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简单暴露效应:偏见与启发式

简单暴露效应

概述

  • 根据简单暴露效应,人们在更多地接触某些刺激后会表现出更大的喜爱。这种效应是呈对数关系的;最初几次的暴露比后来的暴露更有效。
  • 罗伯特·扎琼克通过三种支持研究设计了简单暴露效应。这些研究涉及词汇频率和词汇评价、人际接触和人际吸引,以及音乐频率和喜好。
  • 其他因素,如初始熟悉度和可区分性,也会影响简单暴露效应的程度。
  • 简单暴露效应在从艺术和建筑到广告的各种背景下都有应用。

历史与概述

简单暴露效应发现,人们对某个刺激的偏好或喜爱程度随着他们对该刺激的接触次数增加而增加。

这种效应最有可能发生在个体对刺激没有预先存在的负面态度时,并且当他们没有意识到呈现给他们的刺激时,这种效应最强。

第一位识别出简单暴露效应的科学家是罗伯特·扎琼克。根据扎琼克的简单暴露假设,一个人对某一刺激的重复暴露足以使该人对该刺激产生更积极的态度。

扎琼克认为,暴露与喜爱之间的关系呈正向减速曲线。某人对某一刺激的暴露越多,他们就越喜欢它,但最初的几次暴露比后来的暴露更有力(扎琼克,1968)。

扎琼克称这一现象为“简单”暴露效应,因为这种暴露可以涉及任何使刺激对生物体可感知的条件。

这一假设允许存在其他不依赖于重复的喜爱基础,并且由增加的暴露产生的喜爱可能会被其他因素抵消。

它也不需要完全排除其他熟悉度的影响。

扎琼克关于简单暴露效应的证据

为了支持他的假设,扎琼克讨论了三种支持研究(1968)。

这些研究探讨了词汇频率和词汇评价、人际接触和人际吸引,以及人们对音乐选择和其他刺激的熟悉度和喜爱度(哈里森,1977)。

词汇频率与词汇评价

研究表明,词汇频率(通常来自 Thorndike-Lorge 的计数(1944))与人们如何看待词汇的内涵之间存在相关性。

这些实验研究使用了诸如改变词汇向参与者展示次数的技术,然后评估参与者的态度反应。

早期研究调查频率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报告了诸如所谓的“脏词”比中性词有更高的识别阈值(McGinnies,1949)等发现。

更普遍的是,Howes 和 Solomon(1950, 1951)显示,不常见的词汇比常见的词汇有更高的识别阈值,并用“脏词”在印刷品中相对不常见来解释 McGinnies 的发现(哈里森,1977)。

然而,R.C. Johnson、Thomson 和 Frincke(1960)首次提出了词汇频率与意义之间可能存在关系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发现,更频繁使用的词汇往往具有更积极的内涵,而不常用的词汇则较少。

在30对词汇中的26对中,高频词汇成员被认为具有比低频词汇更积极的内涵,而包含熟悉的英语字母组合的无意义词汇往往获得比不包含熟悉字母组合的无意义词汇更积极的评价。

为了补充先前的研究,扎琼克(1968)要求学生指出154对反义词中哪些成员具有最积极的意义。

他发现超过80%的时间,高频词汇倾向于被指定为更积极。

扎琼克还报告说,Gough(1955)的形容词列表中最积极的形容词频率更高,而最积极的人格描述形容词的频率远高于消极形容词(安德森,1968;扎琼克,1968;哈里森,1977)。

扎琼克在字母与数字结合的情况下发现了类似的效果,其中更频繁(即较低)的数字往往比低频数字更受青睐。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这些研究并不能为简单暴露假设提供决定性的支持。例如,人们对高频词汇的喜爱和更积极的内涵可能不是由于暴露导致的喜爱,而是对某个刺激的喜爱增加了其被讨论的可能性。

