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伪装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系统综述
自闭症伪装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伪装(也称为[隐藏情绪])是指自闭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使用策略来隐藏或掩饰其自闭症特征,以适应社会或避免他人的负面反应。
例子包括强迫性眼神接触、模仿他人的社交行为和抑制重复动作。
尽管伪装可能帮助自闭症个体应对社交场合,但通常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真实感造成损害。
据认为,伪装在自闭症女性中更为常见,并可能导致漏诊或晚诊。
理解伪装对于提高对自闭症个体需求的认识和支持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Zhuang, S., Tan, D. W., Reddrop, S., Dean, L., Maybery, M., & Magiati, I. (2023). 与自闭症个体伪装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和福祉的关系:混合方法系统综述.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105, 1–16. https://doi.org/10.1016/j.cpr.2023.102335
关键点
这项混合方法系统综述综合了关于与伪装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与自闭症和非自闭症个体心理健康关系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确定了七个与伪装的心理社会相关因素和后果有关的主要主题:
- 社会规范和压力推动伪装
- 伪装用于获得社会接受和避免排斥
- 自尊和身份影响伪装
- 伪装对功能有一些实际好处
- 伪装导致困难被忽视
- 伪装对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 伪装导致身份困惑和低自尊
理由
伪装涉及[自闭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隐藏其自闭症特征],通常是为了适应社会和避免污名(Hull et al., 2017)。
尽管这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研究领域,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狭窄的人群——白人、女性、晚确诊且具有平均或高于平均水平能力的自闭症成人(Cook et al., 2021; Libsack et al., 2021)。
虽然伪装使一些人能够实现社交和功能目标(Hull et al., 2017; Livingston et al., 2019),但它与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持续相关(Beck et al., 2020; Cassidy et al., 2018)。
定性账户表明,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可能激发伪装并解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例如社会污名和归属感的需求(Cage & Troxell-Whitman, 2019; Cook et al., 2021)。然而,没有综述系统地考察了伪装的心理社会影响和福祉。
这项混合方法系统综述旨在批判性地综合关于与伪装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与自闭症和非自闭症个体心理健康关系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理解伪装的心理社会动机可以为促进更适应性的伪装和真实自我表达提供支持,从而改善自闭症个体的心理健康。
方法
程序
本[元合成]遵循PRISMA指南。搜索了六个数据库,并进行了逆向引文搜索和专家咨询。
进行了[主题合成],其中数据根据相似的意义进行分类和汇总。
[定量数据]首先转化为主题和文本描述,以便与定性数据整合。然后,完成了[逐行编码],代码被组织成描述性主题,并开发了分析性主题。
代码和主题在研究团队中进行了迭代讨论,团队包括学者和两名自闭症顾问,他们对数据合成和解释提供了输入。
第一作者使用NVivo软件进行编码。最后一位作者使用最终的主题地图独立编码了30个数据摘录样本,显示出非常高的(80%)评分者间一致性。
样本
包括58项研究(40项定性研究,13项定量研究,5项混合方法研究),涵盖4808名自闭症和1780名非自闭症参与者。
参与者主要是白人(85.9%),女性(61.8%),并且是晚确诊(平均诊断年龄30.47岁)的自闭症成人,可能具有平均或高于平均水平的智力/语言能力。
结果
确定了七个与伪装的心理社会相关因素和后果有关的主题:
- 社会规范和压力推动伪装。 参与者面临符合神经典型规范的期望,并因自闭症差异而受到污名。
- 伪装用于获得社会接受和避免排斥。 伪装是对欺凌的保护性反应。归属感是主要动机。
- 自尊和身份影响伪装。 内化污名激发了伪装,而自我接纳减少了伪装的感知需要。
- 伪装对功能有一些实际好处。 它使日常功能和印象管理成为可能。
- 伪装导致困难被忽视。 伪装导致参与者的需要未得到满足,延迟诊断和[自闭症倦怠]。
- 伪装对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伪装促进了社交联系,但关系感觉不真实。
- 伪装导致身份困惑和低自尊。 广泛的伪装侵蚀了参与者的自我意识。
这些主题突显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双向影响在伪装中的作用。
伪装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由社会动机驱动但自我强化的反应,这给真实性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代价。
见解
这项综述提供了对涉及伪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全新和全面的综合。
研究结果表明,伪装源于个体与其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挑战了纯粹以个体为中心的解释。
