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哀伤与抑郁的系统综述
=====================================================
a-systematic-review-of-grief-and-depression-in-adults
Moreira, D., Azeredo, A., Moreira, D. S., Fávero, M., & Sousa-Gomes, V. (2022). 为什么哀伤会痛?欧洲心理学家, 28(1), 35–52. https://doi.org/10.1027/1016-9040/a000490
尽管哀伤是对失去亲人的一种正常反应,但它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过程,可能涉及广泛的痛苦症状,并显著影响个人的功能。人们以多种方式回应死亡,既有适应性的也有不适应性的,这些反应高度个性化。
在这段时间里,丧亲者会进行一些任务,如接受失去亲人的现实、管理情绪困扰、适应没有逝者的生活,并最终放下对已故者的感情依恋。
关键点
- 这项系统综述综合了成人哀伤和抑郁的研究发现,旨在识别哀伤中抑郁的具体特征以及哀伤是否因失去类型而异。
- 性别、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逝者的年龄、死因以及失去的时间等因素显著影响哀伤结果和抑郁的发展。
- 研究虽然具有启发性,但也存在局限性,例如某些研究无法将抑郁与其他哀伤症状区分开来,以及所考察的失去类型存在差异。
- 了解哀伤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大多数人都会经历失去亲人,并可能面临负面心理健康后果的风险。
理由
哀伤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可能导致丧亲者出现并发症,如抑郁。抑郁症状给社会资源带来了沉重负担(Moreira et al., 2023)。
以往研究
前人的研究表明,哀伤和抑郁在症状、特征、家族史和药物反应方面存在显著重叠(Kendler et al., 2008; Lamb et al., 2010; Zisook & Kendler, 2007; Zisook et al., 2001, 2007)。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失去亲人可能导致长期哀伤障碍和抑郁症状/综合征(Bonanno et al., 2007; Prigerson et al., 2009; Shear et al., 2011)。
这项系统综述旨在综合关于哀伤和抑郁的研究发现,以识别哀伤中抑郁的具体特征及影响哀伤结果的因素。
了解哀伤与抑郁之间的区别对丧亲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方法
本系统综述遵循PRISMA指南。通过搜索EBSCO、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确定研究。
- 搜索词包括“抑郁”、“哀伤”、“丧亲”和“哀悼”的各种变体。
- 纳入标准是有哀伤样本和抑郁测量。
- 排除标准包括个案研究、理论文章、综述、工具验证、未考察哀伤和抑郁、非丧亲样本和低质量研究。
共纳入了1939年至2021年期间发表的41项研究。两名独立评审员选择研究,几乎完全一致(Cohen’s κ = .86)。使用定量研究评估工具评估研究质量。
使用的搜索方程在数据库中包括关键术语的变体:
- EBSCO: TI (depress* OR mood disorder) AND TI (mourn* OR grief OR bereave* OR death OR loss)
- PubMed: (depress[Title] OR mood disorder[Title]) AND (mourn[Title] OR grief[Title] OR bereave* OR death[Title] OR loss)
- Web of Science: TI=(depress* OR mood disorder) AND TI=(mourn* OR grief OR bereave* OR death OR loss)
结果
研究可以根据失去的时间分为两类,即孕期哀伤或近亲哀伤
孕期
- 流产后,女性比男性伴侣经历了更多的哀伤和抑郁症状。无子女的女性和不孕的女性哀伤程度更高。
- 流产后,26.6%符合哀伤标准的女性也出现了抑郁发作。
- 妊娠损失后一年内,哀伤症状减少,但对于突然失去孩子的女性,抑郁症状在6个月左右增加。
- 负面认知预测了产后16-19个月的哀伤。有更多的孩子与较少的抑郁有关。
幼儿期
- 婴儿死亡与母亲的抑郁和精神病样体验增加有关。
- 失去亲人3个月后,34%的看护者有临床显著的抑郁症状。
儿童/青少年期
- 儿童癌症死亡后5年,30%的丧亲父母有抑郁症状,而孩子幸存的父母只有14%。母亲的抑郁程度高于父亲。
- 家庭层面的因素更多地预测了父母的哀伤,而个体因素更多地预测了抑郁。创伤性儿童死亡导致了更多的父母哀伤。
成人/老年人
- 同性恋男性因艾滋病失去朋友时,哀伤和抑郁是不同的。抑郁由负面情绪、健康担忧和孤独感预测。哀伤由艾滋病损失数量预测。