事实上,根据“波莉安娜假设”,人们普遍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构建他们的概念世界,更多地提到愉快而非不愉快的事物和事件(Boutcher 和 Osgood,1969;Matlin 和 Stang,1976;Osgood,1964;哈里森,1977)。

人际接触与人际吸引

扎琼克还讨论了在他关于简单暴露假设的论文之前进行的两条研究线,这些研究暗示了暴露与人际吸引之间的联系。

首先,关于邻近性和友谊关系的研究表明,物理上接近的人经常成为朋友(Festinger、Schacter 和 Back,1950;Priest 和 Sawyer,1967;Segal,1974)。

其次,关于种族关系的研究表明,跨种族接触可以减少偏见,即使地位不平等、竞争和文化习俗等因素可能限制这种效果(Allport,1954;Amir,1969;Deutsch 和 Collins,1951;Pettigrew,1971)。

研究表明,总体而言,熟悉度与对个人和群体的喜爱之间存在相关性。

例如,哈里森(1969)在研究200位公众人物和40位虚构人物的喜爱评分时,发现这些评分与其在印刷媒体中的曝光率高度相关,Stang(1975a)发现美国总统的评分与其名字在档案来源中的出版频率高度相关。

此外,许多关于暴露对吸引力影响的实验都集中在这一效应上。在一个这样的实验中,Stang(1974a)张贴了0、20或200张海报,要求学生选举一位虚构的人担任学生刊物的编辑。

看到这些海报的学生更有可能投票给宣传的候选人。在另一项使用照片的研究中,L. R. Wilson 和 Nakajo(1966)发现,增加一个人的照片展示次数会导致对其人格、社交吸引力和情绪稳定性的评价更加积极。

为了证实这一证据,扎琼克(1968)使用了男性毕业照,并展示了0、1、2、5、10或25次。看过毕业照的人倾向于对这个人作为“一个人”给予更积极的评价(哈里森,1977)。

Baum 和 Nickels(1975)扩展了扎琼克的原始研究,发现这些刺激效应也适用于女性和少数族裔。

音乐选择的熟悉度和喜爱度

与之前讨论的词汇频率和人际接触研究不同,许多研究调查了对音乐选择反应的接触效果,结果显示低频和中频刺激往往最受欢迎(Harrison, 1977)。

关于单纯接触效应的几项研究表明,人们越频繁地接触不熟悉的音乐,他们对其的评价就越积极(Bornstein 和 Lemly, 2017)。

尽管如此,有许多研究证明了音乐中的单纯接触效应。其中最早的一项研究是 Meyer(1903)的研究,他发现当一个新的作品被播放多次时,人们增加对作品的喜爱的可能性是减少喜爱的四倍。

然而,其他证据反驳了单纯接触效应。例如,Jakobovits(1966)使用音乐销量作为喜爱度的代理指标,发现随着流行音乐在广播中播放频率的增加,其销量先是增加随后下降(即喜爱度下降)。

然而,销量下降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所有粉丝都购买了一首歌的拷贝。或许更有说服力的是,Bush 和 Pease(1968)发现连续播放一首歌30次会导致评分的极化,更多的人转向负面而非正面,而 Shaife(1966)发现接触可能导致喜爱度增加或减少,具体取决于所选曲目(Harrison, 1977)。

其他导致喜爱度增加的因素


虽然有许多研究呈现了看似单纯的接触效应,但其可重复性引发了争议。Harrison(1977)提出了许多可能导致某些研究产生单纯接触效应而其他研究未产生的变量。

他认为所谓的刺激变量、呈现变量和测量变量与接触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喜爱度。

是否观察到接触效应部分取决于所选刺激的属性。

刺激变量可以包括初始或接触前的熟悉度、初始或接触前的意义、可区分性、可识别性和复杂性(Harrison, 1977)。

初始熟悉度

如果一个刺激已经熟悉,那么操纵某人接触它的次数不太可能增强该人的态度。例如,在 Washburn(1927)等人的研究中,当选择的曲目最初熟悉而不是新颖时,单纯接触效应减弱或消失。

