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鲍尔比和舍弗与埃默森(1964)识别的依恋阶段
关键要点
- 约翰·鲍尔比特别关注母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 相反,舍弗和埃默森更关注社会关系的发展,指出儿童可以形成多个强度不同的依恋关系。
- 尽管两种理论都探讨了依恋过程,但它们是独立发展的,反映了不同的视角。
阶段
约翰·鲍尔比
舍弗和埃默森
-
前依恋阶段(出生至6周):婴儿不区分照顾者。 非社交阶段(0-2个月):婴儿的行为是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物产生积极反应,如微笑。
-
依恋形成中(6周至7个月):偏好熟悉的人,但接受任何人的照顾。 无差别依恋(2-7个月):婴儿偏好人而非无生命物体,但不特别偏好某个人。
-
明确依恋(7-24个月):对主要照顾者的特定依恋发展。 特定依恋(7-9个月):婴儿偏好特定的照顾者,并在压力情况下向他们寻求安慰、安全、保护和保证。
-
互惠关系的形成(24个月+):儿童将获得语言技能,更好地理解照顾者离开和返回的模式。 多重依恋(10-18个月):婴儿变得越来越独立,并与生活中对他们敏感回应的多人形成依恋关系,包括祖父母、兄弟姐妹或邻居。
这些阶段反映了从出生开始儿童不断发展的依恋和社会关系,强调了这些关系在情感和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鲍尔比的依恋阶段?
约翰·鲍尔比是一位英国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分析师,他发展了依恋理论,该理论侧重于安全和信任的母子关系对发展和福祉的重要性。
他确定了四个依恋阶段。
这些阶段反映了一个过程,每个步骤都建立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在理想情况下最终形成一个强大而安全的依恋关系。
鲍尔比认为,这些依恋关系具有重要的进化功能:通过确保婴儿的安全和照顾,增加其生存的机会。
-
前依恋阶段 (出生至6周):
在这个阶段,婴儿表现出先天行为(如哭泣和微笑),这些行为有助于吸引照顾者的注意和回应,但并不偏好特定的照顾者。
他们接受任何成人的照顾和安慰,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与照顾者是独立的个体。
-
依恋形成中 (6周至7个月):
在此阶段,婴儿开始对响应其需求的人产生信任感。
他们开始区分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偏好熟悉的人,但仍接受陌生人的照顾。分离时他们不会抗议。
-
明确依恋 (7个月至24个月):
在这个阶段,对主要照顾者的特定依恋发展。
婴儿寻求与照顾者的定期接触,分离时可能会表现出不安,表现出“依附”和“跟随”的行为。
这一阶段还包括“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的发展。
大约7-9个月时出现的陌生人焦虑反映了认知能力的进步,使婴儿能够区分熟悉和不熟悉的人。
尽管陌生人会引起不确定性,但与敏感照顾者的反复安慰互动使婴儿获得了克服这种警惕的信心。
到2岁时,随着孩子变得更加社交熟练,陌生人焦虑通常会消失。
-
互惠关系的形成 (24个月及以后):
随着语言的发展,幼儿理解父母的行为和动机,并能与他们协商。
他们现在可以容忍较少的分离带来的痛苦,并使用对照顾者的心理表征来获得安慰。
批判性评价
- 鲍尔比提出,婴儿天生具有有限的能力来区分照顾者,并会接受任何提供照顾的人。为了得到照顾,婴儿最初主要依赖哭泣。
- 现在我们知道,婴儿具有一些先天能力来识别他们的母亲,例如在出生后不久就能分辨她的声音和气味(Kisilevsky等,2003;Porter & Winberg,1999)。
- 尽管这表明基本的识别和朝向母亲的行为,许多照顾者仍然可以安抚受惊的新生儿。母亲的存在并不是必需的。
- 新生儿与照顾者的互动代表了初步的自我调节尝试——通过哭泣表达需求,然后被安抚。
-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婴儿发展出了一套超出哭泣的更大范围的依恋行为。
舍弗与埃默森的依恋阶段
鲁道夫·舍弗和佩吉·埃默森(1964)研究了60名婴儿在出生后的前18个月内的每月变化(这被称为纵向研究)。
所有儿童都在自己的家中接受研究,观察到了依恋发展的规律模式。婴儿每月访问一次,观察他们与照顾者的互动,并采访照顾者。
母亲记录了日记以检查依恋发展的证据。记录了以下指标:
• 陌生人焦虑 — 对陌生人的到来的反应。
• 分离焦虑 — 分离时的痛苦程度,回归时所需的安慰程度。
• 社会参照 — 儿童在面对新事物时查看照顾者以确认如何反应的程度(安全基地)。
他们发现婴儿的依恋关系按以下顺序发展:
-
非社交阶段 (0 – 6周):
非常年轻的婴儿是非社交的,许多种类的刺激,无论是社交的还是非社交的,都会产生积极的反应,如微笑。
在非社交阶段,婴儿的行为似乎并没有特别针对主要照顾者。婴儿可能对人类和物体作出类似的反应,表现出一般性的反应,如哭泣、微笑和看人脸或物体。
