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中的认知控制偏差:系统回顾与元分析
cognitive-control-biases-in-depression
认知理论,如贝克的认知模型(Beck, 1967),提出对情绪信息的认知控制偏差和缺陷有助于抑郁症的发展和持续。
具体而言,这些理论认为,抑郁个体在控制负面思维和情绪方面存在困难,导致工作记忆中负面内容的增加(Joormann & Tanovic, 2015)。
Quigley, L., Thiruchselvam, T., & Quilty, L. C. (2022). 抑郁症中的认知控制偏差:系统回顾与元分析.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8(9-10), 662–709. https://doi.org/10.1037/bul0000372
关键点
- 这项严谨的元分析综合了超过70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易感性与一种小但一致的认知处理偏差有关,这种偏差倾向于负面而非正面材料。
- 与中性和正面信息相比,抑郁症易感个体对负面信息的认知控制明显更差。
- 对照组在对正面信息的认知控制上比负面信息更差。
- 抑郁症易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认知控制偏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样本特征(如抑郁症诊断状态)或方法因素(如认知控制任务类型)对认知控制偏差的影响程度有限且不一致。
理由
认知理论认为,对情绪信息的认知控制偏差在抑郁症的发展和持续中起着因果作用(Beck, 1967; Joormann & Tanovic, 2015)。
这些理论提出,调节负面思维、情绪和记忆的困难导致了抑郁症特有的负面思维模式和不良情绪调节(De Raedt & Koster, 2010; Gotlib & Joormann, 2010)。
尽管叙事综述通过展示与抑郁症相关的认知控制偏差支持了这些理论(Joormann & Siemer, 2011; LeMoult & Gotlib, 2019),但它们是定性地整合了跨研究的发现。
相比之下,元分析提供了一种严格的定量方法来总结效应并检查调节因素(Borenstein et al., 2009)。
这项研究采用了系统回顾方法和元分析技术,评估了抑郁症中认知控制偏差的大小和一致性、文献中的潜在发表偏差以及可能影响效应的样本和方法变量。
方法
作者系统地搜索了截至2022年1月的电子数据库,以寻找关于抑郁症中认知控制偏差的研究。
共有73篇文章描述了77项独立研究,涉及2,229名抑郁成人和1,905名对照组,符合纳入标准。
样本特征
从每项研究中编码的特征包括样本人口统计学、抑郁症诊断状态、任务细节、分析的绩效指标等。
使用随机效应元分析模型计算了抑郁组和对照组之间(组间分析)以及抑郁组和对照组在情绪和中性刺激之间(组内分析)认知控制表现差异的效果量(Hedges’s g)。
样本
纳入的研究涉及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成年人,其中56项研究诊断为重度抑郁症(MDD),20项研究为缓解期MDD(rMDD),11项研究为自我报告症状升高(抑郁情绪)。
统计分析
主要分析涉及使用稳健方差估计的相关效应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从同一研究中提取的效果之间的依赖关系。
使用元回归评估了分类变量(如诊断状态)和连续变量(如年龄)作为调节因素。
结果
在组间分析中,抑郁组在负面(g = 0.52)、正面(g = 0.30)和中性(g = 0.37)刺激的认知控制表现上均劣于对照组。
组内分析显示,抑郁组在负面与中性(g = 0.18)和负面与正面刺激(g = 0.13)的认知控制上表现更差。
对照组在正面与负面刺激的认知控制上表现更差(g = -0.14)。
洞察
这项元分析表明,抑郁症的特点是对负面材料的认知控制受损,而对中性和正面材料的认知控制较好。
这些偏差可能会导致维持抑郁情绪的负面思维模式。
优势
- 使用PRISMA指南的系统回顾方法
- 联系研究作者获取未发表的数据
- 评估发表偏差
- 使用考虑从同一研究中提取效果依赖性的稳健统计模型
局限性
- 仅包含英语研究
- 大多数研究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进行
- 一些调节类别(如症状严重程度)的分组导致变异性的损失
- 不足以测试调节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临床意义
一致发现抑郁症与对负面信息的认知控制困难大于正面信息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上,它支持认知模型,即偏向的认知控制会增加负面思维内容并维持抑郁图式(Beck, 1967; Joormann & Tanovic, 2015)。
临床上,直接评估和修改认知控制偏差可以增强抑郁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例如,不受自报告偏差影响的认知控制偏差测量可能改善高危个体的识别和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Harrison et al., 2016)。
针对情绪材料的认知控制训练计划可以减少高危群体的风险或增强心理治疗以改善治疗结果(Koster et al., 2017)。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跟踪认知控制偏差的变化也可能预测抑郁症的复发或再发(Siegle et al., 2007)。
总体而言,阐明认知机制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可以指导更有效干预措施的开发。
参考文献
主要论文
Quigley, L., Thiruchselvam, T., & Quilty, L. C. (2022). 抑郁症中的认知控制偏差:系统回顾与元分析.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8(9-10), 662–709. https://doi.org/10.1037/bul0000372
其他参考文献
Beck, A. T. (1967). 抑郁症:临床、实验和理论方面. Harper & Row.
