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自言自语:内部独白的科学

我们中的一些人整天自言自语,而另一些人的内心世界则以图像或像爱因斯坦那样的抽象视觉概念形式存在。但随着正念鼓励我们更加关注内心,值得问的是:我们的内在生活能教会我们什么?

插图由 Edmon de Haro 绘制

“认识你自己”,这句忠告刻在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上。《道德经》坚持认为,了解他人是智慧,而了解自己是真正的智慧。“对你自己要忠诚”,莎士比亚也这样劝诫。

简明的忠告。好的忠告。跨越世纪和文明的忠告。但是……我们究竟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内华达大学心理学教授拉塞尔·赫尔伯特认为,一个好的开始是注意我们头脑中的想法。不一定是我们灵光一现的想法,而是那些平凡的想法。比如“今晚该做什么饭?”的想法,“那是一个漂亮的蓝色”的想法,“说那句话真蠢”的自我批评,或者“你能做到”的自我鼓励。这些在冥想时被教导标记为“思考”的想法。那些我们几乎不注意到,或者感到困扰的想法。正如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伊桑·克罗斯在他的书《Chatter: The Voice in Our Head, Why It Matters, and How to Harness It》中所写,这些想法使我们能够“在脑海中保持信息,反思决定,控制情绪,模拟不同的未来,回忆过去,跟踪目标,并不断更新支撑我们自我认知的个人叙述”。换句话说,为了“认识你自己”,我们必须首先注意头脑中的声音。

与你的内心对话

但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虽然我们中有很多人确实有头脑中的声音,但我们中也有很多人没有。一些人有的是图像、符号、感觉,或者像爱因斯坦那样,是抽象的概念。考虑一下,有些聋人即使从未听过人类的声音,也会体验到内心的“语言”。

内华达大学心理学教授拉塞尔·赫尔伯特(可以说是“内心体验”研究的先驱)最终提出了五种类别:内心说话(声音)、内心看见(图片/图像)、感受(快乐、悲伤)、感官意识(脚下的地毯)、无符号思考(包括对思想的意识,但没有文字或图像)。

没有人成功量化过我们中有多少人经历过这种内心对话,但我们知道,在那些报告有此经历的人中,估计四分之一的清醒时间都花在自言自语上,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心理与认知实验室的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研究员Hélène Loevenbruck说。Loevenbruck更喜欢使用“endophasia”这个词:endo = 内部,phasis = 语言。“它只是我们内心的语言,”她解释说,“无论是对话还是独白,无论是口语还是手语或其他形式。”

然而,我们的大脑可能会区分它们。多亏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我们现在知道,当人们参与内心对话时,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左下额叶皮层会被激活。相反,那些以图像或抽象感觉为主的思维可能会激活语义区域,这些区域从我们的感官中解读意义——包括中间颞叶皮层,甚至可能是视觉皮层,Loevenbruck说。

无论我们怎么称呼它,或者我们如何体验它,都反映了同一件事:一种内在生活,当我们审视它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我在想什么

大约50年前,拉塞尔·赫尔伯特进行了一项实验,他给参与者发了一个笔记本和一个会随机响起的蜂鸣器。当参与者听到蜂鸣声时,他们被指示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并在笔记本上记下那一刻的内心体验。赫尔伯特复活了心理学的一个曾经失宠的方面——量化我们的意识体验。

赫尔伯特估计他已经进行了数千人的研究,这些研究依赖于描述性经验采样(DES)。DES使用开放式问卷试图让人们准确描述蜂鸣器响起时他们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我们对我们在想什么的预设会妨碍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心灵。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发现。他说:“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指令。”但当人们汇报时,赫尔伯特得到了关于背景和他所谓的“预设”的信息。预设意味着“人们根据他们对世界的信念和对内心体验的看法来回答,最终告诉我他们的信念而不是他们的内心体验。”例如,他说,受试者经常相信他们在对自己说话,而实际上是在体验某种感觉。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受试者可能会报告说,当蜂鸣器响起时,她在心里说:“这酒真好喝。”但在进一步追问后,受试者最终报告说,她并不是在对自己说话,而是在体验味道。反映他们的预设而不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和体验,对大多数研究参与者来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对自己在想什么的预设——多于我们实际在想或体验的东西——妨碍了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心灵,赫尔伯特说。

有一个明显的例外,他说:“熟练的冥想者没有这个问题。”“他们可以告诉你当时发生了什么。”他们特别擅长识别赫尔伯特确定的五类内心想法之一:感官意识。例如,如果他们看到一个金色的门把手,他们会注意到它的金色而不是它的用途。“正念训练的很大一部分基本上是关于关注感官方面的。熟练的冥想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

不要轻信你听到的一切

但关注我们的内心生活只是认识自己的一个部分。然后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是伊桑·克罗斯投入大量时间和研究的内容,建立在赫尔伯特开创性的基础上。尽管克罗斯对“内心声音”这个短语感到舒适,但他和其他人一样,包括通过图像和符号、感觉或符号进行的交流。他将内心声音比作“心灵的瑞士军刀”和“人类的基本特征”。

一小部分人群,据Loevenbruck说,可能占一般人群的10%,会听到他们感知为外部的声音。其中一小部分人将这些声音视为敌意,并通常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或帕金森病等精神病问题。但大多数人明白声音来自内心。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相信声音是良性的。克罗斯的书针对的是那些内心声音经常残酷无情的人,听起来很像六年级老师,坚持认为我们永远都不会有所作为。虽然我们的内心声音经常有好处,他说,“有时它会变得危险”,“过于苛刻”,或“沉溺于反复思考”。

我们的内心声音是否积极鼓励还是严厉苛求(或最有可能是两者兼有,取决于情况),克罗斯说,这是由于遗传和情境的影响。但由于它是灵活的,我们可以改变它。如他所说,我们可以把内心的批评者变成内心的教练。“不同的工具适用于不同的人”,但克罗斯说有四个基本类别:个人工具,即我们可以自己做的事情;人际工具,即与他人互动的方式;重新框架我们的思维,这是正念练习中有时使用的工具;环境工具,包括组织空间和更多地接触自然,特别是体验敬畏感。

探索的心灵

虽然学习关注我们的思维是拉塞尔·赫尔伯特、克罗斯等人鼓励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途径,但正念教师帕特里夏·洛克曼指出,实践正念探究可以让我们走得更深。“我们能看到自己如何陷入困境,如何阻碍自己,”她说。“我们标记并外化体验,松开对自我的僵硬依附,开始将自我视为过程,而不是固定的实体。这可以带来很多自由,拓宽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以及世界的看法,提供更多应对困难的选择,也可以增强愉悦感和幸福感”——就像赫尔伯特研究中的那个人,她可以学会品味酒本身的味道,而不仅仅是注意到她的想法。

你可以培养工具来拓展你对内心体验的视角,克罗斯敦促道。“走出你的头脑,利用距离,自我对话……采用旁观者的视角,尝试可视化过去的或未来的体验并看到自己在其中”,他建议。正念练习与此非常兼容,他说。当我们调入内心体验的细微之处时——正如先知们所劝诫的“认识你自己”——我们必然会注意到,即使是粘稠的想法和信念也会改变。

阅读更多

一群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嘴巴上有警示带。偏见的大脑

关系

警惕你偏见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可以很快做出反应,而这可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快速评估他人的倾向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结果。了解更多  

  • Sharon Begley
  • 2016年9月7日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