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赫特-辛格情绪双因素理论

沙赫特-辛格理论

沙赫特-辛格理论,通常称为情绪双因素理论,提出情绪是由生理唤醒和认知解释的结合所决定的。

这一理论由心理学家斯坦利·沙赫特(Stanley Schachter)和杰罗姆·E·辛格(Jerome E. Singer)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

以下是该理论的分解:

  1. 生理唤醒:最初,事件引起生理唤醒。这是身体对刺激的即时反应,可能包括心跳加快、出汗和肌肉紧张等反应。
  2. 认知解释:在生理唤醒之后,个体会对情境进行认知解释或评估,以确定他们具体感受到的情绪。这意味着个体会在环境中寻找线索来标记和解释他们的唤醒。

沙赫特与辛格(1962)

沙赫特-辛格实验,通常称为“肾上腺素研究”,是情绪双因素理论的基础研究之一。

目的:

他们希望实证检验其情绪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生理唤醒和基于环境线索的认知解释或标签的结合所决定的。

程序:

男性大学生被注射了肾上腺素(可引起生理唤醒)或安慰剂。

然后,他们被告知注射的效果:一些人被告知真实效果,一些人被误导,还有一些人没有被告知。

注射后,参与者被安排在一个房间里,与一个合作者互动,这个合作者会表现出愉快或愤怒的行为。互动后,参与者被询问他们的情绪状态。

样本

该研究涉及明尼苏达大学基础心理学课程的185名男学生。他们参与研究是为了获得课程学分。

健康记录检查确保了注射的安全性。使用了自我选择的抽样方法。

实验设计

采用独立组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条件组。

自变量 (1):注射(唤醒)

为此,他们进行了一个实验,参与者被注射了肾上腺素(一种已知会引起生理唤醒的激素)或作为安慰剂的盐水溶液。

他们会在3到5分钟内经历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会持续一个小时。

自变量 (2):信息条件

然后,根据参与者收到的注射效果信息,将他们分为三组。

  • 知情组:被告知肾上腺素的真实副作用,如心跳加快和颤抖。
  • 误导组:被告知错误的副作用,以确保他们无法正确地将生理感觉归因于药物。
  • 不知情组:完全没有被告知任何潜在的副作用。

自变量 (3):合作者行为

注射后,参与者被安排在一个房间里,与一个合作者互动,这个合作者是与实验者合作的人。

这个合作者会表现出两种预定的行为之一,以创造特定的情绪环境。

  • 在一种情景中,合作者表现出愉快的行为,玩呼啦圈和制作纸飞机,旨在营造欢乐的氛围。
  • 在另一种情景中,合作者表现出愤怒,表达对实验和任务的不满。

控制

  • 所有参与者都在一个等待室里与合作者互动,确保环境因素的一致性。
  • 注射的剂量是一致的。

因变量

沙赫特-辛格实验的主要因变量是参与者的情绪反应

参与者在注射和与合作者互动后填写了一份问卷,以衡量他们的情绪状态。

因变量的核心在于确定生理唤醒(肾上腺素 vs. 安慰剂)和外部线索(愉快 vs. 愤怒)的组合如何使参与者标记和体验特定的情绪。

参与者的自述和行为被仔细记录和分析,以解读他们在实验操纵变量下的情绪状态。

结果

  • 接受肾上腺素注射且未被告知或被误导副作用的参与者,根据合作者的行为表现出更强烈的情绪反应(无论是愉快还是愤怒)。
  • 被告知肾上腺素副作用的参与者(因此可以将生理唤醒归因于注射),表现出较少的情绪反应,因为他们不需要从环境中寻找解释唤醒的原因。

情境的解释(无论是与表现愉快的人还是愤怒的人在一起)决定了参与者如何标记和体验自己的情绪,尽管生理唤醒(来自肾上腺素)是相同的。

结论

结果支持了沙赫特-辛格的情绪双因素理论。当参与者无法解释注射引起的唤醒时,他们会从环境中(合作者的行为)寻找线索来标记自己的感受。

那些能够将唤醒归因于肾上腺素的人不需要从环境中寻找情绪状态的线索。

沙赫特-辛格理论认为,情绪是唤醒和我们基于环境解释唤醒的结合。

这一理论与其他情绪理论不同,后者认为特定的情绪源于生理反应。

伦理问题

欺骗:

