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有意义生活的科学”的十大见解
===================================================================
这是过去一年中发布的最令人惊讶、挑衅和鼓舞人心的发现。
作者:Jeremy Adam Smith, Bianca Lorenz, Kira M. Newman, Lauren Klein, Lisa Bennett, Jason Marsh, Jill Suttie
又到了我们每年在这里进行的最喜欢的年终仪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正念科学中心列出的“幸福、利他、正念、感恩——我们称之为‘有意义生活的科学’”领域的年度十大科学见解。
我们发现,今年“有意义生活的科学”产生了许多关于我们的内在和外在生活之间关系的新见解。培养正念可以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对与我们不同的人的下意识偏见;相信共情是一种技能有助于克服换位思考的障碍;对他人的关心,甚至对动物的关心,可以比关注自己更快地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促进更大的利益。
但今年我们也更多地了解了如何培养感恩——以及这些技能如何带来深远的好处,不仅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甚至对我们的钱包也有益。
在我们工作人员、教职员工以及我们领域内一些领先外部专家的参与下,以下是我们在2014年认为对未来几年的科学研究和公共辩论都将产生影响的10大发现。
正念可以减少种族偏见——可能减轻其对受害者的负面影响。
种族偏见在警务中的问题是当前国家新闻的焦点。因此,看到一项研究发现正念训练可以减少偏见是令人欣慰的——正念是指对当下思想、情感和周围环境的非评判性觉知。
中央密歇根大学的Adam Lueke和Brian Gibson研究了对白人大学生进行正念训练是否会减少他们对黑人面孔和老年人面孔的“隐性偏见”——即无意识的负面反应。在听了10分钟的正念音频后,学生对黑人和老年人面孔自动配对负面描述词的可能性显著降低,而对照组的学生则没有这种变化——这一发现对于经常需要瞬间评估人的警务工作来说可能非常重要。
为什么正念与偏见之间会有这种联系?作者推测,正念有能力中断过去经验和冲动反应之间的联系。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另一项研究发现高正念水平的人在经历歧视后不太可能陷入抑郁。
正如我们在2009年报道的那样,许多项目成功帮助警官意识到自己的无意识偏见。但通过专门研究正念训练的影响——即使只是10分钟的训练——这些新研究指出了预防致命错误的创新技术。
感恩使我们在花钱时更加明智。
多年来,《正念》一直在报道感恩的社会、心理和身体益处。今年的研究表明,感恩可能会带来深刻的经济益处——最终也会带来情感上的回报。
在一项研究中,发表于《心理科学》,研究人员询问参与者愿意放弃多少现钱以在未来获得更多的钱——这是一种衡量他们的自制力和财务耐心的方法。被提示感到感恩的人比不感到感恩的人(即使那些不感恩的人感到其他积极情绪)更愿意放弃未来的100美元。例如,快乐的人愿意放弃100美元的未来收益(一年后),以换取18美元的即时收益,而感恩的人只有当立即提供的金额达到30美元时才愿意放弃那100美元。
结果表明,感恩减少了“过度的经济急躁”,增强了自制力和推迟满足的能力,根据作者的说法。这一发现挑战了长期以来的观点,即我们必须抑制情绪才能做出更明智的消费决定;相反,有意识地数算我们的祝福似乎可以服务于我们的长期经济健康。
另一项今年发表在《个性与个体差异》上的研究建议感恩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决定花在什么上。非常物质主义的人——这意味着他们非常重视获取物质财富——报告说感恩感较低,生活满意度也较低。事实上,研究者确定,物质主义者的生活满意度较低主要是因为他们体验到的感恩较少。他们的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之前的许多研究发现,不快乐的人会进行更多的物质主义购买,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但这项新研究的作者认为,提高感恩水平可以帮助打破这个循环。基于他们的结果,他们建议提高一个人的感恩水平可以减少物质主义及其对幸福的负面影响。
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是可能的,并且具有持久的效果。
父母最大的恐惧之一是他们的孩子会成为一个自大的小霸王,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他们能做些什么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今年的一项研究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在一篇发表于《学校心理学评论》的文章中,心理学家Jeffrey Froh、Giacomo Bono及其同事提出了鼓励感恩的课程取得成效的令人鼓舞的结果。
除了讲解感恩的重要性,该课程还鼓励孩子们思考某人对他们的好意行为,并将其视为一种“礼物”。通过课程,学生们反思这份礼物的价值、送礼者的成本以及送礼者的善意动机。
在为期一周的课程中,每天进行半小时的教学,孩子们在课程结束两天后就开始表现出感恩的增加。当Froh和Bono将课程改为每周一次或五周一次时,他们发现课程可以在至少五个月内增加感恩和其他积极情绪。
数十项先前的研究——其中许多我们在《正念》上报道过——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而去年的十大见解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怀疑。今年,一项发表在《实验心理学杂志:普通》上的论文由来自四个国家和六个机构——包括耶鲁大学和哈佛商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研究人员测量了参与者的情绪(如愉悦、敬畏和感激)和消极情绪(如愤怒、焦虑和悲伤)。他们不仅观察了情绪的水平,还观察了情绪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研究人员称之为“情感多样性”。
他们的第一项研究调查了35,000多名法语使用者,发现情感多样性与较少的抑郁有关。这种关联不仅适用于积极的情感多样性(经历多种积极情绪)、消极的情感多样性(经历多种消极情绪),还适用于一般的情感多样性(积极和消极情绪的混合)。事实上,情感多样性高的人比仅积极情绪高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更低。
第二项研究涉及近1,300名比利时参与者,发现情感多样性与较少使用药物、较低的政府医疗保健成本、较少看医生和住院天数有关。它还与更好的饮食、运动和吸烟习惯有关。令人惊讶的是,情感多样性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积极或消极情绪单独产生的影响一样强。
