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可能成为双相障碍标记物

双相情感障碍

症状与诊断

如何通过眼睛来标记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

根据在《生物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一种专门的眼部检查可以帮助确定一个孩子是否具有比正常更高的患精神疾病(如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风险。[1]

眼部检查作为预测双相情感障碍风险的指标

在这项小型研究中,使用了一种称为电视网膜图(ERG)的测试来检查视网膜及其功能。[2] 视网膜位于眼后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包含两种光感受器: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感知黑白并对于低光照条件下的视觉以及周边视觉至关重要。视锥细胞则感知颜色。电视网膜图提供了视网膜内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测量值。

尽管研究人员已经知道,在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人群中检测到了视网膜异常,[3] 但这些发现由于疾病本身和治疗该疾病的药物的影响而不适用于研究目的。

因此,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查了那些由于父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而具有较高遗传风险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为20岁)的视网膜。[4] 然后将这些健康后代的视网膜检查结果与没有这些疾病家族史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在高遗传风险组中,光线激活视杆细胞的能力显著降低,这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即使研究者控制了年龄、性别和测试季节,这一结果仍然显著。两组之间视锥细胞反应没有差异。[5]

这些结果意味着什么?

这表明视网膜视杆细胞的反应可能是未来发展成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生物标志物。[6] 这一认识可能有助于未来的基因检测和预防研究。

然而,研究作者指出,很难给出为什么高遗传风险后代的视杆细胞功能减少的确切解释。根据之前动物研究的结果,他们提出了一个潜在的脑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如多巴胺或血清素的生产或受体敏感性异常的理论。[7]

另一种可能解释这一发现的理论是,出生在一个有强烈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家庭中的儿童的大脑发育过程存在异常。[8] 需要记住的是,视网膜是大脑的一部分,通过视神经与大脑相连,因此它充当了大脑的一个窗口。

最后,你可能会疑惑视杆细胞反应减弱是否会导致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实际知觉问题?有可能,因为这些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存在轻微但显著的世界感知问题。[9] 这可能对他们的功能造成影响。

来自Verywell的一句话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研究也发现了在患有季节性情感障碍、自闭症、药物成瘾和重度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人群中有ERG异常。[10] 这只支持了一个更大的图景——即视网膜功能的变化(如ERG所测)有一天可能有助于诊断精神疾病。

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

回到首页