调节中介分析)
- 包括生命历程中多样化的创伤经历
- 研究结果支持并扩展了先前关于依恋过程的理论
- 突出了关于定制心理治疗的临床意义
局限性
- 横断面设计限制了因果关系假设
- 回顾性自我报告可能导致回忆偏差
- 样本在人口统计学上不够多样化(主要是白人、女性、美国人)
启示
研究结果强调了基于依恋的个案概念化在识别PTSD风险和指导治疗计划中的价值。
临床医生应评估依恋取向,以识别那些在创伤后可能出现更严重PTSD症状的风险个体,特别是那些有不安全依恋的人。
对于高依恋焦虑的来访,研究结果建议协助情绪调节技能和痛苦耐受能力,同时验证应对尝试以满足未满足的依恋需求。
对于高依恋回避的来访,维持自主性的同时温和地处理避免的创伤情绪可以防止过度使用去激活策略。
创伤严重程度的调节效应也突显了在创伤后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尤其是在痛苦最急性的时候。后期干预可能会使适应不良次级策略根深蒂固。
总体而言,依恋知情的方法可以增强创伤处理,以预防PTSD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Marshall, E. M., Karantzas, G. C., Chesterman, S., & Kambouropoulos, N. (2024). 解析依恋不安全与PTSD症状之间的关联:应对策略的中介作用. 心理创伤:理论、研究、实践和政策, 16(1), 86–91. https://doi.org/10.1037/tra0001270
其他参考文献
Briere, J. (2011). 创伤症状清单-2 (TSI-2): 专业手册. PAR.
Karantzas, G. C., McCabe, M. P., & Cole, S. (2012). 慢性病与关系. In P. Noller & G. C. Karantzas (Eds.), 威利-布莱克威尔夫妇和家庭关系手册 (pp. 406–419). Wiley. [https://doi.org/10.1002/9781444354119.ch28](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 https://doi.org/10.1002/9781444354119.ch28)
Marshall, E. M., & Frazier, P. A. (2019). 在依恋理论框架内理解创伤后反应. 当前心理学意见, 25, 167-171. https://doi.org/10.1016/j.copsyc.2018.08.001
Simpson, J. A., Rholes, W. S., & Phillips, D. (1996). 密切关系中的冲突:一个依恋视角.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71(5), 899–914.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71.5
.899
Woodhouse, S., Ayers, S., & Field, A. P. (2015). 成人依恋风格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关系:元分析. 焦虑障碍杂志, 35, 103–117. https://doi.org/10.1016/j.janxdis.2015.07.002
持续学习
以下是基于这项研究的一些大学课堂讨论问题:
- 早期童年依恋经历如何影响成年期观察到的依恋取向和相关应对倾向的发展?有哪些发展过程在起作用?
- 次级依恋策略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意识选择的,而不是无意识过程?这对改变治疗中的应对倾向有何意义?
- 适应不良次级应对策略的固化能否解释为什么一些创伤幸存者的PTSD会变得慢性?从依恋角度来看,PTSD随时间持续的原因是什么?
- 治疗师提供所需的安全基地以帮助来访减少有问题的次级应对策略有多可行?涉及哪些挑战和伦理问题?
- 将治疗技术与个体差异在依恋上的匹配提议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如果基于依恋理论原则,是否也可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每种方法的相对成本和收益是什么?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