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与心态

什么是生活取向测试(LOT-R)及其如何使用?

乐观与心态

31 七月 2024

28

什么是生活取向测试(LOT-R)及其使用方法?

30 八月 2019 作者 妮科尔·塞莱斯廷,博士

科学审阅 乔·纳什,博士

生活取向测试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拥有对未来事件持积极态度的信心和希望。

这种态度被称为乐观。

积极心理学家特别关注乐观的态度,因为无论我们是否带来一种稳定的乐观态度到情境中,这都会影响我们在各个领域的想法、感受和行动。

生活取向测试(LOT)是一种标准的心理测量工具,用于评估一个人的乐观倾向,提供有意义的见解,例如那些针对有害思维模式的干预措施。这使得该工具成为任何从业者工具箱中的有用工具。

本文将向您展示如何进行生活取向测试,概述乐观的概念,并回顾研究中成功应用该量表的几个示例。

在继续之前,我们建议您免费下载我们的三个目标实现练习。这些详细的、基于科学的练习将帮助您或您的客户制定可行的目标并掌握创造持久行为改变的技术。

本文包含以下内容:

生活取向测试的历史

生活取向测试(LOT)最初由Michael Scheier和Charles Carver于1985年创建,并发表在《健康心理学》杂志上。

设计该量表的动机源于研究人员随意观察到一些人倾向于积极看待事物,认为好事会发生在他们身上,而其他人则以更悲观的态度看待世界。

如今,我们认为这种广泛的态度称为乐观,其定义为:

“一种反映个人对未来持有乐观预期的个体差异变量。”

(Carver, Scheier & Segerstrom, 2010, 第879页)

我们是否具有天生的乐观性通常取决于我们的遗传倾向、环境因素以及一生中所学习的态度。尽管心理学家对于产生乐观态度的因素并不完全一致,但大多数人同意,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人生中比悲观态度更有益。

特别是,Scheier和Carver(1985)试图了解此类稳定的态度对积极行为调节的影响,尤其是在健康领域。

然而,观察到此前关于乐观作为健康相关行为前因的研究较少,因此在文献中存在一个显著的空白。因此,作为起点,作者们开始设计自己的测量工具。

Scheier和Carver的第一版量表(LOT)最初包含十二个项目。然而,该量表受到批评,认为由于乐观效应与与神经质相关的特质(如焦虑)不可区分,这使得乐观效果归因于LOT测得的效果实际上是第三种未测量变量的结果。

换句话说,学者们担心,通过LOT测得的归因于乐观的效果实际上是第三种未测量变量的结果。

尽管这些担忧最终在Scheier、Carver和Bridges(1994)的相关分析后被消除,但作者们还是删除了十二项LOT中的两个项目,他们认为这两个项目在概念上与其他项目不一致,从而形成了十项生活取向测试修订版(LOT-R)。

这个修订后的量表现在已成为研究和实践中最常用的乐观倾向测量工具之一。该量表已被证明适用于广泛的群体,包括贫困成人、抑郁症青少年、社交焦虑患者和创伤受害者。

该量表的另一个优点是其简洁性,这使其特别适合从业者的使用。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乐观方面的研究和发现,重点关注LOT-R(而不是LOT),因为它是最新的Scheier和Carver的量表版本。

如何进行LOT-R测试

执行LOT-R

执行LOT-R

十项LOT-R量表由直接计分项、反向计分项和填充项组成。

这些项目旨在适用于所有个体,不论其人口统计特征,调查我们所有人无意识或有意识持有的对未来事件的态度。

所有项目都采用五点量表,锚点如下:

4 = 我非常同意
3 = 我稍微同意
2 = 我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1 = 我稍微不同意
0 = 我非常不同意

量表的项目如下:

陈述

它衡量什么

计分模式

在不确定的时期,我通常期望最好的。

乐观

直接

很容易放松。

填充项

不计分

如果有什么事情可能出错,它就会出错。

悲观

反向

我总是对未来保持乐观。

乐观

直接

我很喜欢我的朋友。

填充项

不计分

重要的是我保持忙碌。

填充项

不计分

我几乎从不指望事情会顺心如意。

悲观

反向

我不容易感到不安。

填充项

不计分

我很少指望好事会发生在我身上。

悲观

反向

总的来说,我期望好事发生在我身上的机会更多。

乐观

直接

--> 您可以免费获得一份LOT-R副本,并在研究中使用它,无需从作者处获得许可,但需要引用作者。它还被翻译成许多语言。

此外,如果您想查看包含LOT-R中删除的两个项目的原始LOT,您可以查看原始文章,该文章发表在《健康心理学》杂志上。

LOT-R的评分和解释

如上所示,LOT-R中的几个项目是反向计分的。这意味着当受访者对其中一个项目给出一个值时,在计算最终总分之前,必须将其值变为相反值。例如,如果一位来访者对项目“如果有什么事情可能出错,它就会出错”回答3(我稍微同意),那么这个值必须改为1,然后计算最终分数。您必须对所有三个反向计分项目重复此过程。

同样,请确保不要在计算中包括填充项的值。这些项目的目的是掩盖量表的真实目的,以确保响应的有效性,但它们不计入您的评分。一旦您获得了所有直接计分和反向计分项目的值,将它们相加即可得出总分。

关于LOT-R,创作者表示:“没有‘临界值’来界定乐观或悲观;我们将其用作一个连续的可变维度。”(Carver,未注明日期)。然而,在临床或研究之外使用量表时,您可以参考以下表格来大致解释最终得分:

得分范围

解释

0-13

低乐观(高悲观)

14-18

中等乐观

19-24

高乐观(低悲观)

作为一名从业者,您对来访者得分的解读可能会提供有关其未来态度的有价值的见解,可能突出需要成长或发挥优势的领域,从而可以利用这些优势。

免费个性化资源——参加测验

信度、效度和因素结构

在他们的原始论文中,Scheier和Carver(1985)评估了他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

通过计算Cronbach的α系数(.76),评估了信度,显示出内部一致性处于可接受水平。

此外,该量表在开发后的另一样本中进行了重新测试,间隔四周以计算重测相关系数。结果(.79)表明该量表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是可接受的,进一步证实了其可靠性。

为了确认该量表的收敛效度,Scheier和Carver(1985)测试了该量表与概念上相关的量表的相关性。同时,他们还评估了区分效度,以确保该量表与这些相关概念足够不同。

支持收敛效度的相关分析显示,该量表与内控感和自尊的测量指标呈正相关——这两个概念与乐观的概念重叠。同样,该量表与绝望、抑郁、压力、疏离和社会焦虑等测量指标呈负相关,正如预期的那样。

支持区分效度的证据显示,报告的所有相关性都不太高(>.60),表明该量表与上述概念足够不同。同样,作者们对量表项目进行了因子分析,将其与评估上述概念的一些量表的项目进行了比较。在每种情况下,LOT-R的项目倾向于加载到它们自己的因子上,进一步证实了该量表的独特性。

对该量表有效性的最终检验涉及评估其在创作者原始兴趣领域——健康的预测效度。为此,Scheier和Carver(1985)查看了他们在大学生样本中最后几周期末考试期间报告的身体症状(如疲劳、肌肉酸痛)的受扰情况。

他们的假设是,那些在他们的量表上得分较高的人,即表现出高乐观倾向的人,会更好地处理问题,因为他们的自我信念——努力管理他们的状况将会成功——会引导他们更有效地应对并最终表现出更少的身体症状。

相比之下,Scheier和Carver(1985)认为悲观者会认为努力管理他们的状况是徒劳的,投入更少的努力去管理他们的健康和福祉,最终表现出更多的身体症状。

根据这一假设,Scheier和Carver(1985)的量表在两个时间点与身体症状清单显著负相关,提供了对LOT-R预测效度的支持。

虽然这些发现为LOT-R的整体可靠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Terrill、Friedman、Gottschalk和Haaga(2002)提醒研究人员和从业者,在LOT-R的实施过程中应警惕伪造。

尽管包含填充项,研究结果表明,当指示参与者以呈现自己“心理健康”的方式回答问题时,参与者能够系统地伪造其反应,使其显得高度乐观(Terrill等人,2002)。

这些发现表明,该量表可能不适合用于招聘和选拔的上下文,但在参与者被激励诚实地回应的情况下适用,例如在个人发展的上下文中。

对于另一种已经证明对伪造具有鲁棒性的量表,请参阅Gottschalk(1974)的希望量表

关于因素结构的一点说明

关于LOT-R是代表一维还是二维构造仍存在争议。

在最初评估其心理计量特性时,Scheier和Carver(1985)对其最初的十二个项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在单一模型和分离乐观和悲观的双模型下均产生了可接受的拟合度。