类似地,Maslow(1937)发现对最初新颖的画作和名字有接触效应,但无法通过改变已熟悉对象的接触来影响态度(Harrison, 1977)。

初始意义

假设还表明,单纯接触效应取决于人们接触刺激之前的含义。

这些假设认为,接触效应反映了意义的变化,而不反映个人对刺激的评价(Grush, 1976;Jakobovits, 1968;Harrison, 1977)。

例如,语义饱和假设认为,刺激的重复导致意义的丧失,从而使最初带有负面情感的刺激在接触后变得不那么负面,而最初带有正面情感的刺激在重复后变得不那么令人愉快。

相反,语义生成解释认为,接触导致意义的增加,使最初带有正面情感的刺激在接触过程中变得更加正面,而最初不喜欢的刺激在接触过程中变得更加负面(Harrison, 1977)。

可区分性

Zajonnc, Shaver, Tavrrris 和 VanKreveld(1972)指出,展示一次后再评分的画作比新画作更受欢迎。

然而,他们还发现,随着接触的进一步增加,评分下降。

研究人员的第二个实验显示,虽然接触导致相似和不相似刺激的喜欢度增加,但对不那么可区分的刺激达到最大喜欢度需要更多的接触次数(Harrison, 1977)。

可识别性

研究人员对可识别性是否是单纯接触效应的原因持不同意见。

例如,Moreland(1975)让受试者根据刺激的可识别性和熟悉度进行评分。重复导致识别度增加,识别判断的信心增加,主观熟悉度增加,以及喜欢度增加。

然而,其他分析表明,客观接触频率可能是喜欢度的最佳预测因子,而主观熟悉度和识别度的评分并不能解释喜欢度。

复杂性

降低刺激的复杂性也可能降低接触效应的可能性。

再次,正如 Skaife(1966)发现的那样,简单旋律的重复会导致较不积极的反应,而复杂歌曲的重复可能会产生接触效应。

与此同时,Berlyne 发现,当刺激简单而非复杂时,接触过程中的喜欢度下降更大。

上下文

刺激的呈现方式也可能影响接触效应。

接触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因此,接触发生时的情境或上下文引发的情感反应会逐渐与接触刺激相关联。

因此,如果在一个引发不愉快情感反应的上下文中呈现刺激,接触应导致对该刺激的喜欢度下降,反之亦然(Burgess 和 Sales, 1971)。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M. A. Johnson(1973)对参与者进行了严厉对待,并让他们坐在硬椅子上,房间内弥漫着甲醛气味,温度为35摄氏度,结果发现即使在不利条件下,仍然存在与未施加不利条件的情况相当的积极接触效应。

在另一项研究中,Saaegert 等人(1973)让女性从一个隔间移动到另一个隔间,并以不同的次数相遇。接触导致在测试愉快解决方案和品尝苦味混合物的条件下人际吸引力均增加。

上下文研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接触效应。例如,Zajonc 等人(1974)展示了被标记为罪犯或贡献者(那些在学术或科学领域有重大成就的人)的照片。

在图像强化条件下(例如,展示犯罪照片),参与者对贡献者的评价更正面,对罪犯的评价更负面但有所缓和;而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罪犯和贡献者的评价都变得更正面(Harrison, 1969)。

总体而言,这些上下文研究表明,单纯接触效应和关联学习效应是独立且累加的。

接触负面情境可能导致不喜欢,但单纯接触效应抑制了这种下降(Harrison, 1969)。

呈现顺序

在一个“异质”序列中——其中其他刺激穿插出现——暴露一个刺激更有可能产生接触效应,而在一个“同质”或不间断的序列中呈现刺激则不太可能产生接触效应。

Berylune(1970)是最早提供实验证据的人之一,他表明,当高频率刺激以同质序列呈现时,其被评定的愉悦度下降速度更快(Harrison, 1969)。

说明性示例


接触新的艺术类型

当印象派画家如克劳德·莫奈的作品首次展出时,它们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同样,早期立体派和表现主义作品的展出也遭到了广泛的批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反复观看,审美判断发生变化,对现在熟悉风格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Bornstein 和 Craver-Lemly, 2017)。