信息是什么?情感单一是一种负担,因此如果我们寻求并体验各种情感体验——即使是消极的——我们可能会在心理和生理上更好。
自然选择青睐快乐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快乐的人。
如果你认同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观点,即生命“肮脏、野蛮且短暂”——许多人确实如此——你会自然地认为人类应该过着相当悲惨的生活。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无论个人的生活状况如何,人类的默认情绪状态通常是相当快乐的——研究人员称之为“积极情绪偏差”。
今年,一项对幸福感研究的全面回顾设定了探索这一现象的目标;这项研究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评论》上,由幸福研究的先驱Ed Diener领导。
鉴于他们发现与幸福感强烈相关的诸多好处,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普遍存在的幸福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为什么?因为许多与幸福感密切相关的益处——包括更好的健康、更长的寿命、更高的生育率、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社交活动——增加了一个人将基因传给下一代的机会。
“人们之所以大多数时间都很快乐,是因为他们继承了祖先的基因,这些祖先比那些不那么快乐的邻居更频繁地进行适合生存的行为。”他们写道。
换句话说,自然选择倾向于快乐的人,留下更多这样的人。
当然,尽管基于对幸福感研究的特别全面的回顾,Diener和他的同事们强调,这只是假设——值得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检验。“虽然我们的拇指、大脑和直立行走都受到了深入研究,作为人类[进化]成功的原因,”他们写道,“现在是时候考虑积极情绪偏差可能如何贡献了。”
积极心理学的活动不仅能让快乐的人更快乐——它们还可以帮助缓解痛苦。
这个关于幸福感可能源于自然选择的观点暗示,或许你是天生快乐的,或者不是。但关于积极心理学活动的研究——比如写感恩日记或定期冥想——已经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可以通过培养幸福来提升幸福感。此外,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同的论文表明,积极的技能不仅可以培养幸福感,还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抑郁、焦虑甚至自杀的想法。
关键在于这些技能如何增强人际关系。一项研究发现,11名经历了为期八周的正念认知疗法课程的人对与朋友、家人和同事的关系变得不那么紧张——这反过来又帮助防止了未来的抑郁发作。
另一项发表在《情感障碍杂志》七月刊上的研究探讨了另一种积极行为——宽恕——对减少贫困农村地区居民自杀念头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能够原谅自己和他人似乎与继续生活的意愿密切相关。他们还发现,能够原谅自己成为他人负担的人自杀倾向要低得多。另一项研究发现,写感恩或善良的日记有助于等待心理咨询的人。
这项研究的启示是,积极心理学所针对的技能可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研究人员进一步理解如何培养人类的优势,并利用这些优势拯救生命,临床医生和教师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应用这些见解。
拥有“成长心态”的人更容易克服同理心的障碍。
就像很多人认为你要么快乐要么不快乐一样,许多人也认为你要么有同理心要么没有。关于同理心的“固定心态”的问题是,感知他人感受或从他人角度思考的能力非常容易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当你压力很大或被他人的需求压得喘不过气来时。一些研究表明,压力大、联系多的美国人越来越缺乏同理心。
根据今年发表在《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我们对同理心的信念对其培养至关重要。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75名参与者,要求他们选择以下两种陈述中的一种作为真实的:“一般来说,人们无法改变自己作为同理心者的本质”或“一般来说,人们可以改变自己作为同理心者的本质”。在五项研究中,他们在同理心尤其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背景下测试了他们的假设,例如让参与者面对持有不同政治观点的人。
在最后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告诉一半的参与者,他们在情感理解的诊断测试中失败了,另一半则成功了。然后,他们给了参与者一个机会去完成一些练习,旨在发展他们的同理心能力——假设“被诱导认为同理心可以改变的参与者,比认为同理心不可改变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抓住这个机会发展自己的同理心能力。”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研究发现,被引导认为同理心是一种技能——换句话说,被给予“成长心态”的人——在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中比那些认为同理心不能改变的人更愿意“努力克服自己的局限”。跨所有研究,研究发现,相信同理心可以发展的参与者在具有挑战性的背景下更有可能“拉伸自己以克服自己的局限”。跨所有研究,研究发现,相信同理心可以发展的参与者比相信同理心不能发展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拉伸自己以克服自己的局限”。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这对扩大同理心至关重要。
这一见解呼应了我们在去年的十大科学见解中强调的一个趋势:任何人都可以培养同理心技巧——甚至是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事实上,今年来自英国的另一项研究扩展了这些发现,发现即使是自恋者也可以被教练进行换位思考。
为了促使人们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与他们谈谈鸟类。
想象一下如果气候变化不受控制,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威胁人类的问题,你是否更有可能采取行动防止这种结果的发生?还是说,如果你担心其他动物,比如鸟类的安全,你更有可能减少碳足迹?
