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共情活动与工作表(适合学生与成人)
23 十月 2024
40 共情活动与工作表:适合学生和成人
20 十一月 2017 作者:考特尼·艾克曼,MA.
科学审查:乔·纳什,Ph.D.
如果你问一个儿童心理学家,哪些性格特征对孩子的成长最重要,友善和共情很可能在名单上名列前茅。
虽然孩子们的许多日常活动,如玩耍、上学和与看护者互动,都会自然地提供发展这些关键特征的机会,但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做来积极培养孩子友善和共情的能力。
同样地,想象一下,如果更多成年人能停下来考虑如何在他们的日常互动中表现更多的友善和共情,世界上的教室、办公室、组织和家庭会有多么不同。
为此,本文将引导你了解一系列有趣的活动、练习和工作表,帮助学生和成人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友善和共情的能力。
友善和共情对于培养情商很重要。在你继续阅读之前,我们建议你下载我们的三个情商练习,完全免费。这些基于科学研究的练习不仅能增强你理解和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还能为你提供工具,帮助你的客户、学生或员工提升情商。
本文包括:
如何教孩子友善
如何教会孩子如此重要的友善?
这听起来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好消息是,友善是一种自然的人类反应,可能不需要太多鼓励或推动。然而,它应该被定期练习以确保它会伴随孩子度过童年并延续到成年。
友善可以在家里或课堂上教授,最好两者兼备。
教授友善有许多策略——太多以至于无法在此列出它们所有,但以下六种策略是一个好的起点(Proud to be Primary, 2017)。
在班级(或家庭)中集思广益
儿童(和成人)更有可能参与他们帮助创建或开发的事情(Dirks, Cummings, & Pierce, 1996)。基于这一概念,在班级中集思广益关于如何友善的想法应该让学生感到有一种归属感,这有助于他们对实践友善感到兴奋。
你可以通过开放式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比如,“最近你看到有人做了什么善意的事情——无论大小?”把学生的回答写在白板或黑板上,并将其分为两类(大 vs 小),但一定要强调小行为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大的举动。
你也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头脑风暴,给每个学生分发一张卡片,指示学生写下最近有人对他们做了什么好事以及这件事让他们有何感受。一旦学生完成,收集卡片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以便学生理解友善行为。
随机友善行为
一旦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友善的行为,就可以向他们介绍随机友善行为的概念。向学生介绍这个概念可以鼓励他们在意想不到的方式下向朋友和家人展示友善。
一种方法是使用赞美便签或正面便签。给全班提供一些便签纸,解释说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取一张便签纸,并写下一个对另一个学生的赞美。然后悄悄地将便签放在该学生看不见的课桌上,以使其真正随机和有趣。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感谢信。给学生一些时间来写他们对最近为自己做了好事的人的感激之情,并鼓励他们尽早送达自己的感谢信。
友善挑战
挑战你的学生参加比赛可以有效激励他们增加友善。在这个挑战中,学生将注意到别人对他们意外的好事,并自己对他人进行随机的友善行为。
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比如每周做三件友善的事,或者每周注意五件友善的事。为了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当他们达到目标时,给他们贴上星星贴纸,添加到班级图表或剪纸贴到公告板上。
当你鼓励学生对他人的友善时,请务必自己也做一些友善的行为。每天结束前,给每个学生至少一个赞美。在让学生离开之前,告诉他们你特意在一天中赞美了每个人,并且你注意到课堂氛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解释说,这些积极的变化是实践友善的常见结果。
阅读有关友善的书籍
根据你的学生的年龄,你可以给他们读一些适合年龄的关于实践友善的书。
对于幼儿园到二年级的学生,南希·伊丽莎白·华莱士的《友善拼图》是一本值得阅读和讨论的好书。
对于更高级的读者,卡罗尔·麦克卢德的《今天你装满桶了吗?》将教会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看不见的桶,可以用赞美和友善填满。
班级课程
班级课程也可以对学生的友善程度产生很大影响。有很多不同长度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果你想把友善课程融入你的教学,随机友善基金会网站上有许多有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大纲,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奖励和正强化
最后,你可以使用奖励和正强化来鼓励课堂上的更多友善行为。这可以像简单的表扬或贴纸一样简单,甚至可以是个人化的友善卡片或友善证书。
你甚至可以邀请其他学生帮你发放奖励,以表彰那些被发现友善行为的学生。
其中很多都可以适应家庭和课堂的使用。
然而,当谈到教授友善时,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记住的是要以身作则——对自己友善,孩子们才会更有可能模仿这种友善(Radke-Yarrow & Zahn-Waxler, 1984)。
7 项适合小学、幼儿园和中学学生的友善活动
快速谷歌搜索将会揭示数十,甚至数百项适合儿童和学生的友善活动。我们列出了我们最喜欢的一些:
1. 你好吗?