建筑学

哈里森(1977)在他的关于曝光效应的文本中,以埃菲尔铁塔为例,讲述了这个世界上最具标志性和“看似最受喜爱”的建筑之一(Coutaud 和 Duclair,1956)。

然而,尽管今天它广受赞誉,但埃菲尔铁塔的建设却遭遇了“一场抗议风暴”(DeVries,1972)。学者们认为,这种早期的谴责几乎是普遍的,并且几乎导致了铁塔在20世纪初被拆除(Coutaud 和 Duclair,1956)。

哈里森(1977)认为,对这一结构的态度的巨大转变是由于曝光效应。铁塔无处不在,不可避免,很可能日复一日地被人看到。

很快,它成为天际线的一部分,因此,根据扎琼克提出的曝光假设,人们越来越喜欢它(Zajonc,1968;哈里森,1977)。

广告

曝光效应最广泛的应用是在产品销售中。

市场营销研究人员已经将曝光效应研究的成果纳入了许多当代广告活动(Janiszewski,1993;Ruggieri 和 Boca,2013;Bornstein 和 Craaver-Lemly,2017)。

例如,Janiszewski(1993)发现,仅仅是品牌名称或产品包装的曝光就可以促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更积极的态度。

即使当消费者无法回忆起最初的曝光时,这些曝光效应仍然存在,因为这些最初的曝光是偶然的,没有有意去处理品牌信息。

最终,研究者发现,这些无意的曝光效应可归因于前注意过程,特别是半球处理理论——一个解释大脑每个半球如何贡献语言以及人们如何解释词语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Allport, G. W., Clark, K., & Pettigrew, T. (1954). 偏见的本质.

Amir, Y. (1969). 种族关系中的接触假说. 心理公报, 71(5), 319–342.

Anderson H, N. (1968). 555个性特质词的好感度评分.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9(3), 272–279.

Berlyne, D. E. (1970). 新颖性、复杂性和享乐价值. 注意力、知觉与心理物理学. 心理学期刊, 8(5A), 279–286.

Bornstein, R. F., & Craver-Lemley, C. (2017). 单纯曝光效应. 在 R. F. Pohl (编), 认知错觉:思维、判断和记忆中的有趣现象 256–275

Boucher, J., & Osgood, C. E. (1969). 波莉安娜假说. 言语学习与言语行为杂志, 8(1), 1–8.

Burgess II, T. D., & Sales, S. M. (1971). “单纯曝光”的态度效应:重新评估. 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 7(4), 461-472.

Bush, P. A., & Pease, K. G. (1968). 流行唱片和同义饱和:雅各布维茨理论的检验. 心理学期刊, 23(3), 871-875.

Coutaud, R., & Duclair, J. H. (1956). 巴黎在你的口袋里. 巴黎: 法国旅游出版社.

Deutsch, M., & Collins, M. E. (1951). 种族住房:一项社会实验的心理评估. 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

De Vries, L., & Van Amstel, I. (1972). 维多利亚时代的发明. 纽约: 美国遗产出版社.

Festinger, L., Schachter, S., & Back, K. (1950). 非正式群体中的社会压力;关于住房的人类因素的研究.

Gough, H. G. (1955). Gough形容词检查表参考手册. 伯克利: 加州大学人格评估与研究中心

Grush, J. E. (1976). 态度形成和单纯曝光现象:对实证结果的非人为解释.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33(3), 281.

Harrison, A. A. (1969). 曝光与受欢迎程度. 人格杂志 37, 359-377.

Harrison, A. A. (1977). 单纯曝光. 实验社会心理学进展, 10(C), 39–83.

