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中的社会化实例

===================================

socialization-examples

社会化是个体或群体通过社会互动学习群体或社会预期的规范和习俗的终身过程。

同伴社会化是个人通过与同龄人或同一社会群体的人互动来学习和采纳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同伴社会化可以在多种环境中发生,如学校、俱乐部、运动队和在线社区。在同伴社会化过程中,个人可能受到同伴的多种影响。例如,他们可能学习新技能,如如何玩游戏或使用技术,或者采纳新的态度和价值观,如对政治、宗教或社会问题的看法。同伴社会化还可以影响行为,如如何着装、说话或与他人互动。同伴社会化对个体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方面,同伴社会化可以提供一个支持性的朋友网络,帮助个体发展社交技能,促进健康饮食和锻炼等积极行为。消极方面,同伴社会化可能导致吸毒、欺凌或高风险性行为等不良行为,并导致同伴压力和从众心理。

同伴社会化是个人通过与同龄人或同一社会群体的人互动来学习和采纳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同伴社会化可以影响行为,如如何着装、说话或与他人互动。

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出生开始并贯穿我们的一生。通过这个过程,人们发展出自我意识并学会成为社会成员(Cromdal, 2006)。

关于社会化类型的最大两个区分是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但社会学家还从组织、距离和发展轴上对社会化进行了概念化(Cromdal, 2006)。

什么是社会化代理人?


社会化代理人是指教导人们其社会期望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的个人或群体。

家庭通常是儿童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儿童从父母和其他家庭中的成年人那里学习语言、礼仪和如何在文化中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还会接触到其他社会化代理人,如媒体、学校、宗教机构和同伴群体。每个代理人都在塑造儿童的自我认同和世界观方面发挥作用(Cromdal, 2006)。

社会化实例


1. 社会化的犯罪行为

社会化的犯罪行为是指18岁以下的个人因遵循某个亚文化(如帮派)所推崇的犯罪或反社会行为的态度和价值观而违反法律的行为。

社会化的犯罪行为是一种通常被强迫的非正式社会化。这意味着个体被已经参与这种行为的同伴群体、大众媒体和家庭成员社会化到犯罪生活方式中,而不是通过学校和教堂等正式机构。

虽然不是所有接触这些因素的人都会成为犯罪分子,但这些社会化代理人可能会增加个体犯罪的可能性(Osgood & Anderson, 2004)。

个体可能接触到多种美化犯罪行为的来源。例如,帮派常常通过承诺地位、权力和保护来招募新成员。

当人们融入这些帮派时,他们开始采纳群体的价值观和规范,这些规范可能包括暴力、吸毒和其他犯罪行为。

当他们不遵守这些标准时,可能会被殴打、杀害或逐出帮派——进一步强化犯罪行为。

家庭也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来源。家庭成员示范适当的行为,灌输道德价值观,并提供情感支持。

然而,在某些家庭中,犯罪行为是可以容忍甚至鼓励的。例如,在暴力普遍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暴力倾向,并认为暴力是最好的达成目的的方式。

媒体也可能在将个体社会化到犯罪行为中起作用,通过将犯罪描绘成光彩和刺激的事情。一些社会学家认为,暴力电子游戏(如《侠盗猎车手》)会对玩家产生麻木效果,使他们更有可能进行盗窃或枪支暴力。

作为社会化代理人的媒体不一定都是视觉的。其他人认为,某些音乐流派(如朋克和重金属)会推广无政府主义和暴力等反社会价值观,甚至成为犯罪行为的动机(Osgood & Anderson, 2004)。

2. 性别社会化

性别社会化是一种初级社会化形式,指儿童和婴儿学习与其性别相关的规范和行为的过程。

它被认为发生在家庭、同伴群体、大众媒体和学校课程中(Bhattacharjee, 2021)。

性别社会化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父母即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也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和女孩。