自闭症个体的伪装努力是由社会压力、污名和接受需求驱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复暴露于不利的社会经历使他们预期拒绝并发展出伪装作为习得的反应。
此外,内化污名化的叙述激励个体隐藏他们的差异。
然而,伪装往往无意中使污名未被挑战,同时增加了内化的污名。它还导致自闭症个体的需要被忽视和未满足。
此外,尽管对社交联系的渴望推动了伪装,但参与者感到通过伪装建立的关系是不真实的。这些“双重束缚”使得个体难以摆脱伪装的循环。
研究结果呼吁从改变个体转向营造更具包容性的环境。
需要采取全社会的方法来增加对自闭症的理解和接受,从而减少自闭症个体伪装的压力。
令人鼓舞的是,参与者描述了在体验自我接纳时减少伪装的情况,这通常是在[自闭症诊断]和与自闭症社区建立联系后实现的。
这项综述扩展了先前的研究,通过提供对伪装心理社会影响的深入考察。
未来的研究应经验性地测试所提出的概念模型,并优先考虑多样化的参与者代表。
此外,研究日常心理社会经历对伪装的影响可以提供关于自闭症个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对伪装的见解。
优势
本研究在方法上具有若干优势,包括:
- 严谨的混合方法方法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伪装的心理社会因素
- 采用参与式方法,邀请两名自闭症顾问参与数据合成和解释
- 开发了一个新的心理社会相关因素和后果的概念模型,可以指导未来的研究
- 突出了当前研究中的关键差距,如缺乏多样化的参与者代表
局限性
尽管有其优势,但本研究仍存在若干局限性,包括:
- 白人、女性、晚确诊且具有平均或高于平均水平认知能力的自闭症成年人过代表性限制了发现的普遍性
- 仅限于英语文章和主要来自西方社会的参与者引入了潜在的语言和文化偏差
- 大多数纳入研究的关键人口统计信息(如种族/民族、教育)报告不足,进一步限制了普遍性
- 作为系统综述,无法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启示
研究结果对提高自闭症个体的意识、接受和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 强调了需要进行反污名干预,并将重点从病理化转向适应自闭症差异
- 专业人士和教育工作者应更好地了解伪装,以改善对自闭症个体需求的识别
- 诊断过程应考虑伪装行为,特别是对女性和晚确诊个体
- 专注于加强自闭症身份和社区联系的心理社会支持可能增强真实性和福祉
然而,由于大多数纳入研究涉及的人群范围狭窄,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这些发现对代表性不足群体的相关性,包括少数族裔、男性、性别多样化个体、智力障碍者和非西方文化背景的人。
此外,需要前瞻性研究来确定变量之间的方向关系。
参考文献
请根据需要进一步调整或补充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庄, S., 谭, D. W., Reddrop, S., 丁, L., 梅伯里, M., & 马吉亚蒂, I. (2023). 自闭症人士伪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和福祉的关系:混合方法系统评价. 临床心理学评论, 105, 1–16. https://doi.org/10.1016/j.cpr.2023.102335
其他参考文献
Beck, J. S., Lundwall, R. A., Gabrielsen, T., Cox, J. C., & 南斯, M. (2020). 看起来很好但感觉很差:具有自闭特质的女性的“伪装”行为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自闭症, 24(4), 809–821. https://doi.org/10.1177/1362361320912147
Cage, E., & 特罗克塞尔-惠特曼, Z. (2019). 理解成年自闭症人士伪装的原因、背景和代价. 自闭症和发育障碍杂志, 49(5), 1899–1911. https://doi.org/10.1007/s10803-018-03878-x
Cassidy, S., Bradley, L., Shaw, R., & 巴伦-科恩, S. (2018). 成年自闭症人士自杀风险的标记. 分子自闭症, 9(1), 42. https://doi.org/10.1186/s13229-018-0226-4
Cook, J., Crane, L., 波恩, L., 胡尔, L., & 曼迪, W. (2021). 日常社交情境中的伪装:一项人际回忆研究. 自闭症, 25(5), 1444–1456. https://doi.org/10.1177/1362361321992641
Hull, L., Petrides, K. V., 艾莉森, C., 史密斯, P., 巴伦-科恩, S., Lai, M. C., & 曼迪, W. (2017). “尽我最大的努力表现正常”:成人自闭谱系障碍中的社交伪装. 自闭症和发育障碍杂志, 47(8), 2519–2534. https://doi.org/10.1007/s10803-017-3166-5
Libsack, E. J., Keenan, E. G., Freden, C. E., 米尔米纳, J., 伊斯哈科夫, N., 克里什纳塔山, D., & 莱纳, M. D. (2021). 自闭谱系障碍中被视为非自闭的系统评价. 临床儿童和家庭心理学评论, 24(4), 783–812. https://doi.org/10.1007/s10567-021-00365-1
Livingston, L. A., Shah, P., & 哈佩, F. (2019). 自闭症中行为表面下的补偿策略:定性研究. 柳叶刀精神病学, 6(9), 766–777. https://doi.org/10.1016/s2215-0366(19)30224-x
继续学习
以下是一些与本研究相关的反思问题,可以引发进一步讨论:
- 如何改变社会环境以减少自闭症人士伪装的压力?
- 对于自闭症人士来说,哪些支持最有助于管理伪装与真实自我表达之间的决策?
- 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教育工作者和工作场所如何创造一个让自闭症人士感到心理安全的环境,从而卸下面具?
- 当自闭症人士披露其诊断时,非自闭症人士应如何尊重地回应?
- 伪装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具有多重边缘身份的自闭症人士可能面临哪些独特的挑战?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