好吧,根据康奈尔大学一组科学家的研究,鸟类可能是答案。
研究人员调查了3,546人(主要是观鸟者),以评估他们对气候变化的描述方式如何影响他们减少碳足迹的意愿。具体而言,受访者被呈现了以下四条陈述,并在每一条之后询问他们减少碳足迹的意愿:
- 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威胁。
- 气候变化对鸟类构成威胁。
- 如果大量美国人做一些小事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它将对美国的碳足迹产生重大影响。
- 如果大量美国人做一些小事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它将对美国的碳足迹产生重大影响,并有益于后代。
正如预期的那样,研究结果表明,正面的描述(第3和第4条)增加了人们采取行动的意愿。许多早期研究表明,正面的信息——比如那些强调集体影响的信息——通常比恐惧的信息更有效。但对恐惧信息(第1和第2条)的反应揭示了一个惊喜:提到对人类的威胁对受访者的碳足迹减少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而提到对鸟类的威胁导致了最大的变化。
为什么对鸟类的威胁会比对人类的威胁更能激发人们采取行动的意愿?一种理论认为,对人类的威胁会让人们想到死亡,这会激活对抗因面对自己的必死性而产生的焦虑的防御机制。研究员Janis Dickson说,这些发现对教育工作者和传播者有一个重要的教训:将一种集体影响力的感觉(提醒人们我们的集体影响)与同情(对非人类的同情)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培养克服否认和不作为所需的心理韧性。
幸福感可能会激发非凡的利他行为。
是什么促使某人为从未见过的人捐赠肾脏?
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研究结果显示,幸福感高的州往往有更高的“利他”肾脏捐赠率——即向陌生人捐赠肾脏。事实上,即使在控制了教育、种族、年龄、收入和宗教等关键因素后,幸福感仍然显著预测了捐赠率。此外,通过将州合并成更大的地理区域进行分析,研究人员确认随着幸福感的增加,向陌生人捐赠肾脏的比率也会上升。由于利他性肾脏捐赠发生得相对较少,研究人员能够排除幸福感是由这些利他行为引起的而不是相反的可能性。
所以,虽然以前的研究表明执行利他行为会带来幸福感,但这项重要研究增加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幸福感实际上可能会激发非凡的利他行为。正如研究人员所写的,“促进幸福感的政策可能有助于创造一个‘良性循环’,即幸福感促进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反过来又增加幸福感。这种良性循环对利他者、受益者和整个社会都有广泛的益处。”
极端利他行为是由直觉驱动的——我们的同情本能。
虽然前一个见解依赖于大规模的汇总数据来理解社会背景如何影响利他行为,但今年乔治敦大学团队在同一主题上进行了更深入的个体心理研究。过去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与极端反社会行为相关的大脑活动模式,但这项新研究试图确定支持极端亲社会倾向的大脑机制。
研究人员Kristin M. Brethel-Haurwitz和Abigail A. Marsh使用脑成像技术绘制了肾捐献者的大脑图像,这些人向完全陌生的人做出了非凡的牺牲;然后,他们将这些大脑图像与精神病患者和没有表现出极端亲社会倾向的人的大脑图像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非凡的利他者的右杏仁核——与恐惧反应相关的大脑区域——比正常人大,而且他们对恐惧面部表情的反应非常强烈——这与精神病患者完全相反。
这些不同的大脑结构如何在行为中表现出来?另一个研究团队,这次来自耶鲁大学,检查了卡耐基英雄奖章获得者的证词,他们都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他人。研究人员发现获得者的帮助决定“主要由直觉主导”并且“明显比一组描述深思熟虑决策的对照陈述更具直觉性。”即使考虑到奖章获得者在采取行动前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直觉决策仍占主导地位,这表明直觉过程超越了任何深思熟虑的过程。
综合耶鲁大学和乔治敦大学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极端、英雄般的利他行为可能由深深植根于心理过程的动力所驱动。
这些不同的大脑结构——以及从中产生的直觉——在多大程度上受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这是2015年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Lauren Klein 是正念科学中心的编辑助理。Bianca Lorenz 是正念科学中心的编辑助理和在线课程“幸福科学”的课程助理。Jason Marsh 是正念科学中心的主编和项目总监。Kira M. Newman 是“幸福科学”课程的课程助理和数字记者。Jill Suttie 是正念科学中心的书评编辑和杂志的常驻撰稿人。Jeremy Adam Smith 是正念科学中心网站的制作人和编辑。
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正念科学中心上,这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正念科学中心的在线杂志,也是正念的合作伙伴之一。要查看原文,请点击这里。
整体生活基金会在巴尔的摩地区教授瑜伽和冥想,帮助处于风险中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