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ase:topic:phobia_thumb.jpg?nolink&256x256|phobia_thumb.jpg}} ====== 来访者档案 ====== === 基本信息 === * **姓名** :李佳 * **性别** :女 * **年龄** :35岁 * **职业** :市场分析师 * **住址** :北京市朝阳区 === 背景信息 === * **婚姻状况** :已婚 * **子女** :1个6岁的儿子 * **教育背景** :大学本科,市场营销专业 === 个人生活 === * **MBTI人格类型** :INTJ(内倾、直觉、思维、判断) * **解说** :INTJ型的人通常独立、自主且富有逻辑性,喜欢解决问题和规划未来。他们重视理性思考,偏向于内省和独立完成任务。 * **兴趣爱好** :阅读科技和科幻小说、健身、旅行 * **生活方式** :生活规律,重视个人时间,平时工作日晚上和周末陪伴家人,喜欢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和娱乐活动 * **社交活动** :社交圈较小,通常和几位密友保持联系,不太喜欢参加大型社交聚会 === 家庭与社会支持 === * **家庭支持** :丈夫在一家IT公司工作,家庭关系融洽,丈夫和父母均支持她的决定 * **社会支持** :有几位密友,虽然平时不常见面,但关系亲密,可以分享内心感受 === 职业信息 === * **工作单位** :北京市某大型跨国公司 * **职位** :市场分析师 * **工作年限** :8年 * **工作压力** :压力适中,偶尔面临紧急任务或业绩考核时压力增大 === 健康信息 === * **身体健康状况** :整体健康,无重大身体疾病,偶尔因焦虑而出现胃部不适 * **心理健康状况** :表现出强烈的恐高症症状,平时有轻微的焦虑反应,最近因恐惧症状加重而出现睡眠困难和情绪波动 * **既往治疗经历** :曾在几年前因工作压力过大而寻求过心理辅导,主要是情感支持和放松技巧,未进行深度治疗 === 心理治疗史 === * **家族心理健康史** :父亲有焦虑症倾向,但未进行正式诊断或治疗 * **个人心理健康史** :从大学时期开始自我察觉到恐高症,但因不经常面临高处环境而未进行治疗 === 成长经历 === * **成长经历** :独生女,父母感情较好,从小家庭和睦,但在童年时曾因父亲带她爬高山时感到害怕而引发恐高症状 === 生活事件 === * **近期生活事件** :两个月前公司组织高空绳索挑战活动,在参加活动时突发恐惧反应,导致身体僵硬、心跳加速、出冷汗。事后几天,她在看到高楼或想到活动的场景时都会感到不适。 === 心理状态 === * **访谈评估** :李佳描述自己在高处或接近高处时会感到极度恐惧,即使是看见高楼或在电影中看到高处场景也会感到心悸。她担心这会影响到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害怕未来类似的情况会使自己失控。 * **量表评估** :恐惧症问卷得分高(47分),表明有严重的恐高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50,显示轻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为40,显示轻度抑郁倾向。 === 咨询主题 === * **主要问题** :严重的恐高症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 **具体表现** :看到或想到高处场景时感到强烈的恐惧、心悸、出汗、四肢发抖;避免参与涉及高处的活动 === 咨询期望 === * **希望达到的效果** :减少对高处的恐惧反应,能够正常参与类似的活动,不再因为恐惧影响工作和家庭生活 * **期望的咨询方式** :希望通过科学和系统的方法逐步缓解恐惧,愿意尝试多种方法以达到康复目的 === 心理健康目标 === * **短期目标** :减少在高处场景下的恐惧反应,提高对高处环境的适应能力 * **长期目标** :能够自如地参与或接触高处相关的活动,不再受恐高症影响日常生活 === 其他信息 === * **咨询偏好** :偏好逻辑和科学性强的治疗方法,对认知行为疗法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 **对心理咨询的看法** :认为心理咨询是有效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愿意配合咨询师的建议和安排 ==== 治疗计划 ==== === 1. 心理动力学疗法 === * **干预策略** :探索李佳对高处的恐惧反应可能源自的童年经验,理解其无意识中的焦虑源头,通过深入探讨早期创伤性经历来减少恐惧反应。 * **治疗技术** :自由联想、探讨童年经历、梦的解析 * **需要注意的事项** :由于恐惧症状明显,初期应避免过于深入的情感挖掘,确保李佳在治疗中保持情感稳定。 === 2. 人本主义疗法 === * **干预策略** :提供一个安全、无压力的咨询环境,帮助李佳表达她的恐惧和情感,通过自我接纳和支持性对话来促进她的内心愈合。 * **治疗技术** :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反应、情感表达和释放 * **需要注意的事项** :尊重李佳的表达节奏,不强迫她面对创伤记忆,帮助她逐步建立安全感。 === 3. 认知行为疗法(CBT) === * **干预策略** :帮助李佳识别和挑战与恐高相关的负性思维模式,通过渐进式暴露疗法逐步增加对高处的适应,重构她对高处的认知。 * **治疗技术** :认知重构、暴露疗法、系统脱敏、放松训练 * **需要注意的事项** :暴露疗法的实施需要逐步进行,初期的暴露情境不应过于刺激,避免引发强烈的恐惧反应。 === 4. 家庭治疗 === * **干预策略** :增强丈夫和家庭对李佳恐高症状的理解,提供情感支持,避免对她的过度保护,同时鼓励她面对恐惧。 * **治疗技术** :家庭会议、沟通技能训练、角色扮演 * **需要注意的事项** :避免家庭成员对李佳产生过多压力,应以支持和理解为主。 ==== 治疗阶段 ==== === 开始阶段 === * **任务** :建立安全的咨询关系,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帮助李佳理解恐高症的成因和表现。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暴露疗法的步骤,帮助她对治疗有合理的预期。 === 中间阶段 === * **任务** :逐步实施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重构帮助李佳识别和挑战负性思维。运用系统脱敏技术,逐步增加暴露的强度,帮助她逐步适应高处环境。同时,运用人本主义技术,提供情感支持和情绪管理技巧。 === 结束阶段 === * **任务** :巩固治疗效果,确保李佳在面对高处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总结治疗过程中学到的应对策略和技术,帮助她在未来遇到类似情境时能够有效应对。鼓励她继续参与日常活动,保持心理健康。 ==== 总结 ==== 该案例通过多种治疗方法的结合,帮助来访者有效管理恐高症,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功能。治疗分阶段进行,确保来访者在每个阶段都有清晰的目标和支持,逐步建立对恐惧情境的耐受力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