尽管称为“非社交”,但这并不意味着婴儿对社交互动没有兴趣。而是说,他们尚未显示出对任何一个人的强烈偏好,也没有表现出对社交行为的理解。这是特定的强社交联系形成之前的时期。
请记住,尽管名称如此,非社交阶段对社交发展非常重要。这一阶段的互动为后续的依恋阶段奠定了基础。
-
无差别依恋 (6周至7个月):
在此阶段,婴儿开始表现出更多的社交行为,并开始对社交刺激表现出偏好,更喜欢人际互动而非无生命物体。他们对人而不是物体更多地微笑、咿呀学语和伸手。
婴儿无差别地享受人际交往;大多数婴儿对任何照顾者的反应相同。当某人停止与他们互动时,他们会感到不安。
婴儿是社交的且“无差别”地依恋,因为他们对单个照顾者没有强烈的偏好。他们认识并回应更多的人,但尚未显著区分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成人。
从3个月开始,婴儿对熟悉的脸孔笑得更多,可以被常规照顾者轻松安抚。
特定依恋 (7 – 9个月):
对单一依恋对象的特殊偏好。婴儿向特定的人寻求安全、舒适和保护。当与特定的人分离时,婴儿会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恐惧(陌生人恐惧)和不快乐(分离焦虑)。
一些婴儿比其他婴儿更频繁和强烈地表现出陌生人恐惧和分离焦虑,但这证明了婴儿已经形成了依恋。这通常在婴儿一岁时已经发展出来。
研究结果表明,依恋最有可能形成于那些能够准确回应婴儿信号的人,而不是与婴儿相处时间更多的人。Schaffer 和 Emerson 将此称为敏感响应。
强烈依恋的婴儿的母亲会迅速回应他们的需求,并与孩子互动。弱依恋的婴儿的母亲则未能与孩子互动。
形成依恋的最重要因素不是谁喂养和更换尿布,而是谁与孩子玩耍和交流。因此,对婴儿信号的敏感响应似乎是依恋的关键。
多重依恋 (10个月及以后):
婴儿逐渐变得更加独立并形成多个依恋。到18个月大时,大多数婴儿已经形成了多重依恋。
研究结果表明,依恋最有可能形成于那些能够准确回应婴儿信号的人,而不是与婴儿相处时间更多的人。Schaffer 和 Emerson 将此称为敏感响应。
强烈依恋的婴儿的母亲会迅速回应他们的需求并与孩子互动。弱依恋的婴儿的母亲则未能与孩子互动。
关键评估
Schaffer 和 Emerson 的研究人口有效性较低。研究中的婴儿都来自格拉斯哥,且大部分来自工人阶级家庭。此外,60个家庭的小样本量减少了我们从研究中得出结论的强度。
然而,父母在非常忙碌的情况下仍需每天记录日记,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可以受到质疑。这样的日记也非常不可靠,需求特征和社会期望是主要问题。母亲们在日常记录中不太可能报告负面经历。
该研究缺乏历史有效性。这项研究是在1960年代进行的,当时性别角色不同——现在,更多的男性留在家中照顾孩子,而更多的女性外出工作,因此样本存在偏差。
参考文献
Bowlby, J. (1969). Attachment. Attachment and loss: Vol. 1. Loss. New York: Basic Books.
Bowlby, J. (1973). Attachment and loss. Volume II. Separation, anxiety and anger. In Attachment and loss. volume II. Separation, anxiety and anger (pp. 429-p).
Bowlby, J. (1980). Loss: Sadness & depression. Attachment and loss (vol. 3); (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al library no.109). London: Hogarth Press.
Kisilevsky, B. S., Hains, S. M., Lee, K., Xie, X., Huang, H., Ye, H. H., … & Wang, Z. (2003). Effects of experience on fetal voice recogni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4(3), 220-224.
Porter, R., & Winberg, J. (1999). Unique salience of maternal breast odors for newborn infants.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23(3), 439-449.
Schaffer, H. R., & Emerson, P. E. (1964).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ttachments in infancy.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1-77.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