例如,他们可能会给男孩买玩具车,给女孩买洋娃娃;或者给他们穿不同类型的婴儿服装。这向孩子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某些活动或行为只适合某一性别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开始花更多时间与同伴相处,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减少。同伴在性别社会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他们往往会强化孩子们从其他来源(如大众媒体和家庭)接收到的信息。

例如,如果一个男孩对玩洋娃娃感兴趣,他的朋友可能会取笑他,告诉他只有女孩才会这样做。结果,他可能会学会符合性别规范,表现出被认为是“男性化”的行为。

大众媒体也被认为在性别社会化中起作用。例如,电视节目或电影经常将女性描绘成对购物感兴趣,将男性描绘成对体育感兴趣。孩子们从电视上看到这些性别角色,并开始相信这就是男女应该表现的方式。

最后,性别社会化可以通过学校课程正式化。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科目往往反映了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

例如,女孩通常被期望学习“女性化”科目,如护理和英语,而男孩则被期望学习“男性化”科目,如木工。

这会向孩子们传递一个信息,即某些活动或工作只适合某一性别的人(Bhattacharjee, 2021)。

3. 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最早由菲利普·杰克逊(1968)描述,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一系列未明言或非官方的规则和价值观。

它通常与学校使命声明或课程目录中明确规定的更正式的官方课程形成对比。

隐性课程包括学校通过非正式的常规、结构和规则向学生传授的态度、信念、价值观和行为。

隐性课程的各个方面并未在学校的官方教学计划、目标或学术目标中明确说明。

然而,它们传达了文化上重要的概念和价值观,涉及学校应教授的内容。这些规范在课堂内外都传达给学生。

例如,有严格着装要求的学校可能在传递一个信息,即外表和一致性比个性和自我表达更重要。

有很多规则和规定的学校可能在传递一个信息,即秩序和服从比创造力和创新更重要。而有很多暴力和欺凌事件的学校可能在传递一个信息,即攻击性和武力比合作和善意更有效。

虽然隐性课程往往是无意的,但它仍然可以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影响。它可以塑造他们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并影响他们在校内外的行为。

隐性课程还可以强化社会不平等。例如,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到不同能力水平或班级的学校可能在强化一种观念,即有些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好,有些学生不值得更多的关注或投资。

这可能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即被贴上“能力较低”标签的学生可能会开始相信这一点,并因此表现不佳(Jackson, 1968)。

  1. 道德

道德是一套关于正确和错误行为的信念体系。道德通常被认为是来自个人的宗教信仰,但它也可以来自家庭、社会团体和俱乐部。宗教是道德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宗教领袖教导他们的追随者他们认为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些教义可以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强烈的影响。例如,许多宗教教导说杀人是错误的(Staub, 2013)。

家庭是另一个重要的道德来源。父母经常教导他们的孩子他们认为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些信念可以伴随他们进入成年。例如,如果一个孩子被教导偷窃是错误的,那么他们长大后就不太可能去偷窃。

社会团体和俱乐部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道德。例如,加入童子军或女童子军需要承诺遵守包括帮助他人和诚实等行为准则。这些组织可以帮助成员在其一生中树立道德价值观。

例如,成年人加入业主协会可能会使他们认识到社区内的同质性和一致性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尽管道德可以来自许多不同的来源,但个人往往将其内化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内化是个体将他人的信念和价值观作为自己信念和价值观的过程。一旦人们内化了道德,就很难改变。

道德社会化的过程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道德的正式社会化通常发生在学校和宗教组织等机构中。在这些环境中,道德价值观会被明确地教授给个体。

例如,老师可能会告诉她的学生诚实和帮助他人很重要。道德的非正式社会化通常发生在正式机构之外。

它通常发生在家庭和社会团体内部。例如,一个孩子通过观察父母与他人分享食物,可能会学会慷慨(Staub, 2013)。

5. 社会关系

所有社会关系都涉及某种形式的社会互动,这些互动提供了社会化的机会。

通过社会关系发生的社会化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可以是自愿的,也可以是被迫的。例如,囚犯和狱警之间的关系通常是正式且结构化的,这强化了囚犯地位低下并必须尊重狱警的观念。

