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善举的力量
新的研究表明,一个善举可以在整个社区中产生涟漪效应。
- 作者:Jill Suttie
- 2021年2月17日
- 正念研究
Adobe Stock/5second
当我们看到有人表现出善意或慷慨时,内心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研究人员称之为“道德提升”,它不仅感觉良好,还会激励我们自己也做好事。
但是,见证善良对我们有多大影响?为什么会有这种影响?一项针对几十年研究的新分析旨在找出答案。结果表明,我们的善举和慷慨行为,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网下,都可以在我们的社区中产生有意义的涟漪效应。
善举传递
研究人员综合了88项实验研究的结果,涉及超过25,000名参与者,以测量在目睹某人做出“亲社会”行为后,我们的利他主义增加了多少——例如,安慰正在哭泣的人、向慈善机构捐款或在一个竞争性游戏中合作。在这些研究中,人们会阅读或看到有人以友善和乐于助人的方式行事,然后有机会自己表现得友善和慷慨。
研究人员还想了解见证善良为何能激励人们,并识别增加或减少其反应的因素。
他们的分析显示了一个相当强烈的效果,即目睹利他行为的人往往会效仿。这意味着当人们通过友善和乐于助人的行为树立榜样时,会对传播善良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们在看到别人做好事时会产生共鸣,”该研究的主要研究员Haesung Jung说。“亲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是人们应该知道的一个重要信息。”
为了理解为什么这种榜样作用能激励人们做好事,Jung及其同事考虑了几种可能的原因。例如,他们考察了实验中的参与者是否只是因为想“看起来很好”而感到压力更大。但他们发现这似乎并不重要,因为人们常常以他们认为匿名的方式给予。
研究人员还考虑了人们是否只是模仿他们所见的行为。但他们发现,目击者经常以不同于他们所观察到的方式提供帮助。例如,参与者可能目睹了一个人对摔倒在街上的路人施以援手,然后在有机会时向慈善机构捐赠更多。
“目击者可能有不同原因模仿他人的亲社会行为,但我们表明这不仅仅是模仿,”她说。“相反,他们似乎接受了亲社会的目标,并将其推广到其他人和不同的慷慨形式上。”
换句话说,人们与做好事的根本原因产生共鸣,并受到激励自己传播善良。这表明人们本质上是亲社会的,等待着被激励去行动。
这意味着我们所观察到的许多事情,不仅是身边人的行为,还包括我们在媒体或网络上看到的内容,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行为。
有趣的是,她的分析显示,人们如何见证善举并不重要。他们可以读到它,观看电视节目中角色的利他行为,或实际在现场看到有人帮助另一个人。效果是一样的:他们在之后会更加慷慨地对待他人。
其他因素也不重要——比如目击者的年龄和他们看到的是物质帮助(如金钱)还是非物质帮助(如安慰)。这意味着我们所观察到的许多事情,不仅是身边人的行为,还包括我们在媒体或网络上看到的内容,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行为。
但有些因素确实影响了人们将善举传递下去的程度。目睹善举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人们的慷慨冲动就越低。
此外,女性比男性更愿意“将善举传递下去”。Jung对此并不太惊讶,因为此前的研究表明,女性对善良榜样的反应更为敏感,并且她们倾向于“优先考虑与他人的关系并与其和睦相处”。
使善良成为新常态
最后,人们对善举的反应类型也会影响他们将善举传递下去的程度。如果目击者看到善良的人受到表扬甚至获得金钱奖励,他们更有可能将善举传递下去。Jung建议,如果我们希望利他主义传播开来,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表明我们需要一个正面强化亲社会行为的社会环境,以便人们能够更多地模仿这种行为,”她说。
她的研究对社会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现在,我们需要人们以更亲社会的方式行事,如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以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播。如果我们利用榜样的力量,Jung说,我们可以建立一种协作、合作和慷慨的社会规范,这将有助于我们解决更大的社会问题,包括疫情甚至气候变化。
“在组织、教育环境中以及日常生活中,突出善良、关怀和良好的社会行为非常重要,”Jung说。“做好事的影响远超人们的想象。”
_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Greater Good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正念科学中心合作伙伴之一的在线杂志。查看原文。_
READ MORE
关系
如何更有同情心:一份正念指南
通过慈心和练习觉察,你可以更深入地与自己和他人连接。探索我们的新指南,每天培养同情心。了解更多
- 正念编辑部
- 2021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