Borenstein, M., Hedges, L. V., Higgins, J. P., & Rothstein, H. R. (2009). 元分析导论. Wiley. https://doi.org/10.1002/9780470743386
De Raedt, R., & Koster, E. H. (2010). 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理解抑郁症的易感性:对注意因素的重新评估和新的概念框架. 认知、情感和行为神经科学, 10(1), 50–70. https://doi.org/10.3758/cabn.10.1.50
Gotlib, I. H., & Joormann, J. (2010). 抑郁症的认知:当前状况和未来方向. 临床心理学年度评论, 6(1), 285–312.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clinpsy.121208.131305
Harrison, A. J., Gibb, B. E., & McKinnon, M. C. (2016). 健康焦虑的认知机制:重复思维和灾难性误解. 行为研究与治疗, 90, 78-87. https://doi.org/10.1016/j.brat.2016.12.008
Joormann, J., & Siemer, M. (2011). 抑郁和抑郁情绪的情感加工和情绪调节:认知偏差和认知控制缺陷. 社会与人格心理学指南, 5(1), 13–28. https://doi.org/10.1111/j.1751-9004.2010.00335.x
Joormann, J., & Tanovic, E. (2015). 抑郁症的认知易感性:考察认知控制和情绪调节. 当代心理学意见, 4, 86–92. https://doi.org/10.1016/j.copsyc.2014.12.006
Koster, E. H. W., Hoorelbeke, K., Onraedt, T., Owens, M., & Derakshan, N. (2017). 抑郁症的认知控制干预:来自训练研究的系统回顾. 临床心理学评论, 53, 79–92. https://doi.org/10.1016/j.cpr.2017.02.002
LeMoult, J., & Gotlib, I. H. (2019). 抑郁症:认知视角. 临床心理学评论, 69, 51–66. https://doi.org/10.1016/j.cpr.2018.06.008
Siegle, G. J., Carter, W., & Thase, M. E. (2007). 使用fMRI预测认知行为疗法对单相抑郁症的恢复.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164(4), 735-738. https://doi.org/10.1176/ajp.2007.164.4.735
持续学习
- 我们如何设计实验进一步测试认知控制偏差在抑郁症发展和维持中的因果作用?
- 我们在心理治疗或训练项目中可以使用哪些策略来改善对情绪信息的认知控制?我们如何衡量其有效性?
- 认知控制偏差如何与其他涉及抑郁症的认知偏差(如注意力和记忆偏差)相互作用?什么实验可以探索这些关系?
- 认知控制偏差是否是一种跨诊断风险因素,将抑郁症与其他形式的心理病理联系起来?有什么证据支持或反驳这一观点?
- 抑郁症中对情绪材料的认知控制偏差可能涉及哪些神经机制?需要进行哪些神经影像学研究来阐明这一点?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