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人生的目标
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长期的、有意义的目标如何在我们的一生中发展。这些目标能够改变他人生活的目的感,比如创办一个组织、研究疾病或教孩子们阅读。
确实,目的感似乎已经在人类中进化,以便我们可以一起完成大事——这就是为什么它与更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关。目的是适应性的,从进化的意义上来说。它帮助个体和物种生存。
许多人似乎认为,目的感源于你的特殊才能,并使你与众不同——但这只是部分真相。它也来自我们与他人的联系,这就是为什么目的危机往往是孤立的结果。
许多人似乎认为,目的感源于你的特殊才能,并使你与众不同——但这只是部分真相。它也来自我们与他人的联系,这就是为什么目的危机往往是孤立的结果。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你几乎肯定会发现其他人也在与你同行,希望到达同一个目的地——一个社区。
以下是克服孤立并发现人生目标的六种方法。
1. 阅读
例如,在一项2010年的研究中,Leslie Francis 研究了英格兰和威尔士近 26,000 名青少年——发现那些更多阅读圣经的人往往有更强的目的感。世俗阅读似乎也有影响。在 Raymond A. Mar 及其同事的一项实证研究调查中,他们发现了阅读诗歌和小说与青少年的目的感之间的联系。阅读将我们与从未见过的人连接起来,跨越时间和空间——这种体验,研究表明,与意义和目的感相关。(注意:“意义”和“目的”是相互关联但独立的社会科学概念。目的是意义的一部分;意义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通常还包括价值、效能和自我价值。)
“阅读小说可能让青少年思考角色的整个生命,使他们能够在没有完全经历自己大部分生命的情况下获得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具体见解,”他们建议。通过看到其他人的生活中存在的目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它。在这个意义上,目的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
许多我采访的人提到了对他们有重要意义的书籍或想法。
历史学家W.E.B. 杜波依斯的著作推动社会正义活动家 Art McGee 拥抱了一种特定的非洲裔美国身份和解放愿景。记者 Michael Stoll 在斯坦福大学读到的“新闻社会责任理论”给了他灵感。“基本上,记者和编辑不仅有能力,而且有责任通过成为独立的问题解决者来改善他们的社区,”他说。“自从那时起,这一直是我职业上的北极星。”受此启发,Michael 发起了屡获殊荣的非营利性新闻机构The San Francisco Public Press。
因此,如果你感到生活中缺乏目的,去书店、图书馆或大学。找对你重要的书——它们可能会帮助你看到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东西。
2. 将伤害转化为治愈他人
当然,找到目的不仅是智力追求;它也是我们需要感受到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它可以从痛苦中产生,无论是我们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Kezia Willingham 在俄勒冈州科瓦利斯的一个贫困家庭中长大,她的家庭饱受家庭暴力之苦。“我在成长过程中一贫如洗,母亲无人干预或帮助和支持,我感到羞耻,确信自己的存在是个错误,”她说。“我经常逃学,和陌生人发生性关系,滥用我能弄到手的所有毒品。”
16岁时,Kezia 进入一所替代高中,“让我相信我有选择和一条摆脱贫困的道路。”她上了大学,特别“被那些‘有问题’的孩子所吸引”——就像曾经的她。她说:
我希望那些像我一样长大的孩子知道他们有未来。我希望他们知道自己很聪明,即使他们可能不符合州学术标准。我希望他们知道自己和其他任何出生在更有特权环境中的人一样好和有价值。因为他们就是这样。而且有太多的信息告诉他们不是这样。
有时,他人的痛苦可以引导我们找到目的。当 Christopher Pepper 是一名高中生时,一位“颤抖、流泪的朋友”告诉他,她被一名同学强奸了。“我尽可能地安慰她,并离开那次谈话时发誓要采取行动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在其他人身上,”Christopher 说。他兑现了这一承诺,成为了一名大学的同伴强奸教育者——然后成为一名旧金山公立学校的性教育工作者。
为什么像 Kezia 和 Christopher 这样的人似乎能从痛苦中找到目的——而另一些人却因痛苦而崩溃?部分答案可能在于我们培养的情绪和行为。
3. 培养敬畏、感恩和利他主义
某些情绪和行为(具体来说是敬畏、感恩和利他主义)促进健康和幸福感,也可以培养一种目的感。
几项研究表明,由伯克利正念中心的 Dacher Keltner 进行的,敬畏的情感使我们感到与比自己更大的事物相连——从而为一种目的感提供情感基础。
当然,仅凭敬畏不足以赋予你人生的目的。仅仅觉得自己是更大整体的一部分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感到被驱使为世界做出积极贡献。这就是感恩和慷慨发挥作用的地方。
“通过培养感恩的心态来培养目的感可能看起来不合逻辑,但它确实有效,”写到心理学家 Kendall Bronk,他是目的领域的领先专家。正如 William Damon、Robert Emmons 及其他人的研究所发现的,能够数算祝福的儿童和成人更有可能尝试“为世界做出贡献”。这可能是因为,如果我们能看到别人如何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我们将更有动力回报一些东西。
在这里,感恩和利他主义似乎共同作用于产生意义和目的。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随机分配了一些参与者写感谢信——后来这些人报告说有了更强的目的感。最近 Christina Karns 及其同事的研究发现,利他主义和感恩在神经上是相关的,激活了大脑中的相同奖励回路。
4. 听取他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表达感激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的目的。但你也可以从别人感谢你的话语中找到目的。
像 Kezia Willingham 一样,Shawn Taylor 的童年并不顺利——他被吸引去帮助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孩子。然而,与她不同的是,Shawn 经常觉得这份工作是一条死胡同。“我以为自己不擅长我的职业,”他说。然后,一天,五年前他帮助过的一个女孩联系了他。
“她详细描述了我是如何改变她的生活的,”Shawn 说——她还请他做她的婚礼伴郎。Shawn 在这么长时间里甚至没有想过她。“某事点击了一下,我知道这就是我的路。没有具体的方向,但青年工作是我的目的。”
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们经常描述如何从他人的感激中获得力量。Dani Burlison 从未缺乏目的感,多年来作为作家和社会正义活动家在圣罗莎努力工作。但当野火席卷她的社区时,Dani 发现她的优势以新的方式被需要:“我发现我的网络和应急响应技能对我所在的社区、我的学生和消防员非常有帮助!”
