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中伴有攻击性和性强迫症状的存在主义关注
关键点
- 五个存在主义关注(死亡焦虑、无意义感、孤独、身份和内疚)与整体强迫症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 死亡焦虑与强迫症中的攻击性强迫症状显著相关,但与性强迫症状无关。
- 身份关注、无意义感和内疚与强迫症中的性强迫症状独特相关。
- 这些发现表明存在主义关注对特定强迫症症状表现的相关性,并对将存在主义问题纳入强迫症治疗具有启示意义。
理由
存在主义关注被认为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中起作用,包括焦虑障碍和强迫症(Iverach et al., 2014; Weems et al., 2004)。
特别是,死亡焦虑已多次与强迫症相关(Menzies & Dar-Nimrod, 2017; Menzies et al., 2015)。然而,研究尚未探讨整个范围的存在主义关注如何与特定的强迫症表现相关,即攻击性和性强迫症状。
此外,大多数研究单独考察了存在主义关注(例如,Grouden & Jose, 2015),而不是评估它们的综合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五个存在主义关注与强迫症样本中的攻击性和性强迫症状之间的关系来填补这些空白。
存在主义理论认为人类与基本恐惧作斗争(Yalom, 1980):
- 死亡:对自身死亡和不可避免的死亡的恐惧。
- 无意义感:对生活缺乏目的或意义的恐惧。
- 孤独:对孤独、孤立或与他人分离的恐惧。
- 身份:对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自我或失去自我认同的恐惧。
- 内疚:对做出错误选择或未能实现潜力的恐惧。
这些关注被认为是一系列心理病理的基础,包括焦虑障碍和强迫症(Iverach et al., 2014; Weems et al., 2004)。
具体到强迫症,个案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对死亡的恐惧是攻击性强迫症状的核心,这些症状通常涉及对自己或他人造成致命伤害的担忧(Menzies et al., 2015)。因此,作者预测死亡焦虑将与攻击性强迫症状独特相关。
相比之下,性强迫症状通常涉及与自己的自我认同和道德相矛盾的不可接受冲动的担忧(Gordon, 2002)。
因此,作者假设身份关注和内疚将与性强迫症状相关。
他们还预测,由于伤害想法的自我不一致性质,身份和内疚将与攻击性强迫症状相关。
方法
该研究采用横断面相关设计。参与者完成了评估强迫症症状、五个存在主义关注和神经质的自评量表。
程序
寻求治疗的强迫症患者首先完成诊断访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后完成了评估强迫症症状、存在主义关注和神经质的自评问卷。
样本
样本包括48名寻求治疗的成年人(45.8%为女性),均被诊断为强迫症。平均年龄为30.94岁(SD = 9.65)。
测量工具
- 焦虑及相关障碍访谈手册第五版:终生版本(ADIS-5L)
- 维度强迫症量表(DOCS)——攻击性和性强迫症状分量表
- 存在主义关注问卷(ECQ)——评估死亡焦虑、无意义感、内疚、孤独和身份
- 温哥华强迫症清单(VOCI)——评估整体强迫症严重程度
- 大五人格特质量表(BFAS)——神经质分量表
统计分析
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变量之间的关联。层次回归分析评估在控制神经质后显著关系是否仍然存在。应用了Bonferroni校正。
结果
- 即使在控制神经质后,存在主义关注仍与整体强迫症严重程度显著相关(除了孤独)。
- 如预期的那样,死亡焦虑与攻击性强迫症状显著相关(r = .65),但与性强迫症状无关(r = .28)。
- 身份关注、无意义感和内疚与性强迫症状显著相关(rs = .45, .45, .55,分别)。与假设相反,身份和内疚与攻击性强迫症状没有显著相关。
洞察
本研究强调了存在主义问题在涉及攻击性和性思维的强迫症表现中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攻击性强迫症状主要由对死亡的恐惧主导,这可能是因为对造成致命伤害的担忧。
相比之下,性强迫症状似乎与死亡恐惧联系较少,而更多地与对身份、意义和因可能采取不可接受行为而产生的内疚感有关。
尽管过去的研究已将死亡焦虑与强迫症总体相关联,但本研究揭示了死亡恐惧和其他存在主义关注如何映射到特定的强迫症状主题。
一些存在主义关注与症状类型之间缺乏关联(例如,身份/性强迫症状)也提供了这些关系特异性的有用信息。
未来的研究应使用纵向设计来确定存在主义关注在强迫症症状中的因果作用。研究还应检查更大样本中的这些关联,以实现不同主要强迫症状组之间的比较。
优势
- 首次研究了整个范围的存在主义关注与强迫症症状维度之间的关系
- 使用了寻求治疗并被诊断为强迫症的临床样本
- 分析控制了神经质作为潜在混杂因素
- 基于先验功效分析,具有足够的统计功效
- 使用Bonferroni校正以减少I型错误
局限性
- 横断面设计无法得出因果结论
- 小样本量限制了不同主要强迫症状组之间的比较
- 发现可能无法推广到当前样本以外的人群
- 修改后的DOCS分量表和存在主义关注测量工具需要进一步验证
临床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强迫症时,尤其是涉及攻击性强迫症状的表现,应考虑存在主义关注(ECs)。
标准的强迫症治疗方法可能无法充分解决潜在的存在主义恐惧,如死亡焦虑,这可能导致心理健康服务中的“旋转门”现象。高死亡焦虑水平的个体可能在发展成强迫症之前经历多种疾病,这可能是由于未解决的存在主义关注。
针对认知因素如思维-行动融合和过度责任感可能减少强迫症症状,但未能解决死亡焦虑可能导致未来其他疾病的产生。
