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自私的理由去做一个善良的人
ABC新闻主播丹·哈里斯,正念10%更快乐的作者,关于通过冥想提升同情心。
“根据科学研究,有充分的理由不去做一个恶人”,_ABC News_主播丹·哈里斯在他的专栏中总结了最近关于同情心科学的研究写道。
当哈里斯在2004年一次直播中发生了恐慌发作,这促使他去看了一位精神科医生,并找到了一种方法来应对他“隐藏得很好且管理得很好”的药物使用和抑郁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他报道阿富汗、伊拉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战争后发展起来的。
在他的书,《10% 更快乐》中,哈里斯谈到了冥想如何帮助他做出改变以保持生活的平衡。其中一个改变是看冥想能否改善他的关系。以下是哈里斯给出的六个理由中的两个,科学告诉我们不应该成为恶人:
它感觉很好
脑部扫描显示,善举带来的愉悦感更像是吃巧克力,而不是履行义务。当我们收到礼物时,同样的愉悦中心会在我们向慈善机构捐款时被激活。神经科学家称之为“温暖的光芒”效应。
同情心冥想实际上可以让你变得更友善
如果你像我一样,不认为自己天生就充满无尽的慈爱,有证据表明,同情心冥想实际上可以让你变得更友善。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进行的脑部扫描显示,那些接受过同情心冥想训练的人在与共情和理解相关的大脑区域显示出更多的活动。还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变得更加愿意将贴纸送给陌生人。我最喜欢的一项研究是在埃默里大学进行的,研究人员让受试者连续几天佩戴录音机,捕捉他们的对话。冥想者更加共情,花更多时间与他人在一起,笑得更多,并且更少使用“我”这个词。
阅读完整专栏,如何通过善良来提升你的健康。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同情心的科学,你可能想看看四月刊《正念》杂志中的文章“一个更友善、更温和的世界”。记者詹妮弗·坎贝尔探讨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同情心是否有限?还是可以通过训练来爱更多的人更多的时间?你也可以查看18个基于科学的理由尝试慈悲冥想——研究员艾玛·塞普拉拉研究了慈悲冥想的新兴科学益处。
照片来源:Alex/Flic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