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研究显示被感谢如何激发目的感,但我们知道感激会加强关系——而这些关系通常是目的的来源,正如这些故事所显示的。
5. 寻找并建立社区
许多人告诉我,他们在家庭中找到了目的。Art McGee 在阅读的同时,在“爱和尊重我的勤劳父亲”的基础上找到了目的,他说。他认为“像他这样的工人应得更好的待遇”。
正如 Dani 的案例所示,我们可以在身边的人中找到目的感。
环境和社会正义组织者 Jodi Sugerman-Brozan 感到驱动“为了给世界留下比我找到它时更好的状态”。成为妈妈“强化了这个目的(这是他们的世界,也是他们孩子的世界),”她说。这“肯定影响了我如何为人父母(想要培养反种族主义、女权主义者、激进分子的孩子,让他们继续战斗并成为领导者)。”
当然,我们的孩子可能不会接受我们的目的。Amber Cantorna 在一个有目的感的父母的家庭中长大,他们是右翼基督徒。“我妈妈让我们参与所有活动,都在那个保守的基督教圈子内,”她说。这个家庭和社区为她注入了强烈的目的感:“成为一个好的基督徒和榜样。成为他人的祝福。”
问题是,这个潜在的目的涉及排斥他人。当她在27岁时公开自己是同性恋时,Amber 的家人和社区迅速而突然地将她驱逐出去。这触发了深刻的目的危机——她通过找到一个新的信仰社区“帮助塑造我并给了我归属感”解决了这个问题,她说。
通常,我们目的的高尚反映了我们周围的人。Amber 的父母的目的基于排斥,正如她所发现的。当她拥抱了一个他们无法接受的身份时,这个社区和目的对她来说没有任何位置。一个新的目的随着她帮助建立的新社区和身份而来。
如果你难以记住自己的目的,请看看你周围的人。你们有什么共同点?他们在尝试成为什么?他们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吗?你能加入他们一起产生这种影响吗?他们需要什么?你能给他们什么?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不能激励你,那么你可能需要找到一个新社区——随之而来的新目的也会出现。
6. 讲述你的故事
目的常常来自对自己生活的探索。你遇到了哪些障碍?是什么力量帮助你克服了它们?其他人是如何帮助你的?你的力量如何帮助使世界变得更好?
“我们都有能力为自己的一生创造一个叙述,”《力量的意义》的作者 Emily Esfahani Smith 说。“它使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清晰的认识,如何理解自己,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日常生活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经历。”
这就是 Amber Cantorna 写下自传的原因,《重新聚焦我的家庭:出柜、被抛弃以及发现上帝真正的爱》。失去所有亲人后最初感到沮丧的 Amber 很快发现自己有新的力量——她正在用这本书帮助建立一个名为Beyond的非营利组织,以支持变性基督徒在出柜过程中的需求。
一项2008年研究发现,那些在生活中看到意义和目的的人能够讲述一个变化和成长的故事,其中他们成功克服了遇到的障碍。换句话说,创造一个叙述就像 Amber 的一样,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以及应用这些力量如何改变世界,从而增强我们的自我效能感。
这对所有人都有宝贵的反思作用,但 Amber 更进一步,出版了自己的自传并将其变成社会变革的工具。今天,Amber 的目的是帮助像她这样的人感到不那么孤单。
“我的目的感随着分享我的故事的愿望而增长——并意识到有如此多的人经历了相同的旅程。”
本文最初发表于正念合作伙伴之一的 UC Berkeley 正念研究中心的在线杂志Greater Good。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