- 失去朋友/亲属1-2年后,16%符合复杂哀伤(CG)的标准。关系深度预测了CG,而依赖性预测了抑郁。
- 丧失前的哀伤、是伴侣和低教育水平预测了丧失后的CG和抑郁。
- 暴力死亡导致了更多的抑郁,尤其是在女性中。CG和抑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失去时间越长,老年人的抑郁越少。
见解
本综述提供了对不同类型失去后哀伤与抑郁之间复杂关系的见解。
尽管存在重叠,但它们作为不同的反应出现——某些因素独特地预测了哀伤(如关系深度、家庭层面的因素),而其他因素独特地预测了抑郁(如个人脆弱性、失去时间较短)。
性别、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逝者的年龄、死因以及失去的时间是影响哀伤结果和丧亲后抑郁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女性通常比男性经历更强烈的哀伤和抑郁症状,特别是在流产或失去孩子的情况下。较低的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与复杂的哀伤和应对失去的困难有关。
逝者的年龄也起着作用,失去孩子或年轻人通常会导致更严重的哀伤反应,而失去老年人则相对较轻。
突然的、创伤性的或暴力的死因,如事故、谋杀或自杀,可能导致更复杂的哀伤和抑郁,而自然原因或长期疾病导致的死亡则相对较少。
最后,失去的时间是重要因素,因为随着个体逐渐适应新的现实,哀伤和抑郁症状往往会随时间减少。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哀伤可能会持续强烈且持久,导致复杂的哀伤或持续的抑郁。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识别高风险的不良哀伤结果个体,并指导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哀伤和抑郁的预测因素如何根据与逝者的关系而变化,并扩大到包括更多样化的死因。
优势
- 遵循PRISMA指南进行系统综述
- 广泛搜索多个数据库
- 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
- 独立评审员选择研究,具有高的一致性
- 使用标准化工具评估研究质量
- 考察了生命各个阶段不同类型失去后的哀伤和抑郁
局限性
- 一些纳入的研究无法从统计上将抑郁与其他哀伤症状区分开来
- 研究中失去的类型和丧亲者的亲属关系存在高度变异性
- 结论可能受到研究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研究所在国家的限制
- 一些研究的设计为横断面和回顾性设计,无法得出因果结论
临床意义
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对临床实践而言。
了解强烈、持久哀伤和抑郁的风险因素可以帮助从业者识别可能需要更多支持的丧亲者。
例如,那些有先前抑郁/心理健康问题、创伤性失去或较少应对资源的人可能更脆弱。
筛查复杂哀伤(CG)很重要,因为它更多地受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可能不会对抑郁治疗产生反应。
区分哀伤和抑郁对干预和治疗很重要,因为哀伤是正常的反应,而抑郁可能在某些易感个体中更为常见。然而,一些易感个体可能有降低哀伤的能力。
研究结果还表明,双人和家庭干预有价值,因为夫妻/家庭动态可以影响哀伤。性别差异暗示了量身定制治疗的潜在好处。
总体而言,本综述强调了认识到丧亲长期影响的重要性,因为哀伤和抑郁症状可能会持续多年。社会资源应分配以使丧亲支持服务可获得。
更多的公众教育关于正常的哀伤反应范围可能有助于消除哀伤体验的污名化。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Moreira, D., Azeredo, A., Moreira, D. S., Fávero, M., & Sousa-Gomes, V. (2022). 为什么哀伤会痛?欧洲心理学家, 28(1), 35–52. https://doi.org/10.1027/1016-9040/a000490
其他参考文献
Bonanno, G. A., Neria, Y., Mancini, A., Coifman, K. G., Litz, B., & Insel, B. (2007). 复杂哀伤是否比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更多?增量有效性测试。异常心理学杂志, 116(2), 342–351. https://doi.org/10.1037/0021-843x.116.2.342
Kendler, K. S., Myers, J., & Zisook, S. (2008). 丧亲相关的重度抑郁是否不同于其他压力生活事件相关的重度抑郁?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165(11), 1449-1455. https://doi.org/10.1176/appi.ajp.2008.07111757
Lamb, K., Pies, R., & Zisook, S. (2010). 丧亲排除标准用于重度抑郁诊断:存在还是不存在。精神病学, 7(7), 19-25.