这些发现表明,为客户提供乐观(将项目1、4和10相加)和悲观(将项目3、7和9相加而不进行反向计分)的单独分数是合理的。

此外,几位学者发表了支持LOT-R的两因素解决方案的研究结果,导致呼吁重新考虑这一单因素概念化(Chang & McBride-Chang,1996;Marshall & Lang,1990;Marshall, Wortman, Kusulas, Hervig, & Vickers Jr, 1992)。

最终,经过对所有分析的考虑,量表的创作者认为,对于大多数实践应用来说,将量表视为单因素是合理的(Carver & Scheier,2014;Scheier & Carver,1985)。

Scheier和Carver(1985)对乐观的构念

乐观插图

乐观插图

当我们进行LOT-R测试时,我们究竟在测量什么?

如前所述,LOT-R评估乐观,这是一种反映个人对未来持有乐观预期的个体差异变量(Carver, Scheier, & Segerstrom, 2010)。

这个定义中有两个需要解开的组成部分:个体差异和期待。

在心理学中,“个体差异”可以理解为同义词“特质”和“倾向”。在心理学的背景下,个体差异是指相对稳定的行为、思想和情绪的习惯模式(Kassin, 2003)。

心理学中最受欢迎的个性差异模型之一是OCEAN或“五大”个性理论。该模型确定了我们所有人具有的五个核心特质,并将我们定位在一个极点上,我们在这个极点上要么低、高或介于两者之间。

Scheier和Carver(1985)对乐观的构念与此相同。

虽然在通俗心理学中,人们通常将人粗略分为“乐观主义者”或“悲观主义者”,但这些术语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光谱的两端。多亏了LOT-R,任何人都可以轻松评估自己在两个极端之间的位置。

乐观定义中的第二个要素是期待的概念。

心理学和其他领域的许多模型都涉及到期待理论。这些理论通常假设行为反映了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努力,这些目标是渴望的状态或行动。

然而,一个人是否将资源投入到实现目标的行动中,取决于他们对自己能否实现目标的信心。如果一个人怀疑自己能够实现目标,他们可能会过早地放弃努力,或者根本不会开始追求目标(Carver, Scheier, & Segerstrom, 2010)。

虽然通常会从情景层面思考目标和期待(Vroom, 1964),但对未来持有积极期待的全局倾向是乐观的核心概念。这意味着乐观倾向可能会影响我们在多个生活领域的目标追求努力。

LOT-R研究中的发现

自Scheier和Carver开发LOT-R用于健康研究以来,该量表已应用于多个领域。

在这里,我们回顾该量表在健康研究中最著名的应用,并概述其在关系研究中的更新颖应用。

LOT-R与身体健康

通过LOT-R评估的乐观与多种身体健康指标有关(Carver & Scheier, 2014)。

一项为期八年的纵向研究调查了心血管疾病的质量、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样本包括95,000名女性。结果发现,乐观程度较高的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较低,总体死亡率也较低(Cauley et al., 2017)。

此外,研究表明,乐观可能对预防中风、动脉阻塞和炎症标志物具有保护作用(Kim, Park, & Peterson, 2011;Matthews, Räikkönen, Sutton-Tyrrell, & Kuller, 2004)。乐观还与更强的免疫反应和更好的睡眠质量相关(Lemola et al., 2011;Szondy, 2004;Uchino et al., 2017)。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有更好的健康结果?

Carver和Scheier(2014)提出了两种可能性。首先,保持健康需要人们采取主动行动来促进健康。这意味着避免损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如吸烟,同时参与有益健康的积极行为,如定期锻炼。

如果一个人被认为在采取这些积极行动,那么其背后的信念就是他们相信自己能够积极地影响未来的健康结果。这种信念体现在他们追求目标的努力中。

乐观者可能有更好的健康结果的第二个原因是,由于他们能更有效地应对逆境,所以面对逆境时体验到的情绪压力较小。研究表明,这种情绪压力的累积效应可能会减少长期的生理压力,从而在长期内改善健康(Wrosch, Scheier & Miller, 2013)。

