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科学缺失了什么?

===========================================

一组著名的研究人员呼吁进行更严谨的正念研究,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lineartestpilot/Adobe Stock

一篇最近发表在心理学视角上的文章,由一群领先的正念教师、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撰写,描述了为什么当前的方法和技术标准不足以使冥想实践效果的研究获得科学界的最高尊重地位。

许多正念社区成员表示担忧,媒体夸大了正念科学证据的好处——以至于“与过去正念研究相关的错误信息和不良方法可能导致公众消费者受到伤害、误导和失望。”这引发了关于正念项目提供的时间和地点、提供者以及背景的严重问题?

当对任何疗法或实践的有效性提出主张时,区分个人经历和科学证据是非常重要的。许多正念实践者强烈捍卫他们的生活体验,认为冥想、瑜伽和其他实践具有变革性。虽然这些个人经历完全相关,但它们并不等同于科学研究,也不构成科学的“证据基础”。

强有力的证据基础是指通过高质量研究获得的知识,其中干预措施的效果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评估,并且在不同研究和不同人群样本中反复可靠地观察到。由于正念研究领域相对较新,非常少的项目达到了这一里程碑,但许多项目声称自己是基于证据的。

正念科学在创造这一证据基础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然而,根据这篇文章的作者所述,存在两个根本障碍:缺乏对正念的统一定义和方法论问题。

定义正念的重要性

尽管媒体广泛报道了正念的好处,但我们既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也没有对正念实践涉及内容的共同理解。

一些人用这个术语来指代培养注意力、意识或信息保留的活动,而另一些人则将接受、非评判、共情或同情视为关键。实践范围从冥想到呼吸练习,再到运动,再到引导放松。

这种缺乏统一定义的情况反映在文章列出的九种不同的成人正念问卷上。这些问卷所测量的内容往往是作者哲学取向或价值观的反映。这意味着一项研究测量正念的方式可能与另一项大不相同,从而几乎不可能建立一致的证据基础。

为了纠正这一困境,文章的作者建议从广泛的“正念”一词转向更明确的语言,明确界定所使用的实践,以及该实践旨在受益的具体心理状态和功能。通过更精确地使用实践及其所培养的能力,我们将更好地了解哪些有效,如何有效。

为什么正念研究方法很重要

我们能够对正念的影响得出可靠结论的程度取决于研究方法的质量。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研究质量,包括程序是否一致交付、是否使用对照组以及是否监测和报告不良事件。许多正念研究缺乏这种严谨性,使其结果最多只能说是推测性的。

也许更重要的是,研究的可信度在于其结果被复制的能力,以确保结果不是偶然发生的。单一研究的结果并不能证明正念项目是有益的。

由于缺乏对正念的明确定义以及对实践内容的了解,正念研究者的这种重复能力可能特别具有挑战性。关于正念课程持续时间也存在很大差异,这让我们对需要多少冥想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知之甚少。

这些问题并非正念领域的独有。范戈博士指出,“文章提出的许多批评和关键方法论问题不仅适用于正念研究,也适用于目前心理学和神经成像方法的一般问题。”

结果缺乏一致性的一个潜在解释是对正念的定义不明确

重要的是要记住,也有一些例外。经过35年的高质量研究,关于“黄金标准”的正念干预——正念减压(MBSR),显示了一般可靠的证据,即8周的MBSR可能会减轻疼痛、焦虑和恐慌,并改善健康结果。然而,所有数据的回顾发现,MBSR可能不会一贯导致压力减少,或缓解抑郁、焦虑,或防止抑郁症复发。

结果缺乏一致性的一个潜在解释是对正念的定义不明确,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实践,研究质量低劣,以及不愿报告负面、矛盾或中立的结果。

历史上,许多学科的科学家都避免发表未产生积极结果的研究,正念研究也不例外。加拿大研究人员对124项正念作为心理健康治疗试验的分析显示,研究报告正面结果的可能性比统计上可能的高出60%。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ClinicalTrials.gov等数据库注册的21项正念干预试验中,62%在完成30个月后仍未公布结果。这使得研究界、公众和媒体对干预措施的好处产生了不切实际的看法。

研究人员为何如此谨慎

负责这项最新研究的团队认为最大的风险是“正念的好处可能无法达到神话般的水平,而且不充分的数据正在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和公共政策。

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目前将冥想(定义为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几乎没有干扰,处于舒适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保持开放的态度)列为疼痛、焦虑、抑郁、高血压、胃肠疾病和戒烟的潜在治疗方法。NIH还建议人们除了采用冥想练习外,还应寻求常规护理。

在教育领域,正念干预(MBIs)已在美国、加拿大和国外的学校中广泛开展。但这些项目的效益声明往往被夸大。2017年对学校正念干预措施的全面回顾和分析发现,“有一些迹象表明MBI可以改善认知和社会情感结果,但没有支持行为或学业成绩改善的证据。”

基于这些发现,评论的作者敦促在广泛采用MBI时要谨慎,并呼吁学校在选择实施这些项目时进行严格的评估。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学校正念研究领域的领导者金伯利·舒纳特-里奇尔博士的呼应。她建议那些希望在学校中采用正念项目的人“审查并查看证据”,但“有实验和进行试点研究的空间。”

对于研究人员,她建议“我们需要谨慎行事,以允许创新……但始终要在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真正进行严谨的研究。”

当然,研究界指出数据告诉我们的内容与媒体宣传的正念神话之间的差距,其目的不是贬低研究或实践。目标是指出“迄今为止进行的大多数关于培养‘正念’的好处和成本的科学研究(包括神经科学证据)在解释和普遍性方面都有局限性,”范戈博士说。“最好对流行媒体中提到的好处保持谨慎和批判的态度。”

这常常让人感觉像是不伤害他人的要求、正念行业的财务利益、解决紧迫的社会和教育问题的需求,以及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的内容之间直接对立,研究人员敦促谨慎,而媒体、公众和服务对象则要求确认他们的个人经历是有效的。

尽管这一冲突并非不可克服,但缺乏高质量研究的资金提出了一个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彻底解决的挑战。与此同时,我们或许可以同意,虽然科学证据基础可能不符合个人经历,但每种观点都是有效且必要的,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为什么正念很重要,以及如何最好地将其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