《你好吗?》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活动,但它鼓励积极情绪状态的潜力不应被低估。将它融入你的课程非常简单,只需在上课开始时问一个问题:
“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这不仅会让学生们知道有人关心他们的感受,还会提醒他们有时会感到一些负面的情绪——这是没问题的。
我们都应该得到这样的提醒,我们都是人,都会经历我们宁愿没有的情绪和感受。
这一点对于青少年尤其重要,他们可能会经历比其他年龄段更强烈和多样化的情绪。
提问之后,你可以让学生转向他们的同伴,或者与全班分享。
在一天开始时进行这项活动可以让学生以更友善和同情的心态相互对待,并提醒你注意个别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团体圈
另一种有价值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良好倾听技巧和共情能力,是团体圈。
在开始这个活动之前,选择一个“说话物件”——这是一个物体,将在小组内传递,表明持有该物体的人有专属发言权。你可以使用一个毛绒玩具、一个小沙滩球或任何易于握持和传递的物品。
如果可能的话,从教室里移除课桌或椅子。如果这样做不可行,你可以将桌子和椅子推到房间的边缘,或者让同学们坐在椅子上围成一圈,或者和全班同学一起坐在地板上。
告诉学生,在团体圈中,一次只能一个人讲话,其他人必须安静并尊重地倾听。
向学生展示这个说话物件,并解释只有持有说话物件的人才可以讲话。
- 首先,让学生将说话物件绕圈传递,以此作为检查每位学生的机会。这是一个让学生练习握持和传递说话物件的好机会,也是让学生简单地说说自己感受或想法的机会。
-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入一个话题或提出一个问题,希望小组成员对此进行回应。然而,在激发对话后,确保自己也坐进圈内,成为小组的一员而不是领导者。
这个活动可以是每天开始或结束时的一个好方法,也可以是在任何时候促进社区和友善的好方法。
在班级、城市或另一大陆发生特别情绪化或创伤性事件后,这个活动特别有用。
团体圈练习有助于学生相互联系,还可以鼓励学生接受和分享那些可能难以谈论的情感。这份活动大纲还包含了一些帮助你开始的提示和建议。
3. 美好的事物
这是一个快速简单的活动,几乎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孩子。这是一个积极的、提升情绪的活动,非常适合在上课(或在家)开始时进行。
指导每个学生转过身去,告诉他的邻居一件好事。具体来说,你可以让他们完成以下积极的“谈话开头词”或提示:
- 我生活中的一件好事是……
- 最近发生的一件好事是……
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但如果他们觉得困难,可以告诉他们,美好的事物可以像昨晚晚餐中喜欢的食物一样小。
一旦所有学生都与邻居分享了一件美好的事物,就向全班开放。询问是否有自愿者愿意与全班分享他或她的美好事物,或者是否有自愿者允许他人分享他或她的美好事物。
这是一个让学生心情愉悦的好活动,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即使是青少年也能找到生活中的至少一件好事。
分享美好的事物会让学生们心情更好,同时分享个人和积极的事情也会让他们感到被听到和肯定。
4. 沉默的欣赏
如果你更感兴趣于让学生写作而不是说话,那么这是一项类似的活动,可以提升整体情绪。
鉴于沉默的欣赏活动的性质,它只适用于所有学生至少具备一些写作能力的班级——因此,这可能不适用于学前班的班级。
首先,你需要准备一份带有句子开头(或提示)的手册:
- 我从你身上学到的一件很棒的事情是……
- 我喜欢你的个性是因为……
- 我很感激你所做的/是……
- 我对你的信心在于……
- 你的一些优秀之处是……
- 我认为你做得很好……
- 我喜欢和你在一起是因为……
确保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完成这些句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作家。接下来,分发手稿,并要求每个学生只在顶部写上自己的名字。
收集手稿,然后随机分发。
确保每个学生收到的是另一位学生的手稿。
指导学生在几分钟内保持沉默,写下关于他们所收到手稿的学生的一些内容。他们可以回应一个句子开头,或者几个,如果他们有更多的好话要说。
几分钟后,让学生将手稿传递给另一位学生(不是手稿主人,但已经是另一名学生)。