LOT-R与心理健康

如你所料,乐观的倾向与心理健康良好和心理健康的迹象相关。

总体而言,研究发现,乐观程度较高的人表现出较低的焦虑、自我意识、疏离感和抑郁。乐观者还表现出更高的自尊和更内在的控制感(Carver & Scheier, 1985)。

针对创伤幸存者的精神健康研究还表明,乐观程度较高的人比悲观和焦虑的人更快恢复创伤带来的压力影响(Birkeland, Blix, Solberg, & Heir, 2017)。

特别是,乐观有助于抵御许多负面的心理后果,如收到医疗诊断和接受医疗治疗。

例如,一项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报告低度悲观的人表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而乐观程度较高的人则表现出更好的社会和心理功能(Colby & Shifren, 2011)。

另一项有趣的研究是由Plomin及其同事(1992)进行的,他们调查了乐观与各种自我报告的心理健康指标之间的联系,同时探索了乐观的遗传和环境起源,研究了成对的同卵双胞胎,这些双胞胎要么一起长大,要么分开抚养。

研究结果表明,乐观和悲观独立预测了抑郁和生活满意度,而悲观独自预测了偏执敌意和愤世嫉俗。此外,据估计,大约25%的乐观或悲观是遗传的,这突显了乐观作为心理健康驱动因素的重要性。

LOT-R与人际关系

如前所述,乐观反映了对未来目标追求时抱有积极结果的倾向。同样的逻辑也可以应用于人际关系中的目标追求,这需要积极的投资才能蓬勃发展。

例如,一项针对新婚夫妇的研究发现,乐观程度较高的人更有可能在实验室研究和家中冲突期间进行建设性的解决问题。这些新婚夫妇在婚姻的第一个年度中表现出的幸福感下降也较少(Neff & Geers, 2013)。

乐观者在广泛的社交场合中表现良好。一般来说,乐观者比悲观者感知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并且拥有更大、更多样化的社交网络(Andersson, 2012;Vollmann, Antoniw, Hartung, & Renner, 2011)。这种社会支持具有深远的后果,预测了晚年对孤独的抵抗力(Rius-Ottenheim et al., 2012)。

一条回家的信息

温斯顿·丘吉尔曾说:

一个悲观主义者看到每个机会中的困难;一个乐观主义者看到每个困难中的机会。

显然,乐观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和身体的工作方式。无论是增强健康的免疫系统、加强人际关系,还是增加幸福和生产力,乐观在任何方面都不会忽略整体的福祉。

在生活取向测试(LOT)开发之前,学者和从业者缺乏一种可靠的方法来评估一个人拥有这种充满希望、前瞻性的态度的程度。现在,通过生活取向测试修订版(LOT-R)的发展,任何从业者都可以轻松检测乐观的存在或缺失,从而为一系列有用的干预铺平道路。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为您作为心理学家、研究员或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实用工具。如果您决定使用它,请在评论中告诉我们。我们很乐意听到您的反馈!