然而,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有效治疗死亡焦虑。一项在线自助CBT计划已证明在强迫症患者中显著减少了死亡焦虑,表明对于有攻击性强迫症状的个体,这是一种潜在的成本效益和可及的治疗选项,可以与标准的暴露和反应预防(ERP)疗法一起提供(Menzies et al., 2022)。
虽然解决存在主义关注可能对强迫症治疗有益,但尚不清楚这是否会带来症状改善。
此外,仅呈现性强迫症状的患者可能不需要死亡焦虑治疗。
相反,针对无意义感、身份关注和内疚感可能更有助于减轻与性强迫症状相关的痛苦。
存在主义心理疗法、意义中心疗法和认知-存在主义疗法是可能补充现有循证强迫症治疗方法的潜在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Chawla, S., Menzies, R. E., & Menzies, R. G. (2022). Existential concerns in OCD with aggressive and sexual obsessions. Journal of obsessive-compulsive and related disorders, 32, 100710. https://doi.org/10.1016/j.jocrd.2022.100710
主要参考文献
Chawla, S., Menzies, R. E., & Menzies, R. G. (2022). 强迫症中带有攻击性和性强迫观念的存在主义关注. 强迫症及相关障碍杂志, 32, 100710. https://doi.org/10.1016/j.jocrd.2022.100710
次要参考文献
Iverach, L., Menzies, R. G., & Menzies, R. E. (2014). 死亡焦虑及其在心理病理学中的作用:回顾跨诊断构建的状态. 临床心理学评论, 34(7), 580-593. https://doi.org/10.1016/j.cpr.2014.09.002
Gordon, W. M. (2002). 性强迫观念和强迫症. 性与关系治疗, 17(4), 343-354. https://doi.org/10.1080/1468199021000017191
Kissane, D. W., Bloch, S., Smith, G. C., Miach, P., Clarke, D. M., Ikin, J., Love, A., Ranieri, N., & McKenzie, D. (2003). 认知存在主义团体心理治疗对原发性乳腺癌女性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肿瘤心理学, 12(6), 532-546. https://doi.org/10.1002/pon.683
Menzies, R. E., & Dar-Nimrod, I. (2017). 死亡焦虑及其与强迫症的关系. 变态心理学杂志, 126(4), 367-377. https://doi.org/10.1037/abn0000263
Menzies, R. E., Sharpe, L., & Dar-Nimrod, I. (2018). 死亡焦虑与精神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英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58(3), 452-467. https://doi.org/10.1111/bjc.12229
Menzies, R. E., Zuccala, M., Sharpe, L., & Dar-Nimrod, I. (2020). 焦虑障碍是否是通向强迫症的途径?强迫症的不同轨迹及死亡焦虑的作用. 北欧精神病学杂志, 74(7), 1-6. https://doi.org/10.1080/08039488.2020.1774057
Menzies, R. G., Menzies, R. E., & Iverach, L. (2015). 死亡恐惧在强迫症中的作用. 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 1(1), 6-11.
Menzies, R. E., Zuccala, M., Sharpe, L., & Dar-Nimrod, I. (2022). 一个在线自我指导的认知行为项目用于治疗死亡焦虑: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行为研究与治疗, 154, 104111. https://doi.org/10.1016/j.brat.2022.104111
Weems, C. F., Costa, N. M., Dehon, C., & Berman, S. L. (2004). 保罗·蒂利希的存在主义焦虑理论:初步的概念和实证考察. 焦虑、压力与应对, 17(4), 383-399. https://doi.org/10.1080/10615800412331318616
Wong, P. T. (1997). 以意义为中心的咨询:一种认知行为方法的逻辑疗法. 国际逻辑疗法论坛, 20(2), 85-94.
Yalom, I. D. (1980).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Basic Books.
继续学习
- 不同的主要强迫主题(如攻击性与性思维)的强迫症治疗有何不同?症状特异性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 你认为存在主义关注导致强迫症症状的程度如何?这些关系的方向如何设计研究来测试?
- 你认为所有强迫症患者都有潜在的存在主义恐惧,还是这些关注只对部分患者相关?临床医生如何评估存在主义问题对特定来访的相关性?
- 除了强迫症之外,其他哪些心理健康状况可能受到存在主义关注的影响?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如何利用存在主义哲学和疗法来更广泛地改善心理健康治疗?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