鼓励学生完成他们想写的任何句子开头,无论是另一个学生已经完成的还是未完成的。
几轮过后,将所有的纸张归还给主人,并给他们机会阅读所有关于他们的美好事物。
如果你想继续传播正能量,可以请自愿者分享他们手册上的一个或两个美好事物。这会让阅读者感到高兴,写作者感到高兴,也会鼓励每个人更加积极。
5. 感谢信邮局
另一种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写作同时注入一些正能量的活动叫做“感谢信邮局”。
首先,在教室后面创造一个“邮局”。这可以是一个创造性的机会,让你制作一个反映班级的邮局,或者你可以让学生们帮你制作。例如,你可以让学生投票决定邮局的主题,或者每个学生可以选择在上面装饰一个小空间。
无论你把邮局放在哪里,都要确保附近放上小纸条或便利贴。
告诉学生,他们可以用邮局写下积极信息、感谢信或表示感激或鼓励的消息给他们的同学、老师、助教或其他教室里的成人。
学生可能需要一些例子来了解该写什么。用一些示例消息向学生示范如何写一封好的感激信,并大声读给全班听。
读取感谢信的方式有几种:
- 你可以每隔几天打开“感谢信邮局”,并向全班读出所有的信(或“邮件”);
- 你可以每天拿出几封信并在早上读给全班听(以鼓励课堂的积极情绪),或者在晚上读给全班听(以结束课堂的积极情绪);或者
- 你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来贡献感谢信,然后在该时间段结束时(即假期前的最后一节课)将信件分发给其预期的接收者(如假期前最后一节课)。
你可以选择上述任何一种方法或创建适合你班级的其他方法。重要的是,每个学生最终都应该听到或读到其他人写给他的感谢或赞赏信息。
这项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友善,同时鼓励他们留意生活中值得写下来并放入“感谢信邮局”的积极事物。
6. 致……
如果你有一个特别爱说话的班级,或者班级里的学生还没有掌握写作技能,那么这项“致……”的活动可以作为“感谢信邮局”的替代方案。
你的学生可能需要一些示范才能习惯这项活动,特别是如果你的班级中有许多害羞的孩子。在鼓励学生加入之前,至少安排两周的时间来示范这些简短的“敬酒”仪式。
“致……”的开头有很多方式,但三个积极的句子开头可能包括:
- 我真的很享受……
- 敬……,因为……
- 我想提一下……
使用这些类似的表达来感谢学生们的贡献,称赞他们出色的工作,或者指出一个善良的行为。
最终,你的学生可能会意识到你在做什么,并开始主动为表扬或感谢其他学生而加入你。
这项活动可以是结束一天的好方法。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做这件事可以提升大家的心情,给学生们一个公开感谢彼此的机会,并送学生们回家时带着一股正能量和善意。
7. 配对
这项有趣且简单的活动将鼓励你的学生互相帮助。
它很简单,就是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搭档——你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搭档,你也可以为他们挑选一个,或者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
如果你的学生倾向于与现有的朋友群体或小圈子待在一起,分配一个搭档而不是让他们自行选择可能更有效。
你不必使用“搭档”这个词;相反,选择一个符合你们班级兴趣的词。
如果你的班级有很多向往成为飞行员的小朋友,你可以使用“副驾驶”这个词。如果你的班级是一个年长的班级,幽默感很强,你可以称呼他们是“僚机”或“僚女机”。
无论你选择什么术语,活动都是相同的——学生将与他们的搭档合作,并首先转向他们的搭档寻求帮助。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错过了课堂,需要复印讲义或讲座笔记,她应该首先询问她的搭档。
或者,如果一个学生正在学习一个概念,他应该首先向他的搭档寻求帮助,看看搭档是否能解释这个概念,然后再询问其他人。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无论学生遇到什么问题或麻烦(除非是紧急情况),他或她都应该首先与搭档合作尝试解决。如果失败了,学生可以向老师求助。
为了确保学生有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和性格的人建立关系技能,让他们定期更换搭档。他们可以每周、每两周、每月或任何适合你们班级的时间换搭档。
这项活动将为你的学生提供大量机会来培养沟通技巧、实践责任感并相互友善。
世界友善日活动
你听说过世界友善日吗?