Howes, D. H., & Solomon, R. L. (1950). 关于麦金尼“情绪性和知觉防御”的注记. 心理学评论, 57(4), 229–234.

Howes, D. H., & Solomon, R. L. (1951). 视觉持续阈限作为词概率的函数. 实验心理学杂志, 41(6), 401–410.

Janiszewski, C. (1993). 前注意的单纯曝光效应. 消费者研究杂志, 20(3), 376.

Jakobovits, L. A. (1966). 潮流研究:I. “热门排行榜”. 心理学期刊, 18(2), 443-450.

Jakobovits, L. A. (1968). 单纯曝光效应:评论.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9(2), 30-32.

Johnson, R. C., Thomson, C. W., & Frincke, G. (1960). 词值、词频和视觉持续阈限. 心理学评论, 67(5), 332–342.

Johnson, M. A. (1973, 4月). 单纯曝光的态度效应和实验环境. 在西方心理学会会议上,阿纳海姆,加州.

Maslow, A. H. (1937). 熟悉化对偏好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杂志, 21(2), 162.

Matlin, M. W ., & Stang, D. J. (1976). 波莉安娜原则:语言、记忆和认知中的情感和评价. 准备中.

McGinnies, E. (1949). 情绪性和知觉防御. 心理学评论, 56(5), 244–251.

Meyer, M. (1903). 音乐心理学的实验研究. 美国心理学杂志, 14(3/4), 192-214.

Moreland, R. L., & Zajonc, R. B. (1977). 刺激识别是曝光效应发生的必要条件吗?.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35(4), 191.

Osgood, C. E. (1964). 语义差异技术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应用 1. 美国人类学家, 66(3), 171-200.

Pettigrew, T. F. (1969). 分开还是在一起?. 社会问题杂志, 25(1), 43–70.

Priest, R. F., & Sawyer, J. (1967). 接近性和同伴关系:人际吸引力平衡的基础. 美国社会学杂志, 72(6), 633–649.

Ruggieri, S., & Boca, S. (2013). 产品植入的根源:单纯曝光效应. 欧洲心理学杂志, 9(2), 246–258.

Saegert, S., Swap, W., & Zajonc, R. B. (1973). 曝光、情境和人际吸引.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25(2), 234.

Segal, M. W. (1974). 字母表和吸引力:现场设置中接近性的非侵入性测量.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30(5), 654–657.

Skaife, A. M. (1967). 复杂性和偏差在改变品味中的作用. 未发表博士论文,俄勒冈大学.

Solomon, R. L., & Howes, D. H. (1951). 词频、个人价值观和视觉持续阈限. 心理学评论, 58(4), 256–270.

Stang, D. J. (1974a). 政治竞选效果分析. [会议报告]. 南方哲学与心理学学会第66届年会,坦帕.

Stang, D. J. (1975a, 8月). 学习是单纯曝光态度效应的必要条件吗? [会议报告]. 美国心理学会年度会议

Thorndike, E. L., & Lorge, I. (1944). 教师30,000词词汇表.

Washburn, M. F., Child, M. S., & Abel, T. M. (1927). 立即重复对音乐愉悦或不愉悦的影响. 音乐的效果, 199-210.

Wilson, W., & Nakajo, H. (1965). 展示频率对照片偏好的影响. 心理学期刊, 3(1), 577-578.

Zajonc, R. B. (1968). 单纯曝光的态度效应.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9(2p2), 1.

Zajonc, R. B., Shaver, P., Tavris, C., & Van Kreveld, D. (1972). 曝光、饱和和刺激辨别.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21(3), 270.

Zajonc, R. B., Crandall, R., Kail Jr, R. V., & Swap, W. (1974). 极端曝光频率对不同情感评分的影响. 感知与运动技能, 38(2), 667-678.

进一步信息

Zajonc, R. B. (1968). 单纯曝光的态度效应.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9(2p2), 1.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