Moreira, D., Azeredo, A., Moreira, D.S., Fávero, M., & Sousa-Gomes, V. (2023). 为什么哀伤会痛?成人哀伤与抑郁的系统综述。欧洲心理学家, 28(1), 35-52. https://doi.org/10.1027/1016-9040/a000490
Prigerson, H. G., Horowitz, M. J., Jacobs, S. C., Parkes, C. M., Aslan, M., Goodkin, K., Raphael, B., Marwit, S. J., Wortman, C., Neimeyer, R. A., Bonanno, G. A., Block, S. D., Kissane, D., Boelen, P., Maercker, A., Litz, B. T., Johnson, J. G., First, M. B., & Maciejewski, P. K. (2009). 长期哀伤障碍:为DSM-V和ICD-11提出的标准的心理测量验证。PLOS医学, 6(8), 文章 e1000121.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med.1000121
Shear, M. K., Simon, N., Wall, M., Zisook, S., Neimeyer, R., Duan, N., Reynolds, C., Lebowitz, B., Sung, S., Ghesquiere, A., Gorscak, B., Clayton, P., Ito, M., Nakajima, S., Konishi, T., Melhem, N., Meert, K., Schiff, M., O’Connor, M., … Keshaviah, A. (2011). 复杂哀伤及相关丧亲问题的DSM-5。抑郁和焦虑, 28(2), 103–117. https://doi.org/10.1002/da.20780
Zisook, S., & Kendler, K. S. (2007). 丧亲相关的抑郁是否不同于非丧亲相关的抑郁?心理医学, 37(6), 779-794. https://doi.org/10.1017/S0033291707009865
Zisook, S., Shuchter, S. R., Pedrelli, P., Sable, J., & Deaciuc, S. C. (2001). 丧亲者使用盐酸安非他酮缓释剂:开放试验结果。临床精神病学杂志, 62(4), 227-230. https://doi.org/10.4088/jcp.v62n0403
Zisook, S., Shear, K., & Kendler, K. S. (2007). 丧亲排除标准用于重度抑郁发作诊断的有效性。世界精神病学, 6(2), 102-107.
继续学习
- 您认为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个人对失去亲人的反应和应对方式?文化背景可能发挥什么作用?
- 本综述发现了哀伤和抑郁的一些性别差异。您认为男女对失去亲人的反应为何不同?这对提供支持有何意义?
- 想象一下,您亲近的人一年前经历了一次重大损失。根据研究结果,哪些迹象可能表明他们正在经历复杂的哀伤并可以从专业帮助中受益?
- 研究结果表明,哀伤和抑郁是不同的但又重叠的反应。您会如何向最近失去亲人的朋友解释哀伤和抑郁之间的区别?
- 许多研究使用自我报告的哀伤和抑郁症状测量。这种数据的优势和局限性是什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供有用的见解?
- 没有单一的理论可以完全解释哀伤反应的范围。关于哀伤过程有哪些不同的理论视角?整合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应对失去的复杂性?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