我们希望您享受阅读这篇文章。别忘了免费下载我们的三个目标实现练习

参考文献

  • Andersson, M. A. (2012). Dispositional optimism and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network diversity.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53(1), 92-115.
  • Birkeland, M. S., Blix, I., Solberg, Ø., & Heir, T. (2017). Does optimism act as a buffer against posttraumatic stress over tim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protective role of optimism after the 2011 Oslo bombing. Psychological Trauma: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and Policy, 9(2), 207-213.
  • Carver, C. S. (n.d.). Life Orientation Test-Revised (LOT-R). MIDS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idss.org/content/life-orientation-test-revised-lot-r
  • Carver, C. S., & Scheier, M. F. (2014). Dispositional optimism.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8(6), 293-299.
  • Carver, C. S., Scheier, M. F., & Segerstrom, S. C. (2010). Optimism.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30(7), 879-889.
  • Cauley, J. A., Smagula, S. F., Hovey, K. M., Wactawski-Wende, J., Andrews, C. A., Crandall, C. J., … & Tindle, H. A. (2017). Optimism, cynical hostility, falls, and fractures: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HI‐OS).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32(2), 221-229.
  • Chang, L., & McBride-Chang, C. (1996).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Life Orientation Test.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6(2), 325-329.
  • Colby, D. A., & Shifren, K. (2013). Optimism,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a study amo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 18(1), 10-20.
  • Gottschalk, L. A. (1974). A hope scale applicable to verbal samples.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30(6), 779-785.
  • Kassin, S. (2003). Psychology (4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 Kim, E. S., Park, N., & Peterson, C. (2011). Dispositional optimism protects older adults from stroke: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Stroke, 42(10), 2855-2859.
  • Lemola, S., Räikkönen, K., Scheier, M. F., Matthews, K. A., Pesonen, A. K., Heinonen, K., … & Kajantie, E. (2011). Sleep quantity, quality and optimism in children.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20(1), 12-20.
  • Marshall, G. N., & Lang, E. L. (1990). Optimism, self-mastery,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in women profession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1), 132-139.
  • Marshall, G. N., Wortman, C. B., Kusulas, J. W., Hervig, L. K., & Vickers Jr, R. R. (1992). Distinguishing optimism from pessimism: Relations to fundamental dimensions of mood and person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2(6), 1067-1074.
  • Matthews, K. A., Räikkönen, K., Sutton-Tyrrell, K., & Kuller, L. H. (2004). Optimistic attitudes protect against progress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healthy middle-aged women. Psychosomatic Medicine, 66(5), 640-644.
  • Neff, L. A., & Geers, A. L. (2013). Optimistic expectations in early marriage: A resource or vulnerability for adaptive relationship function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5(1), 38-60.
  • Plomin, R., Scheier, M. F., Bergeman, C. S., Pedersen, N. L., Nesselroade, J. R., & McClearn, G. E. (1992). Optimism, pessimism, and mental health: A twin/adoption analysi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3(8), 921-930.
  • Rius‐Ottenheim, N., Kromhout, D., van der Mast, R. C., Zitman, F. G., Geleijnse, J. M., & Giltay, E. J. (2012). Dispositional optimism and loneliness in older m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7(2), 151-159.
  • Scheier, M. F., & Carver, C. S. (1985). Optimism, coping, and health: Assessment and implications of generalized outcome expectancies. Health Psychology, 4(3), 219-247.
  • Scheier, M. F., Carver, C. S., & Bridges, M. W. (1994). Distinguishing optimism from neuroticism (and trait anxiety, self-mastery, and self-esteem): A reevaluation of the Life Orientation Tes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6), 1063-1078.
  • Smith, T. W., Pope, M. K., Rhodewalt, F., & Poulton, J. L. (1989). Optimism, neuroticism, coping, and symptom reports: An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ife Orientation Tes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4), 640-648.
  • Szondy, M. (2004). Optimism and immune functions. Mentálhigiéné és Pszichoszomatika, 5(4), 301-320.
  • Terrill, D. R., Friedman, D. G., Gottschalk, L. A., & Haaga, D. A. (2002).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life orientation tes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79(3), 550-563.
  • Uchino, B. N., Cribbet, M., de Grey, R. G. K., Cronan, S., Trettevik, R., & Smith, T. W. (2017). Dispositional optimism and sleep quality: A test of mediating pathways.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40(2), 360-365.
  • Vollmann, M., Antoniw, K., Hartung, F. M., & Renner, B. (2011). Social support as mediator of the stress buffering effect of optimism: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iating the recipients’ and providers’ perspective.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5(2), 146-154.
  •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NY: Wiley & Sons.
  • Wrosch, C., Scheier, M. F., & Miller, G. E. (2013). Goal adjustment capacitie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hysical health.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7(12), 847-860.

博客文章

相关文章

[

匮乏心态

匮乏心态

乐观与心态

如何转变匮乏心态:8个策略

15 七月 2024

0

30 八月 2024

匮乏心态,也称为贫穷心态,正被迅速认识到是心理健康和福祉的挑战。作家和TED演讲者都认识到这一点。[...]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scarcity-mindset/)

[

放手

放手

乐观与心态

如何放手以及这对幸福感为何如此重要

13 三月 2024

0

12 九月 2024

放手的艺术有着古老的亚洲根源。特别是在道家和佛教中,放手意味着无执——即释放我们对欲望的执着[...]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how-to-let-go/)

[

显化

显化

乐观与心态

显化的科学有效性:如何支持客户

15 一月 2024

0

2 十月 2024

“显化”是自助和个人成功行业的一个大趋势。因为这么多人积极尝试显化策略,因此[...]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manifesting/)

类别

按类别阅读其他文章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