这是一个国际认可的友善日,鼓励人们超越种族、宗教和政治的界限,欣赏我们所有人的人性。
世界友善日是实践友善的完美时机,无论是对家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
虽然许多活动和练习都适合世界友善日,但随机友善基金会也有一个列表,列出了10个简单的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
这些活动包括:
- 向你交谈的前三个对象致以赞美;
- 给老师写一封手写的感谢信;
- 对着电梯(或公交车、地铁、街道)旁边的那个人说“早上好”;
- 捡起垃圾。花10分钟清洁公园或你的社区;
- 在图书馆书籍、卫生间镜子、某人的储物柜或同事的电脑屏幕上留下鼓舞人心的便签;
- 24小时内积极传播正能量;
- 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举起鼓舞人心的标语;
- 留下慷慨的小费;
- 给朋友送花;
- 设置三个闹钟在世界友善日当天响起。闹钟响时,停止你正在做的事情,给某人打电话、发短信或发邮件,简单地告诉他们他们有多棒(The Random Acts of Kindness Foundation, 2013)。
如果这些还不够,以下是The Random Acts of Kindness Foundation(2016)提供的另外五个建议:
- 正面便签:在朋友(或陌生人!)的储物柜或同事的办公桌上留下正面便签(例如,“你很聪明、有才华”);
- 感谢信:写(并寄送!)一封匿名信给学校、工作场所或其他社区空间中你尊敬的人;
- RAK公告栏:在学校或工作场所创建一个公告栏,并提供许多有趣的形状或设计的纸张,让人们写下他们收到或受益的随机善举;
- RAK日历:在这里下载随机善举日历表 这里 并与你的学生分享。挑战学生完成所有30项善举,或至少在五个类别(在操场、走廊、教室、对成年人、对孩子)中各完成一项;
- 保洁员感谢:让学生写信并张贴标语,表达对保持学校清洁和整洁的人们的感激之情。鼓励学生努力保持教室的清洁,以减轻保洁人员的工作负担。
若想了解更多关于如何通过随机善举庆祝世界友善日的想法,可以查看随机友善基金会网站上列出的许多想法。
如何教孩子及成人共情
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教孩子共情,这是一个与友善相似但又不同的概念。
友善涉及善意行为、微笑和积极的话语,而共情则是关于真诚倾听、相互关联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Hall, Schwartz, & Duong, 2021)。
在课堂上教共情有许多方法,包括直接将共情纳入课程(Crowley & Saide, 2016)。
例如,如果你教语言艺术,可以请全班同学定义共情,并找出文学作品中表现出共情的角色。或者,如果你教公众演讲,可以强调与听众共情的重要性——学生应该在走上讲台之前思考他们的听众是谁,以及如何最好地与他们联系。
你也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步骤,向你的课堂灌输共情文化,例如(Crowley & Saide, 2016):
- 阅读与学生相似的角色的故事;
- 跟随学生的时间表度过一天;
- 经常对学生进行调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同龄人在想些什么。
正如教授友善一样,树立榜样是教孩子共情的关键,但成人也可以增加他们的共情能力。以下资源是关于如何教成人共情的好来源:
- 此PDF 由劳伦斯·J·布克拜尔博士和詹·约翰逊制作,是共情建设课程或希望在咨询中增加共情的客户的绝佳手册。它定义了共情,描述了为什么拥有这种特质很重要,并解释了如何练习它、它将如何使你关心的人受益,以及它将如何使你个人受益。
免费个性化资源 - 参加测验
3 份面向学生和成人(PDF)的共情工作表
尽管从尽可能早的年龄开始培养共情和友善很重要,但任何时候学习如何更加共情都不晚。有很多面向学生、青少年和成人的工作表和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共情能力。
以下是适用于学生和成人的几份工作表和练习。
练习共情倾听!
