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旋转门”:元分析与系统综述
关键点
- 元分析发现,终身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几乎是当前障碍的两倍(1.84倍),这为心理疾病的“旋转门”现象提供了证据。
- 治疗历史调节了这种关系,在治疗率达到90%以上的样本中,终身与当前障碍的比例较小,而报告治疗较少的样本中比例较大。然而,治疗并不能完全防止新障碍的发展。
- 焦虑障碍通常先于其他障碍(如情绪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出现,但惊恐障碍通常在另一种焦虑障碍之后发展。
- 这些发现强调了需要针对共享潜在特征的跨诊断治疗、增加心理干预的可及性以及更广泛地概念化复发预防。
背景
治疗师长期以来观察到心理健康服务的“旋转门”现象,即个体在其一生中经常发展、寻求治疗并从多种心理健康问题中康复(Iverach et al., 2014)。
这一现象表明,有过一种障碍的人很可能在其一生中表现出多种障碍的症状,这促使人们提出了关于心理健康维度的方法,例如心理病理学的层次分类模型(HiTOP)(Kotov et al., 2017)。
然而,这一观察尚未通过元分析进行实证检验。
本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比较当前与终身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探讨“旋转门”现象是否仅由共病引起,还是人们会依次发展不同的障碍。
方法
元分析遵循PRISMA指南,并在MEDLINE、PsycINFO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使用“终身障碍”、“心理健康”和“心理病理学”等术语进行搜索。
纳入标准为:报告成人当前和过去的心理健康诊断数量,使用DSM-IV或更新的诊断标准,且用英语发表。
两位作者独立筛选研究,意见不一致时通过协商解决。使用Joanna Briggs Institute的流行病学研究清单评估偏倚风险。
搜索策略和术语
初步搜索得到5817篇文章,其中1401篇重复文章被移除。在第一步,四位作者独立筛选了4416篇研究的标题和摘要。在第二步,两位作者独立筛选了1245篇全文,几乎完全一致(κ = 0.87)。
这一过程最终确定了38项研究纳入综述,其中27项有足够定量数据用于元分析。
纳入和排除标准
研究需报告成人当前和过去的心理健康诊断数量,使用DSM-IV或更新的诊断标准,并且用英语发表于1994年以后。
排除了综述、病例研究、论文、摘要和会议报告。
统计措施
使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ersion 3进行统计分析。由于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Q35 = 772.17, p < .0001, I2 = 95.4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亚组分析和元回归探讨了样本特征和诊断工具对当前与终身障碍关系的影响。
结果
- 在27项研究中,23,402名参与者的平均当前障碍数为1.53(SD = 1.02),平均终身障碍数为2.57(SD = 1.77)。
- 元分析显示,平均终身障碍数是当前障碍数的1.84倍(95% CI [1.72, 1.96],p < .0001)。
- 治疗历史显著调节了这种关系,在治疗率达到90%以上的样本中,比例为1.52倍(95% CI [1.34, 1.68]),而在报告治疗较少的样本中,比例为1.99倍(95% CI [1.76, 2.25])。样本类型(临床与非临床)和诊断工具未调节该关系。
- 对12项研究的系统综述表明,焦虑障碍通常先于其他障碍出现,但惊恐障碍通常在另一种焦虑障碍之后发展。抑郁、饮食和创伤相关障碍通常是继发的,而冲动控制和双相障碍则倾向于首先出现。
见解
这项元分析首次提供了“旋转门”现象的实证证据,表明个体在其一生中可能会经历多种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
这些发现扩展了先前的研究,量化了终身与当前障碍的比例,并确定了治疗历史作为调节因素。
虽然治疗似乎部分减少了未来障碍发展的可能性,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这一风险。
该研究还提供了常见障碍时间序列的见解,焦虑障碍通常先于情绪和物质使用障碍出现。
优势
- 严格的纳入标准确保使用结构化的诊断访谈。
- 筛选了大量研究,最终元分析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多样化人群。
- 使用两位独立评审者进行研究选择和偏倚风险评估,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
局限性
- 并非所有研究都包括所有障碍,特别是常见的儿童障碍和不太常评估的条件(如饮食障碍和人格障碍),可能导致低估了终身与当前障碍的真实比例。
- 大多数纳入的研究是横断面研究而非纵向研究,可能因回忆偏差影响终身障碍估计率的准确性。然而,因报告患病率而排除的纵向研究显示出类似模式,部分缓解了这些担忧。横断面设计也限制了关于因果关系和终身障碍共享病因的结论。
临床意义
这项元分析的结果对临床心理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强调了针对多种障碍共同特征的跨诊断治疗的重要性,符合HiTOP等维度方法的建议。
通过分层护理模式(如提供在线自助干预以应对轻至中度症状)增加心理治疗的可及性,可能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关键。
应更加重视复发预防,不仅针对个人当前的障碍,还应针对未来的障碍。安排随访预约或鼓励使用智能技术进行治疗后症状自我监测可能有益。
参考文献
希望这对你有帮助!如果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或需要调整的地方,请告诉我。
主要参考文献
Menzies, R. E., Richmond, B., Sharpe, L., Skeggs, A., Liu, J., & Coutts-Bain, D. (2024). 心理障碍的“旋转门”现象:当前与终身患病率的元分析和系统回顾。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63, 178–196. https://doi.org/10.1111/bjc.12453
Iverach, L., Menzies, R. G., & Menzies, R. E. (2014). 死亡焦虑及其在心理病理学中的作用:跨诊断构建的状态回顾。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34, 580–593. https://doi.org/10.1016/j.cpr.2014.09.002
Kotov, R., Krueger, R. F., Watson, D., Achenbach, T. M., Althoff, R. R., Bagby, R. M., Brown, T. A., Carpenter, W. T., Caspi, A., Clark, L. A., Eaton, N. R., Forbes, M. K., Forbush, K. T., Goldberg, D., Hasin, D., Hyman, S. E., Ivanova, M. Y., Lynam, D. R., Markon, K., … Zimmerman, M. (2017). 心理病理学的层次分类法(HiTOP):对传统分类法的维度替代方案。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26(4), 454–477. https://doi.org/10.1037/abn0000258
持续学习
- “旋转门”现象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心理障碍的病因和病程?
- 在治疗中可以针对哪些潜在的跨诊断构建来解决整个生命周期中多种障碍的发展?
- 如何重新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以更好地适应“旋转门”现象所建议的长期、间歇性护理需求?
- 讨论未来障碍发展的可能性时有哪些伦理影响,以及如何以敏感和赋权的方式进行?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