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心理动力学疗法

社会心理学

如何克服旁观者效应

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对人们为什么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帮助他人感到好奇。同时,也有大量的兴趣集中在我们有时为何不帮助他人的原因上。旁观者效应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人们因为周围有其他人而不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能会认为既然有其他人在场,肯定会有其他人采取行动。

克服旁观者效应的因素

虽然旁观者效应可能对亲社会行为、利他主义和英雄主义产生负面影响,但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些可以帮助人们克服这种倾向并增加其助人行为可能性的不同因素。

见证帮助行为

有时候,仅仅看到别人做了某种善良或有帮助的行为会让我们更愿意帮助他人。

想象一下你正走进一家大型百货商店。入口处有一个敲铃的人在为一个慈善组织募捐。你注意到许多走过的人停下来把零钱放进捐款桶。因此,你可能会感到更有动力去捐赠自己的零钱。

研究人员发现,当我们观察到其他人从事亲社会行为,如献血,我们更有可能这样做。根据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

勤于观察

人们在需要帮助时往往未能采取行动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为时已晚。模糊的情况也可能使判断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变得困难。

在1968年发表的一项著名实验中,当烟雾开始充满房间时,参与者不太可能做出反应。由于其他人都没有做出反应,人们认为这可能不是紧急情况。

保持警觉并注意你所处的情况,而不是完全依赖周围人的反应,可以帮助你最好地决定如何反应。

具备技能和知识

面对紧急情况时,知道该怎么做大大增加了一个人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你如何将这一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虽然你不能为每一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好准备,但参加急救课程和接受心肺复苏术(CPR)培训可以使你感到更加自信和准备应对潜在的紧急情况。

内疚感

研究人员发现,内疚感常常会激发帮助行为。“幸存者内疚”就是其中一种例子。 在9/11恐怖袭击之后,一些幸存者感到有驱动力去帮助他人。

有个人关系

研究人员早就知道,我们更有可能帮助那些我们认识的人。 在紧急情况下,即使是在陌生人中,陷入困境的人也可以通过采取一些重要步骤来培养更个性化的反应。

简单的行为,如直接眼神接触和进行闲聊,可以增加一个人前来援助的可能性。

如果你遇到麻烦,从人群中挑选出一个人,与之进行眼神交流,并直接请求帮助,而不是向群体发出一般性的求助。

认为他人值得帮助

人们也更有可能帮助那些他们认为真正值得帮助的人。在一个经典的研究中,参与者更有可能给陌生人钱,如果他们认为这个人的钱包被偷了,而不是这个人只是花光了所有的钱。

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更愿意给无家可归者提供帮助,而另一些人则不愿意。那些认为无家可归者是因为懒惰或不愿意工作而处于这种境地的人不太可能给他们钱,而那些认为这些人真正值得帮助的人更可能提供帮助。

感觉良好

对自己感觉良好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感觉快乐或成功的人都更有可能伸出援手,甚至相对较小的事情也能触发这些感觉。

听到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在收音机里播放,享受一个温暖的夏日,或者成功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都可以让你感到快乐和有能力,更有可能帮助另一个有需要的人。这通常被称为“感觉良好,做善事”的效应。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