  • 参与者被欺骗了实验的真实性质。他们被告知参与的是关于新药对视力影响的研究,而实际上研究是关于情绪反应的。
  • 他们还被误导了注射的效果。一些人被告知正确信息(关于肾上腺素),一些人被误导,还有一些人完全没有被告知。

知情同意:

  • 尽管参与者同意参加研究,但他们并未完全了解实际目的或肾上腺素的潜在效果。真正的知情同意要求参与者理解并同意他们参与的所有研究方面。

保护免受伤害:

  • 研究人员检查了参与者的健康记录,以确保注射的安全性,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一名训练有素的医生进行了注射,以保护参与者。

优点

  1. 自述法:自述法,如问卷,可以轻松应用于大样本。
  2. 控制设计:允许更清晰地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了确保实验的控制,所有参与者都被安排在一个等待室里与合作者互动,以保持环境条件的一致性,注射的剂量也保持一致。
  3. 多种方法:使用观察和自述数据提供了参与者情绪状态的更全面视图。观察数据提供了行为的客观测量,而自述数据提供了参与者主观体验的见解。
  4. 科学贡献:通过提供反对现有理论的证据,并强调认知解释在情绪形成中的重要性,沙赫特与辛格(1962)的研究重塑了对情绪过程的理解。基于实证证据挑战和完善现有理论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弱点

  1. 自我报告: 参与者可能会以他们认为社会上可接受或期望的方式回答,而不是他们真正的感觉或想法。
  2. 样本偏差: 参与者是大学生,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在教育和文化背景上有某些共同点。这可能无法反映更广泛人群的情感反应。
  3. 伦理考量: 在没有完全透明的情况下给参与者注射引发了担忧。
  4. 个体差异: 研究假设给定的标签(欣快或愤怒)是对同谋行为的唯一解释。它没有考虑到潜在的个体差异在解释上的不同。由于个体差异,肾上腺素对每个人的影响并不相同。
  5. 低生态效度: 一些批评者认为,在这种受控和人为的环境中,情感反应可能无法推广到现实世界的情况,例如工作面试或第一次约会。在这些情况下,多种因素(如过去的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唤醒源(如注射)。现实生活中的情绪触发因素带有更广泛的情境和历史,研究中的孤立条件无法捕捉到这一点。
  6. 实验者偏差: 实验者知道哪些参与者处于哪种条件(例如,谁接受了肾上腺素以及他们被告知的注射信息)。研究者的期望可能影响了参与者的反应,或者研究者可能(无意中)以符合他们期望的方式解释或记录了行为。

问题与争论

1. 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理解情绪: 该研究展示了我们如何根据环境线索来解释生理反应的变化。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相同的生理唤醒(如心跳加速)在一种情境下被标记为兴奋(例如,在约会前),而在另一种情境下被标记为焦虑(例如,在考试前)。
  • 决策: 当不确定自己的感受时,我们往往会寻找外部因素来决定自己的感觉。了解这一点可以促进自我意识和内省。

2. 个体与情境解释

  • 个体: 参与者根据他们的内部状态和提供的注射信息产生了不同的反应。
  • 情境: 同谋的行为(表现得欣快或愤怒)影响了参与者对其唤醒的解释和随后的情绪标签。

3. 天性与教养

  • 天性: 由于肾上腺素引起的生理反应(唤醒)是一种生物学上的自然反应。
  • 教养: 对这种唤醒的解释及随后感受到的情绪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同谋的行为和提供的注射信息)。

过去的考题

参考文献

Dror, O. E. (2017). 分解“两个因素”:Schachter–Singer 情绪理论的历史起源。Emotion Review, 9(1), 7-16.

Reisenzein, R. (1983). Schachter 情绪理论:二十年后。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4(2), 239.

Schachter, S., & Singer, J. (1962). 情绪状态的认知、社会和生理决定因素. Psychological Review, 69(5), 379.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