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次级社会化?

================================

什么是次级社会化?

次级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家庭这一主要社会化机构之外学习基本价值观、规范和行为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次级社会化的主渠道,与特定职业技能的学习以及有助于工作纪律的态度有关。

次级社会化发生在个体与其生活中具有次级关系的人之间。次级关系是指个体与负责社会化过程的人之间没有亲密、个人、亲密或面对面的关系。

次级社会化主要通过同伴群体、同事和俱乐部或社团在青少年和成年期发生。

一群学生在课间一起笑和走动,展示了一种次级社会化类型

功能主义者使用次级社会化来描述从性别角色到成人顺从的各种现象。

次级社会化代理人帮助个体适应新角色。这些可以包括同事、老板或其他有权威的人。通过次级社会化,人们学会了如何在其新环境中有效运作(Potts, 2015)。

次级社会化帮助个体适应新情况,可以被视为“微调”初级社会化的途径。它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每当进入一个新阶段或阶段时都会发生(例如,开始上学或新工作)。

通常情况下,由于受益者已经具备文化知识,次级社会化比初级社会化更快发生。

为什么次级社会化很重要?

次级社会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教会了你如何与那些与你情感上不亲近的人互动,而这正是我们在成年后接触的大多数人的特征。

次级社会化的代理机构的功能是“使个体摆脱对家庭群体内形成的初级依恋和关系的依赖”(Parsons, 1951)。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学会了如何以符合其条件的方式行事。学校要求的行为与家庭中的要求截然不同。

不同的教师和同龄人可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并且与孩子的家庭明显分离。通过次级社会化,学生必须学会如何与同龄人和成年人交流(Potts, 2015)。

后来,在职场的新手也必须发展特定于该工作的社交技能,例如学习适当的着装代码或如何与客户互动。

处于管理职位的人往往需要重新学习过去成功但不再适用于当前商业环境的行为。

因此,显然次级社会化对于人们在一生中遇到的各种环境中正确行事至关重要。

次级社会化的代理机构

媒体

次级社会化也可以间接发生。特别是,媒体对社会规范有很大影响(Roberts, Foehr, & Rideout, 2005)。例如,通过观看电视,孩子可能会学会渴望并要求吃甜食。在这里,间接的社会化代理机构是媒体。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媒体继续向他们灌输关于规范和期望的信息。媒体可以包括广告、社交媒体、电视、名人文化、音乐、报纸和杂志等。

通过大众媒体,人们了解了物质文化——如新技术、交通和消费选择——以及非物质文化——什么是真实的、重要的和预期的。这些都是信念、价值观规范

学校

通过学校,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一起工作和玩耍,以及遵循形式化的结构和纪律,为成年生活和官僚体制做准备(Bales & Parsons, 2014)。

社会学家经常区分潜在功能和显性功能。学校的潜在功能是参与者(即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系统的产物,即使这些功能没有公开承认。

与此同时,学校的显性功能是立即显现或被参与者自觉认识到的功能。

换句话说,学校的显性功能是其“已知”或“预期”的效果,而潜在功能是其“未预期的”、“未被认识的”或“隐藏的”效果(Potts, 2015)。

学校的显性功能包括:传授基本读写和计算技能;提供社交机会,结交朋友并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颁发证书(例如毕业证),证明课程成功完成并赋予地位。

然而,学校的潜在功能涉及为社会的工作角色做准备;提供一种共同的社会体验,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教授纪律和如何遵守规则;灌输对权威的尊重。

社会学家将学校在这方面描述为隐性课程,这包括学生通过上学经历学到的东西,而不是学校主要课程教授的内容。

隐性课程认为,学校不仅通过明确教授的内容,还通过学校的结构本身灌输价值观。

例如,女权主义者认为,这种隐性课程维持和强化了父权制,而不是功绩制(Acker, 1987)。

北美学校通过评分方式和教师评价方式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感。

学生们通过成绩学会了在同龄人中排名(Bowles & Gintis, 1976)。当孩子们参加赛跑或数学竞赛时,他们学会了社会有赢家和输家。

如果要求孩子们合作完成项目,他们会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Bowles 和 Gintis 认为,学校的隐性课程比正式课程更重要,因为它将儿童社会化为社会不平等的阶级结构。

它塑造了儿童作为成年人一生的顺从。

或许更明显的是,学校可以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美国,孩子们被教导宣誓效忠。

大多数学区要求开设美国历史和地理课程。这些课程为孩子们成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并支持政府的生产性公民做好准备(Bowles & Gintis, 1976)。

此外,学校可能会无意中促进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其他形式的歧视。例如,历史课程中不包括女性和少数族裔的贡献,会传达出他们的成就无关紧要的信息(Oakes, 1990)。

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由具有相似兴趣、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人组成的群体。同辈群体的成员经常相互交流,并分享相似的价值观和规范。

