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快速判断

快速判断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快速判断在心理学中指的是基于非常有限的信息,在几秒或几分钟内对人或情境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这是从经验的一小部分中得出快速结论的过程。虽然快速判断可能是准确的,但它也容易受到偏见的影响,并不总是能导致正确的评估。

一群朋友笑着在一起的特写

在进行快速判断时,个体通常依赖于短暂的观察、非言语线索、初步印象和直觉反应。这可能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调和即时背景。然而,这些判断可能受个人偏见、刻板印象和过去经历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准确性。

Ambady, N., & Rosenthal, R. (1992). 快速表达行为作为人际后果预测指标的元分析. 心理公报, 111(2), 256-274. https://doi.org/10.1037/0033-2909.111.2.256

理由

Ambady 和 Rosenthal (1992) 认为有必要研究是否可以通过对表达行为的短暂观察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先前的研究(Allport, 1973)表明,个体有稳定的表达风格,观察者通过短暂的互动形成的印象往往在进一步接触后得到验证。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陌生人和自我评估之间存在一致性(例如,Albright, Kenny, & Malloy, 1988; Watson, 1989)。

Ambady 和 Rosenthal (1992) 认为表达行为可以迅速传达人际信息,往往是无意的。

他们旨在系统地回顾基于观察<5分钟(“快速切片”)的表达行为预测的准确性研究。

方法

使用元分析程序分析数据(Rosenthal, 1984),包括将统计量转换为共同效应大小r。计算平均效应大小,并使用对比方法在研究类别之间进行比较。

作者对38项研究(来自44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这些研究符合基于<300秒观察并将其与明确的外部标准相关联的标准。这些研究涵盖了临床、社会和欺骗研究领域。

提取了关于受试者(中位数N = 32,范围2-271)、评分者、研究特征、评估的行为渠道和准确性效应大小的信息。

准确性是指共识评分与外部标准(如患者预后或督导评价)之间的对应关系。

样本

38项研究每项包括中位数32名参与者(范围2-271),各研究中性别比例不同。每项研究的评分者中位数为37(范围2-446)。

结果

跨研究的平均效应大小为r=0.39,表明评分者可以从快速切片中以显著高于随机的水平预测结果。

  • 准确性与暴露时间无关,<30秒的片段与长达5分钟的片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 结果类型和研究类型(现场与实验室)对准确性也没有显著影响。
  • 仅基于非言语行为的评分与包含言语行为的评分一样准确。

结论

作者认为,表达行为的快速切片允许对结果做出令人惊讶的准确预测,挑战了更多信息带来更高准确性的观点。

从短暂观察中做出的直觉判断似乎比预期的更准确。某些情感和人际维度被快速高效地判断。

直觉自然判断是指人们基于快速印象和直觉对他人做出的本能、反射性评估。这些判断是自发且自动的,无需深思熟虑。

一些例子可能包括:

  • 基于短暂互动感觉某人不可信
  • 仅从语调中感知某人生气
  • 对某人的外貌立即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反应

优势和局限

  • 一个关键优势是系统的元分析方法和纳入标准,允许推广。
  • 局限性包括潜在的出版偏见,以及对“客观”标准的一些模糊性。特定外部标准的选择可能会影响结果。

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表达行为可以迅速传达大量关于个体的信息。

这对社会知觉过程和个人-情境辩论中的行为一致性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实际启示包括在依赖人际判断的研究、选择、培训和评估中的效率。

主要论文

Ambady, N., & Rosenthal, R. (1992). 快速表达行为作为人际后果预测指标的元分析. 心理公报, 111(2), 256-274.

其他参考文献

Albright, L., Kenny, D. A., & Malloy, T. E. (1988). 零相识时的人格判断共识.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55, 387-395.

Allport, G. W. (1937). 人格:一种心理学解释. 纽约: Holt.

Rosenthal, R. (1984). 社会科学研究的元分析程序. 加利福尼亚州贝弗利山: Sage.

Watson, D. (1989). 陌生人对五个稳健人格因素的评分:与自我报告惊人一致的证据.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57(1), 120–128.

进一步阅读

学习检查

  1. 在哪些情况下依赖快速判断是有益的?何时可能有害?
    • 在专业环境中根据快速判断采取行动时是否有伦理考虑?
  2. 作者提到“直觉自然判断”。这意味着什么?直觉判断何时可能更准确或不准确?
  3. 个人偏见和过去经历如何影响我们的快速判断?
    • 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从快速切片中做出判断的准确性?
      • 社会刻板印象在我们对他人做出即时判断时扮演什么角色?
  4. 当前和过去的情绪如何影响我们做出无偏见快速判断的能力?
  5. 技术进步,尤其是在数字通信方面,如何影响我们进行快速判断的能力?
  6. 快速判断能力能否训练,还是天生的?
    • 如何提高快速判断的准确性?
  7. 实验室研究中的快速切片与现实世界中的判断相比有哪些局限性?如何提高外部效度?
  8. 未来哪些研究有助于扩展这一研究?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