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ase:topic:trauma
来访者档案
基本信息
- 姓名 :张晓敏
- 性别 :女
- 年龄 :28岁
- 职业 :小学教师
- 住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
背景信息
- 婚姻状况 :未婚
- 子女 :无
- 教育背景 :大学本科,师范专业
个人生活
- MBTI人格类型 :ISFP(内倾、感觉、情感、知觉)
- 解说 :ISFP型的人通常温和、敏感、富有同情心,倾向于在安静和稳定的环境中生活。他们喜欢独处和沉思,重视个人空间,避免冲突。
- 兴趣爱好 :画画、听音乐、写作、散步
- 生活方式 :生活规律,喜欢独处的时光,偶尔和朋友小聚,平时在家中养花草
- 社交活动 :有少数几位密友,社交活动不多,倾向于和亲密的朋友一起度过闲暇时间
家庭与社会支持
- 家庭支持 :父母在老家生活,有一个哥哥已婚并定居国外,父母关系一般,但关心她
- 社会支持 :几位密友是她的重要支持来源,但她不轻易与他人分享内心的情感
职业信息
- 工作单位 :上海市某小学
- 职位 :三年级班主任
- 工作年限 :工作5年
- 工作压力 :压力较大,尤其是班主任职责带来的额外工作和家长沟通任务
健康信息
- 身体健康状况 :整体健康,但最近出现睡眠障碍、胃部不适的症状
- 心理健康状况 :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倾向,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
- 既往治疗经历 :无正式心理治疗经历,但曾在大学期间因学业压力过大找过辅导员谈话
心理治疗史
- 家族心理健康史 :家族中无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记录
- 个人心理健康史 :在青少年时期曾因父母吵架和家庭不和谐感到焦虑,成年后首次面临创伤事件
成长经历
- 成长经历 :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从小性格较为内向和敏感,偏向艺术和文学,喜欢写作和表达内心感受
生活事件
- 近期生活事件 :六个月前在回家途中遭遇抢劫,虽然身体上没有受到严重伤害,但被劫匪威胁,感到极度害怕和无助。此后一直有梦魇、易惊吓和回避外出等症状。
心理状态
- 访谈评估 :张晓敏表现出对那次事件的强烈情绪反应,回避谈论细节,谈到事件时表现出焦虑、紧张和眼泪,认为自己“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正常了”。
- 量表评估 :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 Checklist, PCL-C)得分较高(45分),显示出显著的PTSD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为58,显示中度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52,显示中度焦虑。
咨询主题
- 主要问题 :创伤后的焦虑和恐惧,无法正常参与日常生活
- 具体表现 :睡眠障碍、情绪波动、回避外出、与他人交流时常常陷入沉默、易被惊吓、时常感到无助和绝望
咨询期望
- 希望达到的效果 :能够不再受创伤事件的困扰,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重新找到安全感
- 期望的咨询方式 :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和专业的治疗方法,减少创伤对自己的影响,愿意尝试多种方法以达到恢复的目的
心理健康目标
- 短期目标 :减少对创伤事件的强烈情绪反应,改善睡眠质量,逐渐恢复社交活动
- 长期目标 :完全接受并整合创伤经验,重新找到生活中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恢复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他信息
- 咨询偏好 :倾向于温和和理解性的咨询方式,避免过于激烈的对抗性方法
- 对心理咨询的看法 :相信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她恢复健康,但对治疗过程中的自我暴露有一定的顾虑
治疗计划
1. 心理动力学疗法
- 干预策略 :通过探索张晓敏内在的情感冲突和无意识内容,理解她对创伤事件的情感反应和潜在的内心痛苦来源,帮助她整合这些情感经验。
- 治疗技术 :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和反移情工作
- 需要注意的事项 :张晓敏对情感暴露较为敏感,需要在建立深厚信任关系的前提下逐步引导。
2. 人本主义疗法
- 干预策略 :提供一个安全、无评判的咨询环境,帮助张晓敏表达内心的恐惧和痛苦,通过自我接纳和真实对话促使她的内心愈合。
- 治疗技术 :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反应、真实对话、情感释放
- 需要注意的事项 :尊重张晓敏的节奏,不施加过多压力,鼓励她逐步敞开心扉。
3. 认知行为疗法(CBT)
- 干预策略 :帮助张晓敏识别和改变与创伤事件相关的负性认知模式,教导应对焦虑和恐惧的技巧,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 治疗技术 :认知重构、暴露疗法、放松训练、渐进肌肉放松
- 需要注意的事项 :避免过早的暴露疗法,先建立安全感和信任,逐步增加暴露的强度。
4. 家庭治疗
- 干预策略 :增强家庭成员对张晓敏创伤反应的理解,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她在家庭中找到安全感。
- 治疗技术 :家庭会议、情感支持、沟通技能训练
- 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注家庭成员的反应和情感需求,避免过度依赖或过度保护的行为。
治疗阶段
开始阶段
- 任务 :建立安全感和信任,初步评估创伤反应,制定治疗目标。帮助张晓敏理解创伤反应是正常的,并引入初步的应对技巧,如放松训练和情绪管理。
中间阶段
- 任务 :深入探讨创伤事件的影响,进行认知重构和暴露疗法,帮助张晓敏逐步面对和接受创伤经历。使用人本主义技术支持情感表达,进行移情和反移情工作,帮助她整合创伤体验。
结束阶段
- 任务 :巩固治疗效果,制定预防复发的策略,帮助张晓敏在生活中找到新的意义和目标。鼓励她保持积极的社交联系和支持网络,强化自我效能感和恢复信心。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逐步减少咨询频率。
总结
本案例通过多种心理治疗方法的结合,帮助来访者逐步应对和整合创伤体验,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治疗的分阶段设计有助于确保来访者在每个阶段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和指导,从而实现持续的心理康复。
psycase/topic/trauma.txt · 最后更改: 2024/09/05 07:33 由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