在较轻的程度上,加入宗教组织的人是自愿的,但出生在特定宗教中的人通常没有选择的余地。

最终,关系中自愿与被迫社会化的界限取决于某人是出于选择还是出于环境而建立这些关系(Bhattacharjee, 2021)。

同龄人群体

同龄人群体是一种可以对个人社会化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关系。

同龄人群体是由年龄相近且兴趣相似的人组成的群体。同龄人群体可以为个人提供身份感和归属感,也可以作为了解世界的信源。

例如,年幼的孩子经常从同龄人那里学习性别角色。男孩们了解到玩玩具车是“正常”的,女孩们则了解到玩洋娃娃是“正常”的(Bhattacharjee, 2021)。

家庭

家庭是另一种可以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社会关系。家庭被认为是[第一个社会化代理],为个人提供身份感和归属感。它们也可以作为了解世界的信源。例如,孩子们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道德。

他们学习父母认为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并内化这些信念。 学校是另一种可以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社会关系。

学校

学校为儿童提供正规教育,但也教会他们在有结构的环境中如何与他人互动。例如,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会了分享、轮流和遵守规则。

工作

工作场所是另一种可以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社会关系。这种环境可以教会个人合作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它还可以为他们提供身份感和归属感。

6. 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拥有与主流文化不同的相似价值观、信念和行为的一群人。亚文化可以基于种族、民族、宗教、社会阶层或任何其他共享经历(Leonard, 1991)。

虽然亚文化通常比主流文化规模小,但它们仍然可以对个人的社会化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亚文化中的个体通常比与群体外的人更亲密地互动。

因此,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大众媒体是亚文化成员的另一个社会化来源。媒体经常以负面的方式描绘亚文化,这可能导致偏见和歧视。

然而,媒体也可以为亚文化成员提供信息和支持。例如,媒体可以为亚文化成员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向世界分享自己的经历,乐队的音乐专辑可以在那些选择参与其中的人之间创造一种共同的品味和身份感。

某些亚文化可以自愿加入,而另一些亚文化的成员身份通常是被迫的。民族性就是一个例子,成员没有选择加入的权利,因为他人对民族性的判断以及家庭、社区和同龄人的社会化导致群体成员接受民族身份的信念、说话方式等。

同时,围绕流行明星的亚文化通常是人们自愿加入的,并通过文化引用、俚语和音乐听赏习惯来表达(Leonard, 1991)。

7.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被引入社会主导价值观和传统的过程,包括定义合法政治过程和权力行使方式的价值观。

经典上,社会学家认为政治社会化主要发生在童年时期,形成稳定的政治理念;然而,这一观点在后来的社会学研究中发生了变化,考虑了当前环境和态度对政治信念的作用。

政治社会化贯穿于个人的一生,但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最为明显。家庭通常被认为是政治社会化的首要代理,其次是教育机构、媒体和同龄人群体。

尽管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首要代理,但很少有明显的政治传统灌输。相反,社会的传统和价值观是通过对政治符号和人物的一般情感表达而被吸收的。

进一步信息

  • [理解社会学中的社会化]
  • [社会化的代理]
  • [社会制度]

参考文献

Bhattacharjee, N. (2021). 透过镜子:小学中的性别社会化. 《印度性别与教育读本》 (第40-52页). Routledge.

Cromdal, J. (2006). 社会化.

Leonard, W. M. (1991). 业余亚文化的社会化. 《体育行为杂志》, 14 (3), 169.

Osgood, D. W., & Anderson, A. L. (2004). 非结构性社交与犯罪率. 《犯罪学》, 42(3), 519-550.

Jackson, P. W. (1968). 《课堂生活》. 教师学院出版社.

Staub, E. (2013). 《积极的社会行为与道德:社会化与发展》. Elsevier.

注: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和可读性,我将原文内容翻译成了Markdown格式的中文。如果您有任何进一步的要求或需要调整的地方,请告诉我!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