这是一项非常有用的练习,可以鼓励各个年龄段的人共情。治疗师应首先解释共情倾听涉及的内容——使用这些主要元素来大致描述这种方法:
- 保持自己的评论和意见;专注于不说话,当对方说话时;
- 保持良好的眼神接触并集中注意力;
- 在适当的时候暂停;
- 当对方停止说话时尝试复述关键词或翻译他们所说的内容——这涉及到重新表达你认为自己已经听到的内容,以确保存在清晰的理解;
- 在对方说话时保持专注;
- 考虑他们的观点——也就是说,倾听是为了完全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而不是准备你的回复;
- 通过鼓励的身体语言(如点头)与对方进行非言语交流,并注意他们的非言语提示;以及
- 识别或反映说话者的情感,例如,你可以说:“你听起来很生气”,或“你好像很沮丧。”
倾听听起来可能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倾听而不怎么关注和主动倾听是有很大区别的(Robertson, 2005)。主动倾听是连接另一个人的最佳方式,对健康的关系至关重要。
该工作表的第二部分鼓励你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一般描述的共情倾听技巧。
第一步是 练习停顿/等待时间,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在三人小组中很好地进行。一旦参与者分成了三人小组,每个人将担任不同的角色:
- 讲话者收到提示:“最近我在想……”并给出回应。
- 访谈者倾听。一旦讲话者说完,他们会暂停。如果讲话者没有进一步的发言,他们将复述他们所说的内容,然后再次暂停。
- 如果讲话者没有进一步发言,访谈者应提出一个开放式问题,然后再次暂停。总的来说,这种对话交流将持续大约1分30秒。
- 第三位参与者,观察者,观看其他两位参与者的互动,详细记录以提供有建设性的反馈。他们应该记录每次停顿的持续时间(以秒为单位),工作表提供了记录的空间。
这个练习的一些关键好处也在每次参与者轮流担任每个角色后反思活动中体现。讨论的提示包括:
- 为什么需要等待3-5秒再说话?
- 你注意到听众平均等待多长时间才做出回应?以及
- 当听众等待时,讲话者有什么反应?
该练习还有另外两部分——练习复述 和 反映情感。结合起来,它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方法来磨练上述共情技巧。
如果你对这个练习感兴趣,这里还有五个步骤可以帮助你在现实生活中练习共情倾听:
- 选择一个与你有关系问题或有不同信念的人,试着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例如,试着想象你正在做别人的工作。你可以看看你是否能通过理解对方的观点来增加你的共情能力;
- 想象你与那个人的对话。有意识地检查你对他们解释的理解;
- 你可以先专注于对方,然后在前进之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只是想确认一下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我能澄清一下吗?”很少有人会对这个问题说不;
- 清楚地表达你所听到的内容,反映对方的意思和感受。你可以问对方,“你能告诉我你听到我说了什么吗?”然后,如果感觉到误解,可以考虑如何纠正他们的看法。
- 当你说话时,你可以问对方是否介意向你分享他们对你所说的话的理解。然后,如果觉得被误解,你可以考虑如何修正他们的看法。
完整的练习表可以在订阅积极心理学工具包©后获得,但这个简化版本——准确聆听工作表——可以免费下载。
共情宾果游戏
这份工作表可以单独完成或在小组环境中完成。它需要一些准备工作,但它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区分共情和其他反应。
打印出最后一页上的手稿,或将词语写在纸片上。十二个格子应该分别写上:
- 建议;
- 抢答;
- 教育;
- 安慰;
- 讲故事;
- 关闭;
- 同情;
- 审问;
- 解释;
- 纠正;
- 解决问题; 和
- 共情。
如果你领导一个小组进行这项练习,只需大声读出两个人之间的对话(标记为“A”和“B”),并指示小组决定哪个格子对应哪个对话。
如果你独自完成这项工作表,可以让一位朋友把对话写在另一张纸上(这样你就不会无意中看到正确的配对),然后通过匹配反应来完成活动。
对话包括双向交流,例如:
A:我担心这个月付账单的钱不够。
B:我会借给你钱。
A:看看我被风吹走的气球。
B:那没什么,看看我膝盖上的伤疤。
A:在100度的高温下,我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堵车两个小时。
B:这让我想起了……
正如你所见,这些对话展示了我们在向他人分享时可能会有的各种反应。
在这三个例子中,都没有展示共情,但每个对话都展示了我们可能会做出的特定类型的反应,以便你有机会看到它们的实际效果。
如果你好奇,第一个对话对应“解决问题”,第二个对应“抢答”,第三个对应“讲故事”。
这项练习可以帮助你或一个小组了解我们对需要共情的朋友可能会做出的不同反应,以及为什么共情通常是最佳选择。
什么是共情?工作表
这份共情工作表非常适合学生和年幼的孩子,因为它使用的语言简单且儿童友好,但这份工作表传达的信息对学生和成人都很有用。
完成这份工作表将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共情,如何识别共情,如何练习共情,以及为什么它很重要。
手册提供了以下关于共情的描述:
“共情是指理解和关心别人的感受。
它是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上,所以你能感受到同样的感受。如果另一个孩子气球飞走了,你可能会因为他感到悲伤而产生共鸣。
也许你也可能会有点伤心。因为别人的感觉而感到快乐、悲伤或其他感觉是共情。”
在给出了这个共情的定义后,第二页提供了空间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提示,这些问题/提示会促使他们思考共情。
这些问题/提示是:
- 写一件你因为感受到别人的感觉而感到快乐或悲伤的经历;
- 你认为共情是件好事吗? 和
- 写下一些你可以通过关心他人来加强共情的方法。