尽管同辈群体通常是自发形成的,但也可以有意识地创建(例如,通过教育项目)。

同辈群体的社会化从孩子生命的早期就开始了。

例如,在操场上,年长的孩子会教年幼的孩子轮流玩耍或游戏规则。对于青少年来说,同辈群体以一种新的方式变得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身份并行使自主权。这通常是一个父母与孩子之间紧张和不顺从的时期,因为父母的原则与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原则发生冲突。

同辈群体的影响可以正面和负面地影响个体成员。一方面,同辈群体可以在困难时期提供支持和鼓励(例如,当经历欺凌或种族歧视时)。

另一方面,同辈群体也可能给个人施加压力,使其参与危险行为,如饮酒、吸毒或无保护性行为(Langton, 1967)。

终身次级社会化实例


性别角色

次级社会化的最显著例子之一是性别角色的建立和强化。父母通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男孩经常被鼓励活跃和果断,而女孩则被社会化为更加被动和关怀他人。这些差异随后由其他社会化代理机构进一步延续,如同辈群体、教师、教练、媒体和其他机构(Stockard, 2006)。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对作为男孩或女孩的意义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看到,男孩被期望参与粗暴的玩耍,而女孩则被劝阻不要弄脏或过于身体接触。

他们还观察到,男孩因勇敢和竞争而受到奖励,而女孩因漂亮和顺从而受到赞扬。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作为男孩或女孩意味着什么的信息被内化,孩子们开始以符合性别刻板印象的方式行事。

尽管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打破这些障碍,但性别角色仍然是社会中一股强大的力量(Stockard, 2006)。

社会规范和语言使用

社会化影响儿童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其中最有力的态度之一是对语言的态度。

一个从小在父母和同龄人使用贬义词称呼移民和不同种族人士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可能成年后也会继续这样做。

另一方面,一个在多语言环境和尊重不同语言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并且不同背景的人受到尊重——更有可能对语言和种族多样性持宽容态度。

学校也在塑造儿童对语言的态度方面发挥作用。例如,一些学校采用了双语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掌握两种或多种语言。

研究表明,双语教育可以导致对语言多样性的更积极态度(Pavlenko, 2001)。

除了对语言的态度外,社会化还影响儿童使用语言的方式。

儿童从周围的人那里学习语法规则和句法,并采用其社交群体中最常见的说话方式。

例如,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更可能使用非标准语法和词汇,而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儿童则更可能使用标准英语并夹杂专业词汇。

参考文献


Acker, S. (1987). 女权主义理论与性别和教育研究. 国际教育评论, 33 (4), 419-435.

Arnett, J. J. (1995). 青少年的自我社会化媒体使用. 青年与青少年杂志, 24 (5), 519-533.

Baumrind, D. (1980). 社会化研究的新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 35 (7).

Bales, R. F., & Parsons, T. (2014). 家庭:社会化和互动过程. Routledge.

Barnes, G. M., Farrell, M. P., & Cairns, A. (1986). 父母社会化因素与青少年饮酒行为. 婚姻与家庭杂志, 27-36.

Bowles, S., & Gintis, H. (2003, June). 资本主义美国的教育二十五年后. 社会学论坛 (Vol. 18, No. 2, pp. 343-348).

Horn, S. S., Ruck, M., & Liben, L. (2016). 发展科学中的公平与正义:对年轻人、家庭和社区的影响. 学术出版社.

Kulick, D., & Schieffelin, B. B. (2004). 语言社会化. 语言人类学伴侣, 349, 368.

Levine, J. M., & Moreland, R. L. (1994). 群体社会化:理论与研究. 欧洲社会心理学评论, 5 (1), 305-336.

Maccoby, E. E. (2007). 社会化研究与理论的历史概述. 社会化手册:理论与研究, 1, 13-41.

Ochs, E. (1999). 社会化. 语言人类学杂志, 9 (1/2), 230-233.

O”Lynn, C. (2009). 谁需要社会化?. 护理教育杂志, 48(4), 179.

Parsons, T. E., & Shils, E. A. (1951). 通向行动的一般理论.

Potts, A. (2015). 教育研究理论:社会化理论与象征互动. 教育研究与观点, 42 (2015), 633-654.

Rideout, V., Roberts, D. F., & Foehr, U. G. (2005). M代:8-18岁人群的生活中的媒体. 执行摘要.

Rothschild, T. 社会化代理. Rothschild的导论社会学.

Smith, T. W., Marsden, P., Hout, M., & Kim, J. (2012). 一般社会调查. 国家民意研究中心.

Stockard, J. (2006). 性别社会化. 在性别社会学手册中 (pp. 215-227). 斯普林格, 波士顿, 马萨诸塞州.

Van Maanen, J. E., & Schein, E. H. (1977). 组织社会化理论.

Vandell, D. L. (2000). 父母、同辈群体及其他社会化影响. 发展心理学, 36 (6), 699.

Whitbeck, L. B. (1999). 初级社会化理论:一切始于家庭. 物质使用与滥用, 34 (7), 1025-1032.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