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应对到共同应对:丧偶家庭中亲子双元应对的定性研究
从个体应对到共同应对:丧偶家庭中亲子双元应对的定性研究
=================================================================================================
双元应对是指两个紧密联系的人(一个双元)在处理影响他们两者的压力情境时如何互动并相互支持。这是一个动态、交易性的过程,涉及应对行为、思维过程、沟通方式和其他机制,这些机制在双元框架内展开。
支持性的双元应对:
- 一个伴侣直接帮助另一个伴侣通过情感或实际支持来应对压力源。
- 例如,提供建议、共情、安慰、承担家务等,以减轻压力伴侣的负担。
- 这对支持提供者也有次级好处,因为伴侣的福祉会影响他们自己的福祉。
共同的双元应对:
- 两个伴侣都处于压力之下,并共同努力应对。
- 可能包括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寻找信息、情感分享或一起放松等活动。
- 帮助他们应对共同的压力源,如关系冲突、财务问题、孩子生病等。
委托的双元应对:
- 一个伴侣从压力伴侣那里接管责任,以减轻他们的负担。
- 例如,如果一个伴侣因过度工作而感到压力,另一个伴侣可能会主动承担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职责。
- 与支持性应对不同的是,这种支持是预先提供的,而不是仅仅作为对伴侣压力沟通的反应。
关键方面是双方都参与应对过程——无论是对称地合作还是一个支持另一个。这种相互应对有助于管理压力源,同时通过培养信任、承诺和“我们”的感觉来加强关系。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了配偶/父母去世后亲子单位的情况,双元应对捕捉了丧偶父母和孩子如何互动、沟通和支持彼此在哀悼和适应损失过程中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双元。
Jiao, K., & Chow, A. Y. M. (2023). 从个体应对到共同应对:丧偶家庭中亲子双元应对的回顾性定性研究。_家庭心理学杂志, 37(8), 1200–1212. https://doi.org/10.1037/fam0001110
主要观点
- 该研究探讨了丧偶家庭中面对配偶/父母去世时亲子双元应对行为和过程。
- 双元应对始于关于损失、生活和关系的“我们”相关认知。
- 确定了四个主要主题:双元应对相关认知、以损失为导向的双元应对、以恢复为导向的双元应对和背景因素。
- 局限性包括回顾性数据、单一文化抽样和缺乏兄弟姐妹和负面应对探索。
- 该研究将个体应对视角扩展到共同应对的家庭视角,并提出了对哀悼理论和干预的影响。
理由
大多数哀悼应对理论采用个体视角,而家庭相互作用视角则研究不足(Jiao et al., 2021)。
尽管一些研究表明家庭互动如沟通和关系的重要性,但双元应对反映了面对共同压力源的双元之间的相互依赖应对过程,在哀悼中的亲子关系中尚未得到探索(Jiao et al., 2021)。
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些空白,探讨丧偶家庭中的亲子双元应对,以指导相关理论和实践。
研究人员强调,此前没有理论或模型可以解释或代表亲子双元在哀悼中的双元应对。因此,这是通过分析开发的一个初步且新颖的概念模型,具有重要的潜力,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信息。
方法
- 对来自中国19个丧偶家庭的丧偶父母(n = 9)和孩子(n = 11)进行了关于双元应对过程的定性半结构访谈。
- 使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初始编码、关键主题的重点编码、持续比较和理论发展。
样本
- 采用便利抽样和配额抽样,确保参与者在孩子失去父母的年龄、父母状态、兄弟姐妹状态等方面的多样性。
- 最终样本包括9名丧偶父母(8名女性,年龄37-52岁)和11名丧亲孩子(10名女性,年龄19-30岁),代表19个家庭。
结果
确定了四个主要主题:双元应对相关认知、以损失为导向的双元应对、以恢复为导向的双元应对和背景因素。
-
双元应对始于将损失视为共享的(“我们”的损失),反思损失后的相互依赖生活(“我们”的生活),并认识到彼此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们”的意义)。
“我们一起面对这一切。她可以感受到我给她的力量,我也可以感受到她给我的力量。这是相互的。我们共同分享。作为父母和孩子意味着我们要一起应对生活中的困难。”(P01,幸存的父母)
-
以损失为导向的应对行为包括处理彼此的哀伤反应、内疚感、面对共同的哀伤、重温积极记忆和处理死亡的实际事务。
“当母亲情绪强烈时,我会试着安慰她说事情会好起来的,会过去的。诸如此类。一开始,她睡不好觉,当时我们共用一张床,因为这让她感觉更好。”(C11,丧亲的孩子)
-
以恢复为导向的应对包括照顾、代理职责、鼓励前进、沟通和处理损失后生活调整中的问题。
“事实上,一开始我对生活完全没有精力。我整天躺在沙发上,然后孩子们过来对我说,‘妈妈,请不要睡觉。你能和我玩吗?’我在想,如果我继续这样下去,会对孩子们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我应该先改善我的状况。然后我开始外出做瑜伽。”(P02,幸存的父母)
-
背景因素如孩子的发育阶段、家庭经济状况、死亡原因和社会支持影响双元应对行为。
哀悼双元应对的概念模型
通过多阶段的数据分析和主题整合,他们综合了发现,创建了一个模型,捕捉了丧偶家庭中的哀悼双元应对。
- 双元应对的前提:共同的认知感知,如“我们”的损失、“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意义,使双元应对行为得以实现。
- 双元应对行为的两种取向:以损失为导向(处理哀伤反应、与死亡相关的实际事务)和以恢复为导向(鼓励生活调整)。
- 描述双元应对行为目标的三个焦点:你-焦点、我们-焦点和我-焦点。
- 影响双元应对的多层次背景因素(个体、双元、哀悼相关、社会)。
洞察
- 该研究开创了从“我们”而非“我”的视角探讨哀悼家庭中互动层面应对的未充分研究领域。
- 这项开创性的研究探讨了当前哀悼研究中忽视的双元应对互动,并将发现与意义构建和双重过程模型等核心理论框架联系起来,以推进概念理解。
- 深入的结果揭示了现有理论中提出的个人和家庭任务可能实现的互动路径,显著提高了这些理论的适用性。
优势
- 采用适合未充分研究领域的建构主义扎根理论方法。
- 使用有效的验证策略,包括持续比较、协作编码/讨论、括号备忘录。
- 突出了亲子应对互动中的双向性和相互依赖性。
- 开发了一个概念框架,总结了哀悼双元应对的关键构念和过程。
局限性
- 回顾性数据可能涉及重建偏差。
- 便利抽样存在选择偏差的风险。
- 单一文化限制了跨文化的普遍性。
- 数据未捕捉兄弟姐妹子系统或负面应对行为。
启示
- 为适应双元应对和家庭视角在哀悼理论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证证据。
- 为未来定量研究考察不同双元应对策略的影响因素和结果提供了信息。
- 提出的概念框架丰富了当前以个体为中心的哀悼应对理论,并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启示。
- 为专业评估和干预设计提供了指导,包括促进“我们”认知、解决损失和恢复问题以及利用良性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Jiao, K., Chow, A. Y. M., & Chen, C. (2021). 丧偶家庭中幸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双元关系:系统性范围综述。家庭过程, 60(3), 888–903. https://doi.org/10.1111/famp.12610
继续学习
以下是建议的苏格拉底式讨论问题,适用于阅读本文的大学课程:
- 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丧亲家庭成员将损失视为个体问题或共享问题的感知?你能想到哪些例子?
- 该研究的发现是否以任何方式挑战了西方关于哀伤作为以个体为中心的内在情感过程的主流观念?
- 双元应对行为的三个焦点(你-焦点、我们-焦点和我-焦点)在不同组成的家庭中(例如单孩家庭与多孩家庭、重组家庭与核心家庭)可能如何不同地表现?
- 兄弟姐妹在这项研究中探讨的亲子双元应对过程中可能扮演什么角色?兄弟姐妹子系统可能如何与或影响此处记录的亲子应对?
- 基于这项研究的模型,除了这里探讨的积极应对之外,还可能出现哪些负面或有害的双元应对行为?可能发生哪些例子,它们如何影响个体和关系结果?
- 在实验测试或操纵被认为可以增强最近丧亲家庭成员双元应对能力的因素时,研究人员应考虑哪些伦理问题?无意伤害的界限在哪里?
进一步阅读
Bodenmann, G. (2005). 伴侣应对压力及其对婚姻功能的意义.
Falconier, M. K., & Kuhn, R. (2019). 伴侣中的双人应对:概念整合与实证文献综述.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571.
Falconier, M. K., Jackson, J. B., Hilpert, P., & Bodenmann, G. (2015). 双人应对与关系满意度:元分析.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42, 28-46.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