回答这些问题会鼓励学生将自己视为能够与他人共情的人,思考如何在未来练习共情,以及批判性地思考为什么共情如此重要。
视频
如何养育友善的孩子 – Becky Goddard-Hill
其他课堂上的有趣共情练习
除了以上提到的所有活动和练习,还有一些其他有趣的练习可以帮助你的学生培养共情能力。
其中包括 共情竞赛、书评 和 讲故事。
奇妙的共情竞赛
这项活动涉及全校师生,包括工作人员。学生分成团队,遵循线索前往学校各处设置的活动站,领取装有提示和材料的信封。
你可以使用很多不同的活动,但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关于工作人员的线索。当他们猜出这位工作人员是谁时,他们会前往那位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领取下一个活动——进行采访,并以富有同情心的态度倾听。
这是一项大型活动,但就增强整个学校的共情而言,其回报可能是巨大的。
雕塑故事
这项练习涉及学生采访一个人(校内外均可),并创作视觉表现形式,以此讲述他们所学到的内容。这将鼓励学生练习主动倾听和共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故事。
共情书评
这里还有一个涉及分享故事的练习:共情书评。
这项练习涉及要求每位学生从他们喜爱的一本书中(或你指定的一本书)选择一个角色,并撰写一篇简短的书评,重点关注这个角色及其经历。
这项活动将让学生有机会练习将一个人的生活事件总结为情感或需求——这对未来任何文学和写作课程都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同时也是在现实世界中有效与他人联系的重要技能。
如果学生容易接触到技术,可以用视频代替演讲或写稿。
一封带回家的信息
有很多资源可以帮助孩子们和学生变得更加友善、更有共情能力。成年人也可以学习这些品质。任何时候学习培养共情和友善都不算晚。帮助学生(和成年人)培养共情和友善虽然看起来一开始似乎令人生畏,但有许多实际的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结果对所有人来说都可能是非常积极的。
你对在课堂上教授友善和共情有什么想法?你是如何教导你的孩子或学生变得友善,或者你如何在培养这些品质方面努力的?请在下面的评论区告诉我们。我们很乐意听听你的想法。
我们希望你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下载我们的三个情商练习,完全免费。
参考文献
- Crowley, B., & Saide, B. (2016). Building empathy in classrooms and schools. Education Week.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week.org/tm/articles/2016/01/20/building-empathy-in-classrooms-and-schools.html
- Dirks, K. T., Cummings, L. L., & Pierce, J. L. (1996).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in organizations: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ndividuals promote and resist change.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9, 1-23.
- Hall, J. A., Schwartz, R., & Duong, F. (2021). How do laypeople define empathy?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61(1), 5-24. https://doi.org/10.1080/00224545.2020.1796567
- Inspire Kindness. (2020). World Kindness Day 2020: Your complete guide. Retrieved from https://inspirekindness.com/blog/world-kindness-day
- Proud to Be Primary. (2017, May 8). Teaching kindness in the classroom. Proud to Be Primary. Retrieved from https://proudtobeprimary.com/teaching-kindness-classroom/
- Radke-Yarrow, M., & Zahn-Waxler, C. (1984). Roots, motives, and patterns in children’s prosocial behavior. In E. Staub, D. Bar-Tal, J. Karylowski, & J. Reykowski (Eds.),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Prosocial Behavior. Critical Issues in Social Justice (Vol. 31, pp. 81-99). Boston, MA: Springer.
- Random Acts of Kindness Foundation. (2013, November 13). 10 fun ways to celebrate World Kindness Day. The Random Acts of Kindness Found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andomactsofkindness.org/the-kindness-blog/2766-10-fun-ways-to